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光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605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光电路,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控制两组不同色温的灯珠的电流达到不同调光效果的电路。



背景技术: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例如宾馆、城堡等,有时需要利用灯光制造出不同的氛围,因此提出了一种通过控制两组不同色温的灯珠的电流达到不同的调光效果的电路,以达到同一场合不同情境下的灯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产生不同灯光效果的调节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光电路,包括电源电路、交流电过零检测电路、积分电路、控制输出电路、调光电源驱动以及灯光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交流电检测电路、积分电路、控制输出电路以及调光电源驱动依次连接;所述调光电源驱动的第一输入端与控制输出电路连接,调光电源驱动的第二输入端与地连接;所述灯光电路包括第一灯珠组、第二灯珠组、电阻R11-R12、二极管VD8以及芯片US1;所述第一灯珠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灯珠组的第一端以及调光电源驱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灯珠组的第二端与电阻R11的第一端、电阻R12的第一端以及二极管VD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二端与芯片US1的REXT端子连接,第二灯珠组的第二端与芯片US1的OUT端子连接,芯片US1的GND端子与电阻R12的第二端、二极管VD8的第二端以及调光电源驱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芯片US1为型号为CL1570的芯片。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灯珠组和第二灯珠组是LED球泡内部的发光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容C1-C2、二极管VD1-VD2、电阻R1以及稳压管VS;所述二极管VD1的负极与稳压管VS的正极、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电源端连接,二极管VD1的正极与电阻R1第一端、电容C1的第一端以及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与电阻R1第二端与地连接,稳压管VS的负极与电容C2的第二端以及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交流电过零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2-R4、二极管VD3-VD5、电容C3和运算放大器N1;所述电阻R2第一端与二极管VD4的负极、二极管VD5的正极以及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第二端与地连接,二极管VD4的正极与电阻R4的第一端、二极管VD3的负极以及运算放大器N1运算放大器N1的反向输入端2连接,二极管VD5的负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二极管VD3的正极以及运算放大器N1运算放大器N1的同向输入端3连接,运算放大器N1的正电源端与电阻R4的第二端以及电源端连接,运算放大器N1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1与所述积分电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积分电路包括:二极管VD6、电阻R5和电容C4;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与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1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与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积分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VD6与电阻R5并联。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输出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N2、电位器RP、晶体管V、二极管VD7、电容C5、晶闸管VT和电阻R6-R10;所述运算放大器N2的同向输入端5与积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N2的反向输入端6与电位器RP的滑动片连接,电位器RP的第一端c通过电阻R6与电源端以及晶闸管VT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d通过电阻R7第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N2的输出端7与二极管V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7的负极通过电阻R8与晶体管V 的基极连接,晶体管V 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晶闸管VT的门极连接,晶闸管VT的第二端与调光电源驱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阻R10和电容C5串联后并接在晶闸管VT的两端,晶体管V 的发射极与电阻R7第二端、电容C4的第二端、运算放大器N1的负电源端、电容C3的第二端、电阻R3的第二端以及VD2的正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第一灯珠组和第二灯珠组即两组不同色温的灯珠集成在同一LED球泡中,借助不同色温的灯珠在电流发生变化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在同一场合通过调节电流营造出不同的灯光效果和环境氛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调光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一种调光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电源电路、交流电过零检测电路、积分电路、控制输出电路、调光电源驱动以及灯光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为交流电过零检测电路、积分电路以及控制输出电路供电;电源电路与交流电检测电路、积分电路、控制输出电路以及调光电源驱动依次连接。

其中,电源电路包括:电容C1-C2、二极管VD1-VD2、电阻R1以及稳压管VS;所述二极管VD1的负极与稳压管VS的正极、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电源端连接,二极管VD1的正极与电阻R1第一端、电容C1的第一端以及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与电阻R1第二端与地连接,稳压管VS的负极与电容C2的第二端以及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

交流电过零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2-R4、二极管VD3-VD5、电容C3和运算放大器N1;所述电阻R2第一端与二极管VD4的负极、二极管VD5的正极以及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第二端与地连接,二极管VD4的正极与电阻R4的第一端、二极管VD3的负极以及运算放大器N1运算放大器N1的反向输入端2连接,二极管VD5的负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二极管VD3的正极以及运算放大器N1运算放大器N1的同向输入端3连接,运算放大器N1的正电源端与电阻R4的第二端以及电源端连接,运算放大器N1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1与所述积分电路连接。

积分电路包括:二极管VD6、电阻R5和电容C4;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与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1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与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并作为积分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VD6与电阻R5并联。

控制输出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N2、电位器RP、晶体管V、二极管VD7、电容C5、晶闸管VT和电阻R6-R10;所述运算放大器N2的同向输入端5与积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N2的反向输入端6与电位器RP的滑动片连接,电位器RP的第一端c通过电阻R6与电源端以及晶闸管VT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d通过电阻R7第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N2的输出端7与二极管V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7的负极通过电阻R8与晶体管V 的基极连接,晶体管V 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晶闸管VT的门极连接,晶闸管VT的第二端与调光电源驱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阻R10和电容C5串联后并接在晶闸管VT的两端,晶体管V 的发射极与电阻R7第二端、电容C4的第二端、运算放大器N1的负电源端、电容C3的第二端、电阻R3的第二端以及VD2的正极连接。

灯光电路包括:第一灯珠组、第二灯珠组、电阻R11-R12、二极管VD8以及芯片US1;所述第一灯珠组的第一端与第二灯珠组的第一端以及调光电源驱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灯珠组的第二端与电阻R11的第一端、电阻R12的第一端以及二极管VD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二端与芯片US1的REXT端子连接,第二灯珠组的第二端与芯片US1的OUT端子连接,芯片US1的GND端子与电阻R12的第二端、二极管VD8的第二端以及调光电源驱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调光电源驱动的第一输入端与控制输出电路连接,调光电源驱动的第二输入端与地连接;芯片US1为型号为CL1570的芯片。整个电路通过控制两组不同色温的灯珠组从而得到不同的调光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调光电源驱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第一灯珠组由若干个相互串联的高色温led灯珠组成;第二灯珠组由若干个相互串联的低色温led灯珠组成。LED灯珠的色温是指LED灯珠发光时的颜色,光源色温不同,光色也不同。色温在3000K以下有稳重的气氛,温暖的感觉;色温在3000--5000K为中间色温,有爽快的感觉;色温在5000K以上有冷的感觉。本实施例的第一灯珠组选用3000K的led灯珠,发出暖黄色的光,第二灯珠组选用1800K的led灯珠,发出橙红色的光。

交流电通电后,在芯片IC的1脚上产生与交流电过零时相对应的负脉冲,此负脉冲经积分电路处理后产生与电力交流电同步的锯齿波电压,加至IC的5脚,与6脚的基准电压比较。当5脚的锯齿波电压低于6脚的基准电压时,7脚输出高电平,使V导通,VT受出发而导通,灯光电路通电。通过调整RP的阻值,可以改变IC的6脚基准电压的高低,从而改变VT导通角的大小和灯光电路的电流。

当RP的滑动片位于d点时,此时Ioutput最大,设定b点电压为0.6v,与US1 PIN-REXT的基准电压相同,此时a点和b点的电势相同,故PIN-REXT无法采样到电流而US1不工作,即第二灯珠组这一路不工作,电流从DS101流向DS113,从b点流向e点,此时只有第一灯珠组这路灯珠亮,I1电流接近Ioutput,整个LED球泡呈现暖黄色的效果;而随着RP的滑动片逐渐向c端滑动,Ioutput电流逐渐变小,b点电势降低,ab两点间电势差逐渐加大,PIN-REXT的采样电流从0逐渐加大,此时第一灯珠组这路的亮度逐渐减小,第二灯珠组的亮度逐渐变亮,当RP的滑动片到达c点时,第一灯珠组这路的亮度接近为0或不亮,电流Ioutput从DS201流向DS213,通过芯片US1的pin-out和 pin-GND管脚,到e点,第二灯珠组这路达到最亮,I2电流接近0.6v/(R11+R12),整个LED球泡呈现橙红色的效果。在RP的滑动片从d电向c点滑动的过程中,Ioutput逐渐变小,LED球泡灯发出的光的色温逐渐降低,直观的感受是整个LED球泡的灯光逐渐从暖黄色向橙红色过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他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