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多线缆的防火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1341发布日期:2020-12-18 13:2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持多线缆的防火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电气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持多线缆的防火夹具。



背景技术:

漏缆是漏泄同轴电缆的简称,而漏泄同轴电缆具有信号传输作用以及天线功能,一般在施工中沿着铁路线路进行铺设,在铺设线路进入隧道后需要将漏缆固定在隧道内壁上;在隧道内对漏缆进行铺设时通常采用塑胶卡具对漏缆进行夹持固定,但为了满足失火情况下让漏缆不会由于塑胶件融化而掉落;在安装时,通常间隔多个塑胶卡具后会安装一个防火卡具。

在铁路四电(通信、信号、电力及牵引变电)工程施工中,不仅要铺设漏缆还会伴随沿线铺设电缆、光缆等线缆,现有的单用防火卡具只能对漏缆进行夹持,在有需求同时铺设电缆、光缆时,其结构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并且在铺设时,电缆、光缆等线缆的数量不定,并且工程安装中的离壁高度要求对于漏缆、电缆或光缆来说也是不同的,需要满足在夹持漏缆的同时还能实现多种组合形式,以满足施工中的实际需求。

综上,现有防火卡具对漏缆、电缆、光缆等线缆不能满足同步铺设夹持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多线缆的防火夹具,解决了现有防火卡具对漏缆、电缆、光缆等线缆不能满足同步铺设夹持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夹持多线缆的防火夹具,包括第一夹具组件、第二夹具组件及第三夹具组件;所述第一夹具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半环及可拆卸安装在第一固定半环上的第二固定半环,所述第一固定半环与所述第二固定半环围合成夹持线缆的第一线缆槽;所述第二夹具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半环一侧并用于夹持线缆;所述第三夹具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另一侧并用于夹持线缆;所述第一固定半环上还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的紧固组件。

在实际应用中,防火卡具通过紧固组件进行安装,并且通过第一线缆槽对漏缆进行夹持安装,同时根据现场线缆铺设需求情况,可在第一固定半环上安装第二夹具组件、第三夹具组件中的一个或者全部安装,根据第二夹具组件、第三夹具组件夹持线缆的数量以实现夹持一根、两根、三根或四根等多种结构,从而满足漏缆、电缆、光缆等同步铺设夹持的需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包括呈“u”形结构的底座以及固接在底座上端并向外延伸的两个弧形板,两个弧形板相对于所述底座的纵向中心面对称;所述弧形板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下连接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半环包括弧形结构的盖板,所述盖板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上连接端;位置对应的所述上连接端与所述下连接端通过锁紧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及第二固定半环均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具组件包括“u”形结构的连接座以及固接在连接座上的上弧板、下弧板,所述上弧板与下弧板围合形成夹持线缆的第二线缆槽;所述上弧板、下弧板的末端均固接有向外延伸的锁紧端;所述上弧板的锁紧端与所述下弧板的锁紧端通过锁紧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夹具组件包括“u”形结构的安装座以及固接在安装座上的上抱箍、下抱箍;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上抱箍连接位置处设有向内延伸的上限位板;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下抱箍连接位置处设有向内延伸的下限位板;所述上抱箍与所述上限位板之间围合形成第三线缆槽;所述下抱箍与所述下限位板之间围合形成与第三线缆槽连通的第四线缆槽;所述上抱箍、下抱箍的末端均固接有向外延伸的紧固端;所述上抱箍的紧固端与所述下抱箍的紧固端通过锁紧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固定半环底部的金属连杆以及连接在金属连杆上的膨胀锚栓。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底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延伸并弯折形成与连接板平行的偏置安装部,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延伸并弯折形成与连接板垂直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第一固定半环限位配合连接;所述金属连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偏置安装部上。

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连接在第一固定半环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l”形结构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竖板弯折形成与其平行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向外凸起的第一束缚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束缚部两侧的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有向外凸起的第二束缚部,所述第二束缚部与第一束缚部配合形成夹持孔;所述调节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安装孔;所述调节板与所述连接部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锁紧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束缚部与第二束缚部上均设有向所述夹持孔延伸的凸起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固定半环与第二固定半环围合成主要夹持漏缆的第一线缆槽,同时在第一固定半环上可拆卸安装第二夹具组件、第二夹具组件中的一个或全部,根据第二夹具组件、第三夹具组件对线缆夹持数量;以实现在夹持漏缆后再增加一根、两根或三根其它电缆的夹持,满足漏缆、电缆、光缆等线缆同时铺设夹持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夹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夹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三夹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紧固组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紧固组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紧固组件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夹具组件1、第一固定半环11、底座111、弧形板112、下连接端113、第二固定半环12、盖板121、上连接端122、第一线缆槽13、第二夹具组件2、连接座21、上弧板22、下弧板23、第二线缆槽24、锁紧端25、第三夹具组件3、安装座31、上抱箍32、下抱箍33、上限位板34、下限位板35、第三线缆槽36、第四线缆槽37、紧固端38、紧固组件4、金属连杆41、膨胀锚栓42、连接板43、偏置安装部431、限位部432、第一连接件44、安装板441、连接部442、第一束缚部443、螺纹孔444、第二连接件45、调节板451、第二束缚部452、夹持孔46、凸起部47、锁紧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夹持多线缆的防火夹具,包括第一夹具组件1、第二夹具组件2及第三夹具组件3,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一夹具组件1对漏缆进行夹持,同时通过第二夹具组件2、第三夹具组件3对其他线缆进行夹持,以实现漏缆与其他线缆同步铺设夹持并满足防火夹持的需求,本实施例中第一夹具组件1、第二夹具组件2及第三夹具组件3采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304等材质。其中,第一夹具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半环11及可拆卸安装在第一固定半环11上的第二固定半环12,所述第一固定半环11与所述第二固定半环12围合成夹持线缆的第一线缆槽13,通过第一线缆槽13对漏缆进行夹持固定;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半环11包括呈“u”形结构的底座111以及固接在底座111上端并向外延伸的两个弧形板112,两个弧形板112相对于所述底座111的纵向中心面对称,所述弧形板112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下连接端113;同时,第二固定半环12包括弧形结构的盖板121,所述盖板121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上连接端122;并且让位置对应的所述上连接端122与所述下连接端113通过锁紧件5连接,锁紧件5可采用螺栓、螺母配套也可以直接在上连接端122或下连接端113上设置螺纹安装孔,以实现在第一线缆槽13中夹持漏缆后通过锁紧件5进行锁紧。

为了保证第一固定半环11、第二固定半环12结构稳定性,同时便于生产制造,让第一固定半环11、第二固定半环12为一体式结构,可采用钣金成型工艺进行加工制造,在使用中为了避免变形,在第一固定半环11、第二固定半环12设置冲压凹槽形成加强筋,以保证整体结构成型后的稳定性。

同时,让第二夹具组件2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半环11一侧并用于夹持线缆;并且让第三夹具组件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半环11另一侧并用于夹持线缆;根据工程需求,在制造之初可对第二夹具组件2、第三夹具组件3的的装配与否进行选择,具体的,第二夹具组件2、第三夹具组件3可通过铆钉锚固在第一固定半环11上,根据第二夹具组件2、第三夹具组件3对线缆的夹持数量,可实现漏缆、电缆、光缆等多种缆线的同步铺设夹持。

在第一固定半环11上还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的紧固组件4,根据应用场景不同,紧固组件4可在隧道壁上进行安装或者在隧道外钢绞线上进行安装。

如图3所示,第二夹具组件2包括“u”形结构的连接座21以及固接在连接座21上的上弧板22、下弧板23,所述上弧板22与下弧板23围合形成夹持线缆的第二线缆槽24;并在上弧板22、下弧板23的末端均固接有向外延伸的锁紧端25,而且上弧板22的锁紧端25与所述下弧板23的锁紧端25通过锁紧件5连接;实际生产中,第二线缆槽24根据需要夹持的缆线直径对上弧板22、下弧板23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调整,主要通过连接座21两个侧壁板的相对夹角进行调整,但在角度调整固定后也要对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也可以采用冲压凹槽的方式实现;在安装到第一固定半环11时,将连接座21通过铆钉进行固定。

如图4所示,第三夹具组件3包括“u”形结构的安装座31以及固接在安装座31上的上抱箍32、下抱箍33,并在安装座31与所述上抱箍32连接位置处设有向内延伸的上限位板34,在安装座31与所述下抱箍33连接位置处设有向内延伸的下限位板35;让上抱箍32与所述上限位板34之间围合形成第三线缆槽36,让下抱箍33与所述下限位板35之间围合形成与第三线缆槽36连通的第四线缆槽37;同时在上抱箍32、下抱箍33的末端均固接有向外延伸的紧固端38,上抱箍32的紧固端38与所述下抱箍33的紧固端38也通过锁紧件5连接;为了适应某类线缆可同时夹持多根的情况,不需要考虑隔离等问题,让第三线缆槽36、第四线缆槽37连通,在夹持时让位于第三线缆槽36、第四线缆槽37中的缆线相互抵靠,让上抱箍32、下抱箍33进行压紧,并通过锁紧件5进行固定;同样的,在调节夹持状态时,可对安装座31上的两个侧壁板的相对夹角进行固定调整;具体将安装座31固定在第一固定半环11时,也采用铆钉进行固定。

在工程实际需求中,可对第二夹具组件2、第三夹具组件3是否锚固安装进行选择,从而实现漏缆夹持后再增加一根、两根、三根或四根等数量的其他线缆。

整个防火夹具安装时根据场景不同,紧固组件4的结构也不相同;当在隧道内进行安装时,主要将紧固组件4固定在隧道壁上;如图5所示,紧固组件4包括安装在第一固定半环11底部的金属连杆41以及连接在金属连杆41上的膨胀锚栓42,实际安装时,先将膨胀锚栓42固定在隧道壁上,然后将金属连杆41固定到膨胀锚栓42上,从而实现整个防火夹具在隧道壁上的安装。

实施例2:

在隧道壁上进行安装时,可采用如实施例1中的中置式安装方式,也会在对漏缆辐射角度有变化的时候进行偏置式安装,为了实现偏置式安装,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中公开的紧固组件4的结构基础上,在第一固定半环11底部设有连接板43,并且让连接板43的一端延伸并弯折形成与连接板43平行的偏置安装部431,具体的,偏置安装部431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轴线与整个夹具的纵向轴线形成偏移距离,具体连接孔的位置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进行设计调整;具体安装时,让限位部432与第一固定半环11限位配合连接,保证在限位部432固定在第一固定半环11上的位置保持一致,同时将金属连杆41固定安装在所述偏置安装部431上,从而在固定后能够实现偏置式安装。

实施例3:

当在隧道外安装夹具时,主要是将夹具安装在钢绞线上,为了适应在钢绞线上进行安装,如图7所示,紧固组件4包括连接在第一固定半环11上的第一连接件44以及第二连接件45,其中,第一连接件44包括“l”形结构的安装板441,所述安装板441的竖板弯折形成与其平行的连接部442,所述连接部442上设有向外凸起的第一束缚部443,所述连接部442上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束缚部443两侧的螺纹孔444;而第二连接件45包括调节板451,所述调节板451上设有向外凸起的第二束缚部452,所述第二束缚部452与第一束缚部443配合形成夹持孔46;同时,在调节板451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444对应的安装孔,并且让调节板451与所述连接部442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螺纹孔444配合的锁紧件5连接;安装紧固时,将夹持孔46套到钢绞线上,并且通过锁紧件5将第一连接板43、第二连接板43靠近使得夹持孔46缩小将钢绞线夹持紧固,让整个夹具稳定安装在钢绞线上。

同时,为了实现对钢绞线夹持后起到进一步的限位作用,在第一束缚部443与第二束缚部452上均设有向所述夹持孔46内延伸的凸起部47,压紧钢绞线时,通过凸起部47对钢绞线进行限位,从而增加夹持孔46对钢绞线的夹持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并非对具体技术特征的使用数量、安装顺序或重要程度进行限定,同时在实施例中提到的锁紧件5均是常规螺纹紧固件,应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替换。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