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旋转和散热的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0212发布日期:2018-08-14 13:2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尤其涉及一种易于旋转和散热的电源。



背景技术:

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根据供电的装置不同,其大小各有不同,例如电脑机房、通讯公司机房等地的电源,体积非常庞大。而实验室等地方,体积就比较小。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受供电设备影响,以及自身功耗等,容易发热,不仅对电源自身寿命有影响,也会影响供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电源使用过程中的散热降温非常重要。

现在电源一般接口有很多个,都设置在壳体正面的面板上,而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实验室的教学、实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调整方向、方位的时候,如果电源比较笨重,就不便于调整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易于旋转和散热的电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易于旋转和散热的电源,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源本体,所述壳体下方设有一底座,所述底座和壳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壳体和底座间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位于底座上表面中部,与二者固定连接且能使壳体在水平面上绕转轴旋转;

所述壳体下表面还设有一与转轴同轴的轴承,所述轴承内设有滚珠,所述轴承下表面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在底座上,顶部连接轴承并用于使轴承内的滚珠与壳体下表面接触;

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散热孔,底部冲压有数条凹陷,所述凹陷不与轴承和转轴接触,凹陷和凹陷间的壳体底部处,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凹陷长度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为两根,对称分布在转轴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表面还设有两个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能向上扇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为电源底部增加一个底座,将其设置在底座上,二者固定连接且能通过转轴使壳体在水平面上绕转轴旋转;为了增加稳定性,设计了轴承和支撑杆,支撑杆撑住轴承,使其内部的滚珠与壳体下表面接触,这样,当壳体随转轴旋转时,下表面能经滚珠与轴承发生相对旋转,起到不妨碍旋转、且能增加旋转稳定性的效果。

壳体顶部设有散热孔,底部冲压有数条凹陷,且凹陷和凹陷间的壳体底部处,设有条形孔,散热孔和条形孔能有效散热,底部冲压的凹陷增加了散热面积,且由于壳体底部是悬空的,所以空气流通顺畅,散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在底座上表面还设有两个能向上扇风的散热风扇,加速空气的流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但旋转方便散热效果好,尤其适合实验室等场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壳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转轴;3、底座;4、支撑杆;5、散热孔;6、轴承;7、凹陷;8、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到图3,一种易于旋转和散热的电源,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的电源本体,所述壳体1下方设有一底座3,所述底座3和壳体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壳体1和底座3间设有一转轴2,所述转轴2位于底座3上表面中部,与二者固定连接且能使壳体1在水平面上绕转轴2旋转;

所述壳体1下表面还设有一与转轴2同轴的轴承6,所述轴承6内设有滚珠,所述轴承6下表面设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底部固定在底座3上,顶部连接轴承6并用于使轴承6内的滚珠与壳体1下表面接触;

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散热孔5,底部冲压有数条凹陷7,所述凹陷7不与轴承6和转轴2接触,凹陷7和凹陷7间的壳体1底部处,设有条形孔8,所述条形孔8沿凹陷7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4为两根,对称分布在转轴2两侧,所述底座3上表面还设有两个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能向上扇风。

本实用新型为装电源的壳体1底部增加一个底座3,将壳体1设置在底座3上方,二者通过转轴2连接,这样,壳体1能相对底座3,以转轴2为中心旋转;由于立柱本身稳定性相对较弱,为了增加稳定性,设计了轴承6和支撑杆4,支撑杆4撑住轴承6,使其内部的滚珠与壳体1下表面接触,这样,当壳体1随转轴2旋转时,下表面能经滚珠与轴承6发生相对旋转,起到不妨碍旋转、且能增加旋转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计散热孔5、冲压凹陷7的方式来达到散热效果,凹陷7不与轴承6和转轴2接触,不影响二者的工作,冲压凹陷7增加了散热面积,散热孔5和条形孔8能有效散热,这样在底座3上表面再设置散热风扇,能增加空气流动,使壳体1内的电源本体能有效散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