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和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280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散热器和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变频器和/或驱动器的散热器,以及采用这种散热器的变频器。



背景技术:

在运动控制领域,例如在大型的变频器和/或驱动器设备中,散热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图1示出了应用于变频器中的一种传统散热器,其主要由并排设置的多根散热片1以及风扇2构成。但,这种散热器的单位体积内的散热效率较低。如若要达到设计要求较高的散热效果,则就必须增加散热片1的尺寸,但这样会增加设置这些散热片1所需的空间,导致整个散热器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散热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改善了散热效率,并具有更为紧凑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整体上优于传统的散热器产品。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板和至少一根散热管,所述散热管进一步包括第一管段、弯折部和第二管段,所述散热管的第一管段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散热板内,所述第二管段布置于所述散热板的外部,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彼此平行并经由所述弯折部连接,其中所述散热管上设置有从所述散热管的外壁向外延伸出的至少一根散热鳍。该结构下,整个散热管和散热板充分接触,强化导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散热器中,所述散热管上设置有在所述散热管的径向截面上以中心对称方式布置的多根散热鳍,且所述散热鳍各自沿着所述散热管的轴向延伸。这种形态的散热鳍可以大幅提高整个散热器的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散热器中,所述散热鳍在所述散热管的径向截面上呈螺旋状弯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散热器中,所述散热管的第二管段排布于所述散热板的第一外侧面上,且所述散热板的与所述第一外侧面相对的第二外侧面是适于与热源相接触的热源安装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散热器中,所述散热管的第二管段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位于与所述热源安装面相对的位置处。该开孔可以有助于通过气压差形成气流,强化散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散热器中,所述开孔开设于相邻的两根散热鳍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散热器中,进一步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被设置成正对所述散热管的弯折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散热器中,所述第一管段的末端开口通至所述散热板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散热器中,所述散热管是铜管,且所述散热板是铝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变频器,包括如以上所讨论的散热器。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的一个实施例。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一个实施例。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散热器在运行过程中的气流方向。

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散热器的底部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 散热片

2 风扇

10 散热器

11 散热板

12 散热管

13 第一管段

14 弯折部

15 第二管段

16 散热鳍

17 第一外侧面

18 第二外侧面

19 热源

20 开孔

21 风扇

22 末端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实用新型。

参考附图来更详细地讨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10主要包括:散热板11和至少一根散热管12。其中,散热管12进一步包括第一管段13、弯折部14和第二管段15。散热管11的第一管段13至少部分内嵌于散热板11内。第二管段15布置于散热板11的外部。第一管段13和第二管段15彼此平行并经由弯折部14连接。特别是,散热管12上设置有从散热管12的外壁向外延伸出的至少一根散热鳍16。较佳的,散热管12可以采用铜管,同时散热板11可以采用铝板。该结构使得整个散热管12和散热板11充分接触,强化导热。此外,散热鳍16可以大幅提高整个散热器10的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散热管12上可以设置有在散热管12的径向截面上以中心对称方式布置的多根散热鳍16。这些散热鳍16各自沿着散热管12的轴向延伸。此外,散热鳍16还可以在散热管12的径向截面上呈螺旋状弯折,从而在更小的空间内得到更大的表面积。

转到图4,散热管12的第二管段15排布于散热板11的第一外侧面17上,且散热板11的与第一外侧面17相对的第二外侧面18是适于与热源19相接触的热源安装面。如图2-图4所示,例如,散热板11可以是T型结构,散热管12可以是U型结构,并使得这两者尽量充分的接触,以提高散热效率。

此外,散热管12的第二管段15上可以开设有开孔20,参考图2。该开孔20可以位于与热源安装面(第二外侧面18)相对的位置处,并可以开设于相邻的两根散热鳍16之间。另外,散热器10可以进一步包括被设置成正对散热管12的弯折部14的风扇21。

这样,如图3所示,在风扇21运行时,在散热管12的第二管段15表面上的气流形成第二管段15的内外气压偏差,进而使得第二管段15内的空气从开孔20向外排出(气流方向如图3所示),然后使得第一管段13的末端开口22吸入外部空气(气流方向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管段13的该末端开口22通至散热板11的外部(如图2和图4所示)。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散热器以及采用这种散热器的变频器。该散热器采用了全新设计的结构,以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获得更高的散热效率,其整体性能优于传统的散热器产品,并尤其适用于结构紧凑的变频器产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