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撕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5356发布日期:2019-03-02 00:3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薄膜撕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撕离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可将薄膜顺畅且全面性剥离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印刷电路板的制造过程中,基板在曝光之前,都会在基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形成光阻层及黏附于光阻层表面的薄膜,在曝光之后,再将薄膜剥离以使光阻层外露,以进行后续的显影及蚀刻程序。而现有剥膜机剥离薄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一前输送段以输送上述印刷电路板之类的薄板,使沿着由前朝后的输送方向移动,薄板通过一阻挡单元的阻挡定位,再通过一组压花轮在薄膜表面上滚压之后,即会让薄板继续延着一后输送段向后输送,并以一组黏轮将前端缘产生皱折的薄膜逐步剥离。

通过上述剥膜机结构,确实可以提升剥离薄膜的效率。但,在实际剥离薄膜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基板本身的厚度不大,容易会有弯曲不平的现象,当外径一致的长直筒形黏轮黏着薄膜时,各个黏着位置的黏着力并不全然相同,且由于薄膜的厚度很薄且脆弱,因此,常无法顺畅且全面性的让薄膜逐渐剥离,而仍旧会有部份的薄膜脆片黏附于光阻层的表面上,并常由于薄膜脆片的面积太小而无法被检测到,这种现象将会在整个印刷电路板的制造过程中,让基板面临报废的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发明的产生。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撕离结构,能解决现有的剥膜机在薄膜剥离过程中,由于直筒形黏轮黏着薄膜的各个位置黏着力不同,且由于薄膜的厚度很薄且脆弱,无法顺畅且全面性的让薄膜逐渐剥离,而会有部份的薄膜脆片黏附于光阻层表面的问题,而能使薄膜能顺畅且全面性的剥离,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良率,并有效避免因再次加工所产生的成本增加或因基板报废所造成的材料浪费。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设的薄膜撕离结构供剥离一剥膜机上的薄板薄膜,剥膜机的前端具有前输送段,供输送薄板使沿着由前端朝向后端的输送方向移动,薄板通过阻挡单元及夹持单元的阻挡定位,再通过一组压花轮在薄膜表面上滚压之后,让薄板继续延着一后输送段向后输送以剥离薄膜,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在于:薄膜撕离结构位于后输送段的前端,薄膜撕离结构包括一上剥膜件,上剥膜件包括一第一上皮带轮组以及一第二上皮带轮组。其中,第一上皮带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剥膜机的两侧,第一上皮带轮组包括一第一轮、一第二轮及多个第一皮带,第一轮具有多个同轴的第一套筒,第二轮具有多个同轴的第二套筒,多个第一皮带分别环绕多个第一套筒及相对应于多个第一套筒的多个第二套筒;而第二上皮带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剥膜机的两侧,第二上皮带轮组包括一第三轮、一第四轮及多个第二皮带,第三轮具有多个同轴的第三套筒,第四轮具有多个同轴的第四套筒,多个第二皮带分别环绕多个第三套筒及相对应于多个第三套筒的多个第四套筒;第一上皮带轮组相邻第二上皮带轮组,且第一上皮带轮组与第二上皮带轮组以反方向转动,借以将薄膜夹置于多个第一皮带及多个第二皮带之间,使延着薄膜的前端缘将薄膜剥离。

实施时,第一套筒的外周缘具有一第一限位部,第二套筒的外周缘具有一第二限位部,第一皮带环绕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供限位第一皮带于一固定位置上。其中,第一限位部为环绕于第一套筒外周缘中间段的凸环;第二限位部为环绕于第二套筒外周缘中间段的凸环。

实施时,第三套筒的外周缘具有一第三限位部,第四套筒的外周缘具有一第四限位部,第二皮带环绕第三限位部及第四限位部,供限位第二皮带于一固定位置上。其中,第三限位部为环绕于第三套筒外周缘中间段的凸环;第四限位部为环绕于第四套筒外周缘中间段的凸环。

实施时,本发明还包括一调整部,调整部分别设于第二轮两端的剥膜机两侧,供调整并固定第二轮于剥膜机上。

实施时,本发明还包括一下剥膜件,下剥膜件包括一第一下皮带轮组以及一第二下皮带轮组,第一下皮带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剥膜机的两侧,第一下皮带轮组包括一第五轮、一第六轮及多个第三皮带,第五轮具有多个同轴的第五套筒,第六轮具有多个同轴的第六套筒,多个第三皮带分别环绕多个第五套筒及相对应于多个第五套筒的多个第六套筒;第二下皮带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剥膜机的两侧,第二下皮带轮组包括一第七轮、一第八轮及多个第四皮带,第七轮具有多个同轴的第七套筒,第八轮具有多个同轴的第八套筒,多个第四皮带分别环绕多个第七套筒及相对应于多个第七套筒的多个第八套筒;第一下皮带轮组相邻第二下皮带轮组,且第一下皮带轮组与第二下皮带轮组以反方向转动,借以将薄膜夹置于多个第三皮带及多个第四皮带之间,使延着薄膜的前端缘将薄膜剥离。

实施时,本发明还包括一吹气单元,吹气单元位于上剥膜件及下剥膜件的后端,吹气单元连接一送气装置,且吹气单元包括一上吹气单元及一下吹气单元,上吹气单元具有至少一上吹气口,上吹气口的吹气方向与薄板形成一倾斜角度,且由薄板的前端朝向后端的方向向下吹动,而下吹气单元具有至少一下吹气口,下吹气口的吹气方向与薄板形成一倾斜角度,且由薄板的前端朝向后端的方向向上吹动。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安装于剥膜机上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各轮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部份组件的组件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薄膜撕离结构1剥膜机11

左侧板111右侧板112

长形孔113、114调整孔115、116

定位套件117、118调整部119

薄板12基板121

薄膜122前输送段13

阻挡单元14夹持单元15

压花轮16后输送段17

容纳箱18上剥膜件2

第一上皮带轮组21第一轮211

第二轮212第一皮带213

第一套筒214第二套筒215

第一限位部216第二限位部217

第二上皮带轮组22第三轮221

第四轮222第二皮带223

第三套筒224第四套筒225

第三限位部226第四限位部227

下剥膜件3第一下皮带轮组31

第五轮311第六轮312

第三皮带313第五套筒314

第六套筒315第二下皮带轮组32

第七轮321第八轮322

第四皮带323第七套筒324

第八套筒325吹气单元4

上吹气单元41上吹气口411

下吹气单元42下吹气口4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以下列举较佳的实施例,配合附图、附图标记,将本发明的具体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的薄膜撕离结构1供剥离一剥膜机11上的薄板12薄膜122,薄板12为印刷电路板之类的板体,至少一薄膜122结合于基板121至少一侧的光阻层上。实施时,剥膜机11输入薄板12的一端界定为剥膜机11的前端及薄板12的后端,输出薄板12的一端界定为剥膜机11的后端及薄板12的前端,剥膜机11的前端具有一前输送段13,前输送段13由多个水平间隔排列的滚筒所组成,供输送薄板12使沿着由剥膜机11前端朝向后端的输送方向移动。薄板12通过一阻挡单元14及一夹持单元15的阻挡定位,再通过一组压花轮16在薄膜122表面上滚压以于薄膜122前端边缘形成皱折之后,让薄板12继续延着一后输送段17向后移动以剥离薄膜122,使薄膜122掉落于容纳箱18内。

本发明的薄膜撕离结构1位于后输送段17的前端,当两个薄膜122分别结合于基板121的上下两面时,本发明的薄膜撕离结构1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上剥膜件2、一下剥膜件3及一吹气单元4,而仅需要撕离基板121的一面薄膜122时,则只要一上剥膜件2及吹气单元4的上吹气单元41即可,在此以同时具有上剥膜件2及下剥膜件3为例加以说明。

上剥膜件2及下剥膜件3分别位于后输送段17前端的上、下两端。其中,上剥膜件2包括一第一上皮带轮组21及一第二上皮带轮组22,第一上皮带轮组21的左右两端及第二上皮带轮组22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剥膜机11的左侧板111、右侧板112上。

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第一上皮带轮组21包括一第一轮211、一第二轮212及多个第一皮带213,第一轮211具有多个同轴的第一套筒214,第二轮212具有多个同轴的第二套筒215,第一套筒214外周缘中间段及第二套筒215外周缘中间段分别具有凸环,该两个凸环分别做为第一限位部216及第二限位部217;多个第一皮带213分别环绕于多个第一套筒214及相对应于多个第一套筒214的多个第二套筒215上,并使一个第一皮带213同时压住任一组相对应第一套筒214的第一限位部216及第二套筒215的第二限位部217,以限位第一皮带213于一固定位置上而不会与第一套筒214及第二套筒215脱离。

第一上皮带轮组21相邻第二上皮带轮组22,且第一上皮带轮组21与第二上皮带轮组22以反方向转动。第二上皮带轮组22包括一第三轮221、一第四轮222及多个第二皮带223,第三轮221具有多个同轴的第三套筒224,第四轮222具有多个同轴的第四套筒225,第三套筒224外周缘中间段及第四套筒225外周缘中间段分别具有凸环,该两个凸环分别做为第三限位部226及第四限位部227;多个第二皮带223分别环绕于多个第三套筒224及相对应于多个第三套筒224的多个第四套筒225上,并使一个第二皮带223同时压住任一组相对应第三套筒224的第三限位部226及第四套筒225的第四限位部227,以限位第二皮带223于一固定位置上而不会与第三套筒224及第四套筒225脱离。

借此,当基板121上面的薄膜122通过压花轮16滚压以于薄膜122前端边缘形成皱折之后,多组反方向转动的第一皮带213及第二皮带223形成多个具有弹性的夹膜单元,不论是平整的基板121或是不平整的基板121,都可以形成有效的夹持力量,同时将薄膜122夹置于多个第一皮带213及多个第二皮带223之间,使延着薄膜122的前端缘将薄膜122顺畅的剥离基板121上表面。

如图4所示,剥膜机11的左侧板111、右侧板112上分别设有一长形孔113、114,以分别让第二轮212的左右两端穿过,两个长形孔113、114的上、下端交叉位置分别设有一组横向的调整孔115、116;借以在两个定位套件117、118分别轴接第二轮212的左右两端之后,通过定位套件117、118与调整孔115、116的位置移动,调整并固定第二轮212相对于第一轮211的位置,从而调整第一皮带213的松紧度或更换第一皮带213。实施时,上述长形孔113、114、调整孔115、116及定位套件117、118合设为调整部119。第二皮带223也可通过上述相类似调整部119的结构,以调整第二皮带223的松紧度或更换第二皮带223。

请再参阅图1所示,该下剥膜件3包括一第一下皮带轮组31及一第二下皮带轮组32,第一下皮带轮组31的左右两端及第二下皮带轮组32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剥膜机11的左侧板111、右侧板111、112上。

第一下皮带轮组31包括一第五轮311、一第六轮312及多个第三皮带313,第五轮311具有多个同轴的第五套筒314,第六轮312具有多个同轴的第六套筒315,多个第三皮带313分别环绕多个第五套筒314及相对应于多个第五套筒314的多个第六套筒315。实施时,第五套筒314外周缘中间段及第六套筒315外周缘中间段较佳具有如上述第一限位部216、第二限位部217结构的限位部,借以限位第三皮带313于一固定位置上而不会与第五套筒314及第六套筒315脱离。

第一下皮带轮组31相邻第二下皮带轮组32,且第一下皮带轮组31与第二下皮带轮组32以反方向转动。第二下皮带轮组32包括一第七轮321、一第八轮322及多个第四皮带323,第七轮321具有多个同轴的第七套筒324,第八轮322具有多个同轴的第八套筒325,多个第四皮带323分别环绕多个第七套筒324及相对应于多个第七套筒324的多个第八套筒325。实施时,第七套筒324外周缘中间段及第八套筒325外周缘中间段较佳具有如上述第一限位部216、第二限位部217结构的限位部,借以限位第四皮带323于一固定位置上而不会与第七套筒324及第八套筒325脱离。借此,当多组反方向转动的第三皮带313及第四皮带323同时动作时,即可形成多个具有弹性的夹膜单元,同时将薄膜122夹置于多个第三皮带313及多个第四皮带323之间,将薄膜122顺畅的剥离基板121下表面。

而吹气单元4包括一上吹气单元41及一下吹气单元42,上吹气单元41及下吹气单元42分别位于上剥膜件2及下剥膜件3的后端,且上吹气单元41及下吹气单元42连接一送气装置。另外,上吹气单元41具有多个上吹气口411,上吹气口411的吹气方向与薄板12形成一倾斜角度;下吹气单元42具有多个下吹气口421,下吹气口421的吹气方向与薄板12形成一倾斜角度。

借此,在上剥膜件2及下剥膜件3延着薄板12的前端缘平顺卷动剥离薄膜122的过程中,上吹气单元41的多个上吹气口411由薄板12的前端朝向后端的方向向下吹动,下吹气单元42的多个下吹气口421由薄板12的前端朝向后端的方向向上吹动,即可使两个薄膜122分别向后掀动而逐渐剥离。

综上所述,依上文所公开的内容,本发明确实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提供一种能将薄膜顺畅且全面性剥离的薄膜撕离结构,极具产业上利用的价值,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