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08835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部件16具有:多个柔性管部24,其具有柔性;以及多个非柔性管部25 (直部),其不具有柔性管部24所具有的柔性程度,换句话说,具有高于柔性管部24的刚性,并且形成为附图中所示的形状。
[0078]柔性管部24与非柔性管部25由树脂一体地模制,使得在柔性管部24不弯曲的同时,柔性管部24和非柔性管部25的整体变为直线状。柔性管部24和非柔性管部25在管轴向上(纵向)交替布置。
[0079]柔性管部24布置在与车辆装接形状(布设线束的目的地的形状。固定对象的形状)相对应的位置处。柔性管部24能够形成为具有与装接线束9的车辆的形状(后文中,称为车辆装接形状)相对应的长度。
[0080]通过使得柔性管部24的长度在管轴向上改变,柔性管部24能够根据与车辆装接形状相对应的所需长度而弯曲。当在制造线束9之后包装或者运输线束9并且使线束9沿着路线布设到车辆时,柔性管部24能够分别以期望的角度弯曲(未示出)。
[0081]柔性管部24能够弯曲成弯曲形状,并且当然,柔性管部24能够返回到原始的直线状。
[0082]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管部24形成为波节管状(如果设置了柔性,则不特别限定形状)。具体地,柔性管部24形成为具有在管轴向上交替的周向凹部26和凸部27。
[0083]如以上说明中所得出的,柔性管部24布置成形成波纹管状。S卩,外部部件16形成为局部存在波纹管的形状。因为,外部部件16局部地具有作为如上所述的波纹管的特征结构的波节管状,所以外部部件16可以成为“波纹管”或者“局部波纹管”。
[0084]外部部件16形成为沿着管轴向不设置有狭缝的形状(换句话说,沿着管轴向不设置切割外部部件16的切口 )。不设置狭缝的原因是通过防止水侵入外部部件16而提高防水性。另一个原因是高压电气路径15不会例如从弯曲部突出。而且,进一步原因是提高外部部件16自身的刚性。
[0085]如果能够满足以上几点,外部部件16可以形成为外部部件16能够在管轴向上的预定位置处分割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外部部件16通过结合或者焊接或者利用用于连接的附加部件来成为一体。
[0086]非柔性管部25形成为不弯曲部,当包装或者运输线束9并且沿着路线布设线束9时,该非柔性管部25不弯曲(不弯曲部是指该部分不主动保持柔性)。非柔性管部25形成为大致矩形截面的直管状(截面形状仅为实例。也可以是圆形、卵形或者椭圆形。当然,在降低高度方面平坦形状比圆形更有益)。非柔性管部25形成为具有与车辆装接形状相对应的长度并且形成在与车辆装接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因为非油性管部25形成为如上所述的直管状(直的管状),所以非柔性管部25可以称为“直部”或者“直管部”。
[0087]大致矩形截面的非柔性管部25具有一对长侧壁28和一对短侧壁29。当在附图中的截面状态下观看时,一对长侧壁28形成为水平地延伸。另一方面,一对短侧壁29形成为在稍微弯曲的状态下垂直地延伸。如果非柔性管部25具有这样的截面,则能够说能够抵抗来自垂直方向的外力和来自垂直方向的外力。
[0088]在图3和4中,非柔性管部25的内表面23形成有从内表面23凹入的多个凹部30。在与非柔性管部25的外表面22上与凹部30相对应的位置处,根据凹部30的形状而形成突出的多个凸部31。凹部30形成为周向延伸的圆形凹部。凹部30形成为预定深度的凹部。在本实施例中,凹部30形成为浅的凹部。
[0089]在高压电气路径15插通外部部件16 (参见图4)的同时,凹部30形成为变为与高压电气路径15不接触。换句话说,凹部30形成为凹部30的空腔的底部(底表面)将不与高压电气路径15接触的形状。周向延伸的凹部30具有越过插通非柔性管部25的高压电气路径15的形状(换句话说,当从顶部观看非柔性管部25的内侧时,凹部30与高压电气路径15交叉)。此外,凹部30形成为具有这样的宽度和深度:使得插通非柔性管部25的高压电气路径15的末端部不会落入并且卡在凹部30中。在防止末端部卡住时,凹部30的边缘(由凹部30限定的开口的内部边缘)形成有弯曲表面32(或者锥形部)是有效的。上述凹部30布置成在管轴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
[0090]当高压电气路径15插通非柔性管部25时,高压电气路径15在非柔性管部25的内表面23上的滑动被凹部30中断,并且减小了高压电气路径15的滑动面积。结果,能够减小当高压电气路径15插通非柔性管部25时作用在高压电气路径15上的滑动摩擦阻力。
[0091]在多个非柔性管部25中,装接在车辆底板(参见图1)下方的非柔性管部25形成为比装接在车辆底板11上方的非柔性管部25长。形成为较长的非柔性管部25例如沿着加强部装接。
[0092]如下制造以上构造和结构的线束9 (省略了图示)。即,通过将高压电气路径15从一端到另一端插通外部部件16而制造线束9,外部部件16作为整体树脂模制成大致直线状。此外,通过在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上将夹具、索环或者靴部(boot)装接到预定位置而制造线束9。此外,通过将屏蔽连接器设置到高压电气路径15的末端部而制造线束9。
[0093]在制造线束9时,当高压电气路径15从一端到另一端插通外部部件16时,使高压电气路径15顺滑地插入。这是因为利用凹部30而减小了作用在高压电气路径15上的滑动摩擦阻力。
[0094]在如上所述地制造之后,当执行弯曲使得折叠预定的柔性管部24时,线束9变为处于预定的包装状态(此时,线束9变为小型化)。
[0095]如参考图1至4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线束9包括外部部件16,其中,多个凹部30形成在非柔性管部25的内表面23上。从而,当高压电气路径15从一端到另一端插通外部部件16时,能够利用凹部30中断高压电气路径15在内表面23上的滑动。因此,能够减小作用在高压电气路径15上的滑动摩擦阻力,并且从而使高压电气路径15能够顺滑地插通外部部件16 (换句话说,即使外部部件16是长的,高压电气路径15也能够顺滑地插入)。本发明能够提高关于线束的制造的可操作性。
[0096]为了减小滑动摩擦阻力,例如可以设置如图5和6所示的线束9’。如下描述线束9,。
[0097]线束9’包括:与上述相同的高压电气路径15 (电气路径);以及外部部件16’,其容纳并且保护高压电气路径15。
[0098]外部部件16’具有:多个柔性管部24,其具有柔性;以及多个非柔性管部25’ (直部),其不具有柔性管部24所具有的柔性程度,并且形成为例如附图所示的形状。非柔性管部25’的内表面23除了形成有周向凹部30之外,还形成有多个凹部33。凹部33形成为在管轴向上延伸的凹部。参考标号34表示随着凹部33的形成而产生的凸部。
[0099]通过增加凹部33,减小了高压电气路径15的滑动面积,并且当然能够进一步减小作用在高压电气路径15上的滑动摩擦阻力。而且,可以包括其它凹部,例如,在螺旋方向上延伸的凹部、或者凹坑状的凹部。
[0100]凹部33和凸部31作为提高非柔性管部25’的刚性的部件是有效的。此外,凹部33和凸部31作为使例如安装位置能够识别出的部分是有效的,诸如夹具这样的稍后装接的部件装接到该安装位置。
[0101]图5和6所示的线束9’具有凹部30和凹部33两者,并且即使线束9’仅具有凹部33,也能够获得能够减小作用在高压电气路径15上的滑动摩擦阻力的效果。
[0102]能够在不改变本发明的目的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是明显的。
[0103]将在以下[I]至[3]中分别简要、概括地列出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线束的实施例的特征。
[0104][I] 一种线束(9、9’),包括:管状外部部件(16);以及一个或者多个电气路径(高压电气路径15),其插通所述外部部件,其中
[0105]所述外部部件具有直部(非柔性管部25),并且直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凹部(30、33),当所述电气路径插入时,所述凹部变为与所述电气路径不接触。
[0106][2]根据以上[I]所述的线束,其中
[0107]曲面或者锥形部形成在所述凹部的边缘处。
[0108][3]根据以上[I]或[2]所述的线束,其中
[0109]所述电气路径形成为具有通过所述车辆底板(11)的长度,并且跨越所述车辆底板而延伸,并且所述外部部件还形成为具有通过所述车辆底板的长度,并且越过所述车辆底板。
[0110]虽然参考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明显的是,在不背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出各种修改和更正。
[0111]本申请是基于2013年3月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N0.2013-043653),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112]工业实用性
[0113]根据本发明的线束,获得了能够提高当电气路径插通外部部件时的操作性的效果。实现该效果的本发明用于如下线束:该线束包括管状外部部件和插通外部部件的一个或者多个电气路径。
【主权项】
1.一种线束,包括: 管状外部部件;以及 一个或者多个电气路径,该电气路径插通所述外部部件, 其中,所述外部部件具有直部,并且所述直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凹部,当所述电气路径插入时,所述凹部变为与所述电气路径不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曲面或者锥形部形成在所述凹部的边缘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电气路径形成为具有通过车辆底板的长度,并且跨越所述车辆底板延伸,并且 所述外部部件也形成为具有通过所述车辆底板的长度,并且跨越所述车辆底板延伸。
【专利摘要】外部部件(16)具有作为直部的多个非柔性管部(25)。多个凹部(30)形成在非柔性管部(25)的内表面(23)上,以使内表面(23)凹陷。凹部(30)形成为在周向上延伸的环状凹部。另外,凹部(30)形成为具有预定深度的凹部。凹部(30)形成为在高压电气路径(15)插通外部部件(16)的同时,使凹部不能够与高压电气路径(15)进行接触的形状。
【IPC分类】H02G3/04, B60R16/02
【公开号】CN105027370
【申请号】CN201480012513
【发明人】小久江健, 足立英臣, 稻尾伸一, 雄鹿达也, 吉田博之, 胜吕和晃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4年3月6日
【公告号】DE112014001133T5, WO2014136869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