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7779发布日期:2021-01-12 07:4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移动电源是为了方便用户在外出情况下(一般不具备电源插座的情况下),给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处理。

如中国专利(cn210111635u)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池壳体机构、电路板、电池,电路板上设置有:驱动控制供电电路,用于发出驱动信号;驱动控制供电接口电路,用于提供接口功能;逆变控制供电电路,用于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逆变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提供接口功能;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将12v直流电压转换为200v直流电压;逆变电路,用于将200v直流电压转换为110v直流电压;保护电路,用于起短路保护功能;及风扇驱动电路,用于驱动风扇工作。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功能、使用方便及电路保护设计简单合理、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但是,在上述所述的移动电源中,对于移动电源中的电池没有较好的保护,在移动电源遭遇撞击的情况下,容易损坏,引起漏液和起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保护电池和电路板,避免其在遭遇撞击时发生损坏,具有较高使用安全性的移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移动电源,包括:

外壳体;

内托组件,可拆卸连接于外壳体内,其中,该内托组件包括:内托架,且在内托架上设置有一个容置空间;电池组,安装于容置空间内;电路板,可拆卸连接于内托架上。

在上述的一种移动电源中,内托架与外壳体的结构相同,均呈多棱柱状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移动电源中,在内托架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一导向部,其中,该导向部采用凹凸滑移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移动电源中,该导向部至少包括一条设置于内托架上的导向条,和与该导向条滑移配合,且设置于外壳体上的导向槽。

在上述的一种移动电源中,在外壳体上至少设置有两条导向筋条,且两条导向筋条相互平行,其中,导向槽位于两条导向筋条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移动电源中,在内托架与外壳体之间还设置有一定位部,其中,该定位部采用凹凸嵌套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移动电源中,该定位部至少包括一个设置在内托架上的定位柱,和与定位柱嵌套配合,并设置在外壳体上的定位孔。

在上述的一种移动电源中,外壳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盖、侧盖以及下盖,其中,上盖与侧盖呈一体式结构设置,或者下盖与侧盖呈一体式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移动电源中,当上盖与侧盖呈一体式结构设置时,定位部位于内托架与上盖之间,且内托架与下盖之间设置有一第一连接部;当下盖与侧盖呈一体式结构设置时,定位部位于内托架与下盖之间,且内托架与上盖之间设置有一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结构相同。

在上述的一种移动电源中,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接线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通过设置内托架,提高移动电源的整体强度,而将电池组安装于内托架内,与外壳体配合形成“双重保护”,使得移动电源即使在受到外部撞击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电池组造成损坏,进而避免电池组漏液而造成起火。另外,电路板与内托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从而限定了电路板在外壳体中的位置,进而避免电路板在移动电源受到外部撞击的情况下而发生损伤,提高电路板使用的可靠性。

(2)、将内托架的结构设置成多棱柱状,一方面,能够限定内托架在外壳体中的自由度,避免其在外壳体中发生周向旋转,另一方面,使得内托架能够充分利用外壳体内的空间,缩小内托架与外壳体之间的缝隙,从而进一步提高移动电源的整体强度。

(3)、通过设置粘接层,使得电池组与内托架之间形成“一体化”结构,避免电池组在内托架中发生转动或者晃动,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组在内托架中的“安全性”。

(4)、通过设置导向部,一方面,方便内托架的安装,使得内托架能够通过导向部顺利装入外壳体中,提高装配效率,并且保证内托架的各个侧壁与外壳体的各个侧壁之间的间隙均匀化;另一方面,限定内托架在外壳体中的自由度,避免其发生周向旋转,从而提高连接在内托架上的电路板使用的可靠性。

(5)、通过在外壳体上设置导向筋条,一方面,将导向筋条作为加强筋使用,提高了外壳体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两条相互平行的导向筋条构成了导向槽,实现内托架与外壳体之间的导向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6)、通过设置定位部,一方面,进一步限定内托架在外壳体中的自由端,并且告知装配人员此时内托架已经安装到位;另一方面,与导向部相配合,实现防呆效果,避免内托架在装配时发生“装倒”现象,从而提高移动电源的装配效率。定位部中的定位柱还可以作为电路板与内托架相连时的定位结构,提高电路板与内托架连接的精确性。

(7)、通过导向部和连接部,不仅作为内托架两端与外壳体两端之间的定位结构,还作为内托架两端与外壳体两端之间的连接结构,即内托架与外壳体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而紧固件连接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的卡扣连接,其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更高,大大提升了移动电源产品的合格率,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的粘接剂连接,其便于后期的更换与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电源的局部爆炸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电源的局部爆炸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内托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内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外壳体;110、上盖;120、侧盖;130、下盖;200、内托组件;210、内托架;211、容置空间;212、第一支架;213、第二支架;220、电池组;230、电路板;231、接线口;240、导向部;241、导向条;242、导向槽;243、导向筋条;250、定位部;251、定位柱;252、定位孔;260、连接部;261、连接柱;26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外壳体100;内托组件200,可拆卸连接于外壳体100内,其中,该内托组件200包括:内托架210,且在内托架210上设置有一个容置空间211;电池组220,安装于容置空间211内;电路板230,可拆卸连接于内托架210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通过设置内托架210,提高移动电源的整体强度,而将电池组220安装于内托架210内,与外壳体100配合形成“双重保护”,使得移动电源即使在受到外部撞击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电池组220造成损坏,进而避免电池组220漏液而造成起火。另外,电路板230与内托架21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从而限定了电路板230在外壳体100中的位置,进而避免电路板230在移动电源受到外部撞击的情况下而发生损伤,提高电路板230使用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内托架210与外壳体100的结构相同,均呈多棱柱状结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内托架210的结构设置成多棱柱状,一方面,能够限定内托架210在外壳体100中的自由度,避免其在外壳体100中发生周向旋转,另一方面,使得内托架210能够充分利用外壳体100内的空间,缩小内托架210与外壳体100之间的缝隙,从而进一步提高移动电源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在电池组220与内托架21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一层粘接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粘接层,使得电池组220与内托架210之间形成“一体化”结构,避免电池组220在内托架210中发生转动或者晃动,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组220在内托架210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优选地,电路板230与内托架210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紧固件相连,一方面,提高电路板230的装配效率和装配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便于后续拆卸进行维修。

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内托架210与外壳体100之间设置有一导向部240,其中,该导向部240采用凹凸滑移配合。

进一步优选地,该导向部240至少包括一条设置于内托架210上的导向条241,和与该导向条241滑移配合,且设置于外壳体100上的导向槽24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向部240,一方面,方便内托架210的安装,使得内托架210能够通过导向部240顺利装入外壳体100中,提高装配效率,并且保证内托架210的各个侧壁与外壳体100的各个侧壁之间的间隙均匀化;另一方面,限定内托架210在外壳体100中的自由度,避免其发生周向旋转,从而提高连接在内托架210上的电路板230使用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条241与导向槽242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导向条241设置在外壳体100上,且导向槽242设置在内托架210上。

进一步优选地,导向条241的数量为两条,其中,两条导向条241左右并排设置,或者前后并列设置,或者前后错位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在外壳体100上至少设置有两条导向筋条243,且两条导向筋条243相互平行,其中,导向槽242位于两条导向筋条24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壳体100上设置导向筋条243,一方面,将导向筋条243作为加强筋使用,提高了外壳体100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两条相互平行的导向筋条243构成了导向槽242,实现内托架210与外壳体100之间的导向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内托架210与外壳体100之间还设置有一定位部250,其中,该定位部250采用凹凸嵌套配合。

进一步优选地,该定位部250至少包括一个设置在内托架210上的定位柱251,和与定位柱251嵌套配合,并设置在外壳体100上的定位孔25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定位部250,一方面,进一步限定内托架210在外壳体100中的自由端,并且告知装配人员此时内托架210已经安装到位;另一方面,与导向部240相配合,实现防呆效果,避免内托架210在装配时发生“装倒”现象,从而提高移动电源的装配效率。

另外,本实施例中,定位部250中的定位柱251还可以作为电路板230与内托架210相连时的定位结构,提高电路板230与内托架210连接的精确性。以及,定位柱251和定位孔252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定位柱251安装于外壳体100上,且定位孔252开设于内托架210上。

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导向部240与定位部250分别位于移动电源的侧部和端部,其中,导向部240中的导向条241和定位部250中的定位柱251分别位于内托架210的侧壁和顶壁,导向部240中的导向槽242和定位部250中的定位孔252分别位于外壳体100的侧壁和顶壁。

在本实施例中,将导向部240和定位部250分别设置在内托架210和外壳体100的侧壁和顶壁,实现内托架210在外壳体100中周向和轴向的定位,进一步确保内托架210与外壳体100之间装配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内托架210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支架212和第二支架213,其中,两条导向条241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212和第二支架213上。

在本实施例中,将内托架210设置成拼接结构,便于电池组220的安装与更换,另外,由于电池组220与内托架210之间设置有一层粘接层,而拼接结构的内托架210方便了电池组220的安装,使得电池组220能够精确地安装于合适的位置上。

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外壳体100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盖110、侧盖120(呈多棱形设置)以及下盖130,其中,上盖110与侧盖120呈一体式结构设置,或者下盖130与侧盖120呈一体式结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不管采用上盖110与侧盖120呈一体式结构设置,还是采用下盖130与侧盖120呈一体式结构设置,外壳体100均是由两个部件拼接形成,从而提高移动电源装配的效率以及保障移动电源的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当上盖110与侧盖120呈一体式结构设置时,定位部250位于内托架210与上盖110之间,且内托架210与下盖130之间设置有一第一连接部260;当下盖130与侧盖120呈一体式结构设置时,定位部250位于内托架210与下盖130之间,且内托架210与上盖110之间设置有一第二连接部260,其中,第一连接部260与第二连接部260结构相同,统称为连接部260。

进一步优选地,当上盖110与侧盖120呈一体式结构设置时,该连接部260至少包括一根设置于内托架210上的连接柱261,和与连接柱261嵌套配合,并设置于下盖130上的连接孔262;当下盖130与侧盖120呈一体式结构设置时,该连接部260至少包括一根设置于内托架210上的连接柱261,和与连接柱261嵌套配合,并设置于上盖110上的连接孔26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向部240和连接部260,不仅作为内托架210两端与外壳体100两端之间的定位结构,还作为内托架210两端与外壳体100两端之间的连接结构,即内托架210与外壳体100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而紧固件连接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的卡扣连接,其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更高,大大提升了移动电源产品的合格率,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的粘接剂连接,其便于后期的更换与维修。

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电路板230上设置有多个接线口231,如usb接线口231,type-c接线口231等,从而扩展移动电源使用的通用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