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台用旋转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671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控制台用旋转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台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控制台用旋转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控制台是存放管理工具的框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通讯广播、计算机网络、以及电力调度等行业。

目前,控制台主要包括水平工作台面4和主体支撑框架5,且水平工作台面4通过连接件6定位安装在主体支撑框架5的上侧上(见说明书附图1所示)。但由于现有的连接件6结构都是固定式的,因而其对水平工作台面4与主体支撑框架5两者之间的安装空间布局要求较高,两者之间稍有摆放不妥,就会不利于连接件6的安装,并对控制台的整体稳固性造成影响。因此,现有的连接件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台用旋转支撑组件,其使得主体框架及水平工作台面之间的相对安装布局不受限制,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省力省时。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台用旋转支撑组件,控制台包括水平工作台面和多个主体框架,该多个主体框架沿着所述水平工作台面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水平工作台面定位安装在该多个主体框架上;在每相邻两个主体框架之间还连接有呈上下布置的上旋转支撑组件和下旋转支撑组件,其中,

所述上旋转支撑组件包括有一上旋转臂和两个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上旋转臂上的上托座,两个所述上托座分别可拆卸的定位连接在该相邻两个主体框架的上部上,且所述上旋转臂还能够相对所述水平工作台面水平位置可调的连接在所述水平工作台面的下表面上;

所述下旋转支撑组件包括有一下旋转臂和两个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下旋转臂上的下托座,两个所述下托座分别可拆卸的定位连接在该相邻两个主体框架的下部上,所述下旋转臂自由置于地面上,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相对该相邻两个主体框架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所述上旋转支撑组件的安装状态为基准,所述上旋转臂包括一长条状的上基体,所述上基体长度方向的一侧还形成有一倒L型的第一承接部;每一所述上托座各分别包括有一为环体状的上连接部、以及一为竖向且定位连接于所述上连接部外侧壁上的上连接座,其中,两个所述上连接座分别可拆卸地定位连接在该相邻两个主体框架的上部上,两个所述上连接部同轴布置,并还分别能够轴向止动且圆周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承接部上;借助两个所述上连接部的圆周方向转动连接,所述上基体能够相对所述水平工作台面水平位置可调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水平工作台面的下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承接部上定位设置有一上转轴;

将两个所述上连接部分别定义为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上连接部的形状与所述上转轴的形状相匹配,并活动套置于所述上转轴上,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同轴置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的下侧上;还设有一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穿设过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后螺接于所述上转轴中,以使得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均能够相对所述上转轴轴向止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承接部具有竖向段和横向段,所述第一承接部的竖向段为与两个上连接部的外侧壁相配合的圆弧形,所述上转轴定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承接部的横向段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将配合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的上连接座定义为第一上连接座,将配合于所述第二上连接部的上连接座定义为第二上连接座;所述第一上连接座朝向所述第一上连接部的一侧上还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外侧壁相配合的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二上连接座朝向所述第二上连接部的一侧上部上还形成一与所述上转轴外侧壁相配合的第二圆弧面;

另外在所述第二上连接部的下侧面上还布设有刻度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所述下旋转支撑组件的安装状态为基准,所述下旋转臂包括一长条状的下基体,所述下基体长度方向的一侧还形成有一L型的第二承接部;每一所述下托座各分别包括有一为环体状的下连接部、以及一为竖向且定位连接于所述下连接部外侧壁上的下连接座,其中,两个所述下连接座分别可拆卸地定位连接在该相邻两个主体框架的下部上,两个所述下连接部同轴布置,并还分别能够轴向止动且圆周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承接部上;所述下基体自由置于地面上,且还借助两个所述下连接部的圆周方向转动连接,所述下基体能够相对该相邻两个主体框架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承接部上定位设置有一下转轴;

将两个所述下连接部分别定义为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下连接部的形状与所述下转轴的形状相匹配,并活动套置于所述下转轴上,所述第二下连接部同轴置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的上侧上;还设有一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穿设过所述第二下连接部后螺接于所述下转轴中,以使得所述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均能够相对所述下转轴轴向止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承接部具有竖向段和横向段,所述第二承接部的竖向段为与两个下连接部的外侧壁相配合的圆弧形,所述下转轴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承接部的横向段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将配合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的下连接座定义为第一下连接座,将配合于所述第二下连接部的下连接座定义为第二下连接座;所述第一下连接座朝向所述第一下连接部的一侧上还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二下连接部外侧壁相配合的第三圆弧面,所述第二下连接座朝向所述第二下连接部的一侧下部上还形成一与所述下转轴外侧壁相配合的第四圆弧面;

另外在所述第二下连接部的上侧面上亦布设有刻度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在所述下基体的下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地脚,该多个调节地脚能够带动所述下基体进行上下微幅移动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外力作用下,该上、下旋转臂均分别能够相对所述水平工作台面及主体框架旋转定位,从而可使得主体框架及水平工作台面之间的相对安装布局不受限制,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且省力省时。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控制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旋转支撑组件和下旋转支撑组件安装于主体框架上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旋转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上旋转支撑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旋转臂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上连接座另一视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上连接座另一视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旋转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下旋转支撑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主体框架 2——上旋转支撑组件

20——上旋转臂 21——上托座

22——第一螺栓 200——上基体

201——第一承接部 202——上转轴

210——上连接部 211——上连接座

2110——第一圆弧面 3——下旋转支撑组件

30——下旋转臂 31——下托座

32——第二螺栓 33——调节地脚

300——下基体 301——第二承接部

302——下转轴 310——下连接部

311——下连接座 3110——第三圆弧面

3111——第四圆弧面 4——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控制台用旋转支撑组件,控制台包括水平工作台面和多个主体框架1,该多个主体框架1沿着所述水平工作台面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水平工作台面定位安装在该多个主体框架1上,根据设计需求,水平工作台面可安装在该多个主体框架的上侧上,也可安装在该多个主体框架的前侧上;在每相邻两个主体框架1之间还连接有呈上下布置的上旋转支撑组件2和下旋转支撑组件3,其中,

所述上旋转支撑组件2包括有一上旋转臂20和两个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上旋转臂20上的上托座21,两个所述上托座21分别可拆卸的定位连接在该相邻两个主体框架1的上部上,且所述上旋转臂20还能够相对所述水平工作台面水平位置可调的连接在所述水平工作台面的下表面上,即上旋转支撑组件用以将水平工作台面定位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前侧上,起到衔接、支撑作用;

所述下旋转支撑组件3包括有一下旋转臂30和两个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下旋转臂30上的下托座31,两个所述下托座31分别可拆卸的定位连接在该相邻两个主体框架1的下部上,所述下旋转臂30自由置于地面上,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相对该相邻两个主体框架1旋转,即下旋转支撑组件起到加强作用,很好的提升了控制台的整体稳固性。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外力作用下,该上、下旋转臂均能够相对所述水平工作台面及主体框架旋转定位,可使得主体框架及水平工作台面之间的相对安装布局不受限制,利于控制台组装,省力省时。

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上旋转支撑组件2的安装状态为基准,所述上旋转臂20包括一长条状的上基体200,所述上基体200长度方向的一侧还形成有一倒L型的第一承接部201;每一所述上托座21各分别包括有一为环体状的上连接部210、以及一为竖向且定位连接于所述上连接部210外侧壁上的上连接座211,其中,两个所述上连接座211分别可拆卸地定位连接在该相邻两个主体框架1的上部上,两个所述上连接部210同轴布置,并还分别能够轴向止动且圆周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承接部201上;借助两个所述上连接部210的圆周方向转动连接,所述上基体200能够相对所述水平工作台面水平位置可调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水平工作台面的下表面上。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承接部上定位设置有一上转轴202;

将两个所述上连接部210分别定义为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上连接部的形状(圆环体或圆台形环体)与所述上转轴202的形状相匹配,并活动套置于所述上转轴202上,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圆台形环体)同轴置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的下侧上;还设有一第一螺栓22,所述第一螺栓22的螺杆穿设过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后螺接于所述上转轴202中,以使得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均能够相对所述上转轴202轴向止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承接部201具有竖向段和横向段,所述第一承接部201的竖向段为与两个上连接部210的外侧壁相配合的圆弧形,所述上转轴202定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承接部201的横向段上。

进一步优选的,将配合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的上连接座211定义为第一上连接座,将配合于所述第二上连接部的上连接座211定义为第二上连接座;所述第一上连接座朝向所述第一上连接部的一侧上还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外侧壁相配合的第一圆弧面2110,所述第二上连接座朝向所述第二上连接部的一侧上部上还形成一与所述上转轴外侧壁相配合的第二圆弧面(图中未显示);

另外在所述第二上连接部的下侧面上还布设有刻度线4,组装时,所述上基体的旋转角度通过所述刻度线来限定,这样可有效避免因上基体过度旋转或者旋转角度不足而造成的装配不协调,大大提高了装配质量和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下旋转支撑组件3的安装状态为基准,所述下旋转臂30包括一长条状的下基体300,所述下基体300长度方向的一侧还形成有一L型的第二承接部301;每一所述下托座31各分别包括有一为环体状的下连接部310、以及一为竖向且定位连接于所述下连接部310外侧壁上的下连接座311,其中,两个所述下连接座311分别可拆卸地定位连接在该相邻两个主体框架1的下部上,两个所述下连接部310同轴布置,并还分别能够轴向止动且圆周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承接部301上;所述下基体300自由置于地面上,且还借助两个所述下连接部310的圆周方向转动连接,所述下基体300能够相对该相邻两个主体框架1旋转。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承接部上定位设置有一下转轴302;

将两个所述下连接部310分别定义为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下连接部的形状(圆环体或圆台形环体)与所述下转轴302的形状相匹配,并活动套置于所述下转轴302上,所述第二下连接部(圆台形环体)同轴置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的上侧上;还设有一第二螺栓32,所述第二螺栓32的螺杆穿设过所述第二下连接部后螺接于所述下转轴302中,以使得所述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均能够相对所述下转轴302轴向止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承接部301具有竖向段和横向段,所述第二承接部301的竖向段为与两个下连接部310的外侧壁相配合的圆弧形,所述下转轴302定位设置于所述第二承接部301的横向段上。

进一步优选的,将配合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的下连接座311定义为第一下连接座,将配合于所述第二下连接部的下连接座311定义为第二下连接座;所述第一下连接座朝向所述第一下连接部的一侧上还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二下连接部外侧壁相配合的第三圆弧面3110,所述第二下连接座朝向所述第二下连接部的一侧下部上还形成一与所述下转轴外侧壁相配合的第四圆弧面3111;

另外在所述第二下连接部的上侧面上亦布设有刻度线4。同样,所述下基体的旋转角度亦通过所述刻度线来限定。

进一步优选的,还在所述下基体300的下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地脚33,该多个调节地脚能够带动所述下基体300进行上下微幅移动定位,进而带动多个主体框架及水平工作台面一起进行上下微幅移动定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