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06258阅读:来源:国知局
保电路作动的准确性。
[0026] 请参阅图4,当该电子开关20截止时,存于该些效电感Lm的储能转换至该二次侧 线圈12后,经过该第二二极管D2将能量传送至该第二电容器C2储能并供予该负载Z,于 此同时,该漏电感Lk的储能则经过第一二极管Dl传送至该第一电容器Cl与该第一电感器 Ll构成的共振电路,以通过该第一电容器C2接收并储存该变压器10的漏感电能,以此避 免该电子开关20上产生巨大的电压尖峰。而后,随着该些效电感Lm的释能,该第一电容器 Cl与第一电感器Ll构成的共振电路开始动作,而使得第一电感器Ll的储能转换成电感电 流对第一电容器Cl充电,致使该第一电容器Cl上的跨压的极性如图6所示般反转,而使得 该电子开关20的本质二极管Dsw导通。
[0027] 而后,请参阅图5,当该电子开关20的本质二极管Dsw导通时,该第一电容器Cl 与第一电感器Ll构成的共振电路便开始将储能传送至该变压器10的一次侧线圈11,使该 些效电感Lm持续释能,直至该电子开关20再次导通而返回图3的状态,以完成一周期的动 作。
[0028] 在该电源转换装置持续作动的情况下,便继续重复上述的动作,直至该电源转换 装置停止作动。
[0029] 以此,通过上述的该漏感回收电路30的设计,于每次作动周期中,使该本质二极 管Dsw导通前后的整体电路结构改变,而致使该第一电容器Cl上的跨压的极性重复且交互 地反转,致使该漏感回收电路30输出的电能于正电压与负电压之间重复且交互地转换,而 可达到接收并储存该变压器10所产生的漏感电能,而后再反馈输出至该变压器10的效果, 而可减少该一次侧线圈11的漏电感所产生的消耗,进而提升该变压器10的电源转换效率。
[0030] 另外,除上述该漏感回收电路30的设计外,为达到提升转换效率的目的,请参阅 图7,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输出电路50还包含有一第三二极管D3、一 第三电容器C3、一第二电感器L2以及一第四二极管D4。其中,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 接该第四端122,而负极则通过该第二二极管D2电性连接该第三端121。该第三电容器C3 一端连接该第二二极管D2以及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另一端则连接该第二电容器C2与 该负载Z。该第二电感器L2 -端连接该第三电容器C3、该第二电容器C2与该负载Z,而另 外一端则与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且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则连接到该第三电容 器C3与该第二二极管D2以及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使该第二电感器L2通过该第四二 极管D4电性连接至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
[0031] 如此一来,通过上述的该输出电路的设计,该第三电容器C3与该第二电感器L2将 形成另一共振电路,致使该第三二极管D3导通前后的等效电路结构改变,导致该第三电容 器C3上的跨压极性重复且交互地反转,而可通过该第三电容器C3上的跨压于负电压时来 补偿该负载Z上的电压所产生的阻障,如此一来,便可提升该变压器10能源转换的效率与 抑制涟波的效果,同时达到提升功率因子的目的。
[0032] 另外,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且在电气特性以及电路动作原 理相同的情况下,前述各电路组件的设置位置以及数量、以及举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申 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电路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用以将一直流电源的电能转换供予一负载,该电源转换装置包 括: 一变压器,具有一一次侧线圈以及一二次侧线圈,该一次侧线圈用以接收该直流电源 的电能,该变压器转换后自该二次侧线圈输出; 一电子开关,一端电性连接该一次侧线圈,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直流电源,用以导通或阻 断该直流电源供予该一次侧线圈的电能; 一第一电感器,电性连接该一次侧线圈; 一第一电容器,电性连接该一次侧线圈,并与该第一电感器并联连接,用以接收并储存 该变压器的漏感产生的电能,并与该第一电感器构成一共振电路,而将电能反馈输出至该 电压器,使该第一电容器上跨压的极性重复且交互地反转;以及 一输出电路,电性连接该二次侧线圈,用以接收该变压器转换后输出的电能,并具有一 第二电容器,且该第二电容器一端电性连接该负载的一端,而另一端电性连接该负载的另 一端,以输出电能予该负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一次侧线圈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 二端;该直流电源的正电端电性连接该第一端;该电子开关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二端,另一 端电性连接该直流电源的负电端;该第一电感器与该第一电容器的一端同时电性连接该第 一端,且其另一端同时电性连接该第二端。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包含有一第一二极管,且该第一二极管 一端连接该第一电容器与该第一电感器,另一端连接该变压器,使该第一电容器与该第一 电感器通过该第一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变压器。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该变压器, 而负极则连接至该第一电容器与该第一电感器。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包含有一第二二极管,且该第二二极管 一端连接该变压器,另一端连接该输出电路,使该变压器通过该第二二极管电性连接该输 出电路。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该变压器, 而负极则连接至该输出电路。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二次侧线圈具有一第三端以及一第 四端,且该输出电路包含有一第三二极管、一第三电容器以及一第二电感器;该第三二极管 的正极连接该第四端,负极电性连接该第三端;该第三电容器一端连接该第三二极管的负 极,另一端则连接该第二电容器与该负载;该第二电感器一端连接该第三电容器、该第二电 容器与该负载,而另外一端则电性连接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输出电路包含有一第四二极管,一端 连接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连接该第二电感器,而使该第二电感器通过该第四二极 管电性连接至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该第三二极 管的负极,负极至连接该第二电感器。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电子开关包含有一金属氧化物半导 体场效晶体管以及一本质二极管,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源极与漏极分别电性 连接该直流电源与该变压器,而该本质二极管的两端则分别连接至该源极与该漏极。11. 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用以将一直流电源的电能转换供予一负载,该电源转换装置包 括: 一变压器,具有一一次侧线圈以及一二次侧线圈,该一次侧线圈用以接收该直流电源 的电能,该变压器转换后自该二次侧线圈输出; 一电子开关,一端电性连接该一次侧线圈,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直流电源,用以导通或阻 断该直流电源供予该一次侧线圈的电能; 一漏感回收电路,电性连接该一次侧线圈,且输出的电能于正电压与负电压之间重复 且交互地转换,用以接收并储存该变压器的漏感产生的电能,并反馈输出该变压器;以及 一输出电路,电性连接该第二次侧线圈,用以接收该变压器转换输出的电能,并输出供 予该负载。
【专利摘要】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用以将直流电源的电能转换供予负载,且包括一变压器、一电子开关、一漏感回收电路及一输出电路。该变压器具有一一次侧线圈及一二次侧线圈,该一次侧线圈接收该直流电源的电能后,自该二次侧线圈输出。该电子开关一端电性连接该一次侧线圈,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直流电源。该漏感回收电路电性连接该一次侧线圈,且输出的电能于正电压与负电压之间重复且交互地转换,用以接收并储存该变压器的漏感产生的电能,并反馈输出该变压器。该输出电路电性连接该第二次侧线圈,用以接收该变压器转换输出的电能,并输出供予该负载。
【IPC分类】H02M3/335
【公开号】CN105024550
【申请号】CN201410152767
【发明人】陈伯彦, 潘晴财, 洪大胜
【申请人】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4年4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