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网线损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585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网线损分析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网线损分析仪。



背景技术:

供电主网的线损计算是电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线损的测量和计算工作,目的就是在一定电网结构、运行方式和潮流条件下,计算出电网元件的理论电能损耗,全面掌握电网及设备运行负载状况,了解电网薄弱环节和技术降损的构成,分析查找电网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目前,配网线损分析仪通常在壳体的内部设置固定的安装支架,然后将电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内。这种安装方式灵活性差,不便于电路板的拆装,也不便于对壳体内电路板进行布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配网线损分析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配网线损分析仪中电路板拆装不便以及无法对电路板进行布设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配网线损分析仪,包括壳体、安装盘、设置在壳体内的滑轨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立柱;壳体包括一底板,立柱沿垂直于底板的方向延伸,滑轨通过连接件滑动连接于立柱,滑轨具有供安装盘推入和拉出的滑道,滑道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连接件包括滑动套设于立柱的套筒部件和在安装盘推入滑道后受安装盘的挤压以使滑轨保持在立柱上的夹紧部件;安装盘包括用以放置电路板的放置槽和用以固定电路板的固定机构。

进一步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弹性组件,放置槽包括两个相对且彼此平行的纵向壁,两个纵向壁均连接有一个弹性组件;各弹性组件均包括第一弹片、间隔设置在第一弹片上的橡胶块和连接在橡胶块与纵向壁之间的弹簧;电路板的相对两侧抵顶第一弹片和橡胶块并挤压弹性组件。

进一步地,安装盘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条,支撑条和安装盘之间设置有橡胶层。

进一步地,套筒部件包括两个彼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面板,两个面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滑轨,各面板均设置有供立柱贯穿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滑轨于两个面板之间开设有第二通孔;夹紧部件包括设置于两个面板之间并夹持立柱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弹片;各第二弹片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立柱接触,第二端穿过第二通孔并延伸至滑道,其中一个第二弹片的第二端与另一第二弹片的第二端连接;夹紧部件还包括用以在两个第二弹片受安装盘挤压变形时分别支撑第二弹片以使两个第二弹片的第一端夹持立柱的两个支撑板,两个第二弹片设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两个支撑板连接固定于滑轨。

进一步地,两个第二弹片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连接处形成圆弧形的过渡段。

进一步地,配网线损分析仪包括用以将安装盘固定于滑道上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滑轨上的挂钩和设置于安装盘上并与挂钩相配合的凹槽,挂钩包括一勾部以及连接在勾部和滑轨之间的连接部,勾部抵住凹槽的侧壁以连接固定安装盘。

进一步地,配网线损分析仪还包括用以将挂钩顶出凹槽的顶杆和设置于安装盘上并用以供顶杆置入的顶杆槽,挂钩位于顶杆槽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连接于底板的两个相对的侧板,底板设置有风机,风机通过万向节连接壳体,两个侧板设置有排风口。

进一步地,排风口内设置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连接在第二导流板和壳体之间,第一导流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70°,第二导流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50°。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网线损分析仪,包括壳体、安装盘、设置在壳体内的滑轨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立柱;将电路板放入安装盘的放置槽,安装盘内的固定机构夹紧电路板,保证电路板被稳固地固定在安装盘内,再将安装盘连同电路板一起推入滑道,即可实现电路板在壳体内的快速安装;此外,由于滑轨通过套筒部件套设于立柱上能够沿着立柱延伸的方向运动,且滑轨通过夹紧部件能够在安装盘推入滑轨的滑道后实现滑轨在立柱上的固定,因此,实现了电路板在沿立柱延伸方向上不同位置的固定,方便对电路板进行布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网线损分析仪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紧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夹紧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组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组件将安装盘固定于滑道后的示意图;

图8是为导流组件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配网线损分析仪 10 壳体

20 安装盘 11 底板

30 滑轨 40 立柱

50 连接件 60 固定组件

70 风机 80 导流组件

90 金属丝网 12 侧板

13 排风口 21 放置槽

22 纵向壁 23 固定机构

231 弹性组件 2311 第一弹片

2312 橡胶块 2313 弹簧

2314 通孔 24 底部

25 支撑条 26 橡胶层

27 折弯部 271 凹槽

272 侧壁 273 顶杆槽

31 滑道 32 侧臂

33 基板 34 开口

35 第二通孔 36 限制部

37 磁石 38 挂钩

381 勾部 382 连接部

39 复位件 51 套筒部件

511 面板 512 第一通孔

52 夹紧部件 521 第二弹片

5211 第一端 5212 第二端

5213 第一段 5214 第二段

5215 过渡段 522 支撑板

523 阻尼块 53 连接板

54 未封口 61 顶杆

81 第一导流板 82 第二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至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网线损分析仪100,包括壳体10、安装盘20、设置在壳体10内的滑轨30和设置在壳体10内的立柱40;壳体10包括一底板11,立柱40沿垂直于底板11的方向延伸,滑轨30通过连接件50滑动连接于立柱40,滑轨30具有供安装盘20推入和拉出的滑道31,滑道31沿滑轨3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连接件50包括滑动套设于立柱40的套筒部件51和在安装盘20推入滑道31后受安装盘20的挤压以使滑轨30保持在立柱40上的夹紧部件52;安装盘20包括用以放置电路板的放置槽21和用以固定电路板的固定机构23。

上述的配网线损分析仪100,将电路板放入安装盘20的放置槽21,安装盘20内的固定机构23夹紧电路板,保证电路板被稳固地固定在安装盘20内,再将安装盘20连同电路板一起推入滑道31,即可实现电路板在壳体10内的快速安装;此外,由于滑轨30通过套筒部件51套设于立柱40上能够沿着立柱40延伸的方向运动,且滑轨30通过夹紧部件52能够在安装盘20推入滑轨30的滑道31后实现滑轨30在立柱40上的固定,因此,实现了电路板在沿立柱40延伸方向上不同位置的固定,方便对电路板进行布设。

参见图1和图6,滑轨30包括一对彼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侧臂32以及连接在两个侧臂32之间的基板33,侧板12和基板33共同界定出滑道31;滑轨30的一端部设置有开口34;安装盘20从开口34推入滑道31中;本实施例中,滑轨30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六个,且两个滑轨30构成一对,在每一对滑轨30中,两个滑轨30相对设置,安装盘20的相对两侧分别推入一对滑轨30的两个滑道31中,实现安装盘20及电路板的安装,因此配网线损分析仪100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安装电路板的数量,保证了配网线损分析仪100在后续使用中的可升级性和扩展性。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立柱40相对设置,每一个立柱40均与每一对滑轨30中的同一侧的一个滑轨30的中部相连接,保证滑轨30能够稳定地在立柱40的延伸方向上运动;立柱40的数量也可以是其它的偶数个,其中每两个立柱30均相对设置,而处于同一侧的立柱30间隔设置。

参见图2,固定机构23包括两个弹性组件231,放置槽21包括两个相对且彼此平行的纵向壁22,两个纵向壁22均连接有一个弹性组件231;各弹性组件231均包括第一弹片2311、间隔设置在第一弹片2311上的橡胶块2312和连接在橡胶块2312与纵向壁22之间的弹簧2313;电路板的相对两侧抵顶第一弹片2311和橡胶块2312并挤压弹性组件231;将电路板置入放置槽21时,电路板的相对两侧抵顶第一弹片2311和橡胶块2312并挤压弹性组件231,因此,两个弹性组件231将电路板夹持在其中间,实现电路板在安装盘20上的固定,第一弹片2311和弹簧2313能够根据电路板的大小而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安装一定范围内不同尺寸的电路板;本实施例中,橡胶块2312间隔设置在第一弹片2311上是通过在第一弹片2311上间隔设置通孔2314,橡胶块2312设置在通孔2314内,橡胶块2312有效提高了电路板与弹性组件231之间的静摩擦力,使电路板在安装盘20中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安装盘20的底部24设置有支撑条25,支撑条25和安装盘20之间设置有橡胶层26,支撑条25能够保证安装盘20不轻易变形,同时,由于支撑条25和橡胶层26的存在,使多个安装盘20在重叠放置时,能有一定的缓冲,安装盘20不易损坏。

参见图3,套筒部件51包括两个彼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面板511,两个面板511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滑轨30,各面板511均设置有供立柱40贯穿的第一通孔512;两个第一通孔512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通孔512的形状与立柱40的截面形状一致且比立柱40的截面面积略大,使套筒结构能够在立柱40的延伸方向上移动,而两个面板511间隔设置,保证滑轨30在沿立柱40延伸方向移动时不会产生摇摆或者晃动。

参见图3和图4,滑轨30于两个面板511之间开设有第二通孔35;夹紧部件52包括设置于两个面板511之间并夹持立柱40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弹片521;各第二弹片521均包括第一端5211和第二端5212,第一端5211与立柱40接触,第二端5212穿过第二通孔35并延伸至滑道31,其中一个第二弹片521的第二端5212与另一第二弹片521的第二端5212连接;夹紧部件52还包括用以在两个第二弹片521受安装盘20挤压变形时分别支撑第二弹片521以使两个第二弹片521的第一端5211夹持立柱40的两个支撑板522,两个第二弹片521设置于两个支撑板522之间,两个支撑板522连接固定于滑轨30;将安装盘20推入滑轨30时,安装盘20与第二弹片521穿过第二通孔35延伸至滑道31的部分接触并对第二弹片521产生挤压,使第二弹片521产生变形抵压支撑板522,支撑板522支撑第二弹片521使其第一端5211夹紧立柱40,实现滑轨30在立柱40上的定位和固定。

参见图4,两个第二弹片521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5213和第二段5214,第一段5213与第二段5214的连接处形成圆弧形的过渡段5215,其中,两个过渡段5215的开口34方向相对,第一段5213的端部为第一端5211,第二段5214的端部为第二端5212,第二弹片521受安装盘20的挤压变形时,第二段5214朝立柱40方向运动,第二弹片521的过渡段5215接触并抵压支撑板522,支撑板522支撑第二弹片521,使第一端5211夹紧立柱40,实现滑轨30在立柱40上的定位和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弹片521的第一段5213和第二段5214也可以连接形成倒角。

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5,夹紧部件52中,各第二弹片521的第一端5211仍与立柱40接触,而第二端5212与滑道31基板33连接固定,其中,两个第二弹片521均穿过第二通孔35并延伸至滑道31,第二段5214均位于滑道31内,两个第二段5214均为圆弧,且圆弧的开口34方向一致均朝向滑轨30的基板33,第一段5213与第二段5214为平滑过渡连接;当安装盘20推入滑轨30时,安装盘20挤压过渡段5215,过渡段5215发生变形,第二弹片521的第一端5211和第二端5212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二弹片521的第二端5212固定,两个第一端5211将夹紧立柱40,实现滑轨30在立柱40上的定位和固定,在这个实施例中,能够简化掉支撑板522,也可以通过将支撑板522设置于滑道内以限制第二端朝远离立柱的方向运动。

参见图3至图5,两个第二弹片521的第一端5211均设置有阻尼块523,阻尼块523抵接立柱40,阻尼块523能够增加立柱40与第二弹片521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滑轨30能够固定在立柱40上而不会下滑。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参见图3,连接件50还包括一连接板53,连接板53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边缘(图未示)和两个相对的第二边缘(图未示),两个第一边缘均连接一个面板511,两个第二边缘均连接一个支撑板522,两个面板511和两个支撑板522之间两两相连接固定,使得连接件50形成一具有未封口54的盒体,盒体固定于滑轨30上,其中未封口54与第二通孔35重叠,盒体的结构紧凑且稳固;第一通孔512开设于面板511与连接板53相连接的边缘,因此,第二弹片521受安装盘20挤压变形时,连接板53能够限制其朝远离滑轨30的方向移动,保证第二弹片521能够更有效稳固地夹紧立柱40。

参见图6,配网线损分析仪100包括用以将安装盘20固定于滑道31上的固定组件60,固定组件60包括设置于滑轨30上的挂钩38和设置于安装盘20上并与挂钩38相配合的凹槽271,挂钩38包括一勾部381以及连接在勾部381和滑轨30之间的连接部382,勾部381抵住凹槽271的侧壁272以连接固定安装盘20;将安装盘20推入滑轨30后,挂钩38的勾部381滑入凹槽271并抵住凹槽271的侧壁272,此时,安装盘20无法拉出滑轨30,实现了安装盘20在滑轨30上的固定。

滑轨30还包括一用以在将安装盘20推入滑轨30后抵顶安装盘20以限制安装盘20继续滑动的限制部36,限制部36设置在滑轨30相对于开口34的另一端部;限制部36上设置有磁石37,磁石37能够对安装盘20产生吸附力,使安装盘20能够更加轻易的推入滑轨30,从而便于安装盘20的推入和定位;本实施例中,挂钩38设置于限制部36的磁石37上,安装盘20包括一折弯部27,凹槽271设置在折弯部27上;安装盘20推入滑轨30至抵达限制部36时,挂钩38的勾部381滑入凹槽271,实现了安装盘20在滑轨30上的固定。

参见图7,配网线损分析仪100还包括用以将挂钩38顶出凹槽271的顶杆61和设置于安装盘20上并用以供顶杆61置入的顶杆61槽273,挂钩38位于顶杆61槽273的延伸方向,当需要将安装盘20从滑轨30中拉出时,将顶杆61插入顶杆61槽273,并朝挂钩38所在方向推进,将挂钩38的勾部381顶出凹槽271,即可将安装盘20拉出;进一步地,磁石37上还设置有一复位件39,复位件39为弹片或者弹簧;安装盘20推入滑道31至挂钩38的勾部381滑入凹槽271时,安装盘20挤压复位件39使复位件39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当挂钩38的勾部381被顶出凹槽271时,复位件39将安装盘20弹出,使安装盘20的拆卸更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参见图1,壳体10还包括连接于底板11的两个相对的侧板12,底板11设置有风机70,风机70通过万向节连接壳体10,两个侧板12设置有排风口13,这样的设置保证了壳体10内的散热。

参见图8,排风口13内设置有导流组件80,导流组件80包括第一导流板81和第二导流板82,第一导流板81连接在第二导流板82和壳体10之间,第一导流板8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70°,第二导流板8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50°,导流组件80将壳体10内的热流导出壳体10并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排放;具体地,第一导流板8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5°,第二导流板8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0°。

参见图1和图8,排风口13处还设置有用以阻挡外界的雨水和灰尘进入壳体10内的金属丝网90,金属丝网90设置在导流组件80的内侧,金属丝网90能够阻挡外界的雨水和灰尘通过排风口13进入壳体10内,保证壳体10内部的干燥和清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