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2209发布日期:2018-06-30 07:0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外机内置的机柜。



背景技术:

目前的通信机柜,为了满足机柜内部设备的散热需求而配备有空调装置,现有技术中,空调装置中的空调室外机一般设置于机柜外,空调外机长期露天工作,其可靠性欠佳,且日照情况下容易导致空调外机温度过高而导致停机,影响机柜内设备的正常散热,而且,空调外机设置于机柜外部,机柜外观一致性欠佳。现有技术中,也有将空调外机内置的方案,但空调外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很好地排出,也容易导致空调外机温度过高而停机,可靠性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机柜,其空调室外机内置于隔舱,且散热效果好,可靠性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柜,包括机柜本体,所述机柜本体内设置有可容置空调内机的内舱,所述机柜本体还设置有用于容置空调外机且与所述内舱隔开的隔舱,所述隔舱的一面设置有隔舱排风孔,所述隔舱连接有可与空调外机散热口对接且用于将空调外机散热口排出的热气流引导至所述隔舱排风孔排出的外机导风罩,所述隔舱的至少一面设置有隔舱进风孔。

可选地,所述外机导风罩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隔舱设置有隔舱排风孔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隔舱排风孔位于所述机柜本体的侧面,所述隔舱进风孔位于所述机柜本体的正面、背面或底面中的至少一侧面;

或者,所述隔舱排风孔位于所述机柜本体的背面,所述隔舱进风孔位于所述机柜本体的正面、侧面或底面中的至少一侧面;

或者,所述隔舱排风孔位于所述机柜本体的正面,所述隔舱进风孔位于所述机柜本体的侧面、背面或底面中的至少一侧面。

可选地,所述外机导风罩呈环状或框状,或者,所述外机导风罩呈至少一侧开口的开口环状或开口框状,且所述外机导风罩的开口侧由所述隔舱的内壁封挡。

可选地,所述外机导风罩靠近于空调外机散热口的一端为进风端,所述外机导风罩靠近于所述隔舱排风孔的一端为出风端,所述进风端或/和出风端设置有弹性挡边。

可选地,所述隔舱设置于所述机柜本体的一角或一侧,所述隔舱与所述内舱由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的侧面设置有隔热材料层,或者,所述隔板为中空隔板。

可选地,所述机柜本体包括柜体和转动连接于所述柜体正面的柜门,所述内舱和所述隔舱共用所述柜门。

可选地,所述内舱中设置有用于将空调内机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分别引导至所述内舱不同位置或/和用于将所述内舱中不同位置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空调内机吸风口的风道组件。

可选地,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内舱的上层隔为回流风道的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设置有至少两个与空调内机吸风口距离不同的回风孔。

可选地,所述回风孔处设置有回风风扇,或者/和,所述隔离件设置有流量调节器件。

可选地,所述风道组件包括与空调内机出风口对接的出风罩,所述出风罩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设置有至少两个与空调内机出风口距离不同的送风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机柜,通过设置外机导风罩,空调外机中的散热风扇吹出的热气流从空调外机散热口排出后,可以在外机导风罩的引导下从隔舱排风孔全部排出隔舱,外部的空气可以不断从隔舱进风孔进入隔舱内,形成连续、良好的空气对流,对流散热效果佳,避免热气流在隔舱内积聚而导致空调外机温度过高,从而防止空调外机因温度过高而停机,空调装置可以连续、正常运转,进而保证机柜内的通信设备、电池等器件的正常运行,可用作户外机柜,安全可靠性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去除柜门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去除柜门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中隔离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中的隔离件连接有回风风扇和安装连接件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中出风罩和出风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中外机导风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中内机导风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中隔离件两端连接有弹性挡边时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包括机柜本体1,所述机柜本体1内设置有内舱10,内舱10可容置空调内机21、通信设备等部件。机柜本体1还设置有用于容置空调外机22且与内舱10隔开的隔舱20,即空调外机22可以设置于隔舱20内。隔舱20的一面设置有隔舱排风孔(图中未示出),隔舱20连接有外机导风罩31,外机导风罩31对接于空调外机22的散热口与隔舱排风孔之间,以用于将空调外机散热口排出的热气流引导至隔舱排风孔并从隔舱排风孔排出。隔舱20的至少一面设置有隔舱进风孔(图中未示出),外部的冷空气可以从隔舱进风孔进入。空调外机22中的散热风扇吹出的热气流从空调外机散热口排出后,可以在外机导风罩31的引导下从隔舱排风孔全部排出隔舱20,同时,外部的空气可以不断从隔舱进风孔进入隔舱20内,形成连续、良好的空气对流,对流散热效果佳,避免热气流在隔舱20内积聚而导致空调外机22温度过高,从而防止空调外机22停机,空调装置可以连续、正常运转,进而保证机柜内的通信设备、电池等器件的正常运行,安全可靠性佳。且空调外机22内置于隔舱20中,其外形美观大方,外观一致性佳。

可选地,外机导风罩31的一端可通过锁紧件或焊接固定连接于隔舱20设置有隔舱排风孔的一侧,部分或全部隔舱排风孔位于外机导风罩31的开口范围内。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外机导风罩31的开口罩设于全部隔舱排风孔,外机导风罩31的区域外无隔舱排风孔,以避免从隔舱排风孔排出的热气流又从被重新吸入隔舱20。当然,除了在外机导风罩31的开口范围内设置隔舱排风孔外,也可以增加设置有位于外机导风罩31范围外的隔舱排风孔,例如在隔舱20的一侧布满隔舱排风孔。具体应用中,隔舱排风孔可包括多个阵列的通孔,也可为一整体式通孔,隔舱排风孔为整体式通孔时,外机导风罩31的端部可以伸入整体式通孔,还可以穿出整体式通孔,即外机导风罩31的前端还可以从整体式的隔舱排风孔延伸出隔舱20外,且开口朝向为斜向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可选地,机柜本体1包括柜体11和转动连接于柜体11正面的柜门(图中未示出),隔舱排风孔位于机柜本体1的侧面,例如,隔舱20可以设置于机柜内的左侧或右侧等合适位置处,本图例中,隔舱20设置于机柜本体1的右侧下部处,隔舱排风孔设置于柜体11的右侧壁。隔舱进风孔可位于机柜本体1的正面(即柜门)、背面或底面中的至少一侧面;隔舱进风孔处可以设置有过滤网,防尘效果佳。

或者,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隔舱排风孔也可以位于机柜本体1的背面,隔舱进风孔位于机柜本体1的正面(即柜门)、侧面或底面中的至少一侧面。

或者,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隔舱排风孔也可以位于机柜本体1的正面(即柜门),隔舱进风孔位于机柜本体1的侧面、背面或底面中的至少一侧面。具体应用中,隔舱排风孔、隔舱进风孔的位置、数量、排布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可选地,外机导风罩31呈环状或框状,例如圆环状、多边形框状等。或者,外机导风罩31呈至少一侧开口的开口环状或开口框状,外机导风罩31的开口侧由隔舱20的内壁封挡。例如外机导风罩31可呈底侧开口的开口框状,外机导风罩31的底侧与隔舱20的底侧相贴,也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

可选地,如图8所示,外机导风罩31靠近于空调外机散热口的一端为进风端,外机导风罩31靠近于隔舱排风孔的一端为出风端,进风端或/和出风端可以增加设置有弹性挡边33,弹性挡边33可作为密封条、隔震条,弹性挡边33一方面可以提高密封性,避免热气流从外机导风罩31的边缘逸出,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外机导风罩31与空调外机22之间震动撞击而产生的噪音,使用效果佳。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弹性挡边33。

可选地,隔舱20设置于机柜本体1的一角或一侧,隔舱20与内舱10由隔板隔开,隔板的侧面设置有隔热材料层,或者,隔板为中空隔板,隔热性能佳。隔热材料层可为石棉层等。具体应用中,内舱10可为多联舱,即内舱1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分舱室。例如图示中的内舱10为三联舱,从左至右依次包括连通的三个分舱室:电池舱、第一设备舱和第二设备舱。图示结构中,隔舱20位于第二设备舱的下部,空调内机21设置于第于设备舱的上层空间处。

本实施例中,内舱10和隔舱20共用柜门,当然,隔舱20和内舱10也可以单独设置独立的舱门。

机柜本体1连接有用于将空调内机21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分别引导至内舱10不同位置或/和用于将内舱10中不同位置的空气引导至空调内机21吸风口的风道组件,空调内机21出风口所吹出的冷气流可以均匀地流向内舱10各处,使内舱10各处均可以得到较好的冷却,即使内舱10中远离空调内机21的一侧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散热,避免局部散热不良,整体冷却效果佳,从而可以保证机柜内的通信设备、电池等部件可以连续、可靠地运行。

可选地,风道组件包括设置于内舱10内且将内舱10上部隔为回流风道40的隔离件4,回流风道40与空调内机21吸风口相通,隔离件4设置有至少两个与空调内机21吸风口距离不同的回风孔41,回风孔41用于连通回流风道40和内舱10。空调内机21工作时,空调内机21的吸风口不断从回流风道40吸入空气,使回流风道40内形成负压,同时,空调内机21的出风口不断向内舱10吹出冷空气,隔离件4下方的内舱10形成正压,这样,隔离件4下方的内舱10的气流将从各回风孔41流入回流风道40,并由空调内机21的吸风口吸入后从空调内机21出风口吹出,并不断循环,冷却气流分布均匀、合理。而且,将回流风道40设置于内舱10中的上部空间,还利用了热空气比重轻的原理,使热气流被空调吸风口吸入后形成冷空气并从空调内机21出风口吹出。

可选地,各回风孔41的尺寸可以不同,例如,远离空调内机21出风口的回风孔41的尺寸可以大于靠近空调内机21出风口的回风孔41的尺寸,以使气流相对更均匀地流经各回风孔41。当然,各回风孔41的尺寸也可以相同。

具体应用中,本图示的内舱10从左至右依次包括连通的三个分舱室:电池舱101、第一设备舱102和第二设备舱103,空调内机21可以挂壁式安装于第二设备舱103的侧壁且朝向于电池舱101、第一设备舱102。电池舱101、第一设备舱102和第二设备舱103上方的隔离件4均设置有一个回风孔41。即每个分舱室的上方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回风孔41。

可选地,回风孔41处设置有回风风扇45,或者/和,隔离件4设置有流量调节器件46,回风孔41可以设置于流量调节器件46上。回风风扇45可以加快气流流动的速度,以提高冷却性能。流量调节器件46可为滑动式调节板或转动式调节板,其可以通过滑动位置或转动角度调节通过面积。

可选地,隔离件4连接有用于与空调内机21吸风口相接以使回流风道40与空调内机21吸风口相通的内机导风罩42,导风效果佳。内机导风罩42可呈两端开口的环状或框状。本图示中,内机导风罩42可以呈矩形。内机导风罩42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开口,开口侧可以连接于内舱10(即第二设备舱103)的侧壁,也可以形成合围的框状结构。

可选地,隔离件4可以呈板状且将内舱10的上层分隔为回流风道40。当然,隔离件4也可以呈管状,或者,隔离件4也可以呈一侧开口的矩形管状,开口侧可以连接于内舱10的顶壁或侧壁,也可以形成回流风道40。回风孔41可以朝下或/和朝侧面设置。

可选地,本图例中,内舱10包括至少两个左右相邻排列且连通的分舱室,隔离件4包括位于每个分舱室内部上层的顶隔板43,相邻分舱室内的顶隔板43相互连接,其中一位于侧端的顶隔板43设置有用于连接空调内机21的连接结构44,连接结构44可呈与空调内机21机身匹配的凹槽状,其可以卡于空调内机21的机身,避免空调内机21的吸风口和出风口的气流相互串扰,顶隔板43的侧面或相邻顶隔板43的交接通处设置有用于将顶隔板43固定于机柜本体1内的安装连接件47。安装连接件47可为挂钩或连接板等。可以通过锁紧件(螺丝)或挂装等方式安装隔离件4。

可选地,风道组件还可以包括连接于空调内机21出风口的送风组件5。送风组件5与上述的隔离件4可以分别单独实施,也可以同时实施。送风组件5可以强制将空调内机21出风口吹出的冷气流强制送至内舱10的不同位置处。

可选地,送风组件5包括与空调内机21出风口对接的送风罩51,送风组件5还包括与送风罩51相连通的送风管52,送风管52设置有至少两个距离空调内机21出风口距离不同的送风孔501,送风罩51也可设置有送风孔501。送风孔501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内舱器件布局设定。送风管52可以设置于内舱10中,冷量损失小,送风管52可横向设置于各分舱室,送风孔501可以朝下或/和朝柜门方向设置。送风管52也可以设置于内舱10外,送风孔501直接设置于机柜本体1的背面,以节约内舱10空间。送风管52设置于内舱10外时,送风管52外侧包覆有保温材料。

可选地,各送风孔501的尺寸可以不同,例如,远离空调内机21出风口的送风孔501的尺寸大于靠近空调内机21出风口的送风孔501的尺寸,以使气流相对更均匀地从各送风孔501流出。当然,各送风孔501的尺寸也可以相同。

可选地,送风孔501处设置有送风风扇或/和流量调节器件46。送风风扇可以加快气流流动的速度,以提高冷却性能。流量调节器件46可为滑动式调节板或转动式调节板,其可以通过滑动位置或转动角度调节有效通过面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机柜,隔舱20连接有外机导风罩31,外机导风罩31对接于空调外机散热口与隔舱排风孔之间,以用于将空调外机散热口排出的热气流引导至隔舱排风孔并从隔舱排风孔排出。隔舱20的至少一面设置有隔舱进风孔,外部的冷空气可以从隔舱进风孔进入。通过设置外机导风罩31,空调外机22中的散热风扇吹出的热气流从空调外机散热口排出后,可以在外机导风罩31的引导下从隔舱排风孔全部排出隔舱20,外部的空气可以不断从隔舱进风孔进入隔舱20内,形成连续、良好的空气对流,对流散热效果佳,避免热气流在隔舱20内积聚而导致空调外机22温度过高,从而防止空调外机22停机,空调装置可以连续、正常运转,进而保证机柜内的通信设备、电池等器件的正常运行,安全可靠性佳。且空调外机22内置于隔舱20中,其不仅利于空调外机22工作于合适的范围范围内,避免过热而停机,且外形美观大方,外观一致性佳。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