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水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4731发布日期:2018-09-04 23:4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水冷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逐渐普及的今天,驱动电机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常规的驱动电机控制器一般布置在车辆前舱,主电路拓扑结构是平面、立体型的,即母线输入经过DC-Link电容,再通过母排结构分别输入至三相IGBT的P、N端,三相IGBT放置在同一平面上,在IGBT下方设置针状水道或S形水道等用于散热。电容则没有布置在水道上部,而是布置在与IGBT相邻的位置上。整个驱动电机控制器通过三相线与电机相连,通过直流母线与电池相连。但是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点;体积大,重量大。在此种方案中,由于散热结构的影响,IGBT只能并排布置在水道上部,水道长度长,弯道多,IGBT上部的空间利用不足,造成体积较大,重量不理想。外观多为方形,且体积大,对于空间布局要求较高,在圆形或椭圆形的空间内无法布局或空间利用效率太低。IGBT散热不均匀。由于在同一平面上,三相IGBT到DC-Link电容的距离必然存在差异,导致电容等效电阻ESR、寄生电感等参数对于三相IGBT而言不对称,从而导致三相IGBT所承受的电压、电流应力不同;在散热方面靠近水道输入端口散热效果好,靠近水道输出端口散热效果差。由于在电气应力、散热效果两个方面严重不相同,会影响电机驱动控制器整体性能。另外电容本身也有一定的热量散热,在此种方案中,无法做到电容的散热。与电机具有一定的距离,无法布置在电机旁边,隐形费用高。对于轮边电机的方案适用性差。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451521A,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散热均衡的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散热结构、IGBT、电容,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散热结构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散热结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散热水道为直通道,散热结构接入车辆的水冷系统,冷却水流经散热水道且与散热结构的内壁充分接触,散热水道具有呈现多边形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具有两个以上的散热面,散热面与对应的壳体内壁间预留有安装空间,所述电容固定于散热结构的一个散热面上,每个IGBT分别安装其它散热面上。但是现有的电机控制器还存在着散热速度慢,容易进入灰尘和容易湿空气进入导致电机控制器短路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水冷结构 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水冷结构 ,以解决现有的电机控制器存在着散热速度慢,容易进入灰尘和容易湿空气进入导致电机控制器短路的问题。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水冷结构 ,包括底板,一级开关,漏斗,水瓶,制冷管结构,支杆结构,风扇结构,水箱,一级进水管,二级开关和抽水泵,所述的一级开关螺钉安装在底板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支杆结构安装在底板的四角位置,所述的制冷管结构通过支杆结构安装在底板的正表面位置,所述的漏斗的上端安装在支杆结构的下部位置,所述的水箱安装在制冷管结构的右端下部位置,所述的一级进水管的下端插接在水箱的右侧下部位置,所述的一级进水管的上端螺纹连接在抽水泵的下端右侧位置,所述的二级开关螺栓固定在抽水泵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制冷管结构安装在抽水泵的左端上部位置,所述的水瓶的上端螺纹连接在漏斗的下端位置,所述的支杆结构包括支管,支杆本体,一级固定板,螺栓孔,调节螺栓,固定杆,固定座和通孔,所述的支杆本体的左端插接在支管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杆本体的右端焊接在一级固定板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螺栓孔开设在一级固定板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支管的上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固定杆的右端焊接在支管左端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所述的固定座焊接在固定杆的左端位置,所述的通孔开设在上部设置的固定座的上部位置,所述的通孔开设在下部设置的固定座的下部位置,所述的固定座分别螺栓固定在底板的四角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制冷管结构包括二级进水管,回流管和制冷管本体,所述的制冷管本体的上端螺纹连接在二级进水管的下端位置,所述的制冷管本体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回流管的上端位置,所述的二级进水管的右端螺纹连接在抽水泵的左端上部位置,所述的回流管的右端焊接在水箱的左侧下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风扇结构包括风扇电机,固定箱,通风孔,支撑杆,扇叶套和扇叶本体,所述的风扇电机螺栓固定在固定箱的内部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通风孔开设在固定箱的右侧位置,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焊接在固定箱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扇叶本体焊接在扇叶套的上端中间位置和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扇叶套套接在风扇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焊接在水箱的上端左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制冷管本体采用长度为10cm-15cm,直径为2cm-3cm之间的铜管,所述的制冷管本体设置有多根,所述的制冷管本体和制冷管本体的间距设置为3cm-5cm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二级进水管插接在上部设置的固定杆和固定杆之间的位置,所述的回流管插接在下部设置的固定杆和固定杆之间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箱和支撑杆设置在一级进水管的左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水箱设置在右下角位置设置的支管的右侧位置,所述的抽水泵设置在右上角位置设置的支管的右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漏斗的左端胶接在左下角设置的支管的下端左侧位置,所述的漏斗的右端胶接在右下角设置的支管的下端右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风扇电机电性连接一级开关。

优选的,所述的二级开关电性连接抽水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制冷管本体设置有多根的设置,有利于加快散热速度。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板的设置,有利于阻挡灰尘进入电机控制器的内部。

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漏斗和水瓶的设置,有利于收集控制器内部的水珠。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管,支杆本体和调节螺栓的设置,有利于调整二级进水管,回流管和制冷管本体距离控制器的远近。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风扇电机,固定箱,通风孔,扇叶套和扇叶本体的设置,有利于一级进水管的降温。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杆的设置,有利于防止风扇电机带动扇叶本体旋转时将一级进水管下部的水珠吹入控制器内部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板;2、一级开关;3、漏斗;4、水瓶;5、制冷管结构;51、二级进水管;52、回流管;53、制冷管本体;6、支杆结构;61、支管;62、支杆本体;63、一级固定板;64、螺栓孔;65、调节螺栓;66、固定杆;67、固定座;68、通孔;7、风扇结构;71、风扇电机;72、固定箱;73、通风孔;74、支撑杆;75、扇叶套;76、扇叶本体;8、水箱;9、一级进水管;10、二级开关;11、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水冷结构 ,包括底板1,一级开关2,漏斗3,水瓶4,制冷管结构5,支杆结构6,风扇结构7,水箱8,一级进水管9,二级开关10和抽水泵11,所述的一级开关2螺钉安装在底板1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支杆结构6安装在底板1的四角位置,所述的制冷管结构5通过支杆结构6安装在底板1的正表面位置,所述的漏斗3的上端安装在支杆结构6的下部位置,所述的水箱8安装在制冷管结构5的右端下部位置,所述的一级进水管9的下端插接在水箱8的右侧下部位置,所述的一级进水管9的上端螺纹连接在抽水泵11的下端右侧位置,所述的二级开关10螺栓固定在抽水泵11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制冷管结构5安装在抽水泵11的左端上部位置,所述的水瓶4的上端螺纹连接在漏斗3的下端位置,所述的支杆结构6包括支管61,支杆本体62,一级固定板63,螺栓孔64,调节螺栓65,固定杆66,固定座67和通孔68,所述的支杆本体62的左端插接在支管61的右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杆本体62的右端焊接在一级固定板63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螺栓孔64开设在一级固定板63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栓65螺纹连接在支管61的上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固定杆66的右端焊接在支管61左端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所述的固定座67焊接在固定杆66的左端位置,所述的通孔68开设在上部设置的固定座67的上部位置,所述的通孔68开设在下部设置的固定座67的下部位置,所述的固定座67分别螺栓固定在底板1的四角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制冷管结构5包括二级进水管51,回流管52和制冷管本体53,所述的制冷管本体53的上端螺纹连接在二级进水管51的下端位置,所述的制冷管本体53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回流管52的上端位置,所述的二级进水管51的右端螺纹连接在抽水泵11的左端上部位置,所述的回流管52的右端焊接在水箱8的左侧下部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风扇结构7包括风扇电机71,固定箱72,通风孔73,支撑杆74,扇叶套75和扇叶本体76,所述的风扇电机71螺栓固定在固定箱72的内部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通风孔73开设在固定箱72的右侧位置,所述的支撑杆74的上端焊接在固定箱72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扇叶本体76焊接在扇叶套75的上端中间位置和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扇叶套75套接在风扇电机71的输出轴上,所述的支撑杆74的下端焊接在水箱8的上端左侧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制冷管本体53采用长度为10cm-15cm,直径为2cm-3cm之间的铜管,所述的制冷管本体53设置有多根,所述的制冷管本体53和制冷管本体53的间距设置为3cm-5cm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二级进水管51插接在上部设置的固定杆66和固定杆66之间的位置,所述的回流管52插接在下部设置的固定杆66和固定杆66之间的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箱72和支撑杆74设置在一级进水管9的左侧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水箱8设置在右下角位置设置的支管61的右侧位置,所述的抽水泵11设置在右上角位置设置的支管61的右侧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漏斗3的左端胶接在左下角设置的支管61的下端左侧位置,所述的漏斗3的右端胶接在右下角设置的支管61的下端右侧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风扇电机71电性连接一级开关2。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二级开关10电性连接抽水泵11。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工作时,将二级进水管51,回流管52和制冷管本体53螺纹连接好,通过固定杆66,固定座67和通孔68固定在底板1的正表面位置,通过一级固定板63螺栓固定在电机控制器的后面,将调节螺栓65逆时针旋转松开,通过调节支管61和支杆本体62,将制冷管本体53距离电机控制器的远近调节好,将调节螺栓65顺时针固定好,打开二级开关10使抽水泵11进行抽水工作,然后打开一级开关2,使风扇电机71带动扇叶本体76进行制冷工作,从而完成电机控制器降温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