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3466阅读:1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硬结合板。



背景技术:

印刷线路板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通讯产品以及消费性电子产品中,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对于印刷电路板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在柔性线路板中,有相当一部分应用为软板和硬板相结合的产品,即行业所说的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

现有技术中,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保护板一般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两块硬板和两块软板组装一起,从而为电动汽车提供电源动力。

目前常见的焊接方式如SMT(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焊接进行组装而成的电路板在实际运用中有一些弊端,如:容易因虚焊产生的开路;在过大电流时产生高温,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使焊层脱落导致电路板失效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粘贴胶剂将设置于外层的硬板与设置于内层的软板粘合起来的软硬结合板。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硬结合板,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PCB硬板、第一胶层、覆盖膜层、第一FPC软板、第二FPC软板、第二胶层和第二PCB硬板,所述第一FPC软板和第二FPC软板上表面设置有FPC内层线路,所述第一FPC软板上表面设置所述覆盖膜层,所述覆盖膜层、第一FPC软板和第二FPC软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PCB硬板、第一胶层、第二胶层和第二PCB硬板长度;所述覆盖膜层长度小于所述第一FPC软板使第一FPC软板的上表面形成暴露区;所述第二FPC软板长度小于所述第一FPC软板。

优选地,第一FPC软板上表面的暴露区的长度为5mm-10mm。

优选地,第一PCB硬板和第二PCB硬板的外侧均设置有外层线路。

优选地,第一PCB硬板和第二PCB硬板的外侧均设置有阻焊油墨保护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软硬结合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通过设置有粘合层来代替传统的焊接方式去组装软硬板,避免因焊接带来的开路或短路等不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保证了组装而成的电路板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工作的稳定性,从而可以为电池提供更可靠更稳定的电力。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通过使第二FPC软板长度小于第一FPC软板长度保证了整个软硬结合板在软板处的可弯折性能。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成品美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硬结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软硬结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1-第一FPC软板;12-第二FPC软板;21-覆盖膜层;31-第一胶层;32-第二胶层;33-第三胶层;41-第一PCB硬板;42-第二PCB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硬结合板的结构示意图,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PCB硬板41、第一胶层31、覆盖膜层21、第一FPC软板11、第二FPC软板12、第二胶层32和第二PCB硬板42,第一FPC软板11和第二FPC软板12上表面设置有FPC内层线路,第一FPC软板11上表面设置覆盖膜层21,第一FPC软板11上表面的覆盖膜层21通过第一胶层31与第一PCB硬板41的下表面进行粘结,第二FPC软板12的下表面通过第二胶层32与第二PCB硬板42的上表面进行粘结;

覆盖膜层21、第一FPC软板11和第二FPC软板12的长度大于第一PCB硬板41、第一胶层31、第二胶层32和第二PCB硬板42长度;覆盖膜层21长度小于第一FPC软板11使第一FPC软板11的上表面形成暴露区,方便软硬结合板进行线路的连接;第二FPC软板12长度小于第一FPC软板11,增大了第二FPC软板12长度大于第一FPC软板11的部分的弯折性能。

覆盖膜设置于FPC内层线路上用于防护线路,采用了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或者聚脂(Polyerster,简称PET)。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FPC软板11上表面形成的暴露区的长度为5mm-10mm。

第一PCB硬板41和第二PCB硬板42的外侧均设置有外层线路,第一PCB硬板41和第二PCB硬板42的外侧均设置有阻焊油墨保护膜。

第一胶层31和第二胶层32采用PP胶或者透明胶实现粘结。

第一胶层31和第二胶层32的厚度为0.4mil-0.8mil。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增强第一FPC软板11和第二FPC软板12之间的连接力,使其不容易变形或扭曲,通过采用第三胶层33粘合的方式进行粘结,第三胶层33设置于第一FPC软板11和第二FPC软板12的一侧,防止第一FPC软板11和第二FPC软板12之间的界面因热应力及压应力而产生破裂或者接合不完全等现象。

第三胶层33的厚度范围为0.1mil-0.5mil。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通过设置有粘合层来代替传统的焊接方式去组装软硬板,避免因焊接带来的开路或短路等不良问题;同时保证了组装而成的电路板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工作的稳定性,从而可以为电池提供更可靠更稳定的电力;通过使第二FPC软板12长度小于第一FPC软板11长度保证了整个软硬结合板在软板处的可弯折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需要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