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892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源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数据中心的发展非常迅速,发展方向趋于大型化和模块化,如何降低热处理能耗是技术发展核心。在此背景下催生各种利用自然冷来降低热处理能耗的模块化冷源系统。现有的冷源系统基于间接蒸发冷凝方式,将冷凝侧冷空气与蒸发侧热空气通过空空换热器进行交换,将蒸发侧热空气冷却后回到室内服务器端冷却,并将空空换热器和间接蒸发冷等模块集成在集装箱中,便于运输和现场对接。

现有冷源系统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空气-空气换热器效率低,同种冷量输出规格情况下,尺寸比较大,对安装的空间和占地尺寸要求比较高,成本较高;

2、新风引入对空气质量要求高,新风处理成本以及维护成本比较高;

3、相比较传统风冷直膨制冷系统,室内外机现场接管、工程安装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弊端的冷源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其包括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冷凝侧换热模块以及蒸发侧换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箱体侧面上的回风网,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将冷凝侧换热模块换热后的风送出的出风风道;所述冷凝侧换热模块包括与所述回风网连通的冷凝侧冷凝风墙以及与所述冷凝侧冷凝风墙连通的冷凝侧换热器;所述蒸发侧换热模块包括与所述回风网连通的蒸发侧风墙以及与所述蒸发侧风墙连通的蒸发侧换热器;所述冷凝侧换热模块与所述蒸发侧换热模块通过设置管路连接以形成循环回路。

优选地,所述冷凝侧换热模块还包括与所述冷凝侧换热器连通的冷凝侧动力模块;所述冷凝侧动力模块包括动力循环附件以及与所述动力循环附件连接的系统循环附件。

优选地,所述冷凝侧换热模块还包括与所述冷凝侧动力模块和所述冷凝侧换热器相连通的喷淋模块。

优选地,所述冷凝侧换热器与所述冷凝侧风墙对称设置在所述箱体中或者所述冷凝侧换热器倾斜设置在所述箱体中;所述蒸发侧换热器倾斜设置在所述箱体中。

优选地,所述冷凝侧换热模块的布局呈V字形或者N字形或者倾斜的一字形;所述蒸发侧换热模块的布局呈V字形或者N字形或者倾斜的一字形。

优选地,所述动力循环附件包括压缩机、热管动力泵以及冷却水泵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系统循环附件包括储液器、和/或节流阀。

优选地,所述蒸发侧换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冷凝侧换热模块的侧面;或,所述蒸发侧换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冷凝侧换热模块的底部;或,所述蒸发侧换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冷凝侧换热模块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冷凝侧冷凝风墙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冷凝侧换热器相对设置的冷凝侧冷凝风机;所述蒸发侧风墙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蒸发侧换热器相对设置的蒸发侧换热风机。

优选地,所述冷凝侧换热器包括被动式热管冷凝器、风冷直膨冷凝器以及乙二醇干冷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蒸发侧换热器包括被动热管蒸发器、冷水盘管以及乙二醇自然冷盘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通过将冷凝侧换热模块和蒸发侧换热模块集中在箱体中,并且在箱体的侧面上设置回风网以及在箱体上设置出风风道,实现与冷凝侧换热模块和蒸发侧换热模块的对接,减少了该冷源系统的安装空间和占地面积能够满足空间运输和搬运的要求;而且降低了安装成本。另外,该冷凝侧换热模块通过设置冷凝侧冷凝风墙与回风网连通,还有通过设置冷凝侧换热器将热风转换为冷风,再经冷凝侧冷凝风墙吹出;该蒸发侧换热模块通过设置蒸发侧风墙与回风网连通,还有通过设置蒸发侧换热器将由冷凝侧换热模块换热得到的液体气化,再经过蒸发侧风墙将风吹出;所述冷凝侧换热模块与蒸发侧换热模块通过设置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实现不同冷源的切换减少了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的第七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的第八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及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

该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可形成空调用于不同场景的制冷,该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为大型自然冷模块化产品,通过利用自然冷的方式来降低热处理能耗,且该该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以集中设置的方式,节约了了安装的空间和占地面积,降低了安装成本。

如图1所示,该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包括箱体11,设置在该箱体11内的冷凝侧换热模块12以及蒸发侧换热模块13,设置在该箱体11侧面上的回风网111,以及设置在该箱体11上的出风风道112。该箱体11可用于收容该冷凝侧换热模块12和该蒸发侧换热模块13;该冷凝侧换热模块12和该蒸发侧换热模块13通过设置管路连接以形成循环回路;通过该回风网111,该该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外的风可以进入系统内参与循环。该出风风道112能够将经冷凝侧换热模块12换热后的冷风送至该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外。

该箱体11可以采用耐高温塑胶制成,且其可以呈长方体状;该箱体11的空间尺寸不大于集装箱运输尺寸要求,以满足空间运输和搬运的要求。可以理解地,在不大于集装箱运输尺寸要求的情况下,该箱体尺寸可以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和冷量进行变更,使其能够与服务器微模块产品尺寸进行深度配合应用。

该回风网111可设置在该箱体11的任意侧面,该回风网111的面积与该箱体11侧面的面积相适配,且其可以采用蜂窝板网孔,也可以采用百叶格栅等不同回风设计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该回风网111采用蜂窝网孔的设计方式,且该回风网111包括与冷凝侧换热模块12相连通的冷凝侧回风网和与该蒸发侧换热模块13相连通的蒸发侧回风网。

该出风风道112可以设置在该箱体11的顶部与该冷凝侧换热模块12和该蒸发侧换热模块13相连通,形成顶部出风侧面回风。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出风风道112可以设置在该箱体11的侧面形成侧面出风侧面回风。可以理解地,该出风风道112和该回风网111的布局不限于顶部出风侧面回风以及侧面回风侧面出风这两种形式;也可以采用顶部回风顶部出风,具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要求做不同形式的变更。

如图3所示,该冷凝侧换热模块12包括与该回风网111连通的冷凝侧冷凝风墙121以及与该冷凝侧冷凝风墙121相连通的冷凝侧换热器122。该冷凝侧换热模块12采用侧面回风顶部出风的设计方式,该冷凝侧冷凝风墙121和该冷凝侧换热器122可对称设置在该箱体11中或者倾斜设置在该箱体11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冷凝侧换热模块12的布局可以呈V字形或者N字形或者倾斜的一字形;则该冷凝侧冷凝风墙121与该冷凝侧换热器的布局不限于于以上所列出的型式,可结合箱体11空间尺寸的要求和性能要求做不同形式的变更,以满足换热面积和冷量的匹配要求。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凝侧冷凝风墙121和该冷凝侧换热器122的布局对称设置。该冷凝侧换热模块还可以包括与该冷凝侧换热器122连通的冷凝侧动力模块;该冷凝侧动力模可置于冷凝侧冷凝风墙的下方,并且与该冷凝侧换热器122通过设置管路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该冷凝侧动力模块省去。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冷凝侧换热模块12还可以包括与该冷凝侧动力模块和该冷凝侧换热器122相连通的喷淋模块,该喷淋模块可在相对湿度较小的地方用于增加经该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制冷得到的冷风的相对湿度,进一步提高机组的节能效果。

该冷凝侧冷凝风墙121包括至少一个与该冷凝侧换热器122相对设置的冷凝侧冷凝风机,该冷凝侧冷凝风机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冷凝侧冷凝分机的数量可以为六个,该冷凝侧冷凝风墙121设置在该箱体11的顶部,占用上部面积一半区域,且该冷凝侧冷凝风墙121采用顶部出风。可以理解地,该冷凝侧冷凝风墙121的数量和出风面积以及出风方式不限于以上所列举的形式,其出风面积可以拓展至整个箱体的出风平面,出风方向可以调整为侧面出风。

该冷凝侧换热器122包括被动式热管冷凝器、风冷直膨胀冷凝器以及乙二醇干冷器中的一种或多种,则该冷凝侧换热器12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这三种换热器中的一种,也可以是他们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凝侧换热器122优选被动式热管冷凝器。

该冷凝侧动力模块包括动力循环附件以及与该动力循环附件连接的系统循环附件;该动力循环附件包括压缩机、热管动力泵以及冷却水泵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理解地,该动力循环附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这三种附件中的一种,也可以为他们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该动力循环附件优选压缩机和热管动力泵。该系统循环附件包括储液器和节流阀,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系统循环附件可以为储液器或者为节流阀。

该蒸发侧换热模块13可以设置在该冷凝侧换热模块12的侧面;也可以设置在冷凝侧换热模块12的底部,还可以设置在冷凝侧换热模块12的顶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在该冷凝侧换热模块12的侧面。该蒸发侧换热模块13包括与该回风网111连通的蒸发侧风墙131以及与该蒸发侧风墙131连通的蒸发侧换热器132。该蒸发侧换热模块13采用侧面回风侧面出风的设计方式,该蒸发侧换热器132倾斜设置在该箱体11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蒸发侧换热模块13的布局可以呈V字形或者N字形;则该蒸发侧换热风墙131与该蒸发侧换热器的布局不限于于以上所列出的型式,可结合箱体11空间尺寸的要求和性能要求做不同形式的变更,以满足换热面积和冷量的匹配要求。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蒸发侧换热风墙131和该蒸发侧换热器132的布局对称设置。

该蒸发侧换热风墙131包括至少一个与该蒸发侧换热器132相对设置的蒸发侧换热风机,该蒸发侧换热风机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蒸发侧换热分机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该蒸发侧换热风墙131设置在该箱体11的顶部,蒸发侧换热风墙131采用侧面出风。可以理解地,该蒸发侧换热风墙131的数量和出风面积以及出风方式不限于以上所列举的形式,其出风面积可以拓展至整个箱体的出风平面,出风方向可以调整为侧面出风。

该蒸发侧换热器132包括被动热管蒸发器、冷水盘管以及乙二醇自然冷盘管中的一种或多种,则该蒸发侧换热器13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这三种换热器中的一种,也可以是他们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该蒸发侧换热器132优选被动热管蒸发器和冷水盘管。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由被动式热管蒸发器1321、压缩机1234、喷淋装置124、被动式热管冷凝器1221、储液器1233、热管动力泵1231、节流阀1232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在该给到被动式热管蒸发器1231的上方设有冷水盘管1232,该冷凝侧冷凝风机1211和该蒸发侧换热风机1311分别设置在被动式热管冷凝器1221和被动式热管蒸发器1321的上方。该冷凝侧换热模块12和该蒸发侧换热模块13中通过设置管路连接形成多种制冷模式;则本实施例可以形成被动式热管循环系统单独制冷,压缩机单独制冷模式以及冷水盘管单独制冷,也可以形成压缩机与被动式热管循环系统组成的第一混合制冷系统或者冷水盘管与被动式热管循环系统组成的第二混合制冷系统;还可以是被动式热管、压缩机以及冷水盘管组成的第三混合制冷系统。

图2及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冷凝侧换热模块12中冷凝侧冷凝风墙121的布局不同;在该实施例中,该冷凝侧冷凝风墙121与蒸发侧换热风墙131位于不同侧。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冷凝侧换热模块12采用N字形布局,该冷凝侧动力模块123位于该冷凝侧换热器122的下方;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冷凝侧换热模块12在该箱体11中所占的空间不同。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其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冷凝侧换热模块12采用V字形布局;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其与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冷凝侧换热模块12在该箱体11中所占的空间不同。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其与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冷凝侧换热模块12的布局,该冷凝侧换热器121倾斜设置在该箱体11中。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该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可以由两个模块化集中冷源系统上下拼接应用。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