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清水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2414发布日期:2018-10-13 01:03阅读:10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烘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路板清水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电路板的名称有陶瓷电路板,氧化铝陶瓷电路板,氮化铝陶瓷电路板,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厚铜板,阻抗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电路板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电路板可称为印刷线路板或印刷电路板,英文名称为PCB、FPC线路板(FPC线路板又称柔性线路板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和软硬结合板-FPC与PCB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软硬结合板这一新产品。因此,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

在电路板的使用或加工过程中,有时需要对电路板上的清水进行烘干,需要用到烘干装置,现有的用于电路板的清水烘干装置通常包括烘干壳体,且在烘干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电路板的支撑板,同时在烘干壳体上设置若干热风口,使得电路板放置在支撑板上后,能够在热风的作用下迅速烘干。

但是,现有的电路板清水烘干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电路板上的清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聚集成滴并滴下,因此热风口通常会设置在烘干壳体的顶部,从而能够使清水在风力的作用下,加快聚集成滴的速度,使电路板的除水效果更好,但是当电路板上的水较少时,水分会随着热气升腾在烘干壳体的顶部,使得烘干结束后,部分水分会重新粘在电路板的表面,使得电路板的烘干效果降低;

(2)在对电路板进行烘干时,通常是一座风机供应风力,但是由于风机与热风口的角度偏差,会使得各个热风口的风力有所不同,使得电路板整体烘干不均匀,影响烘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清水烘干装置,该装置既能够加快清水聚集成滴的速度,又能够防止水分重新附着在电路板的表面,使电路板的烘干效果更好,同时,能够使电路板整体烘干更均匀,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路板清水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壳体,且在烘干壳体的前表面安装有烘干门,所述烘干壳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板,且在烘干壳体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前后烘干结构;

所述前后烘干结构包括设置在烘干壳体顶部和底部的移动滑轨,且在移动滑轨上设置有与移动滑轨匹配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分别安装有上风机和下风机,所述烘干壳体的外壁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直线电机,且直线电机的输出端均连接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的内端均穿过烘干壳体且分别与对应的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上风机、下风机与支撑板之间均设置有固定在烘干壳体内部的电加热网,且在电加热网与支撑板之间分别设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热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的正上方分别设置有上移动板和下移动板,且在上隔板和下隔板的顶面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上移动板和下移动板的底面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滑动凸起,且滑动凸起分别卡合在对应的滑槽内,所述上移动板和下移动板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与热风口一一对应的导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移动板和下移动板的侧端分别连接有上移动杆和下移动杆,且上移动杆和下移动杆的外端均穿出烘干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上隔板的底面与烘干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下隔板和下移动板均以5°-30°的倾角倾斜向下设置,且在下隔板的顶面底端与烘干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放置槽,且在放置槽的底面设置有贯穿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风机和下风机,使得在电路板表面的清水过多时,能够通过启动上风机,使得清水聚集成滴的速度更快,而在电路板表面的清水较少时,能够通过启动下风机,使得随热风升腾的水分能够从出气管排出,避免水分重新附着在电路板的表面,使得电路板的烘干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风机和下风机安装有移动滑轨上,使得上风机和下风机能够在直线电机的带动下均匀的左右移动,使得从热风口吹出的热风更均匀,从而使电路板表面的水分烘干更均匀,使电路板烘干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移动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烘干壳体;2-烘干门;3-支撑板;4-前后烘干结构;5-上移动板;6-下移动板;7-滑槽;8-滑动凸起;9-导风口;10-上移动杆;11-下移动杆;12-出气管;13-出水管;14-放置槽;15-通孔;

401-移动滑轨;402-移动块;403-上风机;404-下风机;405-直线电机;406-移动轴;407-电加热网;408-上隔板;409-下隔板;410-热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清水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壳体1,且在烘干壳体1的前表面安装有烘干门2,烘干门2用于打开烘干壳体1,并使电路板烘干过程中,保证烘干壳体1的密封,烘干壳体1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板3,且在烘干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前后烘干结构4,支撑板3用于支撑待烘干的电路板,支撑板3的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放置槽14,且在放置槽14的底面设置有贯穿的通孔15,放置槽14用于分别放置每一块电路板,通孔15用于保证热风的流通以及水滴的流下。

前后烘干结构4包括设置在烘干壳体1顶部和底部的移动滑轨401,且在移动滑轨401上设置有与移动滑轨401匹配的移动块402,使得移动块402能够在移动滑轨401上左右移动,且不会掉下或偏离轨道,移动块402上分别安装有上风机403和下风机404,上风机403和下风机404分别控制,且均能够产生风。

烘干壳体1的外壁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直线电机405,且直线电机405的输出端均连接有移动轴406,移动轴406的内端均穿过烘干壳体1且分别与对应的移动块402固定连接,使得上风机403和下风机404均能够在直线电机405、移动轴406的带动下以相等的速度左右移动。

上风机403、下风机404与支撑板3之间均设置有固定在烘干壳体1内部的电加热网407,电加热网407能够将上风机403、下风机404产生的风温度升高,使得电路板的烘干效果更好,且不会对电路板产生损伤,电加热网407与支撑板3之间分别设置有上隔板408和下隔板409,上隔板408和下隔板409的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热风口410,使得热风能够分别从热风口410吹出,再结合上风机403、下风机404的匀速移动,能够使支撑板3上的电路板受到的热风更均匀,使电路板的烘干效果更好。

上隔板408和下隔板409的正上方分别设置有上移动板5和下移动板6,且在上隔板408和下隔板409的顶面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滑槽7,上移动板5和下移动板6的底面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滑动凸起8,且滑动凸起8分别卡合在对应的滑槽7内,上移动板5和下移动板6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与热风口410一一对应的导风口9,使得上移动板5和下移动板6能够分别在上隔板408和下隔板409上滑动,且能够通过滑动,使热风口410与对应的导风口9导通或不导通。

上移动板5和下移动板6的侧端分别连接有上移动杆10和下移动杆11,且上移动杆10和下移动杆11的外端均穿出烘干壳体1,使得能够通过上移动杆10和下移动杆11分别控制上移动板5和下移动板6的滑动,在实际操作中,既可以手动移动上移动杆10和下移动杆11,也可以通过自动控制机构控制上移动杆10和下移动杆11自动移动,上隔板408的底面与烘干壳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气管12,出气管12用于排出烘干壳体1内的热空气,下隔板409和下移动板6均以5°-30°的倾角倾斜向下设置,且在下隔板409的顶面底端与烘干壳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用于排出电路板上滴下的水,将下隔板409和下移动板6倾斜设置,能够使水的排出更方便。

装置在刚开始工作时,由于电路板上的清水较多,因此运行上风机403、关闭下风机404,同时移动上移动板5和下移动板6,使上移动板5上的导风口9、热风口410导通,而下移动板6上的导风口9、热风口410不导通,使得电路板上的清水能够在热风和重力的作用下快速聚集成滴,并滴落在下移动板6和下隔板409上,之后从出水管13排出,而当电路板上的清水较少时,关闭上风机403、运行下风机404,同时使上移动板5上的导风口9、热风口410不导通,下移动板6上的导风口9、热风口410导通,使得电路板上的水分能够蒸发并随着热气升到烘干壳体1的顶部,之后从出气管12排出,使得水分不会在烘干壳体1内逗留,避免烘干结束后,水分重新附着在电路板的表面,使得电路板的烘干效果更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