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52623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制同步信号极性的装置及 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广泛地使用,电子产品也可彼此连 接互相传递数据,以产生更强大的功能。当两电子产品彼此连接传递数据时,必须先产生一 同步信号,使两电子产品可同步接收与发送数据。请参阅图3,其为一种当前的同步信号控制装置80,其应用于触控式显示器82中, 触控式显示器82包括一液晶显示器84与一触控式面板86,同步信号控制装置80设置在液 晶显示器84的主要控制器88内部。当触控式显示器84运作时,需要来自个人计算机90 的水平同步信号以同步化触控式面板86的分辨率与液晶显示器84画面的分辨率。个人计算机90发送的水平同步信号被液晶显示器84的主要控制器88接收后,经 由主要控制器88内部的同步信号控制装置80将水平同步信号转换成触控式面板86可接 收的特定同步信号并传送至触控式面板86的次要控制器92。例如,个人计算机90发出的水平同步信号为一正脉冲信号,同步信号控制装置80 收到正脉冲信号后将其转换成触控式面板86可接收的负脉冲信号并传送至触控式面板86 的次要控制器92,使触控式面板86的分辨率与液晶显示器84画面的分辨率同步化。但是,当前的同步信号控制装置80设置在液晶显示器84的主要控制器88内部, 仅能处理特定的同步信号,而且必须搭配特定的触控式面板86 —起使用。其使用广泛度与 便利性均受到限制,不易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接收正脉冲信号 与负脉冲信号,并输出固定相位脉冲信号的同步信号控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包括一脉冲处理电路及一极性 控制电路,脉冲处理电路设有至少一逻辑电路与至少一滤波电路,当脉冲处理电路接收一 正脉冲信号后,输出一第一电平的第一信号,当脉冲处理电路接收一负脉冲信号后,输出一 第二电平的第二信号;极性控制电路由逻辑电路所组成,用以处理正脉冲信号与第一信号 及负脉冲信号与第二信号,并输出一固定相位的脉冲信号。所以,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可接收正脉冲信号与负脉冲信号,并输出固定相位的脉 冲信号。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可接收正脉冲信号与负脉冲信号,并输出固定相位脉 冲信号的同步信号控制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同步信号控制方法包括首先,当正脉冲信号输入一脉冲处理电路后,脉冲处理电路产生一第一电平的第一信号;当负脉冲信号输入脉冲处理电路后,脉冲处理电路产生一第二电平的第二信号; 及之后,当正脉冲信号与第一信号输入一极性控制电路后,极性控制电路输出一固 定相位的脉冲信号;当负脉冲信号与第二信号输入极性控制电路后,极性控制电路输出一固定相位的 脉冲信号。所以,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可接收正脉冲信号与负脉冲信号,并输出固定相位的脉 冲信号。


图1为本发明同步信号控制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图2为本发明同步信号控制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图3为当前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应用于触控式面板的功能方框图。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背景技术]同步信号控制装置80触控式显示器 82
液 33显不器84触控式面板 86
主要控制器88个人计算机 90
次要控制器92
[本发明]
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
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极性控制电路6
第-一开关电路8第--滤波电路10
第:二开关电路12第二二滤波电路14
第-一或非门16第--非门18
第-一电阻20第--电容22
第-一与非门24第二二非门26
第:二电阻28第二二电容30
第:二或非门32第二二与非门34
第:Ξ非门36第四或非门38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例举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的功能方框图,该同步信号控制装 置100设有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与极性控制电路6,正向脉冲处理电 路2包括第一开关电路8与第一滤波电路10,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包括第二开关电路12与 第二滤波电路14。
本发明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的控制方法大致如下所述。当正脉冲同步信号输入 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时,正脉冲同步信号被同时传送至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负向脉冲处 理电路4与极性控制电路6。当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接收到正脉冲同步信号后,将其转换成 低电平信号(例如0伏特电压信号),并传送该低电平信号至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与极性控 制电路6。当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收到低电平信号后,成关闭状态。当极性控制电路6收到 低电平信号后,极性控制电路6输出所接收的正脉冲同步信号。所以,正脉冲同步信号经过 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处理后,可产生低电平信号,以关闭负向脉波处理电路4,从而使极性 控制电路6输出正脉冲同步信号。当负脉冲同步信号输入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时,负脉冲同步信号被同时传送至 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与极性控制电路6。当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接收 到负脉冲同步信号后,将其转换成高电平信号(例如3. 3伏特电压信号),并传送高电平信 号至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与极性控制电路6。当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收到高电平信号后,成关闭状态。当极性控制电路6收到 高电平信号后,极性控制电路6将负脉冲同步信号反相成一正脉冲同步信号并输出正脉冲 同步信号。所以,负脉冲同步信号经过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处理后,可产生高电平控制信 号,以关闭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从而使极性控制电路6将负脉冲同步信号反相成正脉冲同 步信号并输出正脉冲同步信号。因此,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可接收正脉冲同步信号与负脉冲同步信号,并输出 固定相位的脉冲同步信号,本实施例中,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可输出固定相位的正脉冲 同步信号,真正实施时,可于极性控制电路6内设置反相器,从而使极性控制电路6输出固 定相位的负脉冲同步信号。请参阅图2,为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的详细电路图。第一开关电路8包括第一或 非门16与第一非门18。第一滤波电路10包括第一电阻20与第一电容22。第二开关电路 12包括第一与非门24与第二非门26。第二滤波电路14包括第二电阻28与第二电容30。 极性控制电路6包括第二或非门32、第二与非门34、第三非门36与第四或非门38。每一或
非门与与非门均设有两信号输入端与一信号输出端,每一非门设有一信号输入端与一信号 输出端。输入同步信号分别传送至第一或非门16的一信号输入端、第一与非门24的一信 号输入端、第二或非门32的一信号输入端与第二与非门34的一信号输入端。第一电阻20 一端连接第一或非门16的信号输出端,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非门18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 电容22 —端,第一电容22另一端连接至接地,第一非门18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二 或非门32的另一信号输入端与第一与非门24的另一信号输入端。第二电阻28 —端连接第一与非门24的信号输出端,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非门26 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二电容30 —端,第二电容30另一端连接至接地,第二非门26的信号输 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二与非门34的另一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或非门16的另一信号输入端。第二或非门3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第三或非门38的一信号输入端,第二与非门 34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非门36的信号输入端,第三非门3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或非 门38的另一信号输入端。
本发明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的控制方法详如下所述。当正脉冲同步信号输入同 步信号控制装置100时,正脉冲同步信号被同时传送至第一或非门16的一信号输入端、第 一与非门24的一信号输入端、第二或非门32的一信号输入端与第二与非门34的一信号输 入端。当正脉冲同步信号通过第一或非门16后变成一负脉冲信号,之后,负脉冲信号通 过第一电阻20与第一电容22,第一电阻20与第一电容22滤除负脉冲信号的负向脉冲后, 使负脉冲信号形成一高电平信号,本实施例中,高电平信号为3. 3伏特的电压信号,接着, 高电平信号经过第一非门18后,反相为一低电平信号,本实施例中,低电平信号为0伏特的 电压信号,而低电平信号分别被送至第一与非门24的另一信号入端与第二或非门32的另 一信号输入端。接着,当第一与非门24接收到第一非门18送出的低电平信号时,第一与非门24 的输出恒为高电平的信号,之后,高电平信号依序通过第二电阻28与第二电容30及第二非 门26,使高电平信号反相成一恒为低电平的信号,并传送至第二与非门34的另一输入端与 第一或非门16的另一入端。 之后,第一或非门16与第一与非门24的一信号输入端均输入正脉冲同步信号,而 第一或非门16与第一与非门24的另一信号输入端均输入恒为低电平的信号,所以第一或 非门16恒为开启,而第一与非门24恒为关闭。另外,当第二或非门32的两输入端分别接收正脉冲同步信号与第一非门18输出 的低电平信号后,第二或非门32将正脉冲同步信号反相为一负脉冲同步信号,并传送至第 三或非门38的一信号输入端。同时,当第二与非门34的两输入端分别接收正脉冲同步信 号与第二非门26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后,第二与非门34恒输出一高电平信号,之后,高电平 信号经过第三非门36反相成一低电平信号后,并传送至第三或非门38的另一信号输入端。接着,第三或非门38接收第二或非门32发出的负脉冲同步信号与第三或非门38 发出的低电平信号后,第三或非门38输出一正脉冲同步信号。因此,当同步信号控制装置 100接收到正脉冲同步信号时,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的第一开关电路8的第一或非门16恒 开启,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的第二开关电路12的第一与非门24恒关闭,正脉冲同步信号依 序通过极性控制电路6的第二或非门32与第三或非门38,最后被第三或非门38输出。当负脉冲同步信号通过第一或非门16后变成一正脉冲信号,之后,正脉冲信号通 过第一电阻20与第一电容22,第一电阻20与第一电容22滤除正脉冲信号的正向脉冲后, 使正脉冲信号形成一低电平信号,接着,低电平信号经过第一非门18后,反相为一高电平 信号,并分别被送至第一与非门24的另一信号入端与第二或非门32的另一信号输入端。之后,当第一与非门24接收到第一非门18送出的高电平信号时,第一与非门24 恒为开启,于是第一与非门24输出一正脉冲信号,之后,正脉冲信号依序通过第二电阻28 与第二电容30,第二电阻28与第二电容30滤除正脉冲信号的正向脉冲,使正脉冲信号形成 一低电平信号。接着,低电平信号经过第二非门26后,反相为一高电平信号,而高电平信号分别 被送至第一或非门16的另一信号入端与第二与非门34的另一信号输入端。此时第一或非 门16恒为关闭,并输出恒为低电平的信号。另外,当第二或非门32的两输入端分别接收负脉冲同步信号与第一非门18输出
7的高电平信号后,第二或非门32恒输出一低电平信号,并传送至第三或非门38的一信号输 入端。同时地,当第二与非门34的两输入端分别接收负脉冲同步信号与第二非门26输出的 高电平信号后,第二与非门34将负脉冲信号反相成一正脉冲信号,并传送至第三非门36。之后,第三非门36接收第二与非门34输出的正脉冲信号,将正脉冲信号反相成负 脉冲信号并传送至第三或非门38的另一信号输入端。接着,第三或非门38接收第二或非门32发出的低电平信号与第三非门36发出的 负脉冲信号后,将负脉冲信号反相成一正脉冲信号并输出正脉冲信号。因此,当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接收到负脉冲同步信号时,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的 第一开关电路8的第一或非门16恒关闭,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的第二开关电路12的第一 与非门24恒开启,负脉冲同步信号依序通过极性控制电路6的第二与非门34、第三非门36 与第三或非门38,并被反相成正脉波同步信号并输出。所以,当正脉冲同步信号输入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时,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恒开 启,且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恒关闭,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与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均输出一低 电平信号,当极性控制电路6收到低电平信号后,极性控制电路6输出该正脉冲同步信号。当负脉冲同步信号输入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时,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恒关闭,且 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恒开启,正向脉冲处理电路2与负向脉冲处理电路4均输出一高电平 信号,当极性控制电路6收到高电平信号后,极性控制电路6将负脉冲同步信号反相成一正 脉冲同步信号并输出该正脉冲同步信号。由以上说明可知,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以逻辑电路组成,可降低延迟时间。同步 信号控制装置100可接收正脉冲同步信号与负脉冲同步信号,并输出固定相位的脉冲同步 信号。本实施例中,同步信号控制装置100可输出固定相位的正脉冲同步信号。真正实施 时,可于极性控制电路6的第三或非门38的信号输出端设置一非门,令极性控制电路6输 出固定相位的负脉冲同步信号。因此,本文于此所揭示的实施例与所有观点,应被视为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以 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应由所述权利要求所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物,并不限于先前 的描述。
权利要求
一种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脉冲处理电路及一极性控制电路;脉冲处理电路设有至少一逻辑电路与至少一滤波电路,当脉冲处理电路接收一正脉冲信号后,输出一第一电平的第一信号,当脉冲处理电路接收一负脉冲信号后,输出一第二电平的第二信号;极性控制电路由逻辑电路所组成,用以处理正脉冲信号与第一信号及负脉冲信号与第二信号,并输出一固定相位的脉冲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脉冲处理电路包括一正向 脉冲处理电路及一负向脉冲处理电路,该正向脉冲处理电路设有一用以接收正脉冲信号与 负脉冲信号的第一输入端、一第二输入端与一第一输出端;该负向脉冲处理电路设有一用 以接收正脉冲信号与负脉冲信号的第三输入端、一连接第一输出端的第四输入端与一连接 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极性控制电路设有一用以接收正脉冲信号与负脉冲信号的 第五输入端、一连接第一输出端的第六输入端、一连接第二输出端的第七输入端与一第三 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脉冲处理电路包 括一第一开关电路与一第一滤波电路,所述负向脉冲处理电路包括一第二开关电路与一第 二滤波电路;第一开关电路包括一第一或非门与一第一非门,第一或非门的两输入端分别 连接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第一或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第一非 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第一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输出端;第二开关电 路包括一第一与非门与一第二非门,第一与非门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三输入端与第四输 入端,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第二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 电路的输出端,第一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控制电路包括一 第二或非门、一第三或非门、一第二与非门与一第三非门,第二或非门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 第五输入端与第六输入端,第二与非门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五输入端与第七输入端,第 三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第三或非门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或非门的 输出端与第三非门的输出端,第三或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控制电路包括一 第二或非门、一第三或非门、一第二与非门与一第三非门,第二或非门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 第五输入端与第六输入端,第二与非门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五输入端与第七输入端,第 三非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第三或非门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或非门的 输出端与第三非门的输出端,第三或非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输出端。
6.一种同步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先,当正脉冲信号输入一脉冲处理电 路后,脉冲处理电路产生一第一电平的第一信号;当负脉冲信号输入脉冲处理电路后,脉冲 处理电路产生一第二电平的第二信号;之后,当正脉冲信号与第一信号输入一极性控制电 路后,极性控制电路输出一固定相位的脉冲信号;当负脉冲信号与第二信号输入极性控制 电路后,极性控制电路输出固定相位的脉冲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步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处理电路设有一 正向脉冲处理电路与一负向脉冲处理电路;当正向脉冲处理电路接收正脉冲信号输入后, 输出第一信号;当正向脉冲处理电路接收负脉冲信号输入后,输出第二信号;当负向脉冲 处理电路接收正脉冲信号后,输出第一信号;当负向脉冲处理电路接收负脉冲信号后,输出第二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步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脉冲处理电路包 括一第一开关电路与一第一滤波电路,所述负向脉冲处理电路包括一第二开关电路与一第 二滤波电路;当正脉冲信号与第一信号输入第一开关电路后,正脉冲信号经过第一开关电 路处理与第一滤波电路滤波后,形成第一信号;当正脉冲信号与第一信号输入第二开关电 路后,第二开关电路后恒输出第一信号;当负脉冲信号与第一信号输入第一开关电路后,第 一开关电路后恒输出第二信号;当负脉冲信号与第二信号输入第二开关电路后,负脉冲信 号经过第二开关电路处理与第二滤波电路滤波后,形成第二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步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控制电路包括一 第二或非门、一第三或非门、一第二与非门与一第三非门;当正脉冲信号与低电平信号输入 第二或非门时,第二或非门反相正脉冲信号成负脉冲信号,并输出至第三或非门;当正脉冲 信号与低电平信号输入第二与非门时,第二与非门恒输出高电平信号,之后,高电平信号经 过第三非门后,反相成低电平信号,并送至第三或非门;接着,第三或非门接收负脉冲信号 与低电平信号后,反相负脉冲信号成正脉冲信号;当负脉冲信号与高电平信号输入第二或 非门时,第二或非门恒输出低电平信号至第三或非门;当负脉冲信号与高电平信号输入第 二与非门时,第二与非门反相负脉冲信号成正脉冲信号,并传送至第三非门,接着,第三非 门接收正脉冲信号并反相成负脉冲信号,并传送至第三或非门;之后,第三或非门接收负脉 冲信号与低电平信号后,反相负脉冲信号成正脉冲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步信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控制电路包括一 第一或非门、一第二或非门、一与非门与一非门;当正脉冲信号与低电平信号输入第一或非 门时,第一或非门反相正脉冲信号成负脉冲信号,并输出至第二或非门;当正脉冲信号与低 电平信号输入与非门时,与非门恒输出高电平信号,之后,高电平信号经过非门后,反相成 低电平信号,并送至第二或非门;接着,第二或非门接收负脉冲信号与低电平信号后,反相 负脉冲信号成正脉冲信号;当负脉冲信号与高电平信号输入第一或非门时,第一或非门恒 输出低电平信号至第二或非门;当负脉冲信号与高电平信号输入与非门时,与非门反相负 脉冲信号成正脉冲信号,并传送至非门,接着,非门接收正脉冲信号并反相成负脉冲信号, 并传送至第二或非门;之后,第二或非门接收负脉冲信号与低电平信号后,反相负脉冲信号 成正脉冲信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包括一脉冲处理电路及一极性控制电路,脉冲处理电路设有至少一逻辑电路与至少一滤波电路,当脉冲处理电路接收一正脉冲信号后,输出一第一电平的第一信号,当脉冲处理电路接收一负脉冲信号后,输出一第二电平的第二信号;极性控制电路包括一逻辑电路,逻辑电路用以处理正脉冲信号与第一信号及负脉冲信号与第二信号,并输出一固定相位的脉冲信号。所以,同步信号控制装置可接收正脉冲信号与负脉冲信号,并输出固定相位的脉冲信号。
文档编号H03K5/13GK101924538SQ200910149298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2日
发明者廖文彬 申请人: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