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用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4529发布日期:2020-12-04 14:1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用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机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用机箱。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械设备在配合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人员手动把控开启关闭或者调解设备的工作速率等,由于是人员手动操作,导致效率与失误率较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很多设备在进行配合生产时,往往都是事先设置好开启关闭工作速率等,在执行过程中由设备自动进行调整,大大减低失误率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装置,其主要由多个电子元件组成,这些电子元件往往是安装于机箱内部,然而现有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用机箱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用机箱在对其内部进行布线时,一般没有对电缆进行定位排序,导致箱内电缆容易发生错乱,或者是简单的利用塑料卡扣将电缆部分卡住进行排序,在卡合和电缆安装的过程中,电缆容易与塑料卡扣之间发生较大的摩擦,且部分电缆与塑料卡扣不是处于对准状态时往往需要强行拉扯电缆,容易对电缆造成损坏。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现有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用机箱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用机箱,保证在定位排序过程中不容易对电缆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对其内部进行全方位的散热处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避免控制机构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散热不足影响其正常使用。

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用机箱,包括机箱主体、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多个架体、设于相邻两个架体之间用于对电缆进行定位排序的定位排序装置、以及散热系统;

定位排序装置包括与架体平行设置的第一齿条、套设在第一齿条上的多个安装块,每个安装块内壁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粘贴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远离安装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一齿条配合定位的限位块,安装块的边侧设有左右对称的夹线装置,夹线装置包括与安装块垂直的安装杆、安装杆的外壁分别经第二弹簧与三个固定轴固定连接,三个固定轴与安装杆平行且呈三角形分布,外侧套设有转动筒,转动筒的外侧设置有传送带;三个固定轴中的两个固定轴靠近电缆一侧,且中心连线与电缆相平行,外套设转动筒及传送带后形成夹紧电缆的夹紧面;

散热系统包括固定散热装置、移动散热装置;固定散热装置包括设于机箱主体内顶部的电机,电机的输出端经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移动散热装置包括竖直设于机箱主体内的第二齿条、以及可通过传动装置随电机旋转的往复丝杆,往复丝杆上套设有可随往复丝杆旋转而升降的第三装置仓,第三装置仓的内部沿横向活动装有相互平行的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二转轴上固定有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第三转轴上装有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第三齿轮直径小于第二齿轮,第三转轴贯穿第三装置仓伸入机箱主体内一端装有第二风扇;第三装置仓靠近第二齿条的一侧预留有用于通过第一齿轮的通孔。

所述定位排序装置包括上下两个第一齿条,每个第一齿条上的安装块等间距均匀分布,且两个第一齿条的安装块交错排布。

所述第一齿条包括与机箱主体平行的齿条部、连接于齿条部两端向机箱主体后侧折弯的折弯部,折弯部与机箱主体焊接为一体,限位块的顶端为与第一齿条匹配的圆锥状。

每个所述固定轴与安装杆分别经两个第二弹簧相连,两个第二弹簧平行与装于固定轴与安装杆两端部上,三个固定轴与安装杆中心点连线间的夹角相等,为120°。

所述传送带外周中部上有与电缆配合的弧形的凹槽。

所述机箱主体内顶部设第一装置仓,电机装于第一装置仓内顶部中心位置处,第一转轴贯穿第一装置仓延伸至机箱主体内的下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风扇;机箱主体内两侧设用于安装移动散热装置的第二装置仓,第二装置仓顶端与第一装置仓连通,往复丝杆上下两端分别经一轴承可转动装于第一装置仓顶部和第二装置仓底部上,第二齿条焊接于往复丝杆一侧的第一装置仓内;往复丝杆上开有正反双向螺旋槽,第三装置仓设与往复丝杆匹配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与螺旋槽匹配的牙销,第三装置仓在往复丝杆端部自动换向而完成往复运动。

所述移动散热装置为两个,分别设于机箱主体内左右两侧,且初始位置上下交错分布。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往复丝杆、第一转轴上的皮带轮,以及套接在两个皮带轮上用于传动的皮带。

所述第一齿轮厚度的中心线与第二齿条的横向中心轴线平行,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第二齿轮厚度的中心线与第三齿轮厚度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直径相同;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经两个轴承转动装于第三装置仓内。

机箱主体外壁设有通风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对电缆进行排序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用机箱,可以对电缆进行快速方便的排序定位,且可以根据电缆的具体位置进行调整,保证在定位排序过程中不容易对电缆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以及可以对其内部进行全方位的散热处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避免控制机构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散热不足影响其正常使用。

1.通过往复丝杆的斜边,以及第二弹簧的弹性,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很方便的将电缆滑动夹持在两组传送带之间,通过转动筒与固定轴之间的转动连接,操作人员在完成定位排序后拉动电缆可以带动传送带和转动筒在固定轴外侧转动,避免容易因为摩擦力过大对电缆造成损坏,通过安装块与第一齿条之间的滑动连接,当电缆与安装块没有对准时,可以对安装块进行调整,避免电缆需要强行扭曲电缆来对电缆进行排序定位;

2.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条之间的啮合连接,电机带动第三装置仓移动时,可以使第一齿轮带动第二转轴上下移动的同时自身发生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二风扇不断对机箱主体内部进行吹动散热的同时自身不断上下移动,对机箱主体内进行更加全面的散热处理,增加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主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块与第一齿条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装置仓与第二齿条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装置仓的俯视图;

图中:1、机箱主体;2、架体;3、电缆;4、第一齿条;5、安装块;6、安装槽;7、第一弹簧;8、限位块;9、安装杆;10、第二弹簧;11、固定轴;12、转动筒;13、传送带;14、第一装置仓;15、第二装置仓;16、电机;17、第一转轴;18、第一风扇;19、往复丝杆;20、第二齿条;21、第三装置仓;22、通孔;23、第二转轴;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第三转轴;27、第三齿轮;28、第二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图2中,本实用新型包括机箱主体1、架体2、定位排序装置以及散热系统,架体2用于安装电子元件,定位排序装置用于对电缆3进行定位排序,设于相邻两个架体之间。

图3、图4中,定位排序装置包括上下两个第一齿条4,每个第一齿条4的外侧套设有安装块5,且安装块5与第一齿条4组成相对滑动结构,每个第一齿条4上的安装块5等间距均匀分布,且两个第一齿条4的安装块5交错排布,并且安装块5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6,安装槽6的内部粘贴有第一弹簧7,且第一弹簧7远离安装槽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限位块8的顶端为与第一齿条4匹配的圆锥状,用于与第一齿条4配合定位,限位块8与安装槽6组成相对滑动结构,使得人为滑动安装块5时,可以使限位块8滑动进入安装槽6内,进而使得安装块5可以被人为滑动;第一齿条4包括与机箱主体1平行的齿条部、连接于齿条部两端向机箱主体1后侧折弯的折弯部,折弯部与机箱主体1焊接为一体;安装块5的边侧设有左右对称的夹线装置,夹线装置包括与安装块5垂直的安装杆9,安装杆9的外壁环布粘贴有三组第二弹簧组,第二弹簧组由两个第二弹簧10组成,两个第二弹簧10分别位于安装杆9两端部上,并且每组第二弹簧组远离安装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轴11,固定轴11的外侧套设有转动筒12,且转动筒12的外侧设置有传送带13,传送带13外周中部上有与电缆3配合的弧形的凹槽;三个固定轴11中的两个固定轴中心连线与电缆3平行,套设转动筒12及传送带13后形成夹紧电缆3的夹紧面;三个固定轴11与安装杆9中心点连线间的夹角相等,为120°,可以有很好的夹持稳定性,不容易脱落;且固定轴11与转动筒12组成相对转动结构,电缆3卡入两组传送带13之间时拉动电缆3,可以带动转动筒12和传送带13转动,进而可以减小电缆3与传送带13之间的摩擦,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安装。

图5、图6、图7中,散热系统包括固定散热装置、移动散热装置;固定散热装置包括焊接在机箱主体1内部的第一装置仓14,第一装置仓14内部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电机16,且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7,并且第一转轴17贯穿第一装置仓14延伸至机箱主体1内,而且第一转轴17远离电机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风扇18;移动散热装置包括焊接在机箱主体1内部两侧的两个第二装置仓15,第二装置仓15顶端与第一装置仓14连通,往复丝杆19上下两端分别经一轴承可转动装于第一装置仓14顶部和第二装置仓15底部上,第二装置仓15的内侧焊接有第二齿条20,第二齿条20边侧的往复丝杆19套设有可随往复丝杆19旋转而升降的第三装置仓21,往复丝杆19上开有正反双向螺旋槽,第三装置仓21设与往复丝杆19匹配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与螺旋槽匹配的牙销,第三装置仓21在往复丝杆19端部自动换向而完成往复运动,第三装置仓21的内部沿横向活动装有相互平行的第二转轴23、第三转轴26,第二转轴23上固定有与第二齿条20相啮合的第一齿轮24、以及第二齿轮25,第三转轴26上装有与第二齿轮25相啮合的第三齿轮27,第三齿轮27直径小于第二齿轮25,第三转轴26贯穿第三装置仓21伸入机箱主体1内一端装有第二风扇28;第三装置仓21靠近第二齿条20的一侧预留有用于通过第一齿轮24的通孔22;往复丝杆19通过皮带轮机构与第一转轴17连接,组成相对转动结构,第三装置仓21与往复丝杆19为螺纹连接,可随往复丝杆19转动上下平移,第一齿轮24厚度的中心线与第二齿条20的横向中心轴线平行,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第二齿轮25厚度的中心线与第三齿轮27厚度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一齿轮24与第二齿轮25直径相同,第二转轴23、第三转轴26经两个轴承转动装于第三装置仓21内;使得电机16带动第一风扇18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两组往复丝杆19转动,从而使得第三装置仓21沿着往复丝杆19不断上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二转轴23随之不断转动,第三转轴26随着第二转轴23不断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风扇28不断转动对机箱主体1内进行散热的同时不断上下移动,从而配合第一风扇18对机箱主体1内进行更加彻底的散热。

工作原理:需要进行布线时,将下端架体上的电缆3牵引向安装块5的边侧左右对称的夹线装置的两个传送带13之间进行挤压,通过传送带13的两个夹紧面,以及第二弹簧10的弹性,使得传送带13受到挤压时靠近电缆3的两个固定轴11分别向远离电缆3的方向弧形运动,使得相邻两个传送带13之间的距离随着挤压增大,且靠近电缆3的两组固定轴11之间的传送带13部分也随之增大,进而使得远离电缆3的一个固定轴11带动其上的第二弹簧10压缩,使得传送带13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将电缆3卡入传送带13上的凹槽内,完成一个电缆3的排序定位,将多组电缆3分别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排序固定即可,十分方便快捷,在对定位排序完成的电缆3另一端进行安装时,拉动电缆3,通过转动筒12与固定轴11之间的转动连接,使得电缆3被拉动时,可以带动传送带13和转动筒12发生转动,从而避免电缆3与传送带13之间摩擦过大容易对电缆3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当因为安装需要电缆3与安装块5不处于对准状态时,手动滑动安装块5,通过限位块8与安装槽6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第一弹簧7的弹性,使得手动滑动安装块5时,可以挤压限位块8滑动进入安装槽6的内部,进而使得安装块5可以被滑动,将安装块5滑动至与电缆3对准的位置处,进行上述定位排序操作即可;

需要进行散热时,打开电机16,使得电机16带动第一风扇18转动对机箱主体1内部进行初步散热,通过第一转轴17与往复丝杆19上皮带轮之间的皮带连接,使得往复丝杆19随之转动,通过第三装置仓21与往复丝杆19之间的螺纹连接,以及第三装置仓21与第二装置仓15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第三装置仓21随之不断上下移动,通过第一齿轮24与第二齿条20之间的啮合连接,使得第三装置仓21带动第一齿轮24上下移动时,第二转轴23可以随之转动,通过第二齿轮25与第三转轴26的啮合连接,使得第二转轴23可以带动第三转轴26不断进行转动,同时可以通过第三齿轮27与第二齿轮25的齿块数量对第三转轴26的转速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第二风扇28可以随着第三转轴26不断转动,对机箱主体1内进行散热,同时第二风扇28跟随第三装置仓21不断上下移动,对机箱主体1内的多个方位进行散热处理,并经机箱主体外壁设有通风孔进行通风换气,进而可以使机箱主体1内的散热更加全面。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