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器用电加热丝和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055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水器用电加热丝和热水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水器用电加热丝和使用该电加热丝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电加热丝是传统热水器中一种常见的加热元件。电加热丝两端设置有电加热丝头,通过电加热丝头将电加热丝安装在热水器的壳体中。

电加热丝和电加热丝头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铆接或者银钎焊接的形式。由于上述两种焊接工艺本身的限制,电加热丝头只能是一种实心的金属,将电加热丝一端伸入在电加热丝头的内部,焊接固定形成二者之间的稳定连接。但是,在电加热丝的工作过程中,流动的水体中会掺杂一定的气泡,由于电加热丝头是实心金属且其本身直径远大于电加热丝的外径,所以,水中夹杂的气泡顺着电加热丝流动,并汇聚在电加热丝头附近。气泡包裹与电加热丝头连接的电加热丝的端部。使得这一部分的电加热丝非常脆弱,工作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断裂,导致电加热丝无法工作,严重影响电加热丝的使用寿命。

因此,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加热丝结构设计不合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积累气泡,严重降低电加热丝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种全新的热水器用电加热丝,解决现有电加热丝结构不合理,容易累积气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水器用电加热丝,包括加热丝本体和端部,所述加热丝本体呈螺旋状延伸;所述端部具有贯通的中心空腔,所述加热丝本体的一端环绕设置在所述端部外侧,所述端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加热丝本体的一部分嵌入至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凹槽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螺旋形,所述凹槽的旋向与所述加热丝本体的旋向相同,所述加热丝本体的一部分嵌入至所述凹槽中并沿所述凹槽延伸,所述加热丝本体的外壁与所述凹槽的槽底贴合。

优选的,所述凹槽呈弧形,所述加热丝本体的弧形外壁与弧形凹槽贴合。

优选的,所述加热丝本体的外壁与所述弧形凹槽的槽底对焊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端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丝本体两端;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壁上还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凹槽的外侧,所述中心空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壳体内部形成第一引导通道。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热水器用电加热丝,通过设计不同的端部结构以及端部结构和加热丝本体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端部和加热丝本体之间从点连接改变为面连接,同时在端部中心形成贯通的中心空腔,使得随水流流动的气泡可以及时得到疏导,不会集聚在一端特定的电加热丝附近,避免了长期使用过程中对电加热丝的损坏。基于上述改进,有效地提高的电加热丝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了一种热水器,包括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包括加热丝本体和端部,所述加热丝本体呈螺旋状延伸;所述端部具有贯通的中心空腔,所述加热丝本体的一端环绕设置在所述端部外侧,所述端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加热丝本体的一部分嵌入至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凹槽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热水器具有加热效果好且稳定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热水器用电加热丝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加热丝中第一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电加热丝中第二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热水器用电加热丝的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加热丝包括加热丝本体1和端部2。加热丝本体1呈螺旋状蜿蜒延伸,加热丝本体1的长度优选设置为略小于热水器壳体内腔的长度,实现对壳体中贮存的水的充分均匀加热。当然,加热丝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可以根据不同产品进行设计,不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重点,在此不做限定。端部2设置在加热丝本体1的两端。与现有技术中采用铆接或者银钎焊接形式的连接方式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端部2具有贯通的中心空腔30,加热丝本体1的一端环绕设置在端部2外侧。在端部2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32,加热丝本体1的一部分嵌入至所述凹槽32中并与所述凹槽3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在端部2中心的贯通的中心空腔30,可以有效地对水流中的气泡进行疏导,避免随水流流动的气泡受到阻碍,堆积在一段特定的电加热丝的外侧,对电加热丝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加热丝本体1和端部2之间的连接结构从现有技术中的点接触增大为面接触,进一步提高加热丝本体1和端部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二者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更具体的一步说,在本实施例中,开设在端部2上的凹槽32优选为螺旋形。螺旋形凹槽32的旋向与加热丝本体1的旋向相同。通过将凹槽32设计成与加热丝本体1匹配的螺旋形,加热丝本体1的一部分可以嵌入至所述凹槽32中并沿着所述凹槽32延伸。多圈螺旋形的加热丝本体1的外壁与凹槽32的槽底33贴合,使得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螺旋形的凹槽32优选设计为弧形,可以与电加热丝匹配,使得凹槽32可以包覆在加热丝本体1的外壁外侧,加热丝本体1的弧形外壁和弧形凹槽32呈大面积的贴合。加热丝本体1的外壁与凹槽32的槽底33优选采用对焊的方式连接。

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为了同时达到便于安装和使用的效果。端部2包括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分别设置在加热丝本体1的两端,其中,在第一端部21的外壁上还开设有通孔34。通孔34优选对称开设且开设在凹槽32的外侧,此处所限定的外侧,是指远离加热丝本体1的一侧。这样,设置在第一端部21中的中心空腔30即可以通过对称开设的通孔34连通壳体内腔,形成第一引导通道。随水流流动的气泡可以通过第一引导通道的引导在壳体内腔中疏散破裂消失,同时由于加热丝本体1和两个端部2之间不再是点连接,彻底地避免了对在水流流动方向上对加热丝本体1的破坏。

采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热水器用电加热丝,通过设计不同的端部2结构以及端部2结构和加热丝本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端部2和加热丝本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从点连接改变为面连接,同时在端部2中心形成贯通的中心空腔30,使得随水流流动的气泡可以及时被疏导,不会集聚在电加热丝附近,避免了长期使用过程中对电加热丝的损坏。基于上述改进,有效地提高的电加热丝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电加热丝的热水器,其中,电加热丝的具体结构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以及说明书附图的详细描绘,在此不再赘述,设置有上述电加热丝的热水器可以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