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灶用线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622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磁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灶用线盘。



背景技术:

电磁灶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所产生的涡流对锅具进行加热的电热设备,其加热装置为电磁线盘,一般电磁线盘由电磁线圈、线盘支架以及磁条构成。电磁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电磁线圈周围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磁条一般呈辐射状分布在电磁线圈下方,磁条可以加强电磁线圈在工作时的磁场,使得磁力线聚集。

电磁线圈一般以同心圆的形式缠绕在线盘支架的上方,若不对电磁线圈的出线端进行处理,容易使电磁线圈脱出、滑落,如专利号为zl200520062401.6(授权公告号为cn284777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温控式电磁加热线盘,该专利中加热线圈的两出线端,未经处理而与电源线直接连接,这样容易导致电磁线圈脱出、滑落。

此外,专利号为zl200520062401.6(授权公告号为cn284777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010294663.0(申请公布号为cn101969704a)的中国发明专利等公开的电磁灶线盘中均设置有热熔断装置,热熔断装置的走线会对电磁灶的电源板产生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电磁线圈滑落的电磁灶用线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磁灶用线盘,包括线盘支架、电磁线圈以及磁条,所述线盘支架的外形整体呈圆盘状,所述电磁线圈盘设在线盘支架的上表面上,所述磁条以辐射状设置在线盘支架的下表面上,所述电磁线圈包括线圈本体和分别位于该线圈本体内外侧的第一线头部和第二线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支架上于上述第一线头部对应处设置上下贯穿的走线孔,所述线盘支架的底部设有沿线盘支架的盘面由内向外延伸的走线通道,所述第一线头部由上至下穿入走线孔后沿走线通道走线。

作为优选,所述线盘支架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一线头部的第一接线端子,该第一接线端子由线盘支架的侧壁向外延伸而成;所述走线通道的入口为上述走线孔的下孔沿,该走线通道的出口开设在线盘支架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上开设有第一出线口,该第一出线口与上述走线通道的出口相通,所述第一线头部由该第一出线口穿出。通过第一接线端子的设置,能使第一线头部更加稳固地出线,进一步避免第一线头部处的线体松脱。

进一步,所述走线通道为沿径向开设在线盘支架下表面上的槽体,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为中空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出线口开设在第一接线端子的侧壁上并与走线通道的出口相对。

作为优选,所述线盘支架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二线头部的第二接线端子,该第二接线端子上开设有第二出线口,所述第二线头部穿设在该第二出线口中并相对于线圈本体径向延伸。通过第二接线端子对第二线头部进行限位,避免第二线头部处的线体松脱。

进一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由线盘支架的侧壁向外延伸而成,并与上述第一接线端子为一体件。这样不仅方便第一线头部和第二线头部与电源接线,而且使得线盘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

作为优选,所述线盘支架的中心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中设置有温控装置,所述线盘支架的底部设有用于温控装置的导线走线的接线通道,该接线通道的一端与上述通孔连通,另一端的端口开设在线盘支架的侧壁上。通过设置接线通道,能有效避免温控装置的导线对电源板产生干扰。

进一步,所述接线通道为沿径向开设在线盘支架下表面上的槽体,所述线盘支架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限位温控装置的导线的第三接线端子,该第三接线端子上开设有与上述接线通道的端口连通的第三出线口。通过设置第三接线端子,能使温控装置的导线更加稳固地出线。

作为优选,所述磁条包括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所述第二磁条设置在两相邻的第一磁条之间;所述第一磁条的外侧端竖向向上延伸而形成凸台,各凸台均暴露于线盘支架的上表面上并分别卡扣在线圈本体的外周面上。凸台的设置不仅能增强第一磁条的导磁效能,而且能对电磁线圈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为使凸台对电磁线圈的固定作用更好,优选地,至少有一个所述凸台设置在邻近上述第二线头部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线盘支架上设置有走线孔,线盘支架的底部设有沿线盘支架的盘面由内向外延伸的走线通道,电磁线圈的第一线头部由上至下穿入走线孔后沿走线通道走线,这样不仅能顺利地将电磁线圈的第一线头部由线盘的内部引致线盘的外部,以方便第一线头部与电源接线,而且能有效避免电磁线圈松脱、滑落,从而使得电磁线圈更加稳固地盘设在线盘支架的上表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在电磁灶用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再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在电磁灶用线盘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电磁灶用线盘,包括线盘支架1、电磁线圈2以及磁条3。其中,上线盘支架1的外形整体呈圆盘状,其中心处开设有通孔10,电磁线圈2盘设在线盘支架1的上表面上,磁条3以辐射状设置在线盘支架1的下表面上,而电磁线圈2由铜线构成,包括线圈本体21和分别位于该线圈本体21内外侧的第一线头部22和第二线头部23。

上述通孔10中设置有温控装置4,本实施例中该温控装置4为ntc/热熔断器组件,为避免该温控装置4的导线41对电源板产生干扰,线盘支架1的底部设有用于温控装置4的导线41走线的接线通道12,该接线通道12的一端与上述通孔10连通,另一端的端口121开设在线盘支架1的侧壁上。具体地,上述接线通道12为沿径向开设在线盘支架1下表面上的槽体,而线盘支架1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限位温控装置4的导线41的第三接线端子7,该第三接线端子7上开设有与上述接线通道12的端口121连通的第三出线口71。本实施例中,第三接线端子7呈弯折状,其由线盘支架1的侧壁径向向外延伸后向一侧垂直弯折而成,且该弯折处凹陷而形成与上述端口相对的第三出线口71,即温控装置4的导线41沿接线通道12走线后,其端头限位在上述弯折处的凹陷中。

上述线盘支架1包括内圈101和外圈102,该内圈101的中心孔即为上述通孔10,内圈101和外圈102之间设置沿周向均设有八根第一辐条13,各第一辐条13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1,上述磁条3包括第一磁条31和第二磁条32,其中第一磁条31安装在上述第一安装槽131中。内圈101和外圈102之间还设置有六根第二辐条14,各第二辐条14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41,上述第二磁条32安装在该第二安装槽141中,而上述接线通道12设置在其中一对相邻的第一辐条13之间。

为进一步增强磁条3的导磁效能,上述各第一磁条31的外侧端竖向向上延伸而形成凸台311,各凸台311均暴露于线盘支架1的上表面,而第一安装槽131的外侧端上开设有供该凸台311伸出的缺口132,此外,各凸台311分别卡扣在线圈本体21的外周面上,从而能对电磁线圈2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防止电磁线圈2松脱。

本实施例中,上述内圈101的顶面上形成圆环状的凸沿103,电磁线圈2以该凸沿103为支撑缠绕在线盘支架1的上表面上,该凸沿103一侧的内圈101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走线孔15,而线盘支架1的底部设有沿线盘支架1的盘面由内向外延伸的走线通道11,第一线头部22由上至下穿入走线孔15后沿走线通道11走线。此外,线盘支架1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一线头部22的第一接线端子5,该第一接线端子5由线盘支架1的侧壁向外延伸而成。上述走线通道11的入口即为上述走线孔15的下孔沿,而该走线通道11的出口111开设在线盘支架1的侧壁上,第一接线端子5上开设有第一出线口51,该第一出线口51与上述走线通道11的出口111相通,上述第一线头部22由该第一出线口51穿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走线通道11为沿径向开设在线盘支架1下表面上的槽体,第一接线端子5为中空的凸起结构,第一出线口51开设在第一接线端子5的侧壁上并与走线通道11的出口111相对。为使第一接线端子5的结构更加简单,方便加工,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端子5由上述走线通道11的出口左右两侧的线盘支架1侧壁径向向外延伸(分别形成第一延伸壁52和第二延伸壁53),且两延伸壁之间通过一与对应的线盘支架1侧壁平行的第一连接块54连接而成,并且该第一连接块54的高度低于两侧的延伸壁而形成上述第一出线口51,第一线头部22沿走线通道11走线后从第一出线口51出线并被支撑在上述第一连接块54上。

此外,线盘支架1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二线头部23的第二接线端子6,该第二接线端子6上开设有第二出线口61,第二线头部23穿设在该第二出线口61中并相对于线圈本体21径向延伸。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接线端子6由线盘支架1的侧壁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三延伸壁62,该第三延伸壁62的上端与上述第二延伸壁53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块63连接而形成上述第二出线口61,第二线头部23由该第二出线口61出线能避免电磁线圈2的线圈本体21松脱,从而进一步避免电磁线圈2滑落。优选地,上述多个凸台311中有一个凸台311设置在邻近上述第二线头部23处,从而进一步避免电磁线圈2的第二线头部23松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