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水开盖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3465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水开盖结构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软硬结合板。



背景技术:

印刷线路板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通讯产品以及消费性电子产品中,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对于印刷电路板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在柔性线路板中,有相当一部分应用为软板和硬板相结合的产品,即行业所说的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

软硬结合板需要将部分软板区域露出来,并体现软板的弯折效果,软硬结合板在生产过程中将硬板区域挖掉使软板区域露出的动作定义为开盖。软硬结合板在外层生产的时候如果导致开盖区域进水,在做外层线路的时候残留开盖区域的药水会导致线路保护膜的破坏,从而使线路蚀刻而开路或短路,严重影响产品功能。

目前的软硬结合板当硬板的厚度较厚时,采用模具冲切硬板开盖区域会有很多毛刺,严重影响外观;采用机械锣开盖区域成本太高而且外层有药水进入开盖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开盖结构的软硬结合板。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盖防水软硬结合板,包括FPC软板层、通过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设置于所述FPC软板层两侧的第一PCB硬板层和第二PCB硬板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PCB硬板层和第二PCB硬板层外侧的第一覆盖膜和第二覆盖膜;

其中,所述FPC软板层中间部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空腔区域和第二空腔区域,所述第一空腔区域和第二空腔区域使所述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形成断层;第一粘合层的断层处沿第一空腔区域的两侧垂直向外侧依次切割所述第一PCB硬板层和第一覆盖膜形成第一盖体;第二粘合层的断层处沿第二空腔区域的两侧垂直向外侧依次切割所述第二PCB硬板层和第二覆盖膜形成第二盖体。

优选地,第一PCB硬板层和第二PCB硬板层的外侧均设置有外层线路,所述第一覆盖膜和第二覆盖膜位于外层线路上。

优选地,FPC软板层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FPC内层线路。

优选地,FPC内层线路上设置有内层覆盖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水开盖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通过设置有防水的开盖结构,使软硬结合板在防止在生产时因进水导致结构的腐蚀和破坏,保证了线路的完整与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通过将FPC软板露出实现了软硬结合板的可弯折性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成本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防水开盖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开盖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防水开盖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开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1-FPC软板层;21-第一粘合层;22-第二粘合层;31-第一PCB硬板层;32-第二PCB硬板;41-第一覆盖膜;42-第二覆盖膜;51-第一空腔区域;52-第二空腔区域;61-第一盖体;62-第二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防水开盖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开盖前的结构示意图,包括FPC软板层11、通过第一粘合层2121和第二粘合层2222设置于FPC软板层11两侧的第一PCB硬板层31和第二PCB硬板32层以及设置于第一PCB硬板层31和第二PCB硬板32层外侧的第一覆盖膜41和第二覆盖膜42;

其中,FPC软板层11中间部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空腔区域51和第二空腔区域52,第一空腔区域51和第二空腔区域52使第一粘合层2121和第二粘合层2222形成断层;第一粘合层2121的断层处沿第一空腔区域51的两侧垂直向外侧依次切割第一PCB硬板层31和第一覆盖膜41形成第一盖体61;第二粘合层2222的断层处沿第二空腔区域52的两侧垂直向外侧依次切割第二PCB硬板32层和第二覆盖膜42形成第二盖体6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PCB硬板层31和第二PCB硬板32层的外侧均设置有外层线路,第一覆盖膜41和第二覆盖膜42位于外层线路上,第一覆盖膜41和第二覆盖膜42用于防护线路,采用了阻焊油墨。

FPC软板层11的上表面、下表面或者两面均设置有FPC内层线路,FPC内层线路上设置有内层覆盖膜,内层用于防护线路,采用了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或者聚脂(Polyerster,简称PET)。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防水开盖结构的软硬结合板开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在实际操作中,可手工轻松的将第一盖体61和第二盖体62掰掉去除进行开盖操作,最后形成成品的软硬结合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FPC内层线路上两侧的第一覆盖膜41和第二覆盖膜42上相对第一空腔区域51和第二空腔区域52的部分进行开窗设计时设置有电磁屏蔽膜,实现电路板的电磁屏蔽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通过将FPC软板露出实现了软硬结合板的可弯折性能;且通过设置有防水的开盖结构,使软硬结合板在防止在生产时因进水导致结构的腐蚀和破坏,保证了线路的完整与稳定性;因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成本美观适用于大批量进行生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需要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