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及其排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5136发布日期:2020-09-25 18:3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及其排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安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线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排线装置的梯次利用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负荷曲线呈现的峰谷差越来越大,这也造成了电力系统供需不平衡现象。为了改善新能源电力的输出特性,很多研究者在配网中配置储能系统用于提高风电场并网的能力。储能系统可以做到削峰填谷,即储能系统在负荷低谷时吸收系统中多余的电能进行储存,在高峰负荷时把存储的电能释放供给系统负荷,有效的消除了昼夜间的峰谷差值,一方面保证了供电的可靠性和运行的稳定性,保证了良好的电压质量,另外也解决了因高峰负荷需要的输电线路投资大的问题。

化学储能主要指蓄电池储能,蓄电池储能系统(bess)是用的范围最广的储能系统,相比而言,bess的优势在于一是成本较低,技术成熟,充放电倍数高,二是模块性好,可作为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电池储能系统一般用于变电站的负荷平定(即削峰填谷)、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稳定电网)以及系统备用(起到旋转备用和事故应急备用),因此蓄电池储能系统在主动配网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且储能电站作为能源存储的重要手段,特点是减少能源损失,环境污染低,使用领域日益广泛。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电站走线凌乱,且多条线缆堆积,容易发生火灾。

因此,如何保证线缆走线安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线装置,该排线装置操作简单,便于装配,安全系数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排线装置的梯次利用储能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线装置,包括套管、设置在所述套管两端的第一线管和第二线管以及装配在所述套管内部的气囊,线缆可在贯穿所述第一线管后,沿所述气囊的周部延伸后贯穿所述第二线管,所述第一线管和所述第二线管均与所述套管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管和所述第二线管上均与所述套管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一线管上以及所述套管的第二端和/或所述第二线管上均设有限位台阶。

优选的,所述气囊为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或灭火剂的气囊。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管和所述第二线管均为聚氨酯线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管和所述第二线管上均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套管呈直线型或拐角型。

优选的,所述气囊的外周部设有供所述线缆卡入的若干卡槽。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表面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排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线装置,包括套管、设置在所述套管两端的第一线管和第二线管以及装配在所述套管内部的气囊,线缆可在贯穿所述第一线管后,沿所述气囊的周部延伸后贯穿所述第二线管,所述第一线管和所述第二线管均与所述套管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线装置,利用所述套管和所述气囊的设置,可以有效线缆交错,提高安全性,并且,通过线管分割为所述第一线管和所述第二线管,方便与所述套管进行装配,提高拆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梯次利用储能系统设有上述排线装置,由于所述排线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排线装置的梯次利用储能系统也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线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线管-1;套管-2;气囊-3;卡槽-4;第二线管-5;限位台阶-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排线装置,该排线装置操作简单,便于装配,安全系数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排线装置的梯次利用储能系统。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线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排线装置包括套管2、第一线管1、第二线管5和气囊3。

其中,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5分别设置在套管2的两端,气囊3可装配在套管2内部,线缆可在贯穿第一线管1后,沿气囊3的周部延伸后贯穿第二线管5,即气囊3可将位于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5之间的若干线缆分隔,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5均与套管2可拆卸连接,便于装配。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线装置,利用套管2和气囊3的设置,可以有效线缆交错,提高安全性,并且,通过线管分割为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5,方便与套管2进行装配,提高拆装效率。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5上均与套管2螺纹连接。具体的,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5位置相对的一端均设有外螺纹,套管2的两端均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连接。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套管2的第一端和/或第一线管1上以及套管2的第二端和/或第二线管5上均设有限位台阶6,实现限位,便于紧固。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气囊3为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或灭火剂的气囊3,优选的,气囊3可以呈圆柱状,气囊3的外径可以略大于套管2的内径,在将气囊3塞入套管2后,实现对线缆的固定,防止横向移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5均为聚氨酯线管,采用防火材质,避免燃烧,更加安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5上均设有散热孔,便于对线缆进行散热,进一步降低温度,减少线缆燃烧的风险。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套管2呈直线型或拐角型。具体的,套管2分为直筒型和弯头型,直筒型实现直线安装线缆,弯头型便于线路的拐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气囊3的外周部设有供线缆卡入的若干卡槽4。具体的,卡槽4的开口收缩以将线缆卡滞在卡槽4内,避免从卡槽4内脱离。

进一步,卡槽4的内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以避免线缆在卡槽4内滑动;通过拉直线管内的线缆,避免线管内的多条线缆接触,即线管内的多条线缆分开,避免堆积,便于散热,避免线缆出现破损造成短路。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将线缆依次贯穿第一线管1、套管2和第二线管5,然后将气囊3放置在第一线管1与第二线管5之间裸露的线缆中间,并将各线缆依次卡入卡槽4内,然后将气囊3推入套管2内部,最后将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5分别拧紧在套管2的两端,即可完成装配,形成完整的管路,拆卸时,相反操作即可。

除了上述排线装置以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排线装置的梯次利用储能系统,该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的其他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线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