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线胶圈和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1330发布日期:2020-12-18 13:2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过线胶圈和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线胶圈和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器的外机电控处,为了加强淋雨和防尘,需要使用带裙边的过线胶圈,并增加线扎固线,该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过线胶圈为实现淋浴和防尘效果需要繁琐的操作,影响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过线胶圈和电器,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具有淋雨、防尘作用,并能够加强对穿出端电器元件的保护。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过线胶圈,用于安装在安装件上,以使线缆穿过所述安装件,所述过线胶圈包括过线腔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过线腔体相对两端并与所述过线腔体连通的第一过线部和第二过线部,所述第一过线部用于供所述线缆穿入所述过线腔体内,所述第二过线部用于供所述线缆从所述过线腔体内穿出,所述过线腔体内设置有沉灰槽,所述过线腔体、所述第一过线部和所述第二过线部中的一者用于安装在所述安装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线胶圈:第一过线部和第二过线部设置在过线腔体相对的两端上,并均与过线腔体连通。其中,第一过线部用于供线缆从外部穿入至过线腔体内,线缆进一步穿入,并从第二过线部处穿过过线腔体,即能够将线缆从第一过线部的一端穿入至第二过线部的一端,实现该线缆穿过安装件。同时,设置在过线腔体内的沉灰槽能够使雨水、灰尘等物质收集到该沉灰槽内,从而防止雨水、灰尘进入到线缆穿出端的电器元件,实现了对穿出端电器元件的保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线胶圈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的特点,也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效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线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尺寸不同,所述第一过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过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围成所述沉灰槽,和/或,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过线部围成所述沉灰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沉灰槽包括第一沉灰槽,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第二腔体一端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第一腔体一端的尺寸,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端面共同围成所述第一沉灰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沉灰槽还包括第二沉灰槽,所述过线腔体还包括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过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尺寸,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第三腔体的端部、所述第三腔体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二过线部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端面围成所述第二沉灰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沉灰槽和所述第二沉灰槽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沉灰槽包括第二沉灰槽,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第二腔体一端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第一腔体一端的尺寸,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端面、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二过线部靠近所述第二腔体的端面围成所述第二沉灰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过线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过线腔体连通的过线槽,所述过线槽将所述第一过线部分割为多个弹性瓣,所述多个弹性瓣用于在所述线缆穿过所述过线槽时固定所述线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过线部设置有与所述过线腔体连通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的直径与所述过线槽的长度相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过线部具有过线端部,所述过线槽设置于所述过线端部,所述过线端部的直径与所述过线孔的直径相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线腔体具有相对的尺寸较大端和尺寸较小端,所述第一过线部设置于所述尺寸较小端,所述第二过线部设置于所述尺寸较大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器,包括电控盒、线缆和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过线胶圈,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线部、所述过线腔体和所述第二过线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器,其利用上述的过线胶圈实现线缆的穿过安装件,其中,第一过线部和第二过线部设置在过线腔体相对的两端上,并均与过线腔体连通。该第一过线部用于供线缆从外部穿入至过线腔体内,线缆进一步穿入,并从第二过线部处穿过过线腔体,即能够将线缆从第一过线部的一端穿入至第二过线部的一端,实现该线缆穿过安装件。同时,设置在过线腔体内的沉灰槽能够使雨水、灰尘等物质收集到该沉灰槽内,从而防止雨水、灰尘进入到线缆穿出端的电器元件,实现了对穿出端电器元件的保护。该过线胶圈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的特点。对于电器来说,该过线胶圈能够实现线缆穿过,并且防止雨水、灰尘等物质进入到线缆的穿出端,有效地保护了电器内的元件,也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线胶圈与安装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过线胶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过线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过线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过线胶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过线胶圈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过线胶圈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过线胶圈;110-过线腔体;111-沉灰槽;1111-第一沉灰槽;1112-第二沉灰槽;112-安装槽;113-第一腔体;114-第二腔体;115-第三腔体;116-尺寸较大端;117-尺寸较小端;120-第一过线部;121-过线槽;122-弹性瓣;123-过线端部;130-第二过线部;131-过线孔;200-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线胶圈100,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具有淋雨、防尘作用,能够加强对穿出端电器元件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过线胶圈100用于安装在安装件200上,以使线缆穿过安装件200。应当理解的是,该安装件200用于安装过线胶圈100,线缆从安装件200的一端穿入另一端。可以将该过线胶圈100用于电器,以使线缆从一端穿入另一端,比如,从电器的壳体外部穿入内部,此时,该安装件200可以为电器的壳体。可选地,该电器可以为空调器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过线胶圈100包括过线腔体110、以及设置在过线腔体110相对两端并与过线腔体110连通的第一过线部120和第二过线部130。其中,第一过线部120用于供线缆穿入过线腔体110内,第二过线部130用于供线缆从过线腔体110内穿出;过线腔体110内设置有沉灰槽111;过线腔体110、第一过线部120和第二过线部130中的一者用于安装在安装件200上。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过线部120和第二过线部130设置在过线腔体110相对的两端上,并均与过线腔体110连通。其中,第一过线部120用于供线缆从外部穿入至过线腔体110内,线缆进一步穿入,并从第二过线部130处穿过过线腔体110,即能够将线缆从第一过线部120的一端穿入至第二过线部130的一端,实现该线缆穿过安装件200。同时,设置在过线腔体110内的沉灰槽111能够使雨水、灰尘等物质收集到该沉灰槽111内,从而防止雨水、灰尘进入到线缆穿出端的电器元件,实现了对穿出端电器元件的保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线胶圈100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的特点。

可选地,该过线胶圈100可以为橡胶材料;该过线胶圈100可以为回转体结构,以便于生产制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过线腔体110、第一过线部120和第二过线部130中的一者用于安装在安装件200上,该安装件200上设置有通孔,过线腔体110、第一过线部120或第二过线部130与该通孔配合连接,实现过线胶圈100与安装件200的安装。

请参阅图4,可选地,在该过线腔体110的外壁上设置安装槽112,用于与安装件200配合,实现过线胶圈100的安装。该安装槽112大致与安装件200上的通孔相等尺寸,或者该安装槽112略小于该通孔的尺寸,以更好地将过线胶圈100固定在安装件200上。同时,过线胶圈100的安装槽112与通孔之间密切配合,也能够起到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线胶圈100在使用时,该过线胶圈100可以通过上述的过线腔体110、第一过线部120和第二过线部130中的一者安装在安装件200上。待穿过安装件200的线缆,在第一过线部120的那一端穿过第一过线部120,进入到过线腔体110内;在外力的作用下,线缆进一步朝第二过线部130运动,直到该线缆从第二过线部130穿出,再将线缆的穿出端连接至电器元件上,完成线缆布线。

上述的使用步骤简单,不需要额外使用扎带固定线缆,使得操作更加简单,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同时,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过线胶圈100的使用步骤仅为参考,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线胶圈100的限定。也就是说,该过线胶圈100也可以通过其他步骤实现线缆布线,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过线腔体110可以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113和第二腔体114,第一腔体113与第二腔体114的尺寸不同,第一过线部120设置于第一腔体113,第二过线部130设置于第二腔体114,第一腔体113与第二腔体114围成沉灰槽111,和/或,第一腔体113、第二腔体114与第二过线部130围成沉灰槽11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腔体113与第二腔体114的尺寸不同,第一腔体113和第二腔体114的尺寸可以参阅图3。在图3中,d1和d2分别示出了第一腔体113和第二腔体114的直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13和第二腔体114的尺寸不同,可以理解为在图3中,d1和d2的值不同。

同时,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腔体113的轴向截面形状为梯形,即第一腔体113的直径在轴向是变化的,此时,第一腔体113与第二腔体114的尺寸不同指的是第一腔体113在第二腔体114的一端的尺寸与第二腔体114的尺寸不同。同样地,若第二腔体114的直径在轴向上是变化的,那么上述的第一腔体113和第二腔体114的尺寸不同,同样指的是,第二腔体114在靠近第一腔体113的端部的尺寸与第一腔体113在靠近第一腔体113端部的尺寸不同,也就是说,第一腔体113和第二腔体114的连接处的尺寸不同,从而有利于围成上述的沉灰槽11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腔体113和第二腔体114的尺寸不同,形成上述的沉灰槽111。该沉灰槽111既可以通过第一腔体113与第二腔体114围成,也可以通过第一腔体113、第二腔体114与第二过线部130围成。上述的“和/或”指的是前后两者至少一者成立,包括三种情况:其一、第一腔体113与第二腔体114围成沉灰槽111;其二、第一腔体113、第二腔体114与第二过线部130围成沉灰槽111;其三、第一腔体113与第二腔体114围成沉灰槽111,第一腔体113、第二腔体114与第二过线部130围成另一沉灰槽111,即在此方案中,沉灰槽1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请参阅图5,进一步地,该沉灰槽111可以包括第一沉灰槽1111,第一腔体113靠近第二腔体114一端的尺寸大于第二腔体114靠近第一腔体113一端的尺寸,第一腔体113的内壁、第二腔体114靠近第一腔体113的端面共同围成第一沉灰槽1111。

也就是说,在第一腔体113的尺寸大于第二腔体114的尺寸时,该第一沉灰槽1111可以由第一腔体113的内壁、第二腔体114靠近第一腔体113的端面共同围成。

请参阅图2,更进一步地,该沉灰槽111还可以包括第二沉灰槽1112,过线腔体110还包括第三腔体115,第三腔体115与第二腔体114连通,第二过线部130设置于第三腔体115,第三腔体115的尺寸大于第二腔体114的尺寸,第二腔体114靠近第三腔体115的端部、第三腔体115的内壁、以及第二过线部130靠近第二腔体114的端面围成第二沉灰槽1112。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一沉灰槽1111和第二沉灰槽1112的区分为沉灰槽111所处的位置不同,该第一沉灰槽1111和第二沉灰槽1112均能够起到淋雨、防尘效果,有利于保护穿出端的电器元件。在同时设置有第一沉灰槽1111和第二沉灰槽1112的方案中,其淋雨、防尘效果更好,能够进一步保证电器元件的使用可靠性。

可选地,该第二腔体114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槽112,安装槽112位于第一沉灰槽1111和第二沉灰槽1112之间。该安装槽112能够卡持在安装件200的通孔内,从而将过线胶圈100固定在安装件200上。可选地,该安装槽112的宽度大致等于或略小于安装件200的厚度,以使过线胶圈100与安装件200紧密连接。

请参阅图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沉灰槽111可以仅包括第二沉灰槽1112,第一腔体113靠近第二腔体114一端的尺寸小于第二腔体114靠近第一腔体113一端的尺寸,第一腔体113靠近第二腔体114的端面、第二腔体114的内壁、以及第二过线部130靠近第二腔体114的端面围成第二沉灰槽1112。该第二沉灰槽1112能够起到淋雨、防尘作用,有利于保护电器元件。

请参阅图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过线部120上可以设置与过线腔体110连通的过线槽121,过线槽121将第一过线部120分割为多个弹性瓣122,多个弹性瓣122用于在线缆穿过该过线槽121时固定线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未穿入线缆的情况下,过线槽121的宽度小于线缆宽度,在穿入线缆时,多个弹性瓣122发生形变,使过线槽121的宽度增大,以使线缆穿过。也就是说,该过线槽121将第一过线部120分割为多个弹性瓣122,在线缆穿过该过线槽121时,能够使弹性瓣122发生形变,从而穿过该过线槽121;同时,在弹性瓣122的弹性力作用下,多个弹性瓣122夹持线缆,实现对线缆的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线槽121可以减少过线后的多余空隙,防止灰尘、雨水进入,同时能对线缆加强束缚。

可选地,该弹性瓣122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三个、四个等。

可选地,该过线槽121呈十字形,该十字形的交点大致位于第一过线部120的中轴线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过线部130设置有与过线腔体110连通的过线孔131,过线孔131的直径与过线槽121的长度相等。或者,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过线部120具有过线端部123,过线槽121设置于过线端部123,过线端部123的直径与过线孔131的直径相等。也就是说,该过线槽121与该过线端部123的直径基本相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线孔131的直径与过线槽121的长度相等,能够增加对线缆的约束,有利于挤压多余空隙,实现对线缆的保护。

请参阅图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过线腔体110具有相对的尺寸较大端116和尺寸较小端117,第一过线部120设置于尺寸较小端117,第二过线部130设置于尺寸较大端116。

可选地,该尺寸较大端116和尺寸较小端117之间的尺寸均匀过渡,该过线腔体110的截面形状大致为梯形。

在过线时,线缆从尺寸较小端117穿入,再从尺寸较大端116穿出。使用时,可以将尺寸较小端117设置在外侧,处于相对恶劣的环境中,尺寸较大端116位于电器的内侧,或者处于环境要求较为严格的一侧。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在过线腔体110内的沉灰槽111能够收集从尺寸较小端117进入的淋雨、灰尘,防止其通过该尺寸较小端117,实现对电器元件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器,其包括电控盒、线缆和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过线胶圈100,线缆的一端与电控盒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过线部120、过线腔体110和第二过线部130。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线胶圈100以及包括该过线胶圈100的电器,该过线胶圈100的第一过线部120和第二过线部130设置在过线腔体110相对的两端上,并均与过线腔体110连通。该第一过线部120用于供线缆从外部穿入至过线腔体110内,线缆进一步穿入,并从第二过线部130处穿过过线腔体110,即能够将线缆从第一过线部120的一端穿入至第二过线部130的一端,实现该线缆穿过安装件200。同时,设置在过线腔体110内的沉灰槽111能够使雨水、灰尘等物质收集到该沉灰槽111内,从而防止雨水、灰尘进入到线缆穿出端的电器元件,实现了对穿出端电器元件的保护。该过线胶圈100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的特点。对于电器来说,其利用上述的过线胶圈100实现线缆的穿过安装件200,该过线胶圈100能够实现线缆穿过,并且防止雨水、灰尘等物质进入到线缆的穿出端,有效地保护了电器内的元件,也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效率。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