一种开关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5760发布日期:2019-12-20 21:1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关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抽出式开关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开关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设计中,1/2抽屉的操作手柄位置与抽屉内部的塑壳开关并不处于一条轴线上,从抽屉外侧对抽屉内侧的塑壳开关进行操作时,如图1所示,抽屉手柄(未示出)通过偏心杆1传动以控制塑壳开关2实现分合闸操作。这种模式一旦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1/2抽屉内的塑壳开关,就必须对偏心杆的长度重新计算,获得精确数据后再加工,否则难以匹配,这对数据计算,尺寸加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并且装配抽屉时还需要与开关一一对应,这对零件供货周期及产品安装进度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可以用于1/2抽屉的开关控制装置,其使用了模块化的连杆转动机构,无需针对不同型号的开关进行复杂的调整,增加了易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开关控制装置,其设置在抽屉内,所述抽屉包括前面板以及侧板,包括控制件,连杆转动机构以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一端与连杆转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另一端与开关连接,所述控制件与连杆转动机构连接,所述连杆转动机构可使控制件与传动机构同步旋转;

其中,所述连杆转动机构包括主转动杆,从转动杆,第一副连杆以及第二副连杆,所述主转动杆与第一副连杆铰接于第一轴,所述主转动杆与第二副连杆铰接于第四轴,所述从转动杆与第一副连杆铰接于第二轴,所述从转动杆与第二副连杆铰接于第三轴,所述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以及第四轴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

所述主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从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连线与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连线平行;

所述主转动杆还设置有第一转动装置,所述从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与第一连接孔重合,所述第二转动装置与第二连接孔重合。

其中,所述控制件为手柄。

其中,所述手柄可插入第一连接孔,所述手柄的外部轮廓与第一连接孔相匹配。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以及开关连接器,所述传动杆一端与连杆转动机构连接,另一端与开关连接器连接,所述开关连接器与开关连接。

其中,所述传动杆一端可插入第二连接孔,所述传动杆的外部轮廓与第二连接孔相匹配。

其中,所述连杆转动机构通过第一转动装置和第二转动装置与前面板连接。

其中,所述转动装置为滚动轴承。

其中,所述开关控制装置还包括行程反馈装置。

其中,所述行程反馈装置包括连杆以及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连杆上,所述连杆一端与连杆转动机构连接,另一端与侧板活动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时非常方便;空间紧凑,充分利用有限空间;

2、本实用新型模块化的设计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塑壳开关,安装前无需复杂计算和精细加工;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行程反馈装置,操作人员在旋转手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行程反馈装置的反馈了解实时操作情况,操作感受更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了抽屉后的示意图

图4为开关启动时本实用新型连杆转动机构的示意图

其中,1为偏心杆,2为开关,3为抽屉,4为手柄,5为连杆转动机构,6为传动机构,7为行程反馈装置,3a为前面板,3b为侧板,51为主转动杆,52为从转动杆,53为第一副连杆,54为第二副连杆,55为第一轴,56为第二轴,57为第三轴,58为第四轴,5a为第一连接孔,5b为第二连接孔,61为传动杆,62为开关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控制装置,包括控制件,连杆转动机构5以及传动机构6,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所述抽屉3包括前面板3a以及侧板3b,所述开关2设置在抽屉3内,且与前面板3a以及侧板3b保持一定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的连杆转动机构5设置在抽屉前面板3a上;所述传动机构6一端与连杆转动机构5连接,所述传动机构6另一端与开关2连接。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所述控制件与连杆转动机构5连接,并通过连杆转动机构5的转动控制传动机构6转动,实现对开关2的控制。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杆转动机构5的示意图,所述连杆转动机构5包括主转动杆51,从转动杆52,第一副连杆53以及第二副连杆54,所述主转动杆51与第一副连杆53铰接于第一轴55,所述主转动杆51与第二副连杆54铰接于第四轴58,所述从转动杆52与第一副连杆53铰接于第二轴56,所述从转动杆52与第二副连杆54铰接于第三轴57。所述第一轴55、第二轴56、第三轴57以及第四轴58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所述主转动杆5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5a,所述从转动杆5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b,所述第一连接孔5a与第二连接孔5b之间的连线与第一轴55和第二轴56之间的连线平行。所述主转动杆51还设置有第一转动装置,所述从转动杆52还设置有第二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与第一连接孔5a重合,所述第二转动装置与第二连接孔5b重合。本实用新型的控制件与第一连接孔5a驱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6与第二连接孔5b驱动连接。如此设置,当操作人员在抽屉外侧转动控制件,控制件的转动使得主转动杆51以第一转动装置为轴开始同步旋转,由于四连杆结构的作用,从转动杆52以第二转动装置为轴旋转,主转动杆51旋转的角速度与从转动杆52的旋转角速度相同,从转动杆52将旋转通过传动机构6传递给开关2,实现对开关2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的主转动杆51与从转动杆52在转动时,其转动轴始终不会移动,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功能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件为手柄4,所述手柄4可插入第一连接孔5a,所述手柄4的外部轮廓与第一连接孔5a相匹配。具体来说,所述手柄4为方管。如此设置,手柄4的扭矩很容易通过连杆转动机构5传递给传动机构6。

具体来说,所述连杆转动机构5通过第一转动装置和第二转动装置与前面板3a转动连接。其中优选,所述转动装置为滚动轴承。所述连杆转动机构5与滚动轴承的内圈连接,所述前面板3a与滚动轴承的外圈连接。

具体来说,前面板3a上对应所述第二连接孔5b设置有通孔,传动机构6贯通所述通孔,与连杆转动机构5连接。

具体来说,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传动杆61以及开关连接器62,所述传动杆61一端可插入第二连接孔5b,所述传动杆61的外部轮廓与第二连接孔5b相匹配,所述传动杆61另一端与开关连接器62连接。所述开关连接器62与开关2连接。具体来说,所述传动杆61为方管。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行程反馈装置7,本实用新型所述行程反馈装置7包括连杆以及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连杆上,所述连杆一端与连杆转动机构5连接,另一端与抽屉侧板3b活动连接。具体来说,所述连杆可与第一副连杆53和/或第二副连杆54连接。如图3所示,此时连杆转动机构5处于初始状态,弹簧未被压缩。连杆转动机构5继续顺时针旋转,所述行程反馈装置7的连杆向右移动,所述弹簧与抽屉侧板3b挤压产生弹力,以提醒操作人员正在打开开关2。如图4所示,此时开关2已被打开,连杆转动机构5停止顺时针旋转,此时弹簧的弹力已达到最大,但该弹簧的弹力仍然小于开关2的锁紧作用力,从而保证了开关2的正常运作。当需要关闭开关2时,操作人员从图4状态,逆时针旋转手柄4,弹簧的弹力为关闭开关2提供助力,连杆转动机构5逆时针旋转至初始状态,实现开关2完整的开闭循环。

当选用其他开关2时,其在抽屉中的位置可能产生变化,现有技术处理这种情况时,需要根据位置关系进行计算,随后再加工零件,如果加工不够精确,则依然会出现无法使用的问题,工序繁琐且良品率低。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杆转动机构5、传动机构6与控制件之间的互相配合,通过调整连杆转动机构5之间的主转动杆51与从转动杆52之间的距离,以及传动机构6的长度,即可轻松应对不同的开关2。

本实用新型的连杆转动机构5、传动机构6、控制件都可以被做成模块化组件,使用时只需要选择适合的组件拼装组合即可。例如预先制作不同长度的转动杆以及副连杆,使用时选取不同的组件进行组合。如若没有合适长度的副连杆,仅需对其长度进行加工即可得到合适的组件,无需精密计算,节约大量工时。再例如传动机构6,所述开关连接器62可以针对不同种的开关进行适配,再将合适长度的传动杆61与其组合,这种设计适应性远高于现有技术。这种模块化的组合,使得每个组件都有明确的位置和连接关系,具有限位导向的作用,相比传统方案其稳定性更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