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的接插组件、具有该接插组件的防水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359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的接插组件、具有该接插组件的防水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的接插组件以及具有该接插组件的防水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接插组件包括两个相互插接配合的接插件,在两个接插件的连接处需要进行防水设置。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电子产品外壳通常设有接插件,一方面将一些设备放置在壳体内,实现统一管控,另一方面设置接插件与外界连接,如车辆上使用的T-box。

对于上述类型的产品,壳体的接缝处以及接插件的连接处具有一定的防水等级要求。为实现防水,就采用防水材料制成壳体和接插件,但是,受成本限制,现有的接插组件以及壳体通常采用普通材料制成,无法满足防水要求。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防水的接插组件以及具有该接插组件的防水壳,以便在采用不防水材料的同时实现防水,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的接插组件以及具有该接插组件的防水壳,能够通过结构配合实现防水,无需采用防水材料,不仅提高了防水可靠性,还降低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的接插组件,包括插接配合的第一接插件和第二接插件,还包括具有嵌装孔的垫片,所述第一接插件在其根端的周向设有凹槽,并以其头端穿过所述嵌装孔,使得所述垫片垫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接插件的插入端与所述垫片压紧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接插组件,包括具有嵌装孔的垫片,第一接插件以 其头端穿过该垫片的嵌装孔,进而将垫片垫装在第一接插件根端的凹槽内;当第二接插件的插入端由第一接插件的头端朝向根端插入时,插入端与垫片形成压紧密封,进而将第一接插件和第二接插件密封,避免水分进入第一接插件和第二接插件的插接端面,实现了第一接插件和第二接插件的防水连接。而且,防水是通过结构配合实现的,不仅安全可靠,还无需对第一接插件和第二接插件的材料进行防水处理,降低了成本。

可选地,所述垫片具有处于所述第二接插件外周的外沿部,所述外沿部的长度大于预定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插件的根端外周具有凸筋,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凸筋的突出高度,以使得所述垫片垫装在所述凹槽内时形成平整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垫片的填充率为97%~99%。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插件和所述第二接插件插装后形成组件内部的间隙处于预定范围,以产生抵抗预定水压的预定气压。

可选地,所述第二接插件的插入端压入所述垫片的深度大于所述垫片厚度的1/3。

可选地,所述凹槽与所述垫片为相互匹配的方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防水壳,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的接插组件,所述接插组件为上述的接插组件,并以所述第一接插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壳体至少包括相互组装的两个部分,且组装缝隙集中设置在所述第一接插件所在的预定区域,所述凹槽与所述预定区域相适应,以通过所述垫片覆盖各所述组装缝隙。

可选地,相互组装的两个部分通过阶梯面配合,且配合的紧密程度在背离所述壳体的外沿的方向递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接插组件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剖面 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接插组件中垫片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垫片垫装在凹槽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防水壳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组装缝隙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中:

第一接插件1、第二接插件2、嵌装孔3、垫片4、凹槽5、外沿部6、凸筋7、壳体8、第一部分9、第二部分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的接插组件以及具有该接插组件的防水壳,能够通过结构配合实现防水,无需采用防水材料,不仅提高了防水可靠性,还降低了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壳体及其接插组件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壳,包括壳体8和设于壳体8的接插组件,接插组件包括插接配合的第一接插件1和第二接插件2,其中,第一接插件1可以固定设置在壳体8,第二接插件2为外部接插件,可以根据需要实现与第一接插件1的插接,进而实现信号传递等功能。

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以设置两组接插组件为例进行说明,可以在壳体8固定设置两个第一接插件1,然后相应的第二接插件2插入对应的第一接触件中,形成一组接插组件。

此处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为了区分结构相同或类似的不同部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以下结合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接插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接插组件,还包括垫片4,该垫片4具有供第一接插组件穿过的嵌装孔3,第一接插组件可以突出于壳体8的表面设置,第一接插组件与壳体8连接的一端定义为根端,与根端相对的一端定 义为头端;第一接插件1的根端周向可以设置凹槽5,以环绕第一接插件1的根端设置,具体可以为环形凹槽5或者方形凹槽5,只要能够将第一接插件1的根端环绕即可;安装时,第一接插件1以其头端穿过垫片4的嵌装孔3,或者说,垫片4以其嵌装孔3由第一接插件1的头端套入,而置于第一接插件1的根端周向的凹槽5内,第二接插件2的插入端由第一接插件1的头端向根端插入,最终使得第二接插件2的插入端挤压垫片4,与垫片4形成压紧密封,进而实现第一接插件1和第二接插件2的防水密封。

尤其是,如果以第一接插件1为参照,在凹槽5内,靠近第一接插件1根端的方向为内,远离第一接插件1根端的方向为外,则垫片4的内沿可以向内延伸一定距离;当第二接插件2插装至第一接插件1的根端时,第二接插件2的插入端的端面能够与垫片4的内沿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充分挤压垫片4,使得垫片4产生足以密封第一接插件1和第二接插件2之间连接间隙的压缩变形,进而提高防水可靠性。

同时,垫片4还可以具有处于第二接插件2外周的外沿部6,外沿部6向外延伸的长度大于预定值,在第二接插件2插入至第一接插件1的根端时,外沿部6处于第二接插件2的外周,进而对第二接插件2的外周进行封闭,避免水分由第二接插件2的外沿渗入。

如图2所示,当设有两个第一接插件1时,可以使得两个第一接插件1邻近设置,以便将两者共同容纳在一个凹槽5中,然后设置一个垫片4填充该凹槽5,进而实现与两个第二接插件2的密封。

凹槽5可以设置为方形,垫片4也可以设置为与该凹槽5匹配的方形,然后在垫片4上开设两个嵌装孔3,分别对应两个第一接插件1;根据第一接插件1的形状,嵌装孔3可以为方形孔。

此种结构的垫片4不仅适合加工,还便于塑形和生产制造,能够有效地与凹槽5贴合,便于粘结固定在凹槽5内,不会对工程组装产生影响。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垫片4的材料,通过材料特 性的各种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以选取合适的材料制成垫片4。例如,可以考量材料的填充性、填充系数、老化系数、老化周期、填充速度、记忆特性、可恢复原属形状的次数和时间、软硬程度、材料厚度对填充缝隙的影响、填充率等,以实现第一接插件1和第二接插件2的可靠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垫片4的填充率可以为97%~99%。尤其是,可以整合上述参数进行计算,设定各个变量,通过模拟和计算得到填充率为99%以上;当接插组件用于车辆时,可以使得垫片4的密封性满足所有车载试验的要求,然后根据该标准选定垫片4的材料。垫片4可以为防水的橡胶贴,具体可以在橡胶材料中进行选择。

并且,第二接插件2与垫片4采用过盈配合,因此,垫片4还应该能够承受一定的挤压应力,产生一定的挤压变形,进而在满足连接需求的同时,能够填充配合面处的缝隙,实现防水。

如图3所示,第一接插件1的根端外周可以具有凸筋7,以第一接插件1固定设置于壳体8为例,壳体8连接有第一接插件1的端面可能不是平面,而是具有凸筋7的凹凸面,此时,凹槽5不仅要覆盖第一接插件1的根端所在的位置,还应具有一定深度,该深度要大于凸筋7的突出高度;当垫片4垫装在凹槽5内时,垫片4背离凹槽5的一面即可形成平整的表面,在填平凹槽5填平的同时覆盖了凸筋7,进而填充凸筋7处的凹陷部,以构建形成一个平面,并形成与壳体8的表面相平齐的外表面,避免产生储存水分或者供水分进入的凹陷结构,从而避免积水或渗水。

在上述基础上,可以对第一接插件1和第二接插件2插接后所形成组件内部的间隙进行控制,使得组件内部的间隙处于预定范围内,进而保证以该组件内部的间隙所形成的气压为预定气压,该预定气压能够抵抗预定水压。当水分以预定水压作用于第二接插件2与垫片4的密封处时,组件内部的间隙所产生的气压可以进行对抗,避免水分渗入接插组件内。

根据上述原理可知,第一接插件1和第二接插件2的插接缝隙也 不是越小越好,在保证第二接插件2通过垫片4与第一接插件1形成压紧密封的情况下,处于组件内部的间隙大小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该间隙中填充的气体形成组件内部的压力,可以用于对抗外界的水压,确保防水可靠性。

该预定水压可以根据国家标准的防水等级要求进行设置,当选定一个防水等级后,相应地可以获知预定气压,进而计算得到对组件内部间隙大小的要求,然后进行相应设置。

再者,为提高防水密封的可靠性,第二接插件2的插入端压入垫片4的深度可以大于垫片4厚度的1/3。一方面,第二接插件2与垫片4之间存在较大的挤压力,能够满足密封可靠性;另一方面,垫片4能够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以填充连接处的缝隙。

请结合图4,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壳,壳体8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部分,各部分相互组装形成一个完整的壳体8,此时,对于相互组装的两个部分(可以分别定义为第一部分9和第二部分10)可以通过阶梯面进行配合,则配合的紧密程度可以在背离壳体8外沿的方向上递增。

详细地,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以设置两个阶梯面为例,靠近壳体8外沿的阶梯面可以采用紧密配合,处于壳体8外沿内侧的阶梯面可以采用过盈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过盈配合并不能使得配合面完全贴合在一起,也会存在细小的缝隙,但是,这种细小的缝隙处存有的气体能够通过大气压的作用对抗水压,以阻止预定水压的水分侵入壳体8。

尤其是,阶梯面的配合方式可以适用于壳体8外周的组装,这种阶梯结构可以有效增加水流面积,增加大气压强和摩擦作用,可以使得预定水压的水分被排斥在壳体8以外,达到预期IP54的防水目的。

请再次参考图3,当壳体8包括至少两个部分时,各部分组装形成的组装缝隙可以进行集中处理,将组装缝隙集中在第一接插件1所在的区域,以使得凹槽5与该预定区域相适应,进而通过垫片4覆盖各组装缝隙,实现壳体8的防水密封,避免水分经由组装缝隙浸入壳 体8内,实现壳体8的整体防水。

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壳以及防水的接插组件能够达到国家IP54防水等级标准,尤其可以适用于电气类的电子产品外壳,如车载的T-box。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防水壳体8及其防水的接插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