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开关电源的串联型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595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用开关电源的串联型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遥控器,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开关电源的串联型遥控器。
背景技术
串联控制技术可用于照明电路及一些特殊领域,但采用普通电源技术设计的串联型遥控产品,在关断状态下至少需要400uA以上的交流供电,当用于控制日光灯、节能灯等低功耗灯具时,由于在关断状态下仍有400uA以上的电流流过灯泡而使灯泡间断闪烁,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开关电源的串联型遥控器,通过改变现有串联型遥控器的电路结构,解决现有串联型遥控器在关断状态下使连接的灯泡负载间断闪烁以及使灯泡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是一种采用开关电源的串联型遥控器,遥控发射器发送信号到接收控制器内的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接收控制器由可控硅电子开关电路、开关电源电路、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构成,其中可控硅电子开关电路、开关电源电路、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之间相互连接,接收控制器串联在电路电源和负载之间。
本方案为了尽量降低接收控制电路在关断状态下的交流供电电流,使各种负载均能得到可靠控制,在接收控制器的电源电路中采用了开关电源设计,能将高电压低电流的交流电转换成低电压大电流的直流电供电路使用,虽然接收控制器的内部耗电并未减少,但关断状态下的交流供电降到了150uA以下,因而能对日光灯、节能灯在内的所有负载进行可靠控制。此外,由于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中包含自动复位及其它功能电路,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有来电报警和停电自动关断功能。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整机性能,能在完全不改变照明布线和灯具的前提下,解决日光灯、节能灯等低功耗灯具无法可靠控制的技术难题。而且生产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是普通机械式开关的升级换代产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架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为单路负载时的电子电路图(同时作为第一种实施例);图3本实用新型为两路负载时的电子电路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为多路负载时的电子电路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进行说明采用分立元件构成微电流开关电源电路的接收控制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从图1、图2、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遥控发射器、接收控制器组成,其中接收控制器主要由可控硅电子开关电路、开关电源电路、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组成,其中遥控发射器发送信号到接收控制器内的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接收控制器由可控硅电子开关电路、开关电源电路、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构成,其中可控硅电子开关电路、开关电源电路、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之间相互连接,接收控制器串联在电路电源和负载之间。可以将接收控制器串联在电路电源和多个负载之间形成多路接收控制器。
从图2也可知所述接收控制器内的开关电源电路和可控硅电子开关电路共同使用全桥整流器D。
从图2还可知所述接收控制器的电子开关电路由双向可控硅T1、单向可控硅T2、稳压二极管D1、触发电阻R1、全桥整流器D构成,其中双向可控硅T1串联在电路电源和负载之间,双向可控硅T1的一端连接全桥整流器D的一个交流输入端,全桥整流器D的正输出端连接单向可控硅T2的正极,双向可控硅T1的另一端通过触发电阻R1连接全桥整流器D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和双向可控硅T1的触发端,全桥整流器D的负输出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单向可控硅T2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
从图2进一步可知所述开关电源电路中振荡变换器由电阻R4、R5,电容C2、C3、C4,稳压二极管D3、二极管D4,三极管V2、变压器B组成,其中电阻R4的一端连接全桥整流器D的正输出端和单向可控硅T2的正极,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电容C2以及变压器B和电阻R5,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电阻R5、电容C3,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变压器B和电容C4,三极管V2的发射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C2、C1、C5、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的VCC端,电容C3的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并接在一起,二极管D4的正极通过变压器B连接电容C1、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以及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的VSS端,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的VCC端。
从图2也进一步可知所述开关电源电路中的整流电路由全桥整流器D、双向可控硅触发电阻R1构成,其中交流电源的一根线经照明灯连接全桥整流器D的一个交流输入端,交流电源的另一根线经双向可控硅触发电阻R1连接全桥整流器D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
从图5可知所述开关电源电路采用开关电源IC。
采用开关电源IC构成微电流开关电源电路的接收控制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直接采用开关电源IC取代由V2、C3、C4、R5、B构成的振荡转换器。其它部分与实施例一类似。
从图4可知接收控制器串联在电路电源和多个负载之间形成多路接收控制器,其中每一个负载均由一个独立的双向可控硅控制,负载与双向可控硅串联后接入电源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单路接收控制器的电源电路中,当可控硅T1、T2截止时,C2两端电压升高,由桥式整流器、R4、D3、V2、C2、C3、C4、R5、B构成的微电流开关电源电路自动开始工作,开关电源输出经D4整流C1、C5滤波后向电路供电。当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输出信号并触发单向可控硅T2导通时,T2将进一步触发双向可控硅T1导通,由于T2两端的电压降低,由V2构成的振荡电路停振,接收控制器耗电由D1、D2分流提供,从而保证了接收控制器在不同状态下的供电需要。在两路接收控制器中,当两路负载均处于关断状态时,接收控制器中的三极管V2、变压器B等构成的振荡转换电路由两路电子开关的全桥整流器共同供电,并由振荡转换电路完成能量转换后供电路使用;当一路导通一路截止时,接收控制器由微电流开关电源及D1、D2分流混合供电;当两路负载均处于导通状态时,接收控制器由两路电子开关的D1、D2分流供电。三路、四路及多路接收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与二路接收控制器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权利要求1.一种采用开关电源的串联型遥控器,遥控发射器发送信号到接收控制器内的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接收控制器由可控硅电子开关电路、开关电源电路、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构成,其中可控硅电子开关电路、开关电源电路、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之间相互连接,接收控制器串联在电路电源和负载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开关电源技术的串联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控制器内的开关电源电路和可控硅电子开关电路共同使用全桥整流器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开关电源技术的串联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控制器的电子开关电路由双向可控硅T1、单向可控硅T2、稳压二极管D1、触发电阻R1、全桥整流器D构成,其中双向可控硅T1串联在电路电源和负载之间,双向可控硅T1的一端连接全桥整流器D的一个交流输入端,全桥整流器D的正输出端连接单向可控硅T2的正极,双向可控硅T1的另一端通过触发电阻R1连接全桥整流器D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和双向可控硅T1的触发端,全桥整流器D的负输出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单向可控硅T2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开关电源技术的串联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电路中振荡变换器由电阻R4、R5,电容C2、C3、C4,稳压二极管D3、二极管D4,三极管V2、变压器B组成,其中电阻R4的一端连接全桥整流器D的正输出端和单向可控硅T2的正极,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电容C2以及变压器B和电阻R5,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电阻R5、电容C3,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变压器B和电容C4,三极管V2的发射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C2、C1、C5、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的VCC端,电容C3的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并接在一起,二极管D4的正极通过变压器B连接电容C1、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以及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的VSS端,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的VCC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开关电源技术的串联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电路中的整流电路由全桥整流器D、双向可控硅触发电阻R1构成,其中交流电源的一根线经照明灯连接全桥整流器D的一个交流输入端,交流电源的另一根线经双向可控硅触发电阻R1连接全桥整流器D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开关电源技术的串联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电路采用开关电源I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开关电源技术的串联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接收控制器串联在电路电源和多个负载之间形成多路接收控制器,其中每一个负载均由一个独立的双向可控硅控制,负载与双向可控硅串联后接入电源电路。
专利摘要一种采用开关电源的串联型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接收控制器由可控硅电子开关电路、开关电源电路、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构成,其中可控硅电子开关电路、开关电源电路、遥控接收及手动控制电路之间相互连接,接收控制器串联在电路电源和负载之间。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整机性能,能在完全不改变照明布线和灯具的前提下,解决日光灯、节能灯等低功耗灯具无法可靠控制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生产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是普通机械式开关的升级换代产品。
文档编号H03K17/72GK2678253SQ20032011523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5日
发明者樊荣 申请人:樊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