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串联式PTC电阻发热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0968发布日期:2018-09-11 23:23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利于PTC电阻高效发挥其性能的多层串联式PTC电阻发热芯。



背景技术:

PTC热敏电阻发热器已广泛地应用于气体、液体等。在这些应用中多为数片甚至数十片PTC电阻并联排列而成,以满足不同功率之要求。在其中各PTC电阻通过两电极片并联连接,也就是说每片PTC电阻都承受相同的电压,即发热器的额定电压。各片PTC电阻各自工作,其电压相同而电流可能各不相同。这种方式避免了串联连接因各片PTC电阻性能差异及环境的差异,升温速度不一造成电压分配不均。升温越快的PTC片所承受的电压越高,电压越高升温就越快,直至承受高电压的PTC电阻片因过热而击穿,而承受低电压的PTC电阻片因电压过低而几乎不发热。因此,现有此类PTC电阻发热器中PTC电阻片都采用并联连接。随着PTC电阻发热器应用越来越广,对其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PTC电阻发热器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随着电动汽车电源的电压越来越高等,要求PTC电阻发热器的电压也越来越高。PTC电阻片要承受电压越高,PTC电阻片的厚度(沿电强方向)就越大(越厚)。PTC电阻片是以钛酸钡为基的半导体陶瓷。这种材料本身导热较差,厚度越大的PTC电阻片内部发热的热量较难传到其表面,再通过电极片及壳体传到被加热的物体上,此时PTC电阻片内部温度升高,电阻变大,电流减小,整体发热器功率就较小。同时越厚的PTC电阻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越弱,其特有的自我控温性能也减弱。由此可见,越厚的PTC电阻片越不利于其作为发热元件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较薄的PTC电阻片,以利于PTC电阻高效发挥其性能的多层串联式PTC电阻发热芯,尤其利于PTC电阻用于较高压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的,一种多层串联式PTC电阻发热芯,它本体包含有:多条PTC组件和一条含有多层安装孔的金属导热外管;

PTC组件包含有:两条电极片、若干PTC电阻片、一个塑胶定位框和一片绝缘层;电极片一端设有一接线端子,以便与外电源连接,塑胶定位框上设有若干PTC电阻片的定位孔位和电极片定位凹槽,电极片置于定位框的凹槽内定位,在其上面的PTC孔位中摆放设有PTC电阻片,PTC电阻片电极面与电极片贴合紧密,在塑胶定位框另一面的凹槽内安装另一电极片,在上述的组件外包裹一绝缘层,以保证其电绝缘。

PTC组件外包裹的一绝缘层,也可用套入一绝缘管代替。

在每层金属导热外管的安装孔中设置一条上述的PTC组件,然后在外管两面平行加压,使外管稍微变形,紧紧地夹持上述的每层组件,使它们中各面紧密贴合、压紧,以保证PTC电阻片和电极片之间导电和导热都良好。为更好保证PTC电阻片电极片间导热接触,可在PTC电阻片与电极片间涂布一层硅胶。

上述的本体中各层PTC组件间形成串联连接,通电时电流从最上层一电极片进入,经该层的PTC电阻片、该层另一片电极片通过电极连接件,流至下一层PTC组件,然后从最下层电极片流出。

在上述的本体中外管的每层安装孔之间都设有中间金属隔层,使PTC电阻片所发的中间部分的热量较快速地传递到外管表面,并使各层PTC电阻片热行为比较一致。

本实用新型在本体中采用多层式结构,每层均采用导热性能优良的金属和绝缘材料,且每层之间都保证有较大面积的紧密接触,并同装于导热性能优良的金属管内,使本体内的PTC电阻保持较好温度一致性;每层PTC电阻之间采用串联连接,使每层的PTC电阻所承受的电压仅为电源电压的1/N左右(N为层数),由此就可采用较薄的PTC电阻,使PTC内部与表面温差小,有利于PTC电阻性能更高效发挥;由于本体内的PTC电阻热行为一致性较好,在其工作时其所承受的电压也较为均匀,从而保证了本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PTC组件的拆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PTC组件局部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PTC组件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导热外管局部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局部拆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在空气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PTC组件---1 金属导热外管---2 电极片连接件---3

PTC电阻片--4 电极片--5 塑胶定位框--6

绝缘层--7 安装孔--8 中间金属隔层--9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实施结构请参阅图示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PTC组件包含有:两条电极片(5)、若干PTC电阻片(4)、一个塑胶定位框(6)和一片绝缘层(7);电极片(5)一端设有一接线端子,以便与外电源连接,塑胶定位框(6)上设有若干PTC片的定位孔位和电极片定位凹槽,将电极片(5)置于定位框的凹槽内定位,在其上面的PTC孔位中摆放入PTC电阻片(4),使PTC电阻片电极面与电极片(5)贴合紧密;在塑胶定位框(6)另一面的凹槽内安装另一电极片(5);然后在上述的组件外包裹一绝缘层(或套入一绝缘管)。

再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本体包含有:多条上述的PTC组件(1)、一条金属导热外管(2)和电极片连接件(3);金属导热外管中设有多个安装PTC组件的孔位,请参阅图4所示(此图为含有两个安装PTC组件孔位的金属导热外管),将上述的PTC组件分别塞入金属导热外管(2)的安装孔(8)洞中,每层安装孔(8)之间都设有中间金属隔层(9),使PTC电阻片所发的中间部分的热量较快速地传递到外管表面,并使各层PTC电阻片热行为比较一致。

在金属导热外管(2)两面平行加压,使外管两侧稍微变形,紧紧地夹持上述的组件,使他们中各面紧密贴合,保证PTC电阻片(4)和电极片(5)之间导电和导热都良好。为了更好保证PTC电阻片电极片间导热接触,可在PTC电阻片与电极片间涂布一层硅胶。其内部结构请参阅图7。最后在本体的一端将上下PTC组件一电极端子用电极片连接件连接起来,使上下PTC组件形成串联连接。整个本体请参阅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加热用途,尤其电压较高的场合,如在其两侧加上散热片(参阅图8),即可做成空气加热器,广泛用于车用、家用暖风设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