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温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68528阅读:来源:国知局
等相关。
[0045]输入端与通断器件的受控端相连、输出端与通断器件的控制端相连的、用于根据通断器件的受控端的信号的变化输出正反馈信号的正反馈电路。即通断器件的受控端的信号的变化触发正反馈电路输出正反馈信号,可见,通断器件和正反馈电路组成正反馈回路。
[0046]正反馈电路用于根据受控端的信号的变化输出一个正反馈信号至通断器件的控制端,以使通断器件的状态更加稳定。
[0047]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过温保护电路对温度检测信号进行了迟滞处理,并不包括过温保护的动作执行电路,所述动作执行电路可以是过温时控制设备停止工作的电路。因此为实现过温时保护设备的目的,需要从过温保护电路中引出一过温保护通知信号至上述动作执行电路,使得所述动作执行电路在接收到该过温保护通知信号后执行保护动作。所述通断器件的通断状态可以用于指示进入或退出过温保护状态,若某一信号幅值随通断器件的通断状态发生突变(信号的幅值突变便于所述动作执行电路识别动作时刻),则该信号可作为过温保护通知信号。所述通断器件的受控端信号受其通断状态的影响产生预设幅值的变化可直接作为过温保护通知信号,但本申请并不限制过温保护通知信号一定从所述通断器件的受控端引出,还可以从通断器件和正反馈电路组成的正反馈回路中满足信号幅值随通断器件的通断状态变化而突变的任意一处引出。
[0048]将进入过温保护状态对应的温度记为Tl,将退出过温保护状态对应的温度记为T2,经本申请中过温保护电路的迟滞处理,则Tl大于T2。其中,Tl和T2的值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场景下的过温保护所设置的值不同。
[0049]工作原理具体说明如下:随着过温保护电路所处环境的温度上升,温度检测电路输出的电信号也呈单调变化。如,假设环境温度上升至Tl时,温度检测电路输出的电信号达到预设阈值,控制通断器件的状态变化,具体是根据实际从导通变为断开或是从断开变为导通;此时,通断器件的受控端根据自身状态的变化输出的电信号也发生突变,该突变信号即可作为触发动作执行电路动作的过温保护通知信号;同时,该突变信号输入至正反馈电路促使其输出一正反馈信号至通断器件的控制端,使得通断器件的状态更加稳定。
[0050]本申请中所述的预设阈值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定。
[0051]具体为,若温度检测电路输出的电信号(即通断器件控制端电信号)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而增大的,则正反馈信号的作用下,通断器件控制端的电信号进一步增大;若温度检测电路输出的电信号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的,则正反馈信号的作用下,通断器件控制端的电信号进一步减小。
[0052]因此,若要退出过温保护状态,环境温度需下降至T2 (T2〈T1),使得温度检测电路输出的电信号呈反方向变化足以抵消正反馈信号带来的变化(即Τ1-Τ2的差值决定于正反馈信号的大小,正反馈信号越大,Τ1-Τ2的差值越大,过温保护电路越不容易受干扰),则通断器件控制端的电信号偏离所述预设阈值,通断器件的通断状态再次变化,标志着退出过温保护状态。
[0053]本申请中使用通断器件的通断状态作为进入或是退出过温保护的标志,较现有技术中使用运放,电路简单成本低。
[0054]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该过温保护电路,不仅结构简单,避免了运算放大器的使用,降低了成本,而且同样带有避免误动作的迟滞功能。
[0055]实施例二
[0056]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更具体的过温保护电路,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过温保护电路的结构图。该过温保护电路包括:温度检测电路、通断器件和正反馈电路。其中,
[0057]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电压源Vref、分压电阻Rd和热敏电阻Rt,其中,分压电阻Rd和热敏电阻Rt组成的串联支路连接在电压源Vref的正负输出端之间,分压电阻Rd和热敏电阻Rt的公共连接点为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与分压电阻串联之后,公共连接点的分压值即温度检测模块输出的电信号也跟着环境温度变化。具体的,热敏电阻可以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005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通断器件可以为MOS管,MOS管的栅极为控制端,漏极和源极作为受控端,具体的,漏极和源极中,输出的信号能够根据MOS管的通断发生预设幅值的变化的一极作为受控端与正反馈电路相连。通断器件还可以为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为控制端,发射极和集电极作为受控端,具体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中,输出的信号能够根据三极管的通断发生预设幅值的变化的一极为受控端与正反馈电路相连。
[0059]具体的,如图3所示,选择第一 NPN三极管Ql为通断器件,正反馈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和第一 PNP三极管Q2,其中,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l与通断器件的受控端,即Ql的集电极相连,Q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通断器件的控制端,即Ql的基极相连,Q2的发射极与第一电压源的正端相连,Ql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压源的负端;
[0060]第一 NPN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
[0061 ] 第一电压源可以共用温度检测电路中的电压源Vref。
[0062]为说明具体工作原理,图3中选取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t并限定温度检测电路的具体连接关系如下:分压电阻Rd的一端与电压源Vref相连,另一端通过热敏电阻Rt接地,Rd与Rt的公共连接点同时与第二电阻R2、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
[0063]现说明工作原理: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t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阻值增大,Rd和Rt的分压点的电压也跟着上升,当该分压点电压上升至0.7V(三极管导通时的基极电压一般为0.7V,0.7V即为所述预设阈值)时,Ql导通标志着进入过温保护状态,则Q2因其基极电压被Ql的导通拉低也导通,则Vref通过电阻R2给Ql的基极注入了一个电流,Ql的基极电流增大,Ql的导通程度加深。进入过温保护状态后,环境温度开始下降,直至下降至T2时,Rt的阻值下降至足够小促使Rd和R2所在支路的电流大部分都走Rt所在的支路,则Ql基极的电流过小,Ql断开标志着退出过温保护状态。
[0064]需要说明的是,若将图3中分压电阻Rd和热敏电阻Rt的上下位置进行调换,并选取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t,而通断器件和正反馈电路不变也能实现同样的工作原理。
[0065]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过温保护电路的结构图。在图3所示的基础上,正反馈电路还可以包括连接于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的第三电阻R3。在Q2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添加电阻R3是为了防止因Ql的漏电流较大导致在Ql不导通时也会触发Q2的导通这种情况的发生。
[0066]在本实施例中,过温保护通知信号可以从Ql的集电极引出或者从Q2的集电极引出。
[0067]若过温保护通知信号(记为Vd)从Ql的集电极引出,Vd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下图5所示:未进入过温保护状态时,Vd为高电平,当温度上升至Tl进入过温保护状态时,Vd变为低电平;在进入过温保护状态之后,温度下降,当温度下降至T2(T2小于Tl)时,Vd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0068]类似的,若过温保护通知信号(记为Vd)从Q2的集电极引出,环境温度上升至Tl进入过温保护状态时,Vd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环境温度下降至T2退出过温保护状态时,Vd从高电平变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