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柜及风冷冷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8921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电控柜及风冷冷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控柜及风冷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电控柜是现代工业中设备控制系统的重要载体。由于电控柜内安装的电器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而,散热对于电控柜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要求。相关技术中,在电控柜的背板外侧分别安装吸风风扇和排风风扇,并通过吸风风扇将外界凉风吸进电控柜内,进而通过排风风扇将电控柜内的热风排出,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控柜,包括柜体以及散热风扇,所述柜体包括顶部、背板以及底部,所述背板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下半部分,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柜体的顶部;所述柜体的顶部还设有与所述散热风扇相配合的通风孔。

可选的,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顶部的外侧,所述散热风扇将电控柜的风向所述电控柜的上方或两侧吹。

可选的,所述顶部设有用于围合所述散热风扇的围合部。

可选的,所述围合部上设有供所述散热风扇送风的出风道。

可选的,所述顶部内侧设有通风罩。

可选的,所述顶部的上方设有第一防雨部。

可选的,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过滤网,所述进风口外侧设有第二防雨部。

可选的,所述散热风扇包括离心风扇。

可选的,所述散热风扇的个数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散热风扇之间设有隔离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风冷冷水机组,该风冷冷水机组包括冷凝器盘管以及上述电控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将进风口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下半部分,而将散热风扇设置在电控柜的顶部。一方面可增加散热风道的长度,以提高电控柜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可避免电控柜的风吹向所述电控柜的后侧,以减小对所述电控柜后侧的其他部件(比如冷凝器盘管)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控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控柜的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控柜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电控柜的散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电控柜及风冷冷水机组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示电控柜100可用于风冷冷水机组,比如包括冷凝器盘管的风冷变频冷水机组。电控柜100包括柜体10以及散热风扇20。所述柜体10包括顶部11、背板12以及底部13,所述背板12的下半部分设有进风口121。所述散热风扇20设置于所述柜体10的顶部11。所述柜体10的顶部11还设有与所述散热风扇20相配合的通风孔(未示出),以使得所述散热风扇20将所述柜体10内部的风送出柜体10外部。所述柜体10还包括位于所述顶部11与底部13之间、并与背板12相连的两侧壁14,以及与背板12相对的门板(未示出)。所述顶部11、背板12、底部13、两侧壁14以及门板共同围合成所述柜体10的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用以安置电器元件,比如变频器、熔断器、断路器等。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柜体10内的内部空间包括第一区域15、第二区域16、第三区域17。其中,所述第一区域15、第二区域16分别设置有变频器,所述第三区域17设置于其他电器元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柜体10的内部空间可根据需要设置区域,本申请对区域的个数及位置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背板12的下半部分,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区域15、第二区域16以及第三区域17对应的进风口121。当然,所述进风口也可设置于其他位置,且进风口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其他个数,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121处设有过滤网,以防止灰尘等通过所述进风口121进入柜体10内而影响电器元件的工作及电控柜100的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121外侧设有第二防雨部60,以防止雨水浸湿过滤网,同时可防止雨水通过进风口121进入柜体10内部而影响柜体10内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20设置在所述顶部11的内侧,以使所述散热风扇20将电控柜100的风向所述电控柜100的上方吹。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20设置在所述顶部11的外侧。如此,所述散热风扇20将电控柜100的风向所述电控柜100的上方或两侧吹。

进一步的,所述电控柜100还包括用于围合所述散热风扇20的围合部30,以防止其他物体进入散热风扇20,比如动物等,从而保护散热风扇20正常工作。其中所述围合部30设于所述顶部11。例如,当所述散热风扇20设置在所述顶部11的外侧时,所述围合部30对应设置于所述顶部11的外侧。所述围合部30上设有供所述散热风扇20送风的出风道31。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道31设置于所述围合部30的两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道也可设置于所述围合部30的其他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11内侧设有通风罩40,以使得柜体10内部的热风尽量多的被散热风扇20从柜体10中吸出,以提高柜体10内部的电器元件的工作效率。尤其当电控柜100中变频器自带风扇时,通过设置通风罩40,可将该风扇吹出的热风尽量被散热风扇20吸出柜体外,同时还可防止热风回流至变频器中,以保证变频器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11的上方设有第一防雨部50,以防止雨水影响散热风扇20工作,同时防止雨水进入柜体10内而影响柜体10内各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雨部50包括顶板51、位于顶板51两侧的侧板52、以及位于顶板51两端处的两个风口挡板53。所述风口挡板53沿所述顶板51向顶部11延伸的高度小于所述侧板52沿所述顶板51向顶部11延伸的高度,以使所述风口挡板53与顶部11之间形成位于所述顶板51两端的两出风口54,从而使得所述散热风扇20送出的风自两出风口54分别向外吹。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11两端设有吊板111,所述吊板111上设有吊孔1111,以方便对电控柜100进行起吊、运输及安装等。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吊板111位于所述风口挡板53的外侧,以保护出风口5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吊板可设置于其他位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20的个数为两个。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的个数为一个。在又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的个数为三个或更多。所述散热风扇的个数可根据所述电控柜100的尺寸、柜体内设置变频器的个数、以及柜体内各电气装置的发热情况等因素确定。

进一步的,若所述散热风扇的个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相邻两散热风扇之间可设置有隔离件,以避免相邻两散热风扇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散热风扇的个数为两个为例,如图3所示,所述两个散热风扇20之间设有隔离件70,以避免两个散热风扇20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散热风扇20包括离心风扇、轴流风扇等,所述散热风扇20的类型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10内的第三区域17设有隔板80,以使强电区域、弱电区域分开设置,以减少强电区域与弱电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其中,强电区域用于安置强电电器元件,弱电区域用于安置弱电电器元件。例如,所述强电区域设置于隔板80的下方,则弱电区域相应设置于隔板80的上方,通常强电区域所产生的热量比弱电区域所产生的热量高,因而,通过该强电区域对应的进风口121与散热风扇20的配合,使得该强电区域的散热效果更好。当然,所述强电区域也可设置于所述隔板上方的区域,而所述弱电区域对应设置于所述隔板下方的区域。当然,所述隔板还可设置为竖直方向,以使所述强电区域和弱电区域左右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12上还设置有用于贯穿线路的一个或多个走线孔122。所述走线孔122可设置于所述背板12的下半部分,比如进风口121的附近。此外所述走线孔122还可设置于所述柜体10的其他位置,比如底部13上、顶部11上、或侧壁14上等。

请参照图5,并在必要时结合图1至图4所示,当散热风扇20工作时,电控柜100外侧的冷风通过进风口121进入柜体10的内部空间,吹向柜体10内的电器元件,并在散热风扇20的作用下向散热风扇20流动,形成了柜体10内的内部散热风道101、102、103。进而,散热风扇20将柜体10内的热风吸出并通过依次通过出风道31、出风口54吹出,如图5所示,形成了柜外风道104、105。其中,各风道的箭头所指方向为风流动的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将进风口121设置在所述背板12的下半部分,而将散热风扇20设置在电控柜100的顶部11。一方面可增加散热风道的长度,以提高电控柜100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可避免电控柜100的风吹向所述电控柜100的后侧,以减小对所述电控柜100后侧的其他部件的影响,比如冷凝器盘管。由于冷凝器盘管通常设置于电控柜100的背板12的外侧(即电控柜100的后侧),通过上述设置,可降低冷凝器盘管的进风温度,以提高冷凝器盘管的冷凝能力,从而提高风冷冷水机组的能效。此外,还使得电控柜100的结构更加简洁美观。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风冷冷水机组(未图示),该风冷冷水机组包括冷凝器盘管(未图示)以及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控柜100。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