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型直流发电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2480发布日期:2020-11-27 10:2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微型直流发电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微型直流发电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目前人类社会使用的电能主要来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能等。这些能源都存在资源枯竭及环境污染问题。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又无环境污染的清洁能源,国内外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通过大型光伏发电场发电,然后并入电网。由于昼夜交替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光伏发电场发出的电容易对电网产生冲击,实际上光伏发电的利用率很低。因此,独立的,分布式的,脱离电网使用的光伏发电系统成为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目前已经有离网分布式风光互补系统用于解决边远山区、草原等无电居民的用电问题。已有风光互补系统都由太阳能发电板,风力发电机,铅酸蓄电池,逆变器及控制管理系统组成。

这种系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1)由于使用效率低下的风机,风机需要坚固的固定基础,又使用笨重的铅酸电池,因此这种系统不便于移动使用;2)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低,低温性能差,循环寿命短,深度放电性能差,倍率放电性能差,在高寒地区冬季无法使用,对环境造成铅污染;3)同时由于逆变系统的使用,降低了太阳能及风能的使用效率,不仅导致成本增加,而且实际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移动方便且安全可靠的新型微型直流发电储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新型微型直流发电储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太阳能板组件、控制单元以及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所述太阳能板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底座,所述控制单元以及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太阳能板组件通过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两端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固定设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内设有丝杠。

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设有空腔,所述固定块的顶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空腔相连通。

所述空腔内的底端设有多个万向滚珠,所述万向滚珠上活动设有顶板,所述丝杠的底端穿过通孔与顶板连接,所述丝杠的顶端设有内四棱孔,所述固定块的底端设置有地脚。

所述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采用一体化设计。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开关、电量指示板和多个输出接口。

所述固定架通过关节轴承连接所述太阳能板组件。

所述固定架包括外套筒以及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且所述移动杆可在所述外套筒内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杆通过紧固装置与所述外套筒进行紧固连接,所述太阳能板组件通过所述关节轴承与所述移动杆连接。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外套筒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固定杆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杆端部的固定部,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杆垂直设置。

所述外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且所述移动杆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移动杆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并设置在第二固定孔中。

所述移动杆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形状均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外套筒和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部的移动杆,且所述移动杆可在外套筒中上下移动,同时通过紧固装置进行锁紧,从而方便调节太阳能板组件的高度位置,以达到充分利用太阳能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底座,便于对太阳能板组件以及控制单元进行稳定支撑,进而提高安全可靠性,还方便前期的组装、拆卸以及后期的维护;另外,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的丝杆,方便调整底座的平整性,通过地脚底座进行支撑,地脚回缩悬空,通过万向轮进行移动,简单实用,移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微型直流发电储电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微型直流发电储电装置的中外套筒与移动杆相配合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微型直流发电储电装置的中紧固装置、外套筒以及连接杆相结合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微型直流发电储电装置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微型直流发电储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太阳能板组件101、控制单元102以及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103,所述太阳能板组件101与所述控制单元102电连接,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底座200,所述控制单元102以及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103设置在所述底座200上,所述太阳能板组件101通过固定架300设置在所述底座200上,所述底座200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01,所述底座200的下表面两端设有固定孔202,所述固定孔202内固定设有内螺纹管203,所述内螺纹管203内设有丝杠20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微型直流发电储电装置,还包括固定块205,所述固定块205的底端设置有地脚210,所述固定块205内设有空腔206,所述固定块205的顶端设有通孔207,所述通孔207与空腔206相连通。

所述空腔206内的底端设有多个万向滚珠208,所述万向滚珠208上活动设有顶板209,所述丝杠204的底端穿过通孔207与顶板209连接,所述丝杠204的顶端设有内四棱孔,所述丝杠204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内四棱孔相配合的外四棱手摇把手,所述顶板209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207的内径,转动所述外四棱手摇把手,所述丝杠204在内螺纹管中向上移动,通过顶板209带动固定块205上的地脚回缩悬空,同时通过万向轮进行移动。由于太阳能板组件101以及控制单元102等部件固定在底座上,其重力使顶板落到万向滚珠上,转动丝杆时,顶板在万向滚珠上转动,减小阻力,方便地脚的提升。

所述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103与所述控制单元102采用一体化设计。所述控制单元102包括壳体104,所述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103设置在所述壳体104内部,所述壳体104上设置有开关105、电量指示板106和多个输出接口107。

上述控制单元102内部设有变压稳压模块111、直流充电板108和mcu109,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101通过该变压稳压模块111连接直流充电板108,所述直流充电板108连接所述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103,并向该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103充电;所述mcu109通过变压稳压模块107连接所述太阳能板组件103,同时,该mcu109还连接所述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103、所述直流充电板108和电量指示板106,所述开关105同时连接直流充电板108、所述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103和输出接口107,用于控制直流充电板108、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103与输出接口107之间的接通和断开;所述直流充电板108和所述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103单独或者同时向所述输出接口107输电。该装置中的mcu109可实现太阳能充电、储电、放电的自动控制和调节,当气候条件好,阳光充足时,太阳能发电的一部分供给用电器直接使用,多余部分可向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储存电量;当阳光较弱,太阳能发出电能不足时,太阳能和蓄电池同时为用电器供电;当没有阳光时,由蓄电池向用电器供电,这样可保证用户和用电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所述电量指示板106为液晶显示屏,在充电时能显示输入的电压、电流及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电量,放电时能显示剩余电量及剩余电量可用时长,电量剩余少于总容量的15%时,显示报警信息。

所述输出接口107有三种模式:dc5v接口330、dc12v接口331、dc50v接口332。所述太阳能板组件1包括两个太阳能电池板,每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功率为:50w、100w、150w或者250w中的一种。所述储能锂离子电池模块103的功率为500wh至1000wh。

选取太阳能电池组件(50wx2)及500wh的锂离子电池模块(50vx10ah)。该微型直流发电储电装置冬季平均日发电量0.5千瓦时,夏季平均日发电量0.8千瓦时。如果夏季当日太阳光较强时,该装置产生的电能可达0.6千瓦时。该装置产生的电能可用于led照明、50v直流电视、手机充电等。

所述固定架300通过关节轴承301连接所述太阳能板组件101。

所述固定架300包括外套筒302以及移动杆303,所述移动杆303设置在所述外套筒302内且所述移动杆303可在所述外套筒302内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杆303通过紧固装置与所述外套筒302进行紧固连接,所述太阳能板组件101通过所述关节轴承301与所述移动杆303连接。

所述底座200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安装孔210,所述外套筒302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孔210中;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固定杆304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杆304端部的固定部305,且所述固定部305与所述固定杆304垂直设置。

所述外套筒30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306,且所述移动杆30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307,所述固定杆304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306并设置在第二固定孔307中。

所述移动杆303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所述第一固定孔306和第二固定孔307的形状均为圆形;所述第一固定孔306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移动杆303横截面的面积且小于所述第二固定孔307横截面的面积。

所述外套筒302的外侧壁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306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凹槽308,所述定位凹槽308为圆形的定位凹槽。

所述固定杆304上可套设有紧固弹簧309,所述紧固弹簧309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凹槽308中,且所述紧固弹簧309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305靠近所述外套筒302一侧的侧面上,所述紧固弹簧309使所述固定杆304的端部紧密抵靠在所述第二固定孔307中。通过上述设计,可使紧固装置的固定杆304的端部牢固地抵靠在第二固定孔307中,可有效避免紧固装置与固定杆脱落,安全可靠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方便所述紧固弹簧108牢固且可靠地固定在所述定位凹槽中;另外,当需要调节太阳能板组件的高度时,通过向外拉所述固定杆以使其端部脱离第二固定孔307,同时将移动杆303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且使紧固装置中的固定杆304的端部再次抵靠在移动杆303上其他位置的第二固定孔307中即可达到锁紧,操作方便且快捷。

所述安装孔201为螺纹孔。通过上述设计,方便外套筒302的下端与底座200的安装孔201螺纹连接,进而提高组装以及拆卸的工作效率,携带更加便捷。

通过设置的固定架300,即通过设置的外套筒302和设置在所述外套筒302内部的移动杆303,且所述移动杆可在外套筒中上下移动,同时通过紧固装置进行锁紧,从而方便调节太阳能板组件的高度位置,以达到固定架的高度方便调节的目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太阳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