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254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调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对照明负载进行调光的调光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对照明负载进行调光的调光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调光装置包含:一对端子;控制电路部;控制电源部,其将控制电源供给至控制电路部;以及调光操作部,其设定照明负载的调光水平。

一对端子间分别并联连接有控制电路部及控制电源部。此外,一对端子间连接有交流电源与照明负载的串联电路。照明负载包含:多个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元件;以及电源电路,其使各led元件点亮。电源电路包含:二极管与电解电容器的平滑电路。

控制电路部包含:开关部,其对供给至照明负载的交流电压进行相位控制;开关驱动部,其对开关部进行驱动;以及控制部,其对开关驱动部与控制电源部进行控制。

控制电源部并联连接至开关部。控制电源部将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压转换为控制电源。控制电源部具备对控制电源进行储存的电解电容器。

从控制电源部通过电解电容器向控制部供给控制电源。控制部具备微计算机。微计算机根据调光操作部所设定的调光水平,而在交流电压的各半周期的时间段内进行阻断向照明负载的供电的反相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949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可与更多种类的照明负载兼容的调光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调光装置,包括:一对输入端子,其电气连接在照明负载与交流电源之间;双向开关,其配置为在所述一对输入端子间,对双向电流的遮断/通过进行切换;相位检测部,其配置为检测所述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压的相位;输入部,其配置为接收指定所述照明负载的光输出的大小的调光水平;电源部,其电气连接在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之间,并且配置为被供给来自所述交流电源的电力以产生控制电源;电压检测部,其配置为检测所述控制电源的电压;控制部,其配置为从所述电源部接受所述控制电源的供给而进行操作,并且配置为基于来自所述相位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在自所述交流电压的半周期的起点经过了与所述调光水平相对应的可变时间的切换时间点,控制所述双向开关以使所述双向开关从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以及停止部,其配置为在自所述切换时间点至所述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为止的断开时间段内,在利用所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出的电压为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利用所述电源部的所述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根据实施例1的调光装置的构成进行示意性显示的电路图。

图2是将根据实施例1的调光装置的操作进行显示的时间图。

图3是将根据实施例1的变形例1的调光装置的构成进行示意性显示的电路图。

图4是将根据实施例1的其他变形例的调光装置的电源部的构成进行示意性显示的电路图。

图5是将根据实施例2的调光装置的构成进行示意性显示的电路图。

图6是将根据实施例2的调光装置的操作进行显示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构成仅为本发明的一示例,本发明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即使在这些实施例以外的实施例中,也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的情况下根据设计等而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例1]

[1.1]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包含一对输入端子11和12、双向开关2、相位检测部3、输入部4、电源部5、控制部6、开关驱动部9、二极管d1和d2、及停止部13。电源部5包含电压检测部53。对于用以连接电线等的构件(端子)而言,这里所谓的“输入端子”可不具有实体,但是“输入端子”例如也可是电子构件的引脚(lead)、或电路基板所含的导体的一部分。

调光装置1是二线式调光装置,且以相对于交流电源8与照明负载(以下仅称作“负载”)7电气串联连接的状态使用。负载7在通电时点亮。负载7包含作为光源的led元件、使led元件点亮的点亮电路。交流电源8例如是单相100(v)、60(hz)的市售电源。例如,调光装置1可运用于壁式开关等。

双向开关2例如包括在输入端子11、12间电气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元件q1及第二开关元件q2等两个元件。例如,开关元件q1、q2各自是包括增强型n通道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半导体开关元件。

开关元件q1、q2在输入端子11、12间以所谓反向串联的方式连接。即,开关元件q1、q2的源极彼此相互连接。开关元件q1的漏极连接至输入端子11,开关元件q2的漏极连接至输入端子12。开关元件q1、q2两者的源极连接至电源部5的接地端。对于调光装置1的内部电路,电源部5的接地端是基准电位。

双向开关2可利用开关元件q1、q2的接通、断开的组合而在四个状态之间切换。该四个状态包括以下状态:开关元件q1、q2两者一同断开的双向断开状态;开关元件q1、q2两者一同接通的双向接通状态;以及开关元件q1、q2中仅一者接通的两种单向接通状态。在单向接通状态中,单向导通是在一对输入端子11、12间,从开关元件q1、q2中接通的一个开关元件起通过开关元件q1、q2中断开的另一开关元件的寄生二极管而建立的。例如在开关元件q1接通、开关元件q2断开的状态下,实现电流从输入端子11朝输入端子12流动的第一单向接通状态。可选的,在开关元件q2接通、开关元件q1断开的状态下,实现电流从输入端子12朝输入端子11流动的第二单向接通状态。因此,在交流电压vac自交流电源8施加至输入端子11、12间的情况下,在交流电压vac的正极性中、即输入端子11为高电位的半周期中,第一单向接通状态是“正向接通状态”、第二单向接通状态是“反向接通状态”。另一方面,在交流电压vac的负极性中、即输入端子12为高电位的半周期中,第二单向接通状态是“正向接通状态”、第一单向接通状态是“反向接通状态”。

这里,双向开关2在“双向接通状态”及“正向接通状态”这两种状态下为接通状态,在“双向断开状态”及“反向接通状态”这两种状态下为断开状态。

相位检测部3对施加至输入端子11、12间的交流电压vac的相位进行检测。这里所谓的“相位”包含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交流电压vac的极性(正极性、负极性)。相位检测部3构成为:在相位检测部3检测出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的情况下,将检测信号输出至控制部6。相位检测部3具有二极管d31、第一检测部31、二极管d32、和第二检测部32。第一检测部31经由二极管d31而电气连接至输入端子11。第二检测部32经由二极管d32而电气连接至输入端子12。第一检测部31检测交流电压vac从负极性的半周期转变至正极性的半周期时的过零点。第二检测部32检测交流电压vac从正极性的半周期转变至负极性的半周期时的过零点。

即,第一检测部31在检测出具有高电位的输入端子11的电压已从小于指定值的状态转变至指定值以上的状态时,判断为过零点,并将第一检测信号zc1输出至控制部6。同样地,第二检测部32在检测出具有高电位的输入端子12的电压已从小于指定值的状态转变至指定值以上的状态时,判断为过零点,并将第二检测信号zc2输出至控制部6。指定值是设定为0(v)附近的值(绝对值)。例如第一检测部31的指定值是数(v)左右的值,第二检测部32的指定值是数(v)左右的值。因此,使用第一检测部31及第二检测部32检测出过零点的检测点在时间上稍微晚于严谨意义上的过零点(0(v))。

输入部4从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接收代表调光水平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作为调光信号而输出至控制部6。在输出调光信号的情况下,输入部4可处理已接收的信号、也可不处理已接收的信号。调光信号是用于指定负载7的光输出的大小的数值等,有时也会包含使负载7成为熄灭状态的“关闭水平”。操作部只要构成为接收使用者操作而将代表调光水平的信号输出至输入部4即可,例如可以为可变电阻器、旋转式开关、触控式面板、远程控制器或诸如智能手机等的通信终端。

控制部6基于来自相位检测部3的检测信号及来自输入部4的调光信号而控制双向开关2。控制部6分别控制开关元件q1、q2各自。具体而言,控制部6以第一控制信号sb1控制开关元件q1,以第二控制信号sb2控制开关元件q2。

控制部6例如包括微计算机作为主要构成。微计算机利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执行微计算机的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以实现作为控制部6的功能。程序可预先存储在微计算机的存储器中,也可作为诸如存储有程序的存储卡等的记录介质而被提供、或通过电子通信网络而被提供。换句话说,上述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此实施例中为微计算机)作为控制部6而发挥功能。

开关驱动部9包含:第一驱动部91,其驱动开关元件q1(进行开关元件q1的接通/断开控制);以及第二驱动部92,其驱动开关元件q2(进行开关元件q2的接通/断开控制)。第一驱动部91从控制部6接收第一控制信号sb1,而将栅极电压施加至开关元件q1。由此,第一驱动部91进行开关元件q1的接通/断开控制。同样地,第二驱动部92从控制部6接收第二控制信号sb2,而将栅极电压施加至开关元件q2。由此,第二驱动部92进行开关元件q2的接通/断开控制。第一驱动部91以开关元件q1的源极电位为基准而生成栅极电压。这同样适用于第二驱动部92。

电源部5包含:控制电源部51,其生成控制电源;驱动电源部52,其生成驱动电源;以及电压检测部53。电源部5还具有电容性元件(电容器)c1、c2。控制电源是控制部6的操作用电源。驱动电源是开关驱动部9的驱动用电源。电容性元件c1电气连接至控制电源部51的输出端子,且利用控制电源部51的输出电流来充电。电容性元件c2电气连接至驱动电源部52的输出端子,且利用驱动电源部52的输出电流来充电。

电源部5经由二极管d1而电气连接至输入端子11,并经由二极管d2而电气连接至输入端子12。由此,包括二极管d1、d2以及开关元件q1、q2各自的寄生二极管的二极管桥对施加至输入端子11、12间的交流电压vac进行全波整流,然后全波整流后的ac电压vac被供给至电源部5。因此,在双向开关2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要将全波整流后的交流电压vac(自二极管桥输出的脉动电压)施加至电源部5。

驱动电源部52通过施加全波整流后的交流电压vac而生成为恒定电压的驱动电源并将该驱动电源输出至电容性元件c2。驱动电源部52将该驱动电源供给至开关驱动部9及控制电源部51。驱动电源例如是10(v)。控制电源部51对从驱动电源部52供给的驱动电源进行降压而生成控制电源,并将生成的控制电源输出至电容性元件c1。控制电源例如是3(v)。控制电源部51也可不经由驱动电源部52、而从全波整流后的交流电压vac直接生成控制电源。即,电源部5利用从交流电源8供给的电力而生成控制电源及驱动电源。

电压检测部53对电源部5的电容性元件c2的(两端)电压vc2作为控制电源的电压进行检测。电压检测部53例如是电容性元件c2的两端间所连接的分压电阻器,且将与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相对应的电压作为检测值而输出至控制部6。即,电压检测部53检测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以间接检测控制电源的电压。在以下说明中,电压检测部53的检测值等于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注意,不限于此构成,电压检测部53例如也可以是以下构成:通过检测电容性元件c1的(两端)电压vc1,而直接检测控制电源的电压。

在自切换时间点(双向开关2自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的时间点)至交流电压vac的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为止的断开时间段内,控制部6将电压检测部53的检测值(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与预定阈值vth1(参照图2)进行比较。此时,当检测值(电压vc2)为阈值vth1以上时,将输出至停止部13的阻断信号ss1自“开启”信号切换为“关闭”信号。在本实施例中,阈值vth1是将电容性元件c2充电到至少能确保直至下一个切换时间点为止的控制部6的操作的程度时的电容性元件c2的两端电压。具体而言,使用对最小值vmin加上预定余裕的值作为阈值vth1,用以使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在任意调光水平下都不低于最小值vmin(参照图2)。这里所谓的“最小值vmin”是为了使控制部6正常操作所需的电压vc2的最小值。

在自控制部6输入的阻断信号ss1为“关闭”信号(例如低(l)水平)的时间段内,停止部13使电源部5的驱动电源部52的驱动电源的产生停止,并由此间接使控制电源部51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即,因为控制电源部51从驱动电源部52产生的驱动电源而产生控制电源,因此当驱动电源部52的驱动电源的产生停止时,控制电源部51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注意,控制电源部51并非在阻断信号ss1转变为“关闭”信号时立刻停止控制电源的产生,而是能够利用在阻断信号ss1为“开启”信号(例如高(h)水平)的时间段内在电容性元件c2中累积的电荷来短暂地持续产生控制电源。在本实施例中,停止部13电气阻断电源部5、或控制电源部5所含的半导体开关元件以使电源部5的驱动电源部52的驱动电源的产生停止。在图1的示例中,停止部13与电源部5构成串联电路。停止部13与电源部5的串联电路经由上述二极管桥,而在一对输入端子11、12间与双向开关2电气并联连接。

具体而言,停止部13是电气连接在一对二极管d1、d2的连接点与电源部5之间的开关,且接收来自控制部6的阻断信号ss1而接通/断开。在阻断信号ss1为“开启”信号的情况下,停止部13接通并使电源部5电气连接至输入端子11、12。另一方面,在阻断信号ss1为“关闭”信号的情况下,停止部13断开并使电源部5与输入端子11、12电气断开。

负载7的点亮电路从已使用调光装置1进行相位控制的交流电压vac的波形中读取调光水平,使led元件的光输出的大小变化。这里,点亮电路例如具有泄放电路等确保电流用电路。因此,即使在调光装置1的双向开关2为非导通的时间段内,也能使电流流过负载7。

[1.2]操作

[1.2.1]起动操作

首先,说明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的通电开始时的起动操作。

在依据上述构成的调光装置1中,当交流电源8经由负载7而连接至输入端子11、12间时,自交流电源8施加至输入端子11、12间的交流电压vac受到整流而供给至驱动电源部52。在驱动电源部52生成的驱动电源供给至开关驱动部9,并且供给至控制电源部51。当在控制电源部51生成的控制电源供给至控制部6时,控制部6起动。

在控制部6起动时,控制部6以相位检测部3的检测信号为基础进行交流电源8的频率的判断。而且,控制部6基于其所判断出的频率、使用存储器所预先存储的数据表格进行各种时间等参数的设定。这里,如果输入至输入部4的调光水平为“关闭水平”,则控制部6将双向开关2维持为双向断开状态,以将一对输入端子11、12间的阻抗维持为高阻抗状态。由此,将负载7维持为熄灭状态。

[1.2.2]调光操作

其次,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的调光操作。图2示出交流电压“vac”、第一检测信号“zc1”、第二检测信号“zc2”、第一控制信号“sb1”、第二控制信号“sb2”、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及阻断信号ss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信号zc1自“h(高)”水平变为“l(低)”水平定为产生第一检测信号zc1。另外,第二检测信号zc2自“h”水平变为“l”水平定为产生第二检测信号zc2。即,第一检测信号zc1及第二检测信号zc2是在检测出过零点时自“h”水平变化为“l”水平的信号。在“[1.2.3]控制电源的产生操作”栏中说明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及阻断信号ss1。

首先,说明在交流电压vac处于正极性的半周期中的调光装置1的操作。调光装置1利用相位检测部3来检测用作相位控制的基准的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在ac电压vac从负极性的半周期转变为正极性的半周期的过程中、ac电压vac达到正极性的指定值vzc的情况下,第一检测部31输出第一检测信号zc1。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检测信号zc1的产生时间点定义为第一时间点t1,并将自正极性的半周期的起点(过零点)t0至第一时间点t1为止的时间段定义为第一时间段t1。在自半周期的起点t0至第一时间点t1为止的第一时间段t1中,控制部6将第一控制信号sb1及第二控制信号sb2维持为“关闭”信号。由此,在第一时间段t1中,开关元件q1、q2均断开,双向开关2为双向断开状态。在第一时间点t1,控制部6使第一控制信号sb1及第二控制信号sb2为“开启”信号。

第二时间点t2是“自第一时间点t1经过了对应于调光信号的长度的接通时间”的时间点。在第二时间点t2,控制部6将第二控制信号sb2维持为“开启”信号,并直接将第一控制信号sb1设定为“关闭”信号。由此,在自第一时间点t1至第二时间点t2为止的第二时间段t2中,开关元件q1、q2均接通,双向开关2为双向接通状态。因此,在第二时间段t2中,电力自交流电源8经过双向开关2而供给至负载7,因此负载7点亮。

第三时间点t3是相比于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过零点)t4提早特定时间段(例如300(μs))的时间点。即,在将“自第一检测信号zc1的产生时间点即第一时间点t1起经过从半周期的时间扣除第一时间段t1的时间”的时间点假定为结束时间点t4的情况下,第三时间点t3是相比该结束时间点t4提早特定时间的时间点。此外,在图2的时间图中,第三时间点t3图示为与下述时刻一致:交流电压vac达到正极性的指定值“vzc”的时刻;或者交流电压vac达到负极性的指定值“-vzc”的时刻,但第三时间点t3是以与交流电压vac变得等于正极性的指定值“vzc”或负极性的指定值“-vzc”的时刻无关的方式决定的。

在第三时间点t3,控制部6将第一控制信号sb1及第二控制信号sb2设定为“关闭”信号。由此,在自第二时间点t2至第三时间点t3为止的第三时间段t3中,开关元件q1、q2中仅开关元件q1断开,双向开关2为反向接通状态。因此,在第三时间段t3中,截断自交流电源8朝负载7的电力供给。

在自第三时间点t3至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过零点)t4为止的第四时间段t4中,开关元件q1、q2均断开,双向开关2为双向断开状态。

另外,调光装置1在交流电压vac的负极性的半周期中的操作,与正极性的半周期中的操作基本相同。

在负极性的半周期中,当交流电压vac达到负极性的指定值“-vzc”时,第二检测部32输出第二检测信号zc2。在本实施例中,将自负极性的半周期的起点t0(t4)至第二检测信号zc2的产生时间点即第一时间点t1为止的时间段定义为第一时间段t1。另外,第二时间点t2是“自第一时间点t1经过对应于调光信号的长度的接通时间”的时间点,第三时间点t3是相比于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t4(t0)提早特定时间段(例如300(μs))的时间。

在第一时间段t1中,控制部6使第一控制信号sb1及第二控制信号sb2为“关闭”信号。由此,在第一时间段t1中,双向开关2为双向断开状态。而且,在第一时间点t1,控制部6使第一控制信号sb1及第二控制信号sb2为“开启”信号。由此,在自第一时间点t1至第二时间点t2为止的第二时间段t2中,开关元件q1、q2均接通,双向开关2为双向接通状态。因此,在第二时间段t2中,电力自交流电源8经由双向开关2而供给至负载7,负载7点亮。

在第二时间点t2,控制部6将第一控制信号sb1维持为“开启”信号,并直接使第二控制信号sb2为“关闭”信号。在第三时间点t3,控制部6使第一控制信号sb1及使第二控制信号sb2为“关闭”信号。由此,在自第二时间点t2至第三时间点t3为止的第三时间段t3中,开关元件q1、q2中仅开关元件q2断开,双向开关2为反向接通状态。因此,在第三时间段t3中,截断自交流电源8朝负载7的电力供给。在自第三时间点t3至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t4为止的第四时间段t4中,开关元件q1、q2均断开,双向开关2为双向断开状态。

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在交流电压vac的各半周期中,交替重复以上说明的正极性的半周期的操作与负极性的半周期的操作,以进行负载7的调光。在本实施例中,“双向接通状态”为接通状态,“反向接通状态”为断开状态,因此双向开关2自双向接通状态切换为反向接通状态的时间点即第二时间点t2对应于“切换时间点”。而且,自第一时间点t1至切换时间点(第二时间点t2)为止的时间(接通时间)对应于输入至输入部4的调光水平,因此半周期中输入端子11、12间导通的时间是依循调光水平而确定的。另外,如果正极性的指定值“vzc”及负极性的指定值“-vzc”是固定值,则自半周期的起点t0至第一时间点(第一检测信号zc1或第二检测信号zc2的产生时间点)t1为止的时间具有大致固定的长度。

因此,被定义为自半周期的起点t0至切换时间点(第二时间点t2)为止的时间的可变时间(即,第一时间段t1与对应于调光水平而长度可变的接通时间(第二时间段t2)的总和)的长度根据调光水平而改变。换句话说,可变时间是长度可变的时间,且切换时间点(第二时间点t2)处的交流电压vac的相位对应于调光水平而变化。即,在减小负载7的光输出的情况下,可变时间被设置为短,在加大负载7的光输出的情况下,可变时间被设置为长。因此,能够对应于输入至输入部4的调光水平,而改变负载7的光输出的大小。

另外,在交流电压vac的半周期的后半部分内,具体而言在自切换时间点(第二时间点t2)至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t4为止的时间段(第三时间段t3及第四时间段t4)中,双向开关2为断开状态(为反向接通状态或双向断开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三时间段t3及第四时间段t4的总和的时间段相当于“断开时间段”。调光装置1能使用此断开时间段而确保自交流电源8朝电源部5的电力供给。在“[1.2.3]控制电源的产生操作”栏中详细说明电源部5的操作。另外,在自半周期的起点(过零点)t0至第一时间点t1为止的时间段中,双向开关2也处于断开状态。因此,当着眼于连续的两个半周期时,在自第一个半周期的第二时间点t2至下一个半周期(即第二个半周期)的第一时间点t1为止,双向开关2为断开状态。

这里,所谓“自时间点a”的表述包含时间点a。例如“自第一时间点”包含第一时间点。另一方面,所谓“至时间点a”的表述不包含时间点a,而是至时间点a紧前为止。例如“至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不包含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而指代的是至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紧前为止。

在本实施中,因为是以自交流电源8朝电源部5的电力供给的确保为优先而设定断开时间段,所以会有不对应于输入至输入部4的调光水平而设定“将电力供给至负载7的第二时间段t2”的情况。例如,即使使用者将操作部操作为使负载7的光输出最大,有时也会以断开时间段(第三时间段t3及第四时间段t4)的设定为优先,而不依照来自输入部的调光信号而设定第二时间段t2。

[1.2.3]控制电源的产生操作

其次,参照图2说明电源部5中的控制电源的产生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在自切换时间点(第二时间点t2)至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t4为止的断开时间段(第三时间段t3及第四时间段t4)内,电源部5从交流电源8接收电力供给而产生控制电源。因此,电容性元件c2的充电自切换时间点(第二时间点t2)开始,且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逐渐增大。

在该实施例中,在断开时间段的起点即切换时间点(第二时间点t2),控制部6使输出至停止部13的阻断信号ss1为“开启”信号。而且,在断开时间段内,控制部6将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与阈值vth1进行比较,当电压vc2为阈值vth1以上时,控制部6将阻断信号ss1自“开启”信号切换为“关闭”信号。将阻断信号ss1切换为“关闭”信号后,控制部6将阻断信号ss1维持为“关闭”信号,至少至下一个第一时间点(第一检测信号zc1或第二检测信号zc2的产生时间点)t1为止。

在阻断信号ss1为“关闭”信号期间,停止部13将电源部5与输入端子11、12电气断开,由此使电源部5的驱动电源部52的驱动电源的产生停止,且由此间接使控制电源部51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即,控制电源部51从驱动电源部52产生的驱动电源而产生控制电源,因此当驱动电源部52的驱动电源的产生停止时,控制电源部51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注意,控制电源部51并非在阻断信号ss1为“关闭”信号时立刻停止控制电源的产生,而是能够利用在阻断信号ss1为“开启”信号(例如h水平)期间由电容性元件c2所累积的电荷而短暂地持续产生控制电源。

因此,即使在断开时间段内,控制电源也并非始终通过电源部5的交流电压vac的施加而产生,且在电容性元件c2充电至某种程度且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达到阈值vth1时及以后,电容性元件c2的充电停止。当电容性元件c2的充电停止时,电容性元件c2所累积的电荷经由控制电源部51而间接被控制部6消耗,因而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逐渐减小。而且,当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减少到某种程度时,使用驱动电源部52所产生的驱动电源的控制电源部51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间点(第一检测信号zc1或第二检测信号zc2的产生时间点)t1,如果阻断信号ss1为“关闭”信号,则控制部6将阻断信号ss1切换为“开启”信号。如果在第一时间点t1阻断信号ss1为“开启”信号,则控制部6将阻断信号ss1维持为“开启”信号。由此,在于断开时间段中利用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的情况下,相位检测部3检测出交流电压vac的相位(过零点)后,停止部13立即再次开始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注意,在自第一时间点t1至第二时间点(切换时间点)t2为止的第二时间段t2内,因为双向开关2处于接通状态(双向接通状态),原本无法确保自交流电源8朝电源部5的电力供给,所以不进行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生成。

[1.3]与比较例的对比

以下,以从本实施例中省略停止部13的构成(在比较例示例中,电源部5直接连接至二极管d1、d2)的调光装置为比较例,说明对照本实施例与比较例的情况下两者的不同点。在此描述的比较例,其无停止部,此点不同于本实施例,但其他电路构成与本实施例相同,因此以下对与本实施例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共同的元件符号而说明。

在比较例中,即使在双向开关2为断开状态的时间段(断开时间段)内,有时也由于电源部5接收来自交流电源8的电力供给而产生控制电源,而使电流通过电源部5而流至一对输入端子11、12间。换句话说,即使双向开关2为断开状态,输入端子11、12间的阻抗也因为电源部5的影响而变低。在此状态中,交流电源8的交流电压vac被调光装置与负载7分压,且根据负载7的种类,有时施加在一对输入端子11、12间的电压与交流电压vac出现大幅度偏差。因此,在比较例中,会出现相位检测部3无法准确检测交流电压vac的相位(过零点)的可能性。当相位检测部3对交流电压vac的相位的检测精度低时,可能妨碍控制部6对双向开关2进行的控制,并且可能无法维持调光装置的正常操作。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断开时间段中的阻断信号ss1为“关闭”信号的时间段中,能够与电源部5从输入端子11、12断开相应地,将输入端子11、12间的阻抗维持为高。即,在双向开关2为断开状态的时间段(断开时间段)内,调光装置1使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而不进行自交流电源8朝电源部5的电力供给,由此能将输入端子11、12间的阻抗维持为高。在此状态中,施加在一对输入端子11、12间的电压与交流电源8的交流电压vac之间不易出现偏差。因此,相比于比较例,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提高了相位检测部3对交流电压vac的相位(过零点)的检测精度。

[1.4]优点

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包括停止部13,因此即使在双向开关2为断开状态的时间段(断开时间段)内,调光装置1也能在控制电源的电压(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达到阈值vth1以后,使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由此,相比于无停止部13的情况,施加在一对输入端子11、12间的电压与交流电压vac之间不易出现偏差,并且提高了相位检测部3对交流电压vac的相位的检测精度。在提高了相位检测部3对交流电压vac的相位的检测精度的情况下,容易维持调光装置1的正常操作。另外,因为电源部5在断开时间段内、控制电源的电压达到阈值vth1之前产生控制电源,所以调光装置1能维持从电源部5朝控制部6的电源供给,由此能防止诸如负载7的亮灭、或闪烁等的异常操作。因此,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具有可与更多种类的负载兼容的优点。

另外,调光装置的控制方式的示例,包含反相控制方式(尾随边缘方式;trailingedge),此外包含正相控制方式(前导边缘方式;leadingedge)。正相控制方式在自交流电压vac的半周期中的时间点至过零点为止的时间段内,在一对输入端子11、12间建立导通。在反相控制方式中,自过零点起对“具备作为光源的led元件的负载7”开始电力供给,因此能将电力供给开始时的电流波形失真抑制为小。由此,具有可连接至调光装置的负载7的数量(灯数)增加、能抑制蜂鸣音的产生等优点。

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基本上采用反相控制方式,但也是在较半周期的起点(过零点)t0稍晚的第一时间点(第一检测信号zc1或第二检测信号zc2的产生时间点)t1,对负载7开始电力供给。因此,也会有电流波形失真大于在过零点开始朝负载7的电力供给的反相控制方式的可能性。然而,因为第一时间点t1的交流电压vac的绝对值不是很大,所以对于电流波形失真的影响小至可无视的程度。

另外,在自第二时间点t2至第三时间点t3为止的时间段(第三时间段t3)内,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使双向开关2为反向接通状态,因此能降低相位检测部3的误检测。即,在一些负载7中会有以下情况:负载7的两端电压的绝对值超过交流电压vac的绝对值,而将与交流电压vac的极性相反的电压(以下称作“反极性电压”)施加至一对输入端子11、12。例如,在设有诸如相对较大电容的缓冲电容器的负载7等的两端电压不易下降的负载7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这种反极性电压。当反极性电压产生时,有时相位检测部3会出错而在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以外的点检测出过零点。在一些负载7中,也会视调光水平而产生或不产生反极性电压,在这种负载7中,当调光水平变化时,过零点可能急剧变化。在第三时间段t3内,通过使双向开关2为反向接通状态,来抑制这种反极性电压的产生,因此能降低以反极性电压为起因的相位检测部3的误检测。

另外,如本实施例所述,电源部5优选具有电容性元件c2,且电压检测部53优选检测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依据此构成,电源部5能将“在输入端子11、12间为非导通的时间段内由交流电源8供给的电力”累积在电容性元件c2中。因此,即使在输入端子11、12间为导通的时间段内,电源部5也能确保控制部6的控制电源。注意,对调光装置1而言,电源部5具有电容性元件c1、c2并非必须的构成,也可适当省略电容性元件c1、c2各自。此外,电容性元件c1、c2也可为寄生电容,在此情况下,不提供单独的电容性元件。

另外,如本实施例所述,停止部13优选构成为:在于断开时间段内使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的情况下,在相位检测部3检测出交流电压vac的相位后,再次开始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间点(第一检测信号zc1或第二检测信号zc2的产生时间点)t1,控制部6使阻断信号ss1为“开启”信号,因此在相位检测部3检测出交流电压vac的相位后,立刻再次开始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依据此构成,即使在暂时停止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的情况下,电源部5也在下一个断开时间段再次开始控制电源的产生,因此调光装置1能维持从电源部5朝控制部6的电源供给。注意,对调光装置1而言,下者非必须的构成:停止部13在断开时间段内使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的情况下、相位检测部3检测出交流电压vac的相位后,立刻再次开始控制电源的产生。在停止部13在断开时间段内使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的情况下,例如也可在下一个断开时间段开始后(切换时间点以后),再次开始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

如本实施例所述,相位检测部3优选构成为在检测出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时输出检测信号。依据此构成,在自切换时间点(第二时间点t2)至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t4为止的断开时间段内,控制电源的电压(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达到阈值vth1时或以后,停止部13进行操作,由此提高相位检测部3对过零点的检测精度。因此,如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具备停止部13特别有用。注意,对调光装置1而言,相位检测部3检测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的技术内容并非必须的构成,相位检测部3也可从过零点以外的点检测交流电压vac的相位。

另外,如本实施例所述,控制部6优选构成为:当接收到检测信号时,将双向开关2自断开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依据此构成,当相位检测部3检测出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时,控制部能立即将双向开关2自断开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在此情况下,对进行双向开关2的可靠控制而言,相位检测部3的过零点的检测精度很重要,因此,如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具备停止部13特别有用。注意,对调光装置1而言,控制部6接收到检测信号而将双向开关2自断开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的技术内容并非必须的构成。

[1.5]变形例

[1.5.1]变形例1

如图3所示,根据实施例1的变形例1的调光装置1a的相当于双向开关2的部分与实施例1的调光装置1不同。以下,对于与实施例1同样的构成标注共同的元件符号而适当省略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双向开关2a包含具有双栅极(doublegate)构造的开关元件q3。开关元件q3是具有使用诸如gan(氮化镓)等的宽能隙的半导体材料的双栅(双栅极;dualgate)构造的半导体元件。另外,双向开关2a含有在输入端子11、12间以所谓反向串联连接方式彼此串联的一对二极管d3、d4。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至输入端子11,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至输入端子12。二极管d3、d4两者的阳极电气连接至电源部5的接地端。在本变形例中,一对二极管d3、d4与一对二极管d1、d2一同构成二极管桥。

依据本变形例的构成,双向开关2a能实现比双向开关2更低的导通损失。

[1.5.2]其他变形例

以下列举除上述变形例1以外的实施例1的变形例。

上述实施例1及变形例1各自的调光装置不仅可应用于使用led元件作为光源的负载7,还可应用于配备电容输入型电路、阻抗高、并使用少量电流点亮的光源。此种光源的示例包括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元件。另外,调光装置例如可应用于放电灯等的各种光源的负载7。

在双向开关2的控制中,可取代“双向接通状态”而控制为“正向接通状态”,相反而言,也可取代“正向接通状态”而控制为“双向接通状态”。另外,在双向开关2的控制中,可取代“双向断开状态”而控制为“反向接通状态”,且也可取代“反向接通状态”而控制为“双向断开状态”。即,只要双向开关2的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相对于上述说明中描述的状态不变化即可。

另外,利用控制部6的双向开关2的控制方式不限于上述示例,例如也可为以下方式:使用与交流电压vac相同的周期,将第一控制信号与第二控制信号交替设置为“开启”信号。在此情况下,在开关元件q1、q2中的与交流电压vac的高电位侧对应的开关元件接通的时间段内,双向开关2导通。即,此变形例实现了在自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至半周期中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段内,在一对输入端子11、12间建立导通的所谓反相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能利用第一控制信号与交流电压vac之间的相位差以及第二控制信号与交流电压vac之间的相位差,来调节双向开关2的导通时间。

另外,停止部13只要是以下构成即可:在断开时间段内,当使用电压检测部53检测的电压vc2为阈值vth1以上时,使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以来自控制部6的阻断信号ss1控制停止部13并非必须的构成。例如,停止部13也可添加将电压检测部53的检测值与阈值vth1进行比较的功能,且停止部13依据此比较结果而使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

另外,电压检测部53不限于设在电源部5处,例如也可设在控制部6处。在此情况下,例如控制部6的a/d变换输入端子连接至电容性元件c2,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作为模拟值而输入至控制部6。

另外,双向开关2的控制方式不限于反相控制方式(尾随边缘方式),也可为正相控制方式(前导边缘方式)。

在双向开关2的控制方式是正相控制方式的情况下,在交流电压vac的半周期中,控制部6在以下时间点使双向开关2为接通状态:“自半周期的起点(过零点)经过对应于调光信号的长度的断开时间”的时间点。另外,控制部6在以下时间点使双向开关2为断开状态:“自半周期的起点经过从半周期的时间扣除特定时间段的时间”的时间点。即,在正相控制方式中,从“自交流电压vac的半周期的起点经过对应于调光信号的断开时间的时间点”至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过零点)紧前为止,使双向开关2为接通状态。换句话说,在自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紧前至经过“向对应于调光信号的长度的断开时间加上特定时间段所获得的时间”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段中,双向开关2为断开状态。

在此情况下,控制部6还在双向开关2为断开状态的断开时间段内,将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与阈值vth1进行比较,且当电压vc2为阈值vth1以上时,将阻断信号ss1自“开启”信号切换为“关闭”信号。将阻断信号ss1切换为“关闭”信号后,控制部6将阻断信号ss1维持为“关闭”信号,至少至双向开关2下一次转变为接通状态的时间点(“自交流电压vac的半周期的起点经过对应于调光信号的断开时间”的时间点)为止。在阻断信号ss1为“关闭”信号期间,停止部13使电源部5的驱动电源部52的驱动电源的产生停止,并由此间接使控制电源部51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

另外,对调光装置1而言,开关驱动部9并非必须的构成,也可适当省略。在省略开关驱动部9的情况下,控制部6直接驱动双向开关2。在省略开关驱动部9的情况下,省略驱动电源部52。

另外,构成双向开关2的开关元件q1、q2各自不限于增强型n通道mosfet,例如也可以是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另外,在双向开关2中,用以实现单向接通状态的整流元件(二极管)不限于开关元件q1、q2的寄生二极管,也可是如同变形例1的外加的二极管。二极管也可与开关元件q1、q2各自内建在同一封装体中。

另外,第一时间点t1不限于第一检测信号zc1或第二检测信号zc2的产生时间点,也可是“自第一检测信号zc1或第二检测信号zc2的产生时间点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例如300(μs))”的时间点。延迟时间不限于300(μs),也可在0(μs)~500(μs)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另外,第三时间点t3只要在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过零点)t4之前即可,自第三时间点t3至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t4为止的长度可适当设定。例如在自第一时间点t1至第三时间点t3的时间长度比半周期短固定的指定时间的情况下,该指定时间不限于300(μs),而是可以相应地设定为100(μs)~500(μs)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停止部13只要是以下构成即可:在停止时间段内使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因此,停止部13不限于以下构成:通过使一对输入端子11、12的至少一方与电源部5之间电气断开、或对电源部5所含的半导体开关元件加以控制以使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例如,停止部13也可是以下构成:通过停止电源部5的输出(控制电源的输出),而提高电源部5的输入阻抗,使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

图4举例显示用以使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生成停止的构成。在此构成中,驱动电源部52还用作停止部。驱动电源部52构成恒定电压电路,且此恒定电压电路含有齐纳二极管(zenerdiode)zd1及晶体管q10。在图4中,驱动电源部52包含齐纳二极管zd1、晶体管q10、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二极管d5。此驱动电源部52还包含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三开关元件q11、第四开关元件q12。在图4中,将图1左右颠倒,驱动电源部52位于控制电源部51的左方。

具体而言,电阻器r1、晶体管q10、电阻器r3、二极管d5、及电容性元件c2电气串联连接在电源输入端子(一对二极管d1、d2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电阻器r2及齐纳二极管zd1电气串联连接在电源输入端子与接地端之间。例如,晶体管q10及开关元件q12各自包括增强型n通道mosfet。例如,开关元件q11包括npn型双极晶体管。

晶体管q10的栅极电气连接至齐纳二极管zd1的阴极。齐纳二极管zd1的阳极电气连接至接地端。开关元件q11电气连接至晶体管q10的源极与栅极之间。开关元件q11的射极经由电阻器r3电气连接至晶体管q10的源极。开关元件q11的基极经由电阻器r4电气连接至晶体管q10的源极。开关元件q12电气连接至晶体管q10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开关元件q12的栅极电气连接至控制部6。开关元件q12接收来自控制部6的阻断信号ss1而接通/断开。

利用上述构成,在来自控制部6的阻断信号ss1为“关闭”信号(例如l水平)的时间段内,驱动电源部52接收来自交流电源8的电力供给,而使用基于齐纳二极管zd1的齐纳电压(击穿电压)的恒定电压,对电容性元件c2充电。晶体管q10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的电压受制于齐纳二极管zd1的齐纳电压。这里,当流在晶体管q10的电流(漏极电流)为指定值以上时,开关元件q11因为电阻器r3的两端电压而接通,且由此使晶体管q10断开。此时,电容性元件c2的充电路径被阻断,电源部5停止生成控制电源。即,当电容性元件c2的充电路径被阻断时,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会一直减少,因此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小于控制电源部51的可操作电压,而停止控制电源部51的控制电源的生成。

另一方面,当来自控制部6的阻断信号ss1转变为“开启”信号(例如h水平)时,开关元件q12接通,且由此使晶体管q10断开。此时,电容性元件c2的充电路径被阻断,由此电源部5的控制电源的产生停止。即,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在阻断信号ss1为“开启”信号期间,停止部(驱动电源部52)使控制电源的输出停止。

对调光装置1而言,实施例1的二极管d1、d2并非必须的构成,也可适当省略二极管d1、d2。

另外,在诸如关于ac电压vac及指定指vzc等的两个值间的比较中,“以上”包含两个值相等的情况、以及两个值的一者超过另一者的情况。但是,这里所谓的“以上”不限于上述定义,所谓的“以上”也可与仅包含两个值的一者超过另一者的“大于”同义。即,能按照指定值vzc等的设定而任意变更是否包含两个值相等的情况,因此“以上”或“大于”无技术上的差异。同样地,“小于”也可与“以下”同义。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实施例2的调光装置1b在以下方面不同于实施例1的调光装置1:控制部6b构成为基于一次的过零点的检测信号而推测至少半周期之后的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调光装置1b的电路构成与实施例1的调光装置1相同。以下,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构成标注共同的元件符号而适当省略说明。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相同点在于:相位检测部3构成为在检测出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时,输出检测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6b在从相位检测部3接收到检测信号时,基于交流电压vac的频率将交流电压vac的至少半周期后的过零点推测为假想过零点,且在假想过零点的时刻产生假想信号。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自接收第一检测信号zc1的时间点经过相当于交流电压vac的一周期的待机时间tzc”的时间点,控制部6b产生第一假想信号si1。同样地,在“自接收第二检测信号zc2的时间点经过相当于交流电压vac的一周期的待机时间tzc”的时间点,控制部6b产生第二假想信号si2。图6示出与图2相同的交流电压“vac”、第一检测信号“zc1”、第二检测信号“zc2”、第一控制信号“sb1”、第二控制信号“sb2”、电压vc2、及阻断信号ss1,此外图6还示出第一假想信号“si1”及第二假想信号“si2”。

在本实施例中,以在下一个第一检测信号zc1之前不产生第一假想信号si1的方式,将待机时间tzc设定为稍长于交流电压vac的一周期。另外,以在下一个第二检测信号zc2之前不产生第二假想信号si2的方式,将待机时间tzc设定为稍长于交流电压vac的一周期。

而且,控制部6b将第一检测信号zc1与第一假想信号si1的逻辑或,定义为决定双向开关2的控制时刻的触发信号。同样地,控制部6b将第二检测信号zc2与第二假想信号si2的逻辑或,定义为决定双向开关2的控制时刻的触发信号。因此,即使在相位检测部3未能检测出过零点的情况下,控制部6b也能取代来自相位检测部3的检测信号、而使用在假想过零点产生的假想信号作为触发信号,来决定双向开关2的控制时刻。

控制部6b也可为以下构成:针对一次的过零点的检测信号而推测假想过零点两次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每次自控制部6b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时间点经过了待机时间tzc时,控制部6b产生假想信号。

另外,产生假想信号所用的待机时间tzc至少以交流电压vac的半周期为基准设定,也可以除一周期外的半周期、半周期的三倍(即1.5周期)、半周期的四倍(即2周期)或更多倍为基准设定。在待机时间tzc设定为半周期的奇数倍的情况下,控制部6b在自第一检测信号zc1经过待机时间tzc的时间点,使第二假想信号si2产生。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6b在自第二检测信号zc2经过待机时间tzc的时间点,使第一假想信号si1产生。因此,也可使控制部6b为以下构成:仅基于第一检测信号zc1及第二检测信号zc2中任一者,使第一假想信号si1及第二假想信号si2产生。

本实施例的调光装置1b具备控制部6b,控制部6b基于一次的检测信号而推测出至少半周期后的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因此,在以下情况下,控制部6b也与交流电压vac的周期同步地进行稳定的反相控制:因为偶发噪声等影响而导致相位检测部3无法检测出过零点的情况;以及因为瞬间的交流电压vac的降低等而导致产生过零点的偏差的情况。例如,在加大负载7的光输出的情况下,会有以下可能性:可变时间变长而控制电源的电压vc2无法在断开时间段内达到阈值vth1,且即使在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电源部5也持续产生控制电源。在此情况下,即使相位检测部3未能检测出过零点,控制部6b使用假想过零点,由此也能与交流电压vac的周期同步而进行稳定的反相控制。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阈值vth1与第二阈值vth2等两个数值是作为电压vc2的比较对象即“阈值”而设定的。例如,第二阈值vth2大于最小值vmin,且第一阈值vth1大于第二阈值vth2(vmin<vth2<vth1)。本实施例将对最小值vmin加上预定余裕所获得的值作为第二阈值vth2使用,以使电容性元件c2的电压vc2在任意调光水平下都不低于最小值vmin。

控制部6b视来自相位检测部3的检测信号(第一检测信号zc1或第二检测信号zc2)的接收状况,将第一阈值vth1与第二阈值vth2加以区别使用。具体而言,在“自正常接收到来自相位检测部3的检测信号的时间点至经过了相当于交流电压vac的一周期的待机时间tzc的时间点”的时间段(待机时间tzc计时中)内,控制部6b使用第一阈值vth1。在待机时间tzc计时中以外的时间段,控制部6b使用第二阈值vth2。

因此,如图6所示,在待机时间tzc计时中,当电压vc2为第一阈值vth1以上时,控制部6b将输出至停止部13的阻断信号ss1自“开启”信号切换为“关闭”信号。因此,在待机时间tzc计时中,即使电压vc2为第二阈值vth2以上,电源部5也不停止控制电源的产生,直到电压vc2达到第一阈值vth1为止。另一方面,在待机时间tzc计时中以外的时间段,当电压vc2为第二阈值vth2以上时,控制部6b将输出至停止部13的阻断信号ss1自“开启”信号切换为“关闭”信号。因此,在待机时间tzc计时中以外的时间段中,在电压vc2达到第二阈值vth2的时间点,电源部5停止控制电源的产生。

依据以上说明的构成,对于用于停止控制电源的产生的阈值而言,在待机时间tzc计时中使用大的阈值(第一阈值vth1),以使控制电源的确保优先于过零点的检测精度。即,在此状况中,即使相位检测部3未能检测出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控制部6b也能使用假想过零点而继续进行稳定的反相控制,由此期望以控制电源的确保为优先。另一方面,在待机时间tzc计时中以外的时间段内,对于用于停止控制电源的产生的阈值而言,使用小的阈值(第二阈值vth2),以使停止部13进行操作,并使相位检测部3的交流电压vac的相位的检测精度容易提高。即,在此状况中,当相位检测部3未能检测出交流电压vac的过零点时,会有控制部6b无法继续进行稳定的反相控制的可能性,因此期望将控制电源的确保抑制为必要的最小限度,而以过零点的检测精度为优先。

其他构成及功能与实施例1同样。本实施例的构成可与实施例1(包含变形例)说明的各构成组合使用。

[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1(包含变形例)及实施例2中,在交流电压vac的半周期的起点(过零点)t0之前(第三时间段t3、第四时间段t4)确保自交流电源8朝电源部5的电力供给,但上述实施例不限于该构成。

也可在交流电压vac的半周期的起点(过零点)t0之后(第一时间段t1),在特定时间内确保自交流电源8朝电源部5的电力供给。另外,也可在交流电压vac的半周期的起点(过零点)t0的前后(第一时间段t1、第三时间段t3、第四时间段t4),也在特定时间内确保自交流电源8朝电源部5的电力供给。即能在第一时间段t1、第三时间段t3、及第四时间段t4任一者内确保自交流电源8朝电源部5的电力供给。此外,在使用者将操作部操作为使负载7的光输出为最大的情况下,也能以第一时间段t1、第三时间段t3、及第四时间段t4的确保为优先,且将第二时间段t2控制为短于使光输出为最大的长度的时间段。

通过将上述特定时间设定为可充分进行自交流电源8朝电源部5的电力供给,能够抑制电流波形失真,并且使控制部6稳定操作。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调光装置

2、2a双向开关

3相位检测部

4输入部

5电源部

6、6b控制部

7负载(照明负载)

8交流电源

11输入端子

12输入端子

13停止部

53电压检测部

c2电容性元件

t0半周期的起点(过零点)

t2第二时间点(切换时间点)

t4半周期的结束时间点(过零点)

vac交流电压

vc2(控制电源的)电压

vth1、vth2阈值

zc1第一检测信号

zc2第二检测信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