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6147发布日期:2021-02-05 16:5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属于防海浪尘密电机密封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产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电机需求的日益增大,电机的使用区域也越来越广泛,防海浪尘密环境的电机市场需求也不断升温,防护等级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推荐的ip**等级标准,不同的安装场所,等级是不一样的,“**”是两位数字,第一位表示对固体的防护等级,第二位表示对液体的防护等级。固体防护等级有7 个等级,用0-6分别表示;液体防护等级有9个等级,用0-8分别表示。如何能让普遍使用方箱高压电机适应这种防海浪尘密环境,达到ip66的防护等级,成为此次实用新型设计的背景。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高压方箱 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分为静密封部分和动密封部分,包括:挡水外盖、挡水内盖、带副唇唇形密封圈、轴承外盖、第一丁腈橡胶密封条、第二丁腈橡胶密封条、端盖、轴承套、丁腈橡胶密封条槽、第三丁腈橡胶密封条、甩水轴套、电机转轴和机座端板;
[0006]
静密封部分中,端盖套设在轴承套上并与机座端板固定,轴承外盖安装在轴承套的外侧,轴承外盖上设置有丁腈橡胶密封条槽,第三丁腈橡胶密封条设置在轴承外盖的丁腈橡胶密封条槽内,第三丁腈橡胶密封条密封轴承套与轴承外盖,端盖的上设置有两个丁腈橡胶密封条槽,第一丁腈橡胶密封条和第二丁腈橡胶密封条分别设置在端盖的两个丁腈橡胶密封条槽内,第一丁腈橡胶密封条密封端盖和轴承套,第二丁腈橡胶密封条密封端盖和机座端板,带副唇唇形密封圈安装在轴承外盖内侧与电机转轴过盈配合;
[0007]
动密封部分中,甩水轴套热套在电机转轴上,挡水内盖设置在甩水轴套的内侧,挡水外盖设置在甩水轴套的外侧,挡水外盖和挡水内盖通过螺栓与甩水轴套内外控制间隙,挡水外盖通过螺栓安装在轴承外盖上,挡水外盖、挡水内盖和甩水轴套形成防水迷宫结构。
[0008]
所述挡水外盖、轴承外盖、端盖以及甩水轴套的安装螺栓均涂刷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
[0009]
所述甩水轴套与电机转轴过盈配合。
[0010]
所述轴承外盖的磨擦面和转轴的磨擦面的表面粗糙度控制在0.0032mm以内。
[0011]
所述轴承外盖的磨擦面和转轴的磨擦面涂有润滑脂。
[0012]
所述挡水外盖与甩水轴套的间隙为0.5mm,挡水内盖与甩水轴套的间隙为 0.5~1mm。
[0013]
所述甩水轴套与挡水外盖相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圆形锯齿状凹槽。
[0014]
所述挡水外盖与甩水轴套相对的外表面上也设置有圆形锯齿状凹槽,且圆形锯齿状凹槽互相交错设置。
[0015]
所述甩水轴套上表面设置有回水斜坡,挡水外盖与甩水轴套上表面相对位置设置有挡水斜坡。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普通型高压方箱电机,通过对产品研发、样机试制、防海浪尘密结构试验,最终确定了电动机轴贯通处的密封结构和静止部件处的密封结构,并获得成功,经工业运行验证效果很好,可以推广到所有方箱高压电动机。
[0018]
本实用新型的动密封件:带副唇唇形密封圈材质及尺寸严格按照gb/t 9877标准规定要求;甩水轴套内径与轴过盈量合适选取,保证甩水轴套安装紧固及变形量,并且对于贯通的螺栓孔在安装紧固螺栓时,螺栓先绕一层防水胶带后再涂上润滑脂,以此保证了螺栓孔不进水。
[0019]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以独特创新的动静密封结构来实现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设计,轴承外盖和端盖止口结合处设置密封沟槽,丁腈橡胶密封条装置槽内通过止口咬合后压紧密封,实现静密封结构。新式动密封结构完全解决传统甩水环式结构当电机停滞状态时通过甩水环与外盖配合间隙处进水的难题,新式轴贯通动密封结构中,先将挡水内盖套至轴外盖处,甩水轴套热套在电机轴上(与电机旋转),挡水外盖及挡水内盖通过螺栓安装在轴承外盖上,和甩水轴套形成迷宫防水结构。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ⅰ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ⅱ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ⅲ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的轴承外盖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的端盖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的甩水轴套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的挡水外盖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的挡水内盖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的挡水内盖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2为防水迷宫结构示意图。
[0032]
图中的附图标记,1为甩水轴套,2为挡水内盖,3为挡水外盖,4为带副唇唇形密封圈,5为轴承套,6为第一丁腈橡胶密封条,7为第二丁腈橡胶密封条,8为机座端板, 9为端盖,10为第三丁腈橡胶密封条,11为轴承外盖,12为电机转轴,13为丁腈橡胶密封条槽,14为第一进水路径,15为挡水槽,16为第二进水路径,17为挡水斜坡,18为回水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3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分为静密封部分和动密封部分,包括:甩水轴套1、挡水内盖2、挡水外盖3、带副唇唇形密封圈4、轴承套5、第一丁腈橡胶密封条6、第二丁腈橡胶密封条7、机座端板 8、端盖9、第三丁腈橡胶密封条10、轴承外盖11、电机转轴12和丁腈橡胶密封条槽13;
[0035]
静密封部分中,端盖9套设在轴承套5上并与机座端板8固定,轴承外盖11安装在轴承套5的外侧,轴承外盖11上设置有丁腈橡胶密封条槽13,第三丁腈橡胶密封条10设置在轴承外盖11的丁腈橡胶密封条槽13内,第三丁腈橡胶密封条10密封轴承套5与轴承外盖11,端盖9的上设置有两个丁腈橡胶密封条槽13,第一丁腈橡胶密封条6和第二丁腈橡胶密封条7分别设置在端盖9的两个丁腈橡胶密封条槽13内,第一丁腈橡胶密封条6密封端盖9和轴承套5,第二丁腈橡胶密封条7密封端盖9和机座端板8,带副唇唇形密封圈4安装在轴承外盖11内侧与电机转轴12过盈配合;
[0036]
动密封部分中,甩水轴套1热套在电机转轴12上,挡水内盖2设置在甩水轴套1的内侧,挡水外盖3设置在甩水轴套1的外侧,挡水外盖3和挡水内盖2通过螺栓与甩水轴套1 内外控制间隙,挡水外盖3通过螺栓安装在轴承外盖11上,甩水轴套1、挡水内盖2和挡水外盖3形成防水迷宫结构。
[0037]
所述甩水轴套1、挡水外盖3、端盖9以及轴承外盖11的安装螺栓均涂刷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
[0038]
所述甩水轴套1与电机转轴12过盈配合。
[0039]
所述轴承外盖11的磨擦面和转轴的磨擦面的表面粗糙度控制在0.0032mm以内。
[0040]
所述轴承外盖11的磨擦面和转轴的磨擦面涂有润滑脂。
[0041]
所述挡水外盖3与甩水轴套1的间隙为0.5mm,挡水内盖2与甩水轴套1的间隙为 0.5~1mm。
[0042]
所述甩水轴套1与挡水外盖3相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圆形锯齿状凹槽。
[0043]
所述挡水外盖3与甩水轴套1相对的外表面上也设置有圆形锯齿状凹槽,且圆形锯齿状凹槽互相交错设置。
[0044]
所述甩水轴套1上表面设置有回水斜坡18,挡水外盖3与甩水轴套1上表面相对位置设置有挡水斜坡17。
[0045]
实施例1
[0046]
如图1和图2所示,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分为静密封部分和动密封部分,
[0047]
静密封部分中,端盖9套设在轴承套5上并与机座端板8固定,如图6所示,轴承外盖 11安装在轴承套5的外侧,轴承外盖11上设置有丁腈橡胶密封条槽13,如图5所示,第三丁腈橡胶密封条10设置在轴承外盖11的丁腈橡胶密封条槽13内,第三丁腈橡胶密封条10 密封轴承套5与轴承外盖11,如图7所示,端盖9的上设置有两个丁腈橡胶密封条槽13,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丁腈橡胶密封条6和第二丁腈橡胶密封条7分别设置在端盖9的两个丁腈橡胶密封条槽13内,第一丁腈橡胶密封条6密封端盖9和轴承套5,第二丁腈橡胶密封条7密封端盖9和机座端板8,带副唇唇形密封圈4安装在轴承外盖11内侧与电机转轴 12过盈配合;
[0048]
动密封部分中,甩水轴套1的形状如图8所示,甩水轴套1热套在电机转轴12上,挡水内盖2的形状如图10、图11所示,挡水内盖2设置在甩水轴套1的内侧,挡水外盖3的形状如图9所示,挡水外盖3设置在甩水轴套1的外侧,挡水外盖3和挡水内盖2通过螺栓与甩水轴套1内外控制间隙,控制所述挡水外盖3与甩水轴套1的间隙为0.5mm,挡水内盖2 与甩水轴套1的间隙为0.5~1mm,由于间隙控制的很小,可以防止水的进入,挡水外盖3 通过螺栓安装在轴承外盖11上,甩水轴套1、挡水内盖2和挡水外盖3形成防水迷宫结构。
[004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的双密封结构,以独特创新的动静密封结构来实现高压方箱ip66防海浪尘密电机设计,
[0050]
轴承外盖11和端盖9止口结合处设置密封沟槽,丁腈橡胶密封条装置槽内通过止口咬合后压紧密封,实现静密封结构。新式动密封结构完全解决传统甩水环式结构当电机停滞状态时通过甩水环与外盖配合间隙处进水的难题,
[0051]
传统的甩水环轴贯通防水结构静态电机放置位置有进水通道,而本实施例中,新式轴贯通动密封结构包括挡水外盖3、挡水内盖2和甩水轴套1,新式轴贯通动密封结构中,先将挡水内盖2套至轴承外盖11处,甩水轴套1热套在电机转轴12上(与电机旋转),挡水外盖3及挡水内盖2通过螺栓安装在轴承外盖11上,和甩水轴套1形成迷宫防水结构,完全杜绝电机动态进水情况。带副唇唇形密封圈4(gb/t 9877)安装在轴承外盖11内侧与电机转轴12过盈配合。
[0052]
静止部件处的防水结构:静止密封件由第一丁腈橡胶密封条6、第二丁腈橡胶密封条7、第三丁腈橡胶密封条10和密封胶组成。第一丁腈橡胶密封条6、第二丁腈橡胶密封条7、第三丁腈橡胶密封条10安装在端盖9及轴承外盖11的丁腈橡胶密封条槽13处,密封胶将所有外露连接紧固件涂刷密封。
[0053]
本实施例中,动密封件:带副唇唇形密封圈4材质及尺寸严格按照gb/t 9877标准规定要求。甩水轴套1内径与轴过盈量合适选取,保证甩水轴套1安装紧固及变形量。
[0054]
并且,与动密封件相配合的轴承外盖4的磨擦面和转轴的磨擦面的表面粗糙度应控制在0.0032mm以内。同时为减小磨擦,配合面应涂一层润滑脂。对于贯通的螺栓孔在安装紧固螺栓时,螺栓先绕一层防水胶带后再涂上润滑脂,以此保证了螺栓孔不进水。
[0055]
实施例2
[0056]
本实施例为动密封部分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防水曲路迷宫主要包括:第一进水路径14、挡水槽15、第二进水路径16、挡水斜坡17和回水斜坡18;
[0057]
构成的防水曲路迷宫的工作过程:水位需要高于甩水轴套11厚度尺寸h到达第一进水路径14,甩水轴套11与挡水外盖1间隙控制在0.5mm,进入第一进水路径14内的水很难进入第二进水路径16,即使通过甩水轴套11离心力作用到第二进水路径16时,由于挡水外盖1和甩水轴套11设置的交错挡水槽15会将其阻挡,即便考虑到最为不利情况,水通过了第二进水路径16,也会通过挡水斜坡17反弹到回水斜坡18流出。
[0058]
挡水内盖2起到甩水轴套11限位保护作用,一旦电机出现大幅度轴窜动,甩水轴套 11与挡水内盖2间隙极度缩小阻挡水进入。
[005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