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组件及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310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组件及折叠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折叠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组件及折叠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日益拥堵,人们对折叠车需求也越来越多,且对折叠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轻量化和便携性成为折叠车发展的一个趋势,因而,折叠车的使用将越来越多。

现有技术中,折叠车一般铰链折叠,即折叠车的前后车架之间有一个铰链折叠结构,折叠车的前后车架通过该折叠结构将前后车架折叠在一起;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折叠后的折叠车,体积仍然很大,携带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组件及折叠车,旨在解决折叠车携带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转组件,该旋转组件包括:旋转齿轴、可旋转连接于所述旋转齿轴上的旋转齿环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齿轴一端的端盖;其中,所述旋转齿轴的圆柱面上设有旋转轨道;所述旋转齿环上设置有与所述旋转轨道配合的轨道配合结构,所述旋转齿环通过所述轨道配合结构与所述旋转轨道的配合而相对所述旋转齿轴旋转并在所述旋转齿轴上作轴向移动。

其中,所述旋转轨道包括轴向旋转轨道及径向旋转轨道;所述旋转齿环内侧面具有与所述轴向及径向旋转轨道配合的轨道配合结构;所述旋转齿环通过所述轨道配合结构与所述轴向旋转轨道及径向旋转轨道配合,以使得所述旋转齿环相对于所述旋转齿轴旋转并在所述旋转齿轴上作轴向移动。

其中,所述旋转齿环通过所述轨道配合结构从所述轴向旋转轨道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所述旋转齿环相对于所述旋转齿轴旋转并在所述旋转齿轴的轴向上移动一预定距离。

其中,所述旋转齿环通过所述轨道配合结构从所述径向旋转轨道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所述旋转齿环相对于所述旋转齿轴旋转一预定角度。

其中,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件,所述端盖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至所述旋转齿轴上。

其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所述旋转齿轴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端盖设有通孔,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轨道配合结构为螺牙结构,均匀分布在所述旋转齿环内侧面,且与所述旋转轨道数量相同,所述旋转轨道均匀分布在所述旋转齿轴的圆柱面上。

其中,所述轴向旋转轨道为从所述旋转齿轴与所述端盖连接的一端起始的半螺纹槽,所述螺牙结构与所述半螺纹槽啮合;所述径向旋转轨道为与所述轴向旋转轨道起始端连通的卡槽;所述卡槽有轴向限位面及径向限位面,所述轴向限位面与所述起始端的距离,与所述螺牙结构端面距离相同,所述径向限位面限制所述旋转齿环继续作径向运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叠车,包括旋转组件、前车架、后车架、前轮、后轮及锁止件,其中,所述旋转组件为上述的旋转组件。

其中,所述折叠车为折叠自行车或折叠电动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组件,通过旋转齿环在旋转齿轴的圆柱面上作轴向及径向旋转运动的方式,使得折叠车可通过该旋转组件将前后轮达到平行且重合的状态,进而使得折叠车体积变小,所占空间变小,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组件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旋转组件旋转齿轴及端盖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旋转组件的旋转齿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组件装配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旋转组件及折叠车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旋转组件包括:旋转齿轴12、可旋转连接于旋转齿轴12上的旋转齿环14及固定连接于旋转齿轴12一端的端盖16。

旋转齿轴12呈圆柱状设置,其圆柱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旋转轨道,该旋转轨道包括轴向旋转轨道122及径向旋转轨道12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指的轴向旋转轨道122及径向旋转轨道124均为凹槽结构。

其中,轴向旋转轨道122是从旋转齿轴12一端起始的半螺纹槽,具体地,轴向旋转轨道122是从旋转齿轴12右端面,即靠近端盖16的一面起始的半螺纹槽。

其中,径向旋转轨道124是与轴向旋转轨道122起始端连通的卡槽,具体地,径向旋转轨道124是与轴向旋转轨道122右端连通的卡槽。

具体地,径向旋转轨道124设有轴向限位面1242及径向限位面1244,轴向限位面1242与旋转齿轴12右端面平行。

请同时参考图3,旋转齿轴12上进一步设有收容空间126及与收容空间126连通的螺纹孔128。

参阅图2及图4,旋转齿环14呈圆环形设置,具有套设于旋转齿轴12圆柱面上的中心孔,靠近中心孔的旋转齿环14内侧面设置有轨道配合结构142,该轨道配合结构142为螺牙结构,均匀分布在旋转齿环14内侧面,且与轴向旋转轨道122及径向旋转轨道124数量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图示中以三个为例。

其中,轨道配合结构142的螺牙结构与轴向旋转轨道122的半螺纹槽啮合,具体地,螺牙结构的宽度与半螺纹槽的宽度相同或比半螺纹槽的宽度略小、螺牙结构高度与半螺纹槽深度相同或比半螺纹槽深度略小,使得该螺牙结构在该半螺纹槽内旋转运行时,运行流畅且不会发生晃动及错位现象。

进一步参阅图2,轴向限位面1242与右端面的距离和轨道配合结构142的螺牙两端面距离相同以便轨道配合结构142与径向旋转轨道124卡合,当旋转齿环14在径向旋转轨道124上作径向旋转运动时,轴向限位面1242限制旋转齿环在轴向发生运动,使其只能作径向旋转运动;当旋转齿环14旋转至轨道配合结构142与径向限位面1244贴合时,径向限位面1244限制其继续作径向运动,使得旋转齿环14不能再继续旋转。

共同参阅图2、图3和图5,端盖16通过一连接件18连接固定至旋转齿轴12的右端面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端盖16呈圆盘状,当然,其亦可呈其他形状,在此不做限定。端盖16外径大于旋转齿轴12外径。端盖16中心处朝向所述旋转齿轴12凸伸设置有一与旋转齿轴12的收容空间126配合的凸起结构162。端盖16中心位置处进一步设置有一收容连接件18的通孔164。

其中,连接件18为连接螺栓。

同参阅图1、图3及图5,旋转组件组装时,旋转齿环14从旋转齿轴12装配端盖16的一端旋入,然后再将端盖16通过连接件18连接固定至旋转齿轴12上。轨道配合结构142与轴向旋转轨道122及径向旋转轨道124啮合,使得旋转齿环14通过轴向旋转轨道122及径向旋转轨道124作轴向及径向旋转运动,且不会发生晃动现象。

具体地,旋转组件组装时,旋转齿环14从径向旋转轨道124处旋入,直至轨道配合结构142与轴向旋转轨道122啮合,然后将端盖16中心处的凸起结构162与旋转齿轴12端面处的收容空间126配合插入,再将连接件18穿过通孔164及凸起结构162与旋转齿轴12端面处的收容空间126连通的螺纹孔128连接,并拧紧。

当该旋转组件运行时,旋转齿环14通过轨道配合结构142从轴向旋转轨道122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旋转齿环14相对于旋转齿轴12旋转并在旋转齿轴12的轴向上移动一预定距离;旋转齿环14通过轨道配合结构142从径向旋转轨道124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旋转齿环14相对于旋转齿轴12旋转一预定距离。

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旋转齿环14通过轨道配合结构142从轴向旋转轨道122远离端盖16的一端向靠近端盖16的一端移动时,旋转齿环14相对于旋转齿轴12在轴向上移动一预定距离,也可同时相对于旋转齿轴12旋转一第一角度。该预定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第一角度可以是0°,即旋转齿环14仅相对于旋转齿轴12在轴向上移动一预设距离,而相对于旋转齿轴12不旋转;第一角度也可以是小于180度的任一角度,该第一角度的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旋转齿环14通过轨道配合结构142从径向旋转轨道124与轴向旋转轨道122连通的一端移动到径向限位面1244时,旋转齿环14相对于旋转齿轴12在轴向上不作移动,仅旋转一第二角度,该第二角度的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和不大于180°。

参阅图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折叠车,该折叠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旋转组件20,还包括前轮22、前车架24、转向轴26、后车架28、后轮30,进一步包括车座32、脚踏34及固定件36。

其中,该折叠车可以是折叠自行车,亦可以是折叠电动车。

其中,车座32及脚踏34均可折叠。

其中,固定件36用于使得前车架24与后车架28相对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6为可拆卸连接杆,用于连接前车架24及后车架28,使得前车架与后车架相对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也可以是其他固定连接件。

共同参阅图1和图6,前车架24上与之连接的转向轴26通过旋转齿环14上的连接装置与旋转组件2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图示中该连接装置为螺纹孔144,可选的,该连接装置还可以是从旋转齿环14表面凸起的凸起结构,此时,转向轴26上有与该凸起结构配合的凹槽,转向轴26通过凹槽与凸起结构固定连接使得转向轴26与旋转组件20固定连接;后车架28与旋转齿轴12圆柱面没有旋转轨道的部分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此外,旋转齿环14亦可以与折叠车的后车架28连接,则旋转齿轴与转向轴26固定连接,此时旋转齿轴上设有连接装置,其连接方式与上述旋转齿环14与转向轴26的连接方式一致,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在使用过程中,与前车架24连接的旋转齿环14位于轴向旋转轨道122的半螺纹槽的末端(即如图2所示轴向旋转轨道122的最左端)时,折叠车处于正常骑行状态,此时,固定件36为可拆卸连接杆,该可拆卸连接杆连接前车架24及后车架28,使得前车架24及后车架28相对固定,此时前轮22与后轮30处于同一平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36也可以是设置在旋转组件20上的锁止件,该锁止件用于在旋转齿环14位于轴向旋转轨道122的半螺纹槽的末端(即如图2所示轴向旋转轨道122的最左端)时,将所述旋转齿环14与旋转齿轴12相对固定,进而使得前车架24与后车架28相对固定;当需要折叠时,解除前车架24与后车架28之间的固定,即将可拆卸连接杆拆下或锁止件打开,进而旋转前车架24,使与前车架24连接的旋转齿环14通过与之啮合的轴向旋转轨道122作轴向旋转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前车架24与后车架28之间的角度逐渐变小,前轮22与后轮30的中心距离逐渐变小,前轮22所处平面与后轮30所处平面的距离增大至一预定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所述前轮22与后轮30不干涉。在本实施例中,该预设距离大于前轮22的厚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预设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然后继续同向旋转前车架24,使得旋转齿环14通过径向旋转轨道124作径向旋转运动,直至旋转齿环14内侧的轨道配合结构142与径向限位面1244完全贴合,该旋转运动结束,折叠车的前后轮22、30处于重合状态。在旋转齿环14通过径向旋转轨道124作径向旋转运动的这一过程中,前轮22所处平面与后轮30所处平面的距离不变,前车架24与后车架28之间的角度逐渐变小,使得前轮22与后轮30的中心距离逐渐变小直至中心完全重合。

相反的,当折叠车需要打开时,旋转前车架22,使与前车架22连接的旋转齿环14在径向旋转轨道124上作径向旋转运动,进而使得折叠车前后轮22、30从同一中心处分开且中心距离逐渐变大;继续旋转前车架22,使与前车架22连接的旋转齿环14在轴向旋转轨道122上作轴向旋转运动,折叠车的前后轮22、30中心距离继续变大,且前后轮22、30所处平面距离逐渐减小,直到旋转齿环14旋转至轴向旋转轨道122最末端,旋转运动结束,此时,折叠车前后轮22、30处于同一平面,折叠车完全打开,通过固定件36使得前车架24与后车架28相对固定(例如在前车架24与后车架28之间安装上可拆卸连接杆,或者锁定旋转组件20上的锁止件),则折叠车处于可骑行状态,此过程中旋转齿环14的旋转方向与上述将折叠车折叠的旋转方向相反、前车轮22与后车轮28之间的角度变化亦与上述将折叠车折叠过程中的角度变化相反。

区别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旋转组件,先将折叠车的前轮与后轮旋转至不同水平面且中心距离减小的状态,再将前后轮旋转至中心完全重合的状态,使得折叠车体积变小,所占空间变小,方便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