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对数放大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949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具体是指一种中频对数放大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数放大器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无线接收机中。然而传统的对数放大器由于没有对输入端的中频信号进行处理,当输入信号具有很宽的动态范围时,容易导致输出功率出现饱和,严重影响了接收机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对数放大器由于没有对输入端的中频信号进行处理,容易导致输出功率饱和的缺陷,提供一种中频对数放大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中频对数放大电路,包括处理芯片U,负极接地、正极经电感L2后与处理芯片U的IFHI管脚连接的电容C8,负极与处理芯片U的IFHI管脚连接、正极经电阻R5后形成中频输入端的电容C7,负极接地、正极分别与处理芯片U的IFLO管脚和FDBK管脚连接的电容C9,正极与处理芯片U的RFLO管脚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6,正极与处理芯片U的RFHI管脚连接、负极经电阻R4后接地的电容C5,正极与处理芯片U的LOHI管脚连接、负极经电阻R3后接地的电容C4,分别与处理芯片U的VPS1管脚和VPS2管脚连接的LC去耦合滤波电路,以及与处理芯片U的RSSI管脚连接的输出级放大电路;所述处理芯片U的PRUP管脚接CMOS电平、其COM3管脚和COM2管脚以及COM1管脚均接地、MXOP管脚和VMID管脚均与电容C7的正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LC去耦合滤波电路包括负极接地、正极经电感L1后接电源的电容C3,串接在电容C3和处理芯片U的VPS2管脚之间的电阻R2,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1后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的电容C2,以及负极接地、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连接的电容C1;所述处理芯片U的VPS1管脚与电容C1的正极连接,其VPS2管脚接地。

所述输出级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P,一端与放大器P的正电源端连接、另一端接电源的电感L3,负极接地、正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连接的电容C10,与电容C10并联的电阻R7,串接在放大器P的正电源端和负极之间的电阻R6,串接在放大器P的负极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8,以及一端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则与处理芯片U的LMOP管脚形成输出端的电阻R9;所述放大器P的正极与处理芯片U的RSSI管脚连接、其负电源端接地。

所述处理芯片U为AD608集成芯片。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输入端设置有反馈回路,从而消除输入端的偏移,更好的将中频信号的动态范围进行压制,防止输出功率出现饱和。

(2)本实用新型的LC去耦合滤波电路可以对干扰频率进行滤波,使处理芯片运行更加平稳。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输出级放大电路,该输出级放大电路可以对输出的检波信号进一步的放大,使检波信号满足后续处理电路的门限电压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中频对数放大电路,包括处理芯片U,电容C8,电感L2,电容C7,电阻R5,电容C9,电容C6,电容C5,电阻R4,电容C4,电阻R3,LC去耦合滤波电路以及输出级放大电路。

具体的,该电容C8的负极接地、正极经电感L2后与处理芯片U的IFHI管脚连接,电容C7的负极与处理芯片U的IFHI管脚连接、正极经电阻R5后形成中频输入端,该处理芯片U的MXOP管脚和VMID管脚均与电容C7的正极连接。

由上述结构,该处理芯片U、电容C8、电感L2、电容C7以及电阻R5形成一个反馈回路,其可以消除中频对数放大电路输入端的偏移,更好的将中频信号的动态范围进行压制,防止中频对数放大电路输出功率出现饱和。该电容C7、电容C8和电感L2还形成一个滤波器,其可以滤除干扰信号,提高信号的稳定性。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该处理芯片U采用AD608集成芯片,电阻R5的阻值设为550Ω,电容C7和电容C8的容值均设为51pF,电感L2的感量为1.5μH。

另外,该电容C9的负极接地、正极分别与处理芯片U的IFLO管脚和FDBK管脚连接,电容C6的正极与处理芯片U的RFLO管脚连接、负极接地,电容C5的正极与处理芯片U的RFHI管脚连接、负极经电阻R4后接地,电容C4的正极与处理芯片U的LOHI管脚连接、负极经电阻R3后接地,LC去耦合滤波电路分别与处理芯片U的VPS1管脚和VPS2管脚连接,输出级放大电路与处理芯片U的RSSI管脚连接,所述处理芯片U的PRUP管脚接CMOS电平、其COM3管脚和COM2管脚以及COM1管脚均接地。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电容C9的容值为10nF,电容C6的容值为1nF,电容C5的容值为1nF,电阻R4的阻值为51KΩ,电容C4的容值为0.1μF,电阻R3的阻值为51KΩ。

所述LC去耦合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3,电阻R2,电感L1,电容C2,电容C1以及电阻R1。具体连接时,该电容C3的负极接地、正极经电感L1后接+5V电压,电阻R2串接在电容C3和处理芯片U的VPS2管脚之间,电容C2的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1后与电容C3的正极连接,电容C1的负极接地、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连接。所述处理芯片U的VPS1管脚与电容C1的正极连接,VPS2管脚接地。

电压经电感L1和电阻R1后给处理芯片U加压,使处理芯片U工作,其可以避免处理芯片U与后续的输出级放大电路之间产生寄生耦合,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其中,该电感L1的感量为56μH,电阻R1的阻值为5KΩ,电阻R2的阻值为5KΩ。电容C1,电容C2以及电容C3则对电源中不同频率信号进行滤波,避免产生干扰;该电容C1和电容C2的容值为0.1μF,电容C3的容值则为10μF。

由于该处理芯片U的检波输出电压很小,不能满足后续处理电路的门限电压要求,因此在处理芯片U的RSSI管脚上连接该输出级放大电路,通过该输出级放大电路对输出信号做进一步的放大。具体的,该输出级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P,电感L3,电容C10,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以及电阻R9。连接时,该电感L3的一端与放大器P的正电源端连接、其另一端接+5V电压,电容C10的负极接地、正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连接,电阻R7与电容C10并联,电阻R6串接在放大器P的正电源端和负极之间,电阻R8串接在放大器P的负极和输出端之间,电阻R9的一端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则与处理芯片U的LMOP管脚形成输出端;所述放大器P的正极与处理芯片U的RSSI管脚连接、其负电源端接地。

电压经电感L3后给放大器P提供电压,电阻R7和电容C10形成RC滤波器,该RC滤波器可将电压信号中的干扰信号滤除,使电路工作更稳定。在本实施例中,电感L3的感量为56μH,电阻R6的阻值为10KΩ,电阻R7的阻值为KΩ,电容C10的容值为1μF。处理芯片U的RSSI管脚输出的检波信号输入到放大器P,由放大器P再次进行放大后输出;该电阻R8为放大器P的负反馈电阻,其可以稳定放大器P的工作点;该电阻R8的阻值为10KΩ,电阻R9的阻值为10KΩ,放大器P的型号为OPA37。

具体的,接收到的中频信号经经过输入端的前期处理后由IFHI管脚输入到处理芯片U中,由处理芯片U进行放大处理;处理芯片U对信号进行处理后从其LMOP管脚输出限幅信号,RSSI管脚则输出检波信号,检波信号再由输出级放大电路进行再将放大后输出。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