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板浮动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9396发布日期:2018-11-14 01:2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层板浮动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按层数可分为单层板、多层板,多层板由于集成度高,结构紧凑,是为了印制电路板的主要发展方向。多层板加工时有一道比较重要的工序就是原料板涂胶,即将组成多层板的原料板表面涂覆一层厚度均匀的绝缘胶,以便于原料板之间的粘接,现有涂胶多采用胶枪直接向连续传送的原料板表面直接喷胶,胶液很难在原料板表面均匀附着,而且通过传送带连续传送的原料板在喷胶以后很难收集,会损伤喷有胶液的表面,而且目前多层板压合用的压力机为单向施力,即驱动装置驱动上模运动而下模固定,或者驱动装置驱动下模运动而上模固定,这样的运动方式在层数越多时,会出现由于受力不均匀而产生的压合不良。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多层板浮动压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板浮动压合装置,该装置通过设计浮动式设计,上模和下模同时压合,有效提高压合的均匀性,且在原料板的上料过程中,能有效保持胶面的完整性能,提高压合良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板浮动压合装置,包括底座、方管、举升气缸、载板机构、立柱、隔板、风机、热风管、加热管、伺服电机、齿轮、回转支承、圆盘热风箱、支架、支撑杆、挡板、集料机构、立架、下压气缸、上模、连接臂、第一压杆、第一调节螺母、第一缸体、第一活塞、第二缸体、第二活塞、第二压杆、第二调节螺母、弹性下模机构,所述的方管位于底座上端左侧,所述的方管与底座焊接相连,所述的举升气缸位于方管右侧,所述的举升气缸与方管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载板机构位于举升气缸上端,所述的载板机构与举升气缸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立柱位于底座上端,所述的立柱与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隔板位于立柱内侧,所述的隔板与立柱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风机位于隔板上端,所述的风机与隔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热风管位于风机上端,所述的热风管与风机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加热管位于热风管内测,所述的加热管与热风管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伺服电机位于立柱上端,所述的伺服电机与立柱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齿轮位于伺服电机上端,所述的齿轮与伺服电机键相连,所述的回转支承位于立柱上端,所述的回转支承与立柱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圆盘热风箱位于回转支承上端,所述的圆盘热风箱与回转支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支架贯穿圆盘热风箱且插入热风管内,所述的支撑杆位于支架左侧,所述的支撑杆与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的挡板位于支撑杆下端,所述的挡板与支撑杆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集料机构数量不少于2件,沿所述圆盘热风箱均匀布置,所述的立架位于底座上端右侧,所述的立架与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下压气缸位于立架上端,所述的下压气缸与立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上模位于下压气缸下端,所述的上模与下压气缸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连接臂位于上模右侧,所述的连接臂与上模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压杆贯穿连接臂,所述的第一压杆还设有第一调节螺母,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母数量为2件,沿连接臂上下对称布置,所述的第一缸体位于立架上端,所述的第一缸体与立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活塞位于第一缸体内存且位于第一压杆下端,所述的第一活塞与第一压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活塞可以沿第一缸体上下方向滑动,所述的第二缸体位于立架下端,所述的第二缸体与立架通过螺栓相连且于第一缸体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第二活塞位于第二缸体内侧,所述的第二活塞可以沿第二缸体上下方向滑动,所述的第二压杆位于第二活塞上端且贯穿第二缸体,所述的第二压杆与第二活塞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母位于第二压杆上端,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母与第二压杆螺纹相连,所述的弹性下模机构设置在第二压杆上端。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载板机构还包括托板、第一导杆、推板、第一弹簧、尼龙顶针、光电传感器、限位机构,所述的托板位于举升气缸上端,所述的托板与举升气缸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导杆位于托板上端,所述的第一导杆与托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导杆贯穿推板,所述的推板与第一导杆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导杆外侧且位于推板和托板之间,所述的尼龙顶针数量为若干件,从前至后,从左至右均布于推板,所述的光电传感器位于托板右侧,所述的光电传感器与托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限位机构数量为3件,呈三角形分布于推板上端,通过尼龙顶针来放置涂有胶水的原料板,涂有胶水面与尼龙顶针接触,由于尼龙顶针与原料板接触面积小,能最大程度保持胶面的完整性,且在压合的过程中,胶面受力发生偏移即可补偿尼龙顶针接触处的损失,从而提高压合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机构还包括限位杆、挡块、第二弹簧,所述的限位杆贯穿推板,所述的挡块位于限位杆下端,所述的第二弹簧位于限位杆外侧且位于挡块和推板之间,所述的第二弹簧分别与挡块和推板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立柱还设有进风防护网,所述的进风防护网位于立柱外侧,所述的进风防护网与立柱通过螺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料机构还包括框体、法兰、对中片、夹板机构,所述的框体贯穿圆盘热风箱,所述的法兰位于框体外侧,所述的法兰与框体焊接相连且于圆盘热风箱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对中片数量为4件,均匀布置与框体内侧,所述的夹板机构位于框体内侧,所述的夹板机构与框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框体还设有若干热风进口,所述的热风进口贯穿框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板机构还包括内夹座、外限位套、钢球、第三弹簧,所述的内夹座位于框体内侧,所述的内夹座与框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外限位套位于内夹座外侧,所述的外限位套与内夹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钢球贯穿外限位套且位于内夹座内侧,所述的第三弹簧位于钢球与内夹座之间,通过在集料机构内设置多组夹板机构即可实现多层原料板的连续堆叠,具体上料过程为:当原料板顶部与挡板接触,原料板侧面与钢球接触后,第三弹簧压缩,从而反作用于钢球将原料板夹紧在最上层的夹板机构内,随后,载板机构继续推动下一块原料板上移,下层原料板与上层原料板接触后,第二弹簧压缩一个原料板厚度,第三弹簧压缩并反作用于钢球将原料板夹紧在下层的夹板机构内,按上述步骤进行,即可完成多层原料板的上料,在装料过程中,上传原料板的胶面只是且仅仅一次与下层原料板的未附胶面贴合,整个过程中,原料板的胶面并未与其他零件接触,最大程度保证了胶面的完整性,提高压合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下模机构还包括第二导杆、下压板、下模、第四弹簧,所述的第二导杆贯穿立架,所述的下压板位于第二压杆上端且被第二导杆贯穿,所述的下压板与第二导杆螺纹相连,所述的下模位于第二导杆上端,所述的下模与第二导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四弹簧位于第二导杆外侧且位于下压板和下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缸体还设有球阀,所述的球阀位于第二缸体下端,所述的球阀与第二缸体通过管道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层板浮动压合装置,工作时,将涂覆有胶水的原料板防止于尼龙顶针上端,成三角形布置的限位机构将原料板三边进行限位,防止原料板出现晃动、偏移,举升气缸推动放置在载板机构上的原料板上移,设置在集料机构上的对中片将原料板进行对中,限位杆受到夹板机构阻力后下移,尼龙顶针带动原料板继续上移,当原料板顶部与挡板接触,原料板侧面与钢球接触后,第五弹簧压缩,从而反作用于钢球将原料板夹紧,按此步骤进行,即可将集料机构内安层数装载原料板,同时,加热管工作,风机将加热管加热后的热风经热风管吹入圆盘热风箱内,再经热风进口吹向原料板表面,从而减缓原料板上胶水凝固,随后,伺服电机带动与齿轮啮合相连的回转支承转动,即可带动相邻的集料机构转动至上模下端,下压气缸带动上模下移,同时,与上模固连的连接臂带动第一压杆下移,由于第二缸体和第一缸体内充有液压油,因此,挡第一压杆带动第一活塞下移时,第二活塞即可推动第二压杆上移,从而推动弹性下模机构上移,进而在下模和上模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压合。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母可以调节第一压杆伸出连接臂的长度,从而调节弹性下模机构的初始位置,通过调节第二调节螺母可以调节第一压杆伸出下压板的长度,也可以调节下模的初始位置,同时,打开球阀,向第二缸体内泵入液压油,也可以调节下压气缸单次作用时,第一压杆带动第一活塞下移后弹性下模机构的上升高度,从而满足不同数量的原料板压合。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设计浮动式设计,上模和下模同时压合,有效提高压合的均匀性,同时,采用单个下压气缸即可驱动上模和下模同时压合,有效保证了压合的同步性,而且弹性下模机构高度可调,满足不同层数原料板的压合,同时,在原料板的上料过程中,能有效保持胶面的完整性能,提高压合良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主视图

图2示出本发明载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集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夹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弹性下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方管2、举升气缸3、载板机构4、立柱5、隔板6、风机7、热风管8、加热管9、伺服电机10、齿轮11、回转支承12、圆盘热风箱13、支架14、支撑杆15、挡板16、集料机构17、立架18、下压气缸19、上模20、连接臂21、第一压杆22、第一调节螺母23、第一缸体24、第一活塞25、第二缸体26、第二活塞27、第二压杆28、第二调节螺母29、弹性下模机构30、托板401、第一导杆402、推板403、第一弹簧404、尼龙顶针405、光电传感器406、限位机构407、限位杆408、挡块409、第二弹簧410、进风防护网501、框体1701、法兰1702、对中片1703、夹板机构1704、热风进口1705、内夹座1706、外限位套1707、钢球1708、第三弹簧1709、球阀2601、第二导杆3001、下压板3002、下模3003、第四弹簧300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多层板浮动压合装置,包括底座1、方管2、举升气缸3、载板机构4、立柱5、隔板6、风机7、热风管8、加热管9、伺服电机10、齿轮11、回转支承12、圆盘热风箱13、支架14、支撑杆15、挡板16、集料机构17、立架18、下压气缸19、上模20、连接臂21、第一压杆22、第一调节螺母23、第一缸体24、第一活塞25、第二缸体26、第二活塞27、第二压杆28、第二调节螺母29、弹性下模机构30,所述的方管2位于底座1上端左侧,所述的方管2与底座1焊接相连,所述的举升气缸3位于方管2右侧,所述的举升气缸3与方管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载板机构4位于举升气缸3上端,所述的载板机构4与举升气缸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立柱5位于底座1上端,所述的立柱5与底座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隔板6位于立柱5内侧,所述的隔板6与立柱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风机7位于隔板6上端,所述的风机7与隔板6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热风管8位于风机7上端,所述的热风管8与风机7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加热管9位于热风管8内测,所述的加热管9与热风管8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伺服电机10位于立柱5上端,所述的伺服电机10与立柱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齿轮11位于伺服电机10上端,所述的齿轮11与伺服电机10键相连,所述的回转支承12位于立柱5上端,所述的回转支承12与立柱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圆盘热风箱13位于回转支承12上端,所述的圆盘热风箱13与回转支承1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支架14贯穿圆盘热风箱13且插入热风管8内,所述的支撑杆15位于支架14左侧,所述的支撑杆15与支架14螺纹相连,所述的挡板16位于支撑杆15下端,所述的挡板16与支撑杆1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集料机构17数量不少于2件,沿所述圆盘热风箱13均匀布置,所述的立架18位于底座1上端右侧,所述的立架18与底座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下压气缸19位于立架18上端,所述的下压气缸19与立架18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上模20位于下压气缸19下端,所述的上模20与下压气缸19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连接臂位于上模20右侧,所述的连接臂21与上模20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压杆22贯穿连接臂21,所述的第一压杆22还设有第一调节螺母23,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母23数量为2件,沿连接臂21上下对称布置,所述的第一缸体24位于立架18上端,所述的第一缸体24与立架18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活塞25位于第一缸体24内存且位于第一压杆22下端,所述的第一活塞25与第一压杆24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活塞25可以沿第一缸体24上下方向滑动,所述的第二缸体26位于立架18下端,所述的第二缸体26与立架18通过螺栓相连且于第一缸体24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第二活塞27位于第二缸体26内侧,所述的第二活塞27可以沿第二缸体26上下方向滑动,所述的第二压杆28位于第二活塞27上端且贯穿第二缸体26,所述的第二压杆28与第二活塞27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母29位于第二压杆28上端,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母29与第二压杆28螺纹相连,所述的弹性下模机构30设置在第二压杆8上端,所述的载板机构4还包括托板401、第一导杆402、推板403、第一弹簧404、尼龙顶针405、光电传感器406、限位机构407,所述的托板401位于举升气缸3上端,所述的托板401与举升气缸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导杆402位于托板401上端,所述的第一导杆402与托板40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导杆402贯穿推板403,所述的推板403与第一导杆402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404位于第一导杆402外侧且位于推板403和托板401之间,所述的尼龙顶针405数量为若干件,从前至后,从左至右均布于推板403,所述的光电传感器406位于托板401右侧,所述的光电传感器406与托板4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限位机构407数量为3件,呈三角形分布于推板403上端,通过尼龙顶针405来放置涂有胶水的原料板,涂有胶水面与尼龙顶针405接触,由于尼龙顶针405与原料板接触面积小,能最大程度保持胶面的完整性,且在压合的过程中,胶面受力发生偏移即可补偿尼龙顶针405接触处的损失,从而提高压合质量,所述的限位机构407还包括限位杆408、挡块409、第二弹簧410,所述的限位杆408贯穿推板403,所述的挡块409位于限位杆408下端,所述的第二弹簧410位于限位杆408外侧且位于挡块409和推板403之间,所述的第二弹簧410分别与挡块409和推板403焊接相连,所述的立柱5还设有进风防护网501,所述的进风防护网501位于立柱5外侧,所述的进风防护网501与立柱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集料机构17还包括框体1701、法兰1702、对中片1703、夹板机构1704,所述的框体1701贯穿圆盘热风箱13,所述的法兰1702位于框体1701外侧,所述的法兰1702与框体1701焊接相连且于圆盘热风箱1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对中片1703数量为4件,均匀布置与框体1701内侧,所述的夹板机构1704位于框体1701内侧,所述的夹板机构1704与框体17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框体1701还设有若干热风进口1705,所述的热风进口1705贯穿框体1701,所述的夹板机构1704还包括内夹座1706、外限位套1707、钢球1708、第三弹簧1709,所述的内夹座1706位于框体1701内侧,所述的内夹座1706与框体17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外限位套1707位于内夹座外侧,所述的外限位套1707与内夹座1706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钢球1708贯穿外限位套1707且位于内夹座1706内侧,所述的第三弹簧1709位于钢球1708与内夹座1706之间,通过在集料机构17内设置多组夹板机构1704即可实现多层原料板的连续堆叠,具体上料过程为:当原料板顶部与挡板16接触,原料板侧面与钢球1707接触后,第三弹簧1709压缩,从而反作用于钢球1707将原料板夹紧在最上层的夹板机构1704内,随后,载板机构4继续推动下一块原料板上移,下层原料板与上层原料板接触后,第二弹簧410压缩一个原料板厚度,第三弹簧1709压缩并反作用于钢球1707将原料板夹紧在下层的夹板机构1704内,按上述步骤进行,即可完成多层原料板的上料,在装料过程中,上传原料板的胶面只是且仅仅一次与下层原料板的未附胶面贴合,整个过程中,原料板的胶面并未与其他零件接触,最大程度保证了胶面的完整性,提高压合质量,所述的弹性下模机构30还包括第二导杆3001、下压板3002、下模3003、第四弹簧3004,所述的第二导杆3001贯穿立架18,所述的下压板3002位于第二压杆22上端且被第二导杆3001贯穿,所述的下压板3002与第二导杆3001螺纹相连,所述的下模3003位于第二导杆3001上端,所述的下模3003与第二导杆300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四弹簧3004位于第二导杆3001外侧且位于下压板3002和下模3003之间,所述的第二缸体26还设有球阀2601,所述的球阀2601位于第二缸体26下端,所述的球阀2601与第二缸体26通过管道相连,该多层板浮动压合装置,工作时,将涂覆有胶水的原料板防止于尼龙顶针405上端,成三角形布置的限位机构1410将原料板三边进行限位,防止原料板出现晃动、偏移,举升气缸3推动放置在载板机构4上的原料板上移,设置在集料机构17上的对中片1703将原料板进行对中,限位杆1411受到夹板机构1704阻力后下移,尼龙顶针1406带动原料板继续上移,当原料板顶部与挡板16接触,原料板侧面与钢球1707接触后,第五弹簧1708压缩,从而反作用于钢球1707将原料板夹紧,按此步骤进行,即可将集料机构17内安层数装载原料板,同时,加热管8工作,风机7将加热管8加热后的热风经热风管8吹入圆盘热风箱13内,再经热风进口1705吹向原料板表面,从而减缓原料板上胶水凝固,随后,伺服电机10带动与齿轮11啮合相连的回转支承12转动,即可带动相邻的集料机构17转动至上模20下端,下压气缸19带动上模20下移,同时,与上模20固连的连接臂21带动第一压杆22下移,由于第二缸体26和第一缸体24内充有液压油,因此,挡第一压杆22带动第一活塞25下移时,第二活塞27即可推动第二压杆28上移,从而推动弹性下模机构30上移,进而在下模3003和上模20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压合。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母23可以调节第一压杆22伸出连接臂21的长度,从而调节弹性下模机构30的初始位置,通过调节第二调节螺母29可以调节第一压杆28伸出下压板3002的长度,也可以调节下模3003的初始位置,同时,打开球阀2601,向第二缸体26内泵入液压油,也可以调节下压气缸19单次作用时,第一压杆22带动第一活塞25下移后弹性下模机构30的上升高度,从而满足不同数量的原料板压合。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设计浮动式设计,上模和下模同时压合,有效提高压合的均匀性,同时,采用单个下压气缸即可驱动上模和下模同时压合,有效保证了压合的同步性,而且弹性下模机构高度可调,满足不同层数原料板的压合,同时,在原料板的上料过程中,能有效保持胶面的完整性能,提高压合良率。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