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脚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161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引脚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元器件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脚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pcba(printedcircuitboard+assembly,pcb空板经smt上件后dip插件)加工时经常会用到多引脚变压器,因多引脚变压器引脚本身累积误差或在运输及搬运过程中引脚受外力偏离引脚中心,容易造成在pcba插件装配过程中,元器件引脚无法顺利插入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孔,引脚需要重新整形后才能插件。

通常做法是在多引脚变压器插件前,用相应的空印刷电路板对准元器件引脚,若发现引脚与相应的孔有偏差时,校正该引脚。这种纯手工作业的校正方式,需要对元器件的有偏差的多个引脚进行多次校正,才能完成元器件引脚的完全校正,校正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引脚校正装置,所述引脚校正装置用于对元器件引脚进行一次校正,校正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引脚校正装置,包括:

底座,包括用于承载元器件的承载面;和

校正板,活动连接所述底座,所述校正板与所述承载面相对设置且能够相对所述承载面移动,所述校正板包括板体及开设在所述板体上的多个校正孔,所述校正板移动压合所述元器件时,所述元器件的多个引脚一一对应地插入所述多个校正孔。

其中,每个所述校正孔均包括导入部和连接于所述导入部一端的校正部,所述导入部远离所述校正部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导入部连接所述校正部一端的横截面积,以将所述多个引脚分别导入所述校正部。

其中,所述校正部连接所述导入部一端的横截面积等于所述校正部远离所述导入部一端的横截面积。

其中,所述导入部的轴线与所述校正部的轴线共线。

其中,所述导入部呈圆锥形;或/及,所述校正部呈圆柱形。

其中,所述引脚校正装置还包括:

安装板,用于固定至所述底座;

引导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引导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把手,包括转动端、与所述转动端相对设置的握持端及连接在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握持端之间的中间段,所述转动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端;

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中间段;及

压杆,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压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所述压杆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校正板。

其中,所述引脚校正装置还包括:

导轨,一端固定于所述承载面,另一端朝远离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延伸;

滑动轴承,套设在所述导轨的外周侧;及

垫块,通过所述滑动轴承滑动连接所述导轨,以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承载面移动,所述垫块包括朝向所述承载面的第一面和远离所述承载面的第二面,所述校正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面,所述压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面。

其中,还包括相对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底座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板固定至所述第三支撑板。

其中,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承载面间隔设置,所述导轨远离所述承载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

其中,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将所述元器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引脚校正装置设有所述校正板,通过移动压合所述校正板至所述元器件,令所述元器件的所述多个引脚一一对应地插入所述多个校正孔,使得所述多个校正孔可以一次全部校正所述多个引脚。简言之,所述引脚校正装置能够对所述元器件的所述多个引脚进行一次校正,校正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脚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引脚校正装置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3是图1所示引脚校正装置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4是图1所示引脚校正装置的一种校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校正板沿ⅴ-ⅴ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ⅵ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引脚校正装置的一种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连接后彼此固定,也可以是一体式地彼此固定;可以是直接接触地固定,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固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引脚校正装置100,用于校正元器件200的引脚201。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包括底座1和校正板3。所述底座1包括用于承载元器件200的承载面11。所述校正板3活动连接所述底座1,所述校正板3与所述承载面11相对设置且能够相对所述承载面11移动。所述校正板3包括板体31及开设在所述板体31上的多个校正孔32。使用时,先令所述校正板3与所述承载面11之间保持较大间距,将所述元器件200放置于所述承载面11,如图2所示;再移动所述校正板3,令所述校正板3靠近所述承载面11,直至所述校正板3压合所述元器件200,如图3所示。所述校正板3移动压合所述元器件200时,所述元器件200的多个引脚201一一对应地插入所述多个校正孔3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设有所述校正板3,通过移动压合所述校正板3至所述元器件200,令所述元器件200的所述多个引脚201一一对应地插入所述多个校正孔32,使得所述多个校正孔32可以一次全部校正所述多个引脚201。简言之,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能够对所述元器件200的所述多个引脚201进行一次校正,校正效率高。

可以理解的,所述校正板3上的所述多个校正孔32的排布(例如孔位、间距)是与待装配所述元器件200的部件(例如印刷电路板)上的多个安装孔相匹配的,所述多个引脚201被所述多个校正孔32校正后,能够一一对应地顺利插入所述多个安装孔。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变压器生产和pcba(printedcircuitboard+assembly,pcb空板经smt上件后dip插件)装配工序环节。使用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后,多引脚变压器的引脚校正整形工序的效率得到很大提升,特别是双排多引脚变压器。所述元器件200也可为集成芯片。所述校正板3可直接连接所述底座1,也可通过其他结构间接连接所述底座1。所述承载面11的形状配合所述元器件200,包括但不限于平面或曲面。所述承载面11可直接承载所述元器件200,也可通过其他结构间接承载所述元器件200。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每个所述校正孔32均包括导入部321和连接于所述导入部321一端的校正部322。所述导入部321远离所述校正部322一端3211(即所述导入部321的入口端321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导入部321连接所述校正部322一端3212(即所述导入部321的出口端3212)的横截面积,以将所述多个引脚201分别导入所述校正部322。换言之,所述导入部321在朝向所述校正部322的方向上呈收拢趋势,所述导入部321的入口端3211口径较大,所述导入部321的出口端3212口径较小。

在所述校正板3朝向所述承载面11移动的过程中,利用所述导入部321的入口端3211的口径较大的特点,将比较大面积范围内变形或偏离引脚201中心的所述多个引脚201一一对应地导入所述校正板3的所述校正孔32;在所述校正板3继续向所述承载面11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多个引脚201由所述导入部321的入口端3211(较大口径)被压向所述导入部321的出口端3212(较小口径),而后伸入所述校正部322被校正形状。如此,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的一次校正动作即可完成传统工艺需要多次的效果,提升效率。

可选的,所述导入部321的周侧壁为平面或弧面。例如,所述导入部321呈圆锥形或碗形。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部322连接所述导入部321一端3221的横截面积(即所述校正部322的入口端3221)等于所述校正部322远离所述导入部321一端3222(即所述校正部322的出口端3222)的横截面积。由于所述校正部322的入口端3221的横截面积等于所述校正部322的出口端3222的横截面积,使得所述多个引脚201的形状被强制校正成所述校正部322的形状,也即所述多个引脚201的形状大致与所述校正部322的形状相匹配,从而提高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的校正准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部322远离所述导入部321一端3222的横截面积小于待装配所述元器件200的部件上的多个安装孔的孔径,使得经过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校正后的所述元器件200的所述多个引脚201可以顺利地插入所述多个安装孔,所述元器件200与待装配所述元器件200的部件的组装工序难度小、良率高。

可选的,所述校正部322的周侧壁为平面或弧面。例如,所述导入部321呈圆柱形或酒桶形。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校正部322连接所述导入部321一端3221(即所述校正部322的入口端3221)的横截面积也可略大于所述校正部322远离所述导入部321一端3222(即所述校正部322的出口端3222)的横截面积,使得所述校正部322即可准确校正所述多个引脚201,同时所述校正部322与所述导入部321的连接能够更为平滑。

进一步地,所述导入部321的轴线与所述校正部322的轴线共线,使得所述多个引脚201在由所述导入部321深入所述校正部322的过程中,阻力更小,移动过程较为顺畅。

可选的,单个所述校正孔32整体呈喇叭口形状或者漏斗形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以及图7,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还包括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安装板41、引导件42、把手43、连接片44及压杆45。所述安装板41用于固定至所述底座1。所述引导件42固定于所述安装板41,所述引导件4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421和第二端422。所述把手43包括转动端431、与所述转动端431相对设置的握持端432及连接在所述转动端431与所述握持端432之间的中间段433,所述转动端4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端421。所述连接片4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中间段433。所述压杆45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端422,所述压杆4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片44的另一端,所述压杆45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校正板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握持转动所述握持端432,使所述把手43相对所述第一端421转动,所述中间段433带动所述连接片44转动,所述连接片44带动所述压杆45相对所述第二端422滑动,从而使所述压杆45带动所述校正板3相对所述底座1移动。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通过所述驱动组件4能够使所述校正板3靠近所述承载面11或远离所述承载面11,从而使所述校正板3与所述元器件200相分离或相压合。

可选的,所述连接片4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片44对称连接在所述把手43与所述压杆45之间。

可选的,所述引导件42的所述第二端422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轴线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座1的所述承载面11,所述压杆45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内。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还包括移动组件5,所述移动组件5包括导轨51、滑动轴承52及垫块53。所述导轨5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1的所述承载面11,所述导轨51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承载面11的方向延伸。所述滑动轴承52套设在所述导轨51的外周侧。所述垫块53通过所述滑动轴承52滑动连接所述导轨51,以沿所述导轨51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承载面11移动。所述垫块53包括朝向所述承载面11的第一面531和远离所述承载面11的第二面532,所述校正板3固定于所述第一面531,所述压杆45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面532。所述压杆45推动或拉动所述垫块53,所述垫块53带动所述校正板3靠近所述承载面11或远离所述承载面11,也即靠近所述元器件200或远离所述元器件200。

可选的,所述导轨51的轴线大致垂直于所述承载面11,使得所述校正板3在所述元器件200的垂直方向上移动,所述校正板3的移动距离均为有效位移。进一步地,所述导轨51的轴线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座1的所述承载面11,从而大致垂直于所述元器件200。

可选的,所述压杆45通过连接板6连接至所述垫块53的所述第二面532。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还包括相对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的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之间的第三支撑板23,所述第三支撑板23与所述底座1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板41固定至所述第三支撑板23。

可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板23上开设槽形孔231,所述安装板41上开设通孔411,所述通孔411对齐所述槽形孔231的任意区域进行所述安装板41与所述第三支撑板23之间的固定,使得所述安装板41与所述第三支撑板23彼此之间具有可调的位移,从而使所述校正板3的移动范围更大、更灵活,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的适用范围更广。

所述第一支撑板21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座1的所述承载面11。所述第二支撑板22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座1的所述承载面11。所述第三支撑板23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座1的所述承载面11。

可选的,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加强板24和第二加强板25。所述第一加强板24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底座1,用于增加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二加强板25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2和所述底座1,用于增加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引脚校正装置100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之间的固定板26,所述固定板26与所述底座1的所述承载面11间隔设置,所述导轨51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26。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底座1上设有限位件7,所述限位件7用于将所述元器件200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限位件7可设于所述承载面11上,以将所述元器件200固定在所述承载面11上。所述限位件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块71和第二限位块72。所述第一限位块71、所述第二限位块72与所述底座1之间形成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可用于定位所述元器件200(例如变压器或集成芯片),所述元器件200的所述多个引脚201朝向所述校正板3放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在所述承载面11上设置具有安装槽的安装平台,所述元器件200安装至所述安装槽,以相对所述承载面11固定。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