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从侧板散热的电气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498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从侧板散热的电气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从侧板散热的电气柜。



背景技术:

电气柜是一种常见的配电设施,现有技术中的电气柜的散热主要是通过电气柜侧壁上的多个散热孔,但散热孔的结构较为固定且单一,具有较为固定的散热速度,当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时,则需要对电气柜进行调节以增加电气柜的散热速度,现有的电气柜均不具备这种调节功能,因此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电气柜不便于对散热情况进行调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从侧板散热的电气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便于从侧板散热的电气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正面设置有柜门,且柜体的左右两侧均竖直设置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外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且凹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多个第二散热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散热孔,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板,且凹槽的两侧壁上均竖直开设有与滑板配合连接的滑槽,所述活动板内侧的底部设置有延伸块;

所述凹槽内侧壁的中部竖直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延伸块通过条形通孔插设到柜体的内部并连接有连接绳,所述柜体内部的顶部设置有挂环,所述连接绳远离延伸块的一端穿过挂环并与转动杆连接,所述柜体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竖直设置有转动杆,且安装块上开设有与转动杆配合连接的插孔,所述转动杆的底部连接有摇杆,且安装块的侧边设置有限位螺栓。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均设置为条形散热孔,且多个第一散热孔的面积从下至上逐渐增大,位于最下方的第一散热孔的面积大于第二散热孔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压条。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设置有防脱落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从侧板散热的电气柜,有益效果在于:在正常情况下,柜体可通过活动板上的多个第二散热孔进行散热,在周围温度较高时,可通过转动杆对连接绳进行缠绕回收使活动板的位置上移,活动板的位置上移后,多个第一散热孔失去活动板的阻挡可直接进行通风散热,这样设置可使柜体得到不同的散热效果,便于在不同情况下进行调节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从侧板散热的电气柜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中:柜体1、柜门2、挂环3、活动板4、连接绳5、延伸块6、凹槽7、侧板8、安装块9、转动杆10、摇杆11、限位螺栓12、条形通孔13、第一散热孔14、滑板15、滑槽16、第二散热孔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便于从侧板散热的电气柜,包括柜体1,柜体1的正面设置有柜门2,且柜体1的左右两侧均竖直设置有侧板8,两个侧板8的外侧均开设有凹槽7,凹槽7内设置有活动板4,活动板4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17,且凹槽7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多个第二散热孔17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散热孔14,活动板4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板15,且凹槽7的两侧壁上均竖直开设有与滑板15配合连接的滑槽16,活动板4内侧的底部设置有延伸块6。活动板4的底部设置有压条,压条可增加活动板4底部的重量,便于活动板4自由下落,第一散热孔14与第二散热孔17均设置为条形散热孔,且多个第一散热孔14的面积从下至上逐渐增大,位于最下方的第一散热孔14的面积大于第二散热孔17的面积,这样设置便于对柜体1的散热情况进行调节。当活动板4完全位于凹槽7内时,柜体1内的热量只能依次通过第一散热孔14与第二散热孔17进行散热,由于第二散热孔17的面积较小,因此具有较小的散热效果,当活动板4向上移动时,部分第一散热孔14失去活动板4的阻挡可直接进行通风散热,随着活动板4不断向上移动,柜体1的散热效果也越好,便于使用者调节使用。

凹槽7内侧壁的中部竖直开设有条形通孔13,延伸块6通过条形通孔13插设到柜体1的内部并连接有连接绳5,柜体1内部的顶部设置有挂环3,连接绳5远离延伸块6的一端穿过挂环3并与转动杆10连接,柜体1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块9,安装块9上竖直设置有转动杆10,且安装块9上开设有与转动杆10配合连接的插孔,转动杆10的底部连接有摇杆11,且安装块9的侧边设置有限位螺栓12。转动杆10的顶端设置有防脱落限位块,这样设置可避免缠绕在转动杆10上的连接绳5发生脱落的情况。在使用时,转动杆10转动可对连接绳5进行收放,这样设置可将活动板4的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将活动板4向上移动,可使柜体1具有较大的散热速度,将活动板4向下移动,可使柜体的散热速度减小,便于在不同情况下进行调节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