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变换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03606阅读:来源:国知局
表面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以垂吊的状态搭载。另外,对于其他电气部件,也在变换器基板36的下表面以悬垂的状态搭载。
[0035]升压电路53A、53B、53C分别具有电感器61A、61B、61C ;二极管62A、62B、62C ;开关元件63A、63B、63C。如图7所示,对于上述电气部件中尺寸相对较大重量也较大的电感器61A、61B、61C,在变换器基板36下表面长度方向一端侧以垂吊的状态被搭载。对于其他电气部件,也在变换器基板36下表面以悬垂的状态被搭载。此时,电感器61A、61B、61C不是搭载在与变换器基板36分开设置的专用的基板上,而使与其他电气部件一同均搭载在一个变换器基板36上。此时,开关元件63A、63B、63C由升压电路用的MOSFET或IGBT构成。
[0036]另外,在变换器基板36的下表面,在相比长度方向中央部偏向电感器61A、61B、61C侧的位置,安装有用于对因驱动而发热的电气部件进行冷却的散热器71,且使其覆盖二极管电桥52及变换器电路55等电气部件。该散热器71相当于散热部,例如由散热片等构成。如图5和图8所示,该散热器71从上述开口部37露出到变换器装置100外部。此时,在将变换器装置100安装于室外机10的室外机本体11的内部的状态下,散热器71露出到室外送风机24所在的下方侧。
[0037]另外,变换器基板36的下面侧,通过安装散热器71而如图7和图8所示,隔开为高温部72和低温部73。而且,电感器61A、61B、61C搭载在高温部72,电解电容器54搭载在低温部73,形成在两者之间隔着散热器71的状态。因而,即使电感器61因驱动而发热,其热量也会被散热器71吸收,难以从高温部72流到低温部73。散热器71形成为鳍片状,具有多个槽部,能够以小空间确保大的散热面积,可有效防止热量从高温部72流入低温部73。
[0038]进而,如图3中箭头B所示,因室外送风机24的送风作用而生成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沿隔板21流动。从而,使冷却风供给到安装在室外机本体11的内部的变换器装置100,尤其是突出到热交换器室IlA内的高温部72侧。因而,可高效地利用冷却风对因电感器61A、61B、61C驱动而导致高温的高温部72进行冷却。
[0039]由于在变换器装置100的高温部72侧设置有多个通气孔321,因此,变换器装置100内部的空气与外部的空气可经由这些通气孔321进行置换,由此,可将高温部72内的热量散出到外部。而且,由于在变换器装置100的低温部73侧也设置有多个通气孔322,因此,变换器装置100内部的空气与外部的空气可经由这些通气孔322进行置换,由此,可将低温部73内的热量也散出到外部。
[0040]虽然未图示,但除了搭载有上述各种电气部件外,在变换器基板36上还连接有从机械室IlB内的压缩机25、构成配管类部件27的四通换向阀、热交换室IlA内的室外送风机24等各种设备延出的配线。变换器装置100在室外机本体11内成为变换器基板36的下面侧朝向室外送风机24所在的下方侧的状态。
[0041]下面,结合图9进一步对该变换器装置100的电路结构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在二极管电桥52的输入侧,经静噪滤波器51连接交流电源80。在二极管电桥52的输出侧连接多个升压电路53A、53B、53C。
[0042]二极管电桥52的正极输出端子经构成升压电路53A、53B、53C的电感器61A、61B、61C和二极管62A、62B、62C,与电解电容器54的一方端子连接。另一方面,二极管电桥52的负极输出端子与电解电容器54的另一方端子连接。同样地,构成升压电路53A、53B、53C的开关元件63A、63B、63C设置在电感器61A、61B、61C与二极管62A、62B、62C相互的连接点,和二极管电桥52的负极输出端子之间。
[0043]对电解电容器54的两端子连接直流电源线L3、L4。并在上述直流电源线L3、L4间设置输出电压检测电路91。该输出电压检测电路91包括串联的电阻92和电阻93,将分压点的电压值输出给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根据输入的电压值,监视输出给变换器电路55的输出电压。而且,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反馈控制升压电路53的驱动,以使其输出电压达到由主控制单元400设定的目标电压值。
[0044]此时,电阻93具有可变电阻器94。主控制单元400通过改变该可变电阻器94的电阻值,来改变电解电容器54的电压大小,换言之,改变输出给变换器电路55的输出电压的大小(输出电压的目标值)。此时,主控制单元400可将可变电阻器94的电阻值变更为“轻载”、“中载”、“重载”这3个档位。由此,电解电容器54的电压大小,即,对变换器电路55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可变更为“轻载”、“中载”、“重载”这3个档位。
[0045]变换器电路55利用其开关动作,将所输入的直流电压VDC变换为高频电压,输出给负载120。此时,连接构成空调机的冷冻循环的压缩机25,作为负载120。而且,利用未图示的门控制电路对构成变换器电路55的未图示的开关元件的通/断动作进行控制。
[0046]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分别向各升压电路53A、53B、53C的开关元件63A、63B、63C输出驱动信号。此时,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在流过电感器61A、61B、61C或二极管62A、62B、62C的电流变为零后,接通开关元件63A、63B、63C。即,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基于所谓的临界模式对各升压电路53A、53B、53C进行驱动。
[0047]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通过驱动各升压电路53A、53B、53C,对直流电源线L3、L4间施加由主控制单元400设定的直流电压VDC。即,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将由主控制单元400设定的输出电压输出给变换器电路55。此时,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根据压缩机25所要求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切换所驱动的升压电路53的数量。
[0048]g卩,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设定为,在压缩机25所要求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为“轻载”时,驱动一个升压电路53A,并且不对另外两个升压电路53B、53C进行驱动。在此,称该驱动形式为单一驱动方式。而且,在以单一驱动方式驱动升压电路53时,主控制单元400变更可变电阻器94的电阻值为“轻载”。由此,使对于变换器电路55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变更为“轻载”。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对升压电路53A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对于变换器电路55的输出电压为变更后的电压值。
[0049]另外,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设定为,在压缩机25所要求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为“中载”时,驱动两个升压电路53A、53B,并且不对另外一个升压电路53C进行驱动。在此,称该驱动形式为第I交织(interleave)驱动方式。而且,在以第I交织驱动方式驱动升压电路53时,主控制单元400变更可变电阻器94的电阻值为“中载”。由此,使对于变换器电路55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变更为“中载”。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对升压电路53A、53B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对于变换器电路55的输出电压为变更后的电压值。
[0050]另外,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设定为,在压缩机25所要求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为“重载”时,驱动3个升压电路53A、53B、53C,也就是说,驱动全部的升压电路53。在此,称该驱动形式为第2交织驱动方式。而且,在以第2交织驱动方式驱动升压电路53时,主控制单元400变更可变电阻器94的电阻值为“重载”。由此,使对于变换器电路55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变更为“重载”。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对升压电路53A、53B、53C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对于变换器电路55的输出电压为变更后的电压值。
[0051]利用主控制单元400所配备的负载判定控制单元500来判定压缩机25所要求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并将基于该负载判定控制单元500的判定结果送给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单元300根据从该负载判定控制单元500得到的判定结果,如上所述切换升压电路53的驱动形式,换言之切换所驱动的升压电路53的数量。
[0052]在此,对基于该负载判定控制单元500的判定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此时,该负载判定控制单元500设定如下,其根据从交流电源80输入的输入电流、从交流电源80供给的电力量、输出至对压缩机25进行驱动的变换器电路55的输出电压、压缩机25的马达电流、压缩机25的运转频率中至少任一个的大小,对压缩机25所要求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以“轻载”、“中载”、“重载”这3个档位进行判定。
[0053]利用输入电流检测部600检测从交流电源80输入的输入电流。该输入电流检测部600借助电流检测器601检测输入电流,并将其检测值送给负载判定控制单元500。根据由输入电流检测部600检测的来自交流电源80的输入电流值,和由输入电压检测部700检测的来自交流电源80的输入电压,计算从交流电源80供给的电力量。输入电压检测部700检测交流电源线L1、L2间的交流输入电压,并将其检测值送给负载判定控制单元500。负载判定控制单元500根据从输入电流检测部600送来的输入电流值和从输入电压检测部700送来的输入电压值,计算由交流电源80供给的电力量。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