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中控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0503发布日期:2018-07-31 23:31阅读:1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用于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中控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嵌入式MPU(多媒体处理单元multimedia processing unit后简称:MPU)越来越强大,MPU散热问题导致死机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做好MPU散热,已成为嵌入式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汽车中控大屏(后简称:中控)受整车安装位置、装配等因素的影响,整机散热设计效率偏低,中控项目上使用的MPU芯片存在高温工作“死机”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中控散热结构,其可解决MPU附近热量堆积所导致MPU死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中控散热结构,包括中控显示单元、设在所述中控显示单元背侧的电源底板支架、设在所述电源底板支架上的电源底板以及通过中控驱动板支架连接于电源底板上的中控驱动板,所述中控驱动板上设有中控驱动单元,所述中控驱动板与电源底板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风道,所述中控驱动板与所述中控显示单元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风道,还包括可将外界气流引入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内的第一风扇以及可将流经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气流排出的第二风扇。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控驱动单元上设有散热结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源底板支架在中控显示单元的背侧形成罩壳,所述电源底板、中控驱动板、中控驱动单元以及散热结构均位于所述罩壳内。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结构设在所述中控驱动板靠近中控显示单元的一侧,所述散热结构与中控显示单元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风道。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风扇设在所述电源底板支架侧面,并可产生平行流经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气流。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风扇设在所述电源底板支架远离第一风扇的顶部位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源底板上在正对第二风扇的区域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控驱动板与中控显示单元平行设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片。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规格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中控驱动单元附近热量集中的区域进行散热,首先,通过在中控驱动单元的两侧形成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采用热传导方式将中控驱动单元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风道、第二散热风道,再通过第一风扇、第二风扇产生机器内/外部冷空气在机器内部强制流动,驱动低温空气流经第一散热风道、第二散热风道产生热交换,充分混合后的冷空气被第二风扇带到外部,完成一次冷空气对中控驱动单元关键零件散热过程。来解决MPU附近热量堆积所导致MPU死机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中控散热结构,包括中控显示单元1、设在所述中控显示单元1背侧的电源底板支架2、设在所述电源底板支架2上的电源底板3以及通过中控驱动板支架9连接于电源底板3上的中控驱动板10,中控显示单元1可采用TFT屏等液晶显示单元,电源底板3可采用但不限于PCB,所述中控驱动板10上设有中控驱动单元(包括MPU),所述中控驱动板10与电源底板3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风道5,所述散热结构4与电源底板3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风道5,所述中控驱动板10与所述中控显示单元1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风道6,还包括可将外界气流引入第一散热风道5和第二散热风道6内的第一风扇7以及可将流经第一散热风道5和第二散热风道6的气流排出的第二风扇8。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中控驱动单元附近热量集中的区域进行散热,首先,通过在中控驱动单元的两侧形成第一散热风道5和第二散热风道6,采用热传导方式将中控驱动单元热量传递到第一散热风道5、第二散热风道6,再通过第一风扇7、第二风扇8产生机器内/外部冷空气在机器内部强制流动,驱动低温空气流经第一散热风道5、第二散热风道6产生热交换,充分混合后的冷空气被第二风扇8带到外部,完成一次冷空气对中控驱动单元关键零件散热过程。来解决MPU附近热量堆积所导致MPU死机问题。

为了改善热传导效率,所述中控驱动单元上设有散热结构4,作为优选,散热结构4紧贴在中控驱动单元底部,所述散热结构4可选用但不限于散热片。

其中,所述第一风扇7和所述第二风扇8规格相同,采用第一风扇7、第二风扇8串行工作方式,最大限度的保证让外部(冷空)进气量和内部排气量成1:1关系,避免因为进出气差异,所导致的额外噪音。更易确保风扇效率,且该方法易于实现。若使用两个风扇并行抽气的方式,很难控制两个风扇效率,因为风扇效率依赖于进入机壳内空气量,如果进气量大于风扇排气量,在风扇前方气流畅通的情况下,风扇效率可以得到保证;若进气量与风扇排气量不相等,风扇效率会降低,严重时会产生额外噪音。

电源底板支架2可为敞开式或封闭式,作为优选,所述电源底板支架2在中控显示单元1的背侧形成罩壳,所述电源底板3、中控驱动板10、中控驱动单元以及散热结构4均位于所述罩壳内。

而所述散热结构4设在所述电源底板3靠近中控显示单元1的一侧,所述散热结构4与中控显示单元1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风道6。在散热过程中通过流经第二散热风道6的气流也可同时完成对于中控显示单元1背光模组的散热。

调整电源底板3与散热结构4之间的距离,控制第一散热风道5、第二散热风道6空气流量,确在排出热空气的同时不会因为第一散热风道5、第二散热风道6分配不合理或是第一散热风道5、第二散热风道6流出空气流量小于第二风扇8排气量所产生噪声问题。

为了降低气流流通阻力和噪音,所述第一风扇7设在所述电源底板支架2侧面,并可产生平行流经第一散热风道5和第二散热风道6的气流。

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冷空气能在第一散热风道5、第二散热风道6长时间“逗留”,通过控制第二风扇8安装位置,将第二风扇8安装在中控驱动单元右方位,即所述第二风扇8设在所述电源底板支架2远离第一风扇7的顶部位置。在不减低风速和第一、第二风扇流量的情况下减低第一散热风道5、第二散热风道6空气流速。

所述电源底板3上在正对第二风扇8的区域设有透气孔,以供气流快速由第二风扇8排出。

为了降低气流流通阻力和噪音,所述电源底板3与中控显示单元1平行设置。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