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杆末端防水遮蔽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8597发布日期:2021-03-19 11:1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杆末端防水遮蔽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电作业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杆末端防水遮蔽罩。



背景技术:

电线杆就是架电线的杆,早期的各种电线杆,都是从木杆起步的,甚至包括电压等级不是太高的高压线电杆,随着钢筋和混凝土的发展,结合技术上的探究,运用离心力的原理制造,钢筋混凝土锥形水泥杆、等径水泥电线杆代替了大部分木杆,水泥电杆具有坚固耐用、耐腐蚀、耐温差、高强度、抗裂的优良特性。

在更换电线杆作业时,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新换的电线杆容易碰上带有导电的电线,从而发生触电事故,现有技术中有三种方式操作:1、停电作业,本种方式会造成大面积长久停电,影响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2、带电作业,专业人员及设备来更换电线杆,本种方式成本高,带电作业国内还没完成普及,需要工期长,由于现有的电杆遮蔽罩不具有防水功能,常有漏电事故发生;3、非带电作业人员在屏蔽措施不完善的环境中,冒险施工。

现有的电杆遮蔽罩还存在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的弊端,为此,提出一种电杆末端防水遮蔽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地提高电杆遮蔽罩的使用性能,从而提升电线杆在更换电线杆作业时的安全性,降低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提供了一种电杆末端防水遮蔽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包括遮蔽罩主体、固定结构与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设置在所述遮蔽罩主体的顶部,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遮蔽罩主体上,使用时所述遮蔽罩主体通过所述固定结构暂时固定在电杆末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遮蔽罩主体为柔性绝缘材料制得。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为绝缘绳组件,所述绝缘绳组件包括绝缘软绳与多个绳孔,多个所述绳孔贯穿所述遮蔽罩主体设置,所述绝缘软绳同时贯穿各所述绳孔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为电杆夹。

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结构与所述遮蔽罩主体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杆末端防水遮蔽罩还包括撤装结构,所述撤装结构设置在所述遮蔽罩主体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撤装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遮蔽罩主体顶部的撤装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撤装孔的边缘设置有方便绝缘操作杆插入的环形支撑。

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结构设置在所述撤装孔与电杆末端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遮蔽罩主体的顶部呈圆台状。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方便地套设并固定在电杆的末端,可有效地避免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保证作业人员带电作业时的安全性;并采用电杆夹或绝缘绳的固定方式进行暂时固定,可有效地防止遮蔽罩从电杆上滑脱;还设置了防水结构与撤装孔,有效地防止因过水等造成的漏电事故,同时方便在使用后将遮蔽罩取回,可再次利用,节省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采用电杆夹固定在电杆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采用绝缘绳组件为固定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防滑内圈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杆末端防水遮蔽罩,包括遮蔽罩主体3、撤装孔1、固定结构与防水结构,所述撤装孔1开设在所述遮蔽罩主体3的顶部,用于在遮蔽罩使用完毕后,作业人员通过将绝缘操作杆插入所述撤装孔1内,方便将遮蔽罩从电杆5末端取下。所述防水结构设置在所述遮蔽罩主体3的内部上端,可将整个遮蔽罩主体3的上部密封,同时也是将所述撤装孔1与电杆5之间密封,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等从遮蔽罩主体3的顶部的所述撤装孔1进入电杆5中,避免给更换过程带来安全隐患,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遮蔽罩主体3上,在所述遮蔽罩主体3套设在电杆5末端后,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可将整个遮蔽罩固定在电杆5上,防止遮蔽罩在更换过程中被误碰后从电杆5末端滑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罩主体3为软质绝缘防水材料制得,可保证遮蔽罩的绝缘性能,并具有耐磨耐高压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罩主体3的上部口径小于下部口径,这样便可以更好地与锥形电杆5的末端形状相匹配,在所述遮蔽罩主体3罩在电杆5末端时,遮蔽罩主体3的冗余量很小,也从一定程度上防止遮蔽罩主体3在电杆5末端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为绝缘绳组件或电杆夹6,主要起到一个临时固定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当然固定结构并不止上述两种,能达到临时固定效果且具备绝缘性能的同类物品均可以,此处不做一一列举。

所述绝缘绳组件包括绝缘软绳4、多个绳孔41,多个所述绳孔41均开设在所述遮蔽罩主体3的底部边缘处,沿所述遮蔽罩主体3的四周分布,所述绝缘软绳4依次穿过各所述绳孔41,在遮蔽罩主体3套设完毕后,拉紧绝缘软绳4并系紧即可将遮蔽罩的位置暂时固定。

当使用电杆夹6固定时,在遮蔽罩主体3套设完毕后,将电杆夹6夹在遮蔽罩主体3的外部即可,取下时也较为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结构为防水密封片2,所述防水密封片2、所述遮蔽罩主体3一体成型,可有效地提高遮蔽罩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罩主体3的顶部为圆台结构,当遮蔽罩主体3的顶部在更换过程中与其余物体产生干涉时,其余物体会沿圆台结构四周表面快速划过,也从一定程度上防止遮蔽罩从电杆5上滑脱。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杆末端防水遮蔽罩还包括一个防滑内圈32,设置在所述遮蔽罩主体3的内壁下部,防滑内圈32与遮蔽罩主体3的内壁胶接,在通过绝缘软绳4或电杆夹6将遮蔽罩主体3的位置暂时固定时,防滑内圈32与所述电杆5表面相接触,可进一步起到增大摩擦力防止遮蔽罩意外滑脱的作用。

在本实施中,所述撤装孔1的边缘处设置有环形支撑11,可在取下遮蔽罩时方便绝缘操作杆插入。

除上述实施方式外,本实施例中的其余实施方式均与实施例一中相同。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只需要把电杆末端遮蔽罩套在电杆5的末端处,使电杆5末端处于遮蔽罩的内腔31中,用电杆夹6或绝缘软绳4固定,在更换过程中就可以起到绝缘和防水的效果;要取下时只需要将绝缘操作杆插入撤装孔1中,将遮蔽罩从电杆5的末端取下即可;不用的时候可以把遮蔽罩折叠收藏,具有成本低,安全性能高,操作简便灵活等特性。

综上所述,该电杆末端防水遮蔽罩,能够方便地套设并固定在电杆的末端,可有效地避免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保证作业人员带电作业时的安全性;并采用电杆夹或绝缘绳的固定方式进行暂时固定,可有效地防止遮蔽罩从电杆上滑脱;还设置了防水结构与撤装孔,有效地防止因过水等造成的漏电事故,同时方便在使用后将遮蔽罩取回,可再次利用,节省使用成本。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