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电炉感应线圈与上下水冷圈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1553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频电炉感应线圈与上下水冷圈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电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变频电炉感应线圈与上下水冷圈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感应线圈上下三段式结构,中间为通水通电的工作线圈,上下段为水冷圈,只通水不通电,目的是为了冷却工作线圈上下端内部的炉衬温度使上下三段炉衬的温度保持一致,三段温差大,使用寿命短,另外传统感应线圈靠立柱螺丝固定的结构形式,结构复杂呆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频电炉感应线圈与上下水冷圈一体化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频电炉感应线圈与上下水冷圈一体化结构,包括上水冷圈、工作线圈和下水冷圈,工作线圈、上水冷圈和下水冷圈一体化绕制,工作线圈为通水和通电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线圈、上水冷圈和下水冷圈通过绝缘布带捆扎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水冷圈上设置有上冷水圈进水口和上冷水圈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线圈上设置有工作线圈电和水进口和工作线圈电和水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水冷圈上设置有下水冷圈进水口和下水冷圈出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频电炉感应线圈与上下水冷圈一体化结构,结构新颖;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优点:1、抛弃了传统感应线圈靠立柱螺丝固定的结构形式,可以制作成一种无立柱用绝缘布带捆扎的新型工艺制作结构。2、这种新型结构形式使炉衬的上中下三段结构的温差很小,提高了炉衬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变频电炉感应线圈与上下水冷圈一体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电炉感应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上水冷圈、3-工作线圈、4-下水冷圈、5-上冷水圈出水口、6-上冷水圈进水口、7-工作线圈电和水进口、8-工作线圈电和水出口、9-下水冷圈进水口、10-下水冷圈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变频电炉感应线圈与上下水冷圈一体化结构,包括上水冷圈2、工作线圈3和下水冷圈4,工作线圈3、上水冷圈2和下水冷圈4一体化绕制,简化了制作工艺,在无立柱固定的情况下,上下结构浑然一体,适应了线圈无立柱结构形式;工作线圈3既通水又通电,上下水冷线圈仅有电位,电流不形成回路,所以无电流流过,所述工作线圈3、上水冷圈2和下水冷圈4通过绝缘布带捆扎固定;所述上水冷圈2上设置由于上冷水圈进水口6和上冷水圈出水口5,工作线圈3上设置有工作线圈电和水进口7和工作线圈电和水出口8;所述下水冷圈4上设置有下水冷圈进水口9和下水冷圈出水口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频电炉感应线圈与上下水冷圈一体化结构,结构新颖;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优点:1、抛弃了传统感应线圈靠立柱螺丝固定的结构形式,可以制作成一种无立柱用绝缘布带捆扎的新型工艺制作结构。2、这种新型结构形式使炉衬的上中下三段结构的温差很小,提高了炉衬的使用寿命。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