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端口遮蔽结构的电源供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669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具有端口遮蔽结构的电源供应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供应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端口遮蔽结构的电源供应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电源供应器,请参阅图8所示,其包括一电源供应器本体90,所述电源供应器本体90包括一基板91及一外壳92,所述基板91设于所述外壳92内,所述基板91上设有一端口911,所述外壳92的侧壁上形成一开孔921,所述开孔921对应所述端口911,所述端口911供与一外部电子装置(图中未示)连接,并且通过所述外部电子装置对所述电源供应器90进行设定、或者刻录的动作。

当断开所述外部电子装置与所述端口911的连接后,由于所述开孔921上没有任何保护盖的设置,使得所述端口911便会裸露出来,如此一来,所述端口911可能会有灰尘堆积,而造成所述端口911容易接触不良;再者,当有其它会导电的一物体接触到所述端口911时,也可能会导致所述端口911与所述物体接触而发生短路,甚至可能造成所述端口911故障。

目前有一种保护方式,是在所述开孔921上黏贴一绝缘的保护贴93,通过所述保护贴93保护所述端口911,使用时要将所述保护贴93撕开来,才能使用所述端口911,而不使用时则将所述保护贴93贴回所述开孔921上,如此一来,容易导致所述保护贴93上的黏着胶残留在所述开孔921的周围,所述保护贴93因为重复撕贴会导致黏性不足,使得所述保护贴93脱落而失去保护所述端口911的目的,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有待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端口遮蔽结构的电源供应器,藉由移动遮蔽结构以达到保护电源供应器的端口,或者使电源供应器的端口外露,在使用上,不需担心残胶和脱落的问题,以达到保护端口的目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令前述具有端口遮蔽结构的电源供应器,其包括:

一电源供应器本体,所述电源供应器本体包括一上壳体、一基板及一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基板设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上壳体罩设在所述基板及所述下壳体上,所述基板上设有一端口,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形成一第一开孔并且对应所述端口,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形成有一开口;

一遮挡件,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对应所述侧壁上的第一开孔和所述基板上的端口;所述遮挡件的一端对应所述下壳体的开口。

通过上述构造可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所述下壳体一端的开口直接从电源供应器外部移动所述遮挡件以遮挡或开放所述基板上的端口,藉此达到兼顾端口的方便使用与防尘隔离目的,并且不需担心有残胶或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第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第二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开启状态的第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开启状态的第二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习知的一电源供应器的立体外观图。

符号说明

10,90 电源供应器本体 11 上壳体

111 通风部 12,91 基板

121,911 端口 122 控制模块

123 穿孔 13 下壳体

130 容置空间 131 开口

132 第一开孔 133,133A 定位配合部

134 螺合部 135 风扇

136 把手部

14 绝缘件 141 第二开孔

20,20A 遮挡件 201,201A 第一定位部

202,202A 裂口部 203,203A 第二定位部

92 外壳 921 开孔

93 保护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关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端口遮蔽结构的电源供应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其包括一电源供应器本体10及一遮挡件20。

所述电源供应器本体10包括一上壳体11、一基板12及一下壳体13,所述下壳体13具有一容置空间130,所述基板12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30内,所述下壳体13的后端形成一开口131,并对应所述容置空间130,所述上壳体11罩设在所述基板12及所述下壳体13上,并且通过多数个螺丝将所述上壳体11及所述下壳体13相螺合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1的后端形成一通风部111,所述通风部111包括多个通孔,并且设置在所述开口131上,以对应所述容置空间130,供所述电源供应器本体10内的热空气与所述电源供应器本体10外的空气进行流通并达到散热效果。

所述基板12上设有一端口1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2上设有多条线路(图中未示)及一控制模块122,所述端口121经由对应的线路与所述控制模块122电连接。

所述下壳体13具有相平行的两侧壁,在对应所述端口121的侧壁上形成一第一开孔132,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13底部的后端形成有一定位配合部133,以对应所述遮挡件20,所述定位配合部133靠近所述开口131。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13的底部进一步形成有多数相对应的螺合部134,以用来支撑所述基板12,所述基板12上形成多数穿孔123,以对应所述下壳体13的螺合部134,通过多数螺丝(图中未示)穿过所述基板12的穿孔123,并且与所述下壳体13的螺合部134相螺合固定,以将所述基板12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3的底部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配合部133也可用来支撑及固定所述基板12。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13内设有一风扇135,所述风扇135电连接所述基板12的控制模块122,以用来将所述电源供应器本体10内的热空气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13的前端设有一把手部136,以供拉抬所述电源供应器本体10。

所述遮挡件20为可前后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130内,并且对应设置在所述端口121及所述下壳体13的侧壁之间,所述遮挡件20的后端对应所述下壳体13的开口131。

本实施例中,所述遮挡件20呈一L型,并且包括一底部及一侧板,所述遮挡件20的侧板对应所述下壳体13的侧壁及所述端口121,所述遮挡件20的底部对应所述下壳体13的底部,所述遮挡件20底部的后端形成有一第一定位部201、一裂口部202及一第二定位部203,并且对应所述定位配合部133。

本实施例中,所述遮挡件20由一绝缘材质所构成,所述裂口部202包括一裂口,所述裂口部202在受到外力施压时,会由裂口处向外张开,让所述定位配合部133可经由所述裂口部202,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部201或者所述第二定位部20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201为一圆孔,所述第二定位部203为一圆孔,所述定位配合部133为一圆柱。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供应器本体10进一步包括一绝缘件14,所述绝缘件14设置包围所述基板12,以将所述基板12与所述上壳体11及所述下壳体13隔绝开,并用来保护所述基板12,避免当所述电源供应器本体10在施加高压的过程中,对所述端口121造成电磁干扰等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14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二开孔141,以对应所述端口121及所述第一开孔132。

为说明本实施例在关闭状态时的应用,请参阅图2、3所示,使用者经由所述下壳体13的开口131,通过一尖嘴钳(图中未示)等其它具有夹持功能且方便施力的工具,夹住所述遮挡件20的后端,以从所述电源供应器本体10外,直接推动所述遮挡件20在所述容置空间130内向前移动至一关闭位置,使所述定位配合部133对应设在所述第一定位部201内,藉由所述定位配合部133配合定位所述遮挡件20在所述关闭位置,使所述遮挡件20的侧板对应遮蔽在所述第一开孔132与所述端口121之间,避免所述端口121直接露出对应所述第一开孔132,藉此保护所述端口121不受灰尘影响,也不会被外物碰触到而受损,而且所述遮挡件20上的裂口部202在没有受到外力施加时,会抵顶所述定位配合部133,避免遮挡件20任意移动。

为说明本实施例在开启状态时的应用,请参阅图4、5所示,使用者通过所述尖嘴钳从所述下壳体13的开口131,夹持所述遮挡件20的后端,从所述电源供应器本体10外直接拉拔所述遮挡件20,使所述遮挡件20在所述容置空间130内,向后移动至一开启位置时,并且,由于对所述遮挡件20施加拉拔的外力,使所述裂口部202推顶所述定位配合部133,让所述裂口部202的裂口向外张开,使所述定位配合部133配合从所述第一定位部201经由所述裂口部202设置定位在所述第二定位部203内,让所述遮挡件20的侧板不再遮挡在所述端口121及所述第一开孔132之间,以开放所述第一开孔132内侧的所述端口121,让所述端口121直接露出对应所述第一开孔132,并且所述裂口部202在所述定位配合部133定位在所述第二定位部203内后恢复原状,以抵顶所述定位配合部133,避免遮挡件20任意移动,让用户直接将一外部电子装置(图中未示),直接经由所述第一开孔132与所述端口121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要将所述遮挡件20恢复为关闭状态时,再通过所述尖嘴钳夹持所述遮挡件20,以推动所述遮挡件20向前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使所述定位配合部133配合从所述第二定位部203经由所述裂口部202定位在所述第一定位部201内,让所述遮挡件20的侧板遮蔽在所述第一开孔132及所述端口121之间,以保护所述端口121。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遮挡件20会施加拉拔的外力,所以所述遮挡件20底部的厚度会设计成较厚的厚度,以提升所述遮挡件20的使用强度。

关于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6、7所示,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上相同,惟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遮挡件20A的第一定位部201A和第二定位部203A,以及所述下壳体13的定位配合部133A的结构有所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201A及所述第二定位部203A分别为一矩形孔,所述下壳体13的定位配合部133A呈一矩形柱,以分别对应配合所述第一定位部201A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03A。

当所述遮挡件20A向前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使所述定位配合部133A定位在所述第一定位部201A内,使所述遮挡件20A的侧板遮蔽在所述第一开孔132及所述端口121之间,以保护所述端口121;当拉拔所述遮挡件20A向后移动至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定位配合部133A配合从所述第一定位部201A经由所述裂口部202A定位在所述第二定位部203A内,使所述遮挡件20A不遮蔽在所述第一开孔132及所述端口121之间,让所述端口121直接露出对应所述第一开孔132。

基于上述构造,让使用者可以直接从所述电源供应器本体10外,通过所述尖嘴钳等具有夹持功能的工具,直接夹持所述遮挡件20、20A,以拉拔或推动所述遮挡件20、20A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或所述开启位置,藉此遮挡或开放所述,以让使用者经由所述第一开孔132使用所述端口121,或者在不使用所述端口121时,通过所述遮挡件20、20A保护所述端口121不受灰尘或者外物碰触而受损,藉此达到兼顾端口的方便使用与防尘隔离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