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式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9779发布日期:2023-03-17 21:5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温式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降温式电机。


背景技术:

2.电机是在工业领域中很普遍使用的一种动力装置,电机工作时其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技术中,电机散热仍是采用传统风吹的对流式散热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风扇气流或自然气流将壳体上和内部的热量带走,其缺点是:因散热速度慢而令到电机内部温度升高,能源效益比率低,同时如果壳体上布满灰尘而令到气流受到阻碍致带走热力变慢,进一步加剧电机内部温度升高,可能烧毁电机。
3.经检索,公开号为cn209516802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散热电机,包括机壳、前端盖、前轴承、转轴、机座、后罩、后端盖、通风管、通风孔、后轴承、中轴承、风扇、后盖、转子和定子,虽然该实用新型提升了电机的散热效果,但是在实际降温散热时,还是会存在着使灰尘从壳体进入电机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一种降温式电机,其包括电机本体,电机本体包括转子以及用于安装转子的外壳体,外壳体中设有用于储存冷却液的冷却腔;外壳体处还设有水冷泵以及水冷排,水冷排处设有散热风扇,水冷泵的出水管与冷却腔相连通,水冷泵的进水管与水冷排的出水管相连通,水冷排的进水管与冷却腔相连通。
6.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电机的降温,还较佳的提升了电机在运行时的稳定性。
7.作为优选,外壳体的外侧壁处设有用于安装水冷排以及水冷泵的l型板。
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l型板的设置,为水冷泵以及水冷排提供了安装位置。
9.作为优选,外壳体包括套筒部以及与套筒部螺栓连接的盖板部,冷却腔设置于套筒部中,盖板部处设有供转子转轴伸出的盖板部通孔。
1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外壳体的结构的设置,较佳的实现了对于转子的安装以及密封。
11.作为优选,水冷泵的出水管与冷却腔的连接点以及水冷排的进水管与冷却腔的连接点分别位于套筒部轴线方向的两端部。
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水冷泵的出水管与冷却腔的连接点以及水冷排的进水管与冷却腔的连接点位置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在冷却腔中具有较长的流动路径。
13.作为优选,电机本体处设有用于对电机本体进行支撑的底座,底座包括底板,底座处设有两间隔设置且垂直于底板设置的竖板,两竖板与底板之间共同形成安装槽,外壳体的底端部设有与竖板螺栓连接的连接部。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底座的设置,使得电机本体能够平稳的放置。
15.作为优选,底板的边缘处设有底板通孔。
1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底板通孔的设置,方便了对于电机本体的固定。
1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8.1、本技术中,通过将冷却腔设置于外壳体中,可避免了外界环境中的灰尘等进入外壳体中,从而能够较佳的实现对于转子的保护。
19.2、本技术中,通过水冷散热的方式,能够较佳的实现对电机进行散热作业,从而使得电机可长时间的稳定的运行。
20.3、本技术中,通过底座的设置,能够较佳的实现对于电机的放置以及安装。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降温式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降温式电机的剖视图。
23.图3为图1中降温式电机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25.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温式电机,其包括电机本体100,电机本体100包括转子110以及用于安装转子110的外壳体120,外壳体120中设有用于储存冷却液的冷却腔210。外壳体120的外侧壁处设有l型板160,l型板160处安装有水冷泵130以及水冷排140,水冷排140处设有散热风扇150,水冷泵130的出水管与冷却腔210相连通,水冷泵130的进水管与水冷排140的出水管相连通,水冷排140的进水管与冷却腔210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水冷泵130的出水管与冷却腔210的连接点以及水冷排140的进水管与冷却腔210的连接点分别位于套筒部220轴线方向的两端部。
26.在该电机本体100运行时,接通水冷泵130以及散热风扇150的电源,转子110转动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壳体120中的冷却腔210冷却液中,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了外壳体120中的热量传递至冷却腔210冷却液中的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外壳体120采用导热性能较佳的合金(例如铝合金)制成。冷却腔210冷却液随着水冷排140的进水管进入水冷排140中,冷却液在通过水冷排140中时,冷却液中的热量传递至的水冷排140中并通过散热风扇150排出,经过冷却后的水冷液通过水冷排140的出水管进入水冷泵130中,并通过水冷泵130的出水管进入冷却腔210中,从而实现对于电机本体100的降温。
27.本实施例中,通过水冷散热的方式,能够较佳的将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排出,相比于对比文件中的电机,本实施例中的电机在运行时灰尘不易进入外壳体120中,从而不仅实现了电机的降温,还较佳的提升了电机在运行时的稳定性。其中,通过l型板160的设置,为水冷泵130以及水冷排140提供了安装位置。其中,通过水冷泵130的出水管与冷却腔210的连接点以及水冷排140的进水管与冷却腔210的连接点位置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在冷却腔210中具有较长的流动路径,从而提升了外壳体120中的热量传递至冷却腔210中的效果,也即较佳的提升了对于电机本体110的降温效果。
28.结合图2所示,外壳体120包括套筒部220以及与套筒部220螺栓连接的盖板部230,冷却腔210设置于套筒部220中,盖板部230处设有供转子110转轴伸出的盖板部通孔240。
29.本实施例中,通过外壳体120的结构的设置,能够通过套筒部220与盖板部230之间的螺栓配合实现对于转子110的安装,从而较佳的实现了对于转子110的安装以及密封。
30.结合图3所示,电机本体100处设有用于对电机本体100进行支撑的底座170,底座170包括底板310,底板310的边缘处设有底板通孔350;底座170处设有两间隔设置且垂直于底板310设置的竖板320,两竖板320与底板310之间共同形成安装槽330,外壳体120的底端部设有与竖板320螺栓连接的连接部340。
31.本实施例中,通过底座170的设置,使得电机本体100能够平稳的放置,通过底板通孔350的设置,能够通过穿过底板通孔的350的螺栓的等工具将底座170与设备处,也即方便了对于电机本体100的固定。
32.本实施例中的降温式电机的工作原理为:
33.在该电机本体100运行时,接通水冷泵130以及散热风扇150的电源,转子110转动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壳体120中的冷却腔210冷却液中,冷却腔210冷却液随着水冷排140的进水管进入水冷排140中,冷却液在通过水冷排140中时,冷却液中的热量传递至的水冷排140中并通过散热风扇150排出,经过冷却后的水冷液通过水冷排140的出水管进入水冷泵130中,并通过水冷泵130的出水管进入冷却腔210中,从而实现对于电机本体100的降温。
34.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