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1551发布日期:2019-01-02 22:3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加热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垫。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冬季保暖加热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加热垫类产品开始出现在生活中多种场合,比如加热床垫、加热地毯、加热桌垫等。

专利文件CN201120384382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热垫,主要包括发热垫和电热丝,电热丝设置在发热垫内部,其特征是发热垫四周通过拉链与垫布层连接,在垫布层上三面封闭地缝制有盖布层,形成暖袋。所述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常规的电热丝加热方法,存在散热面积小,局部温度高,且没有温控装置,有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加热垫,解决了现有发热垫使用电热丝散热面积小,局部温度高,且没有温控装置,有一定安全隐患的缺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加热垫,包括垫体和电源装置,所述垫体包括底部的隔热垫片1,设置在隔热垫片上1的保温棉2,设置在保温棉2上的石墨烯发热片3,设置在石墨烯发热片3上的顶层网布4,所述电源装置采用220V--36V变压器5,通过wifi温控器6与石墨烯发热片3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底部的隔热垫片1与顶层网布4之间以拉链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石墨烯发热片3外覆一层耐高温防水膜。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顶层网布4为电气石粉纤维布。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隔热垫片1和顶层网布4采用3D经编技术编织。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石墨烯发热片加热散发热量,散热面大,升温快,发热性能稳定,采用36V电源安全系数高,通过wifi温控器实现加热垫温度的远程智能控制,从而使加热垫更加舒适和节能,通过调整所述电加热垫的尺寸大小,可以用于床垫、地毯、桌垫等场合,通用性好。。

2、进一步的改进的所述底部的隔热垫片与网布之间以拉链连接,方便去除保温棉和石墨烯发热片后清洗。

3、进一步的改进的所述石墨烯发热片外覆一层耐高温防水膜,避免使用过程中被液体浸湿。

4、进一步的改进的所述顶层网布为电气石粉纤维布,可以在受热及摩擦的作用下利用电气石的压电和热点效应释放远红外射线和负离子,具有保健作用。

5、进一步的改进的所述底部垫片和顶层网布采用3D经编技术编织,透气性、弹性、支撑性都很优秀,肢体压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垫上,弹性好触感舒适,易清洗、易干燥,适用于垫子这种易污染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

参考图1,一种电加热垫,包括垫体和电源装置,所述垫体包括设置在底部的隔热垫片1,设置在隔热垫片上1的保温棉2,设置在保温棉2上的石墨烯发热片3,设置在石墨烯发热片3上的顶层网布4,所述电源装置采用220V--36V变压器5,通过wifi温控器6与石墨烯发热片3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片3是按照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CN201710260490中公开的石墨烯电热芯片工艺制备制得,包括基板和基板上的电路,所述基板的表层覆盖有石墨烯涂层,石墨烯发热片在两端电极通电的情况下,石墨烯涂层的碳分子在电阻中产生声子、离子和电子,由产生的碳分子团之间相互摩擦、碰撞(也称布朗运动)而产生热能,热能又通过波长在5—14微米的远红外线均匀地辐射出来,有效电热能总转换率达99%以上,同时由于石墨烯材料的超导性,保证发热性能稳定;所述

220V--36V变压器5将220V电压转化为稳定的36V电压,使用安全系数高;所述wifi温控器6又叫远程温控器,和常规温控器相比主要多了可以用智能手机远程操控,智能运行等特点。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部的隔热垫片1与顶层网布4之间以拉链连接,包裹住保温棉2和石墨烯发热片3,在需要清洗维护时拉开拉链,取出保温棉2和石墨烯发热片3,可将各结构部件分开进行清洗维护。

如图1所示,所述石墨烯发热片3外覆一层耐高温防水膜31,因实际使用时难免会有水或者其他液体溅落在垫子上,设置耐高温防水膜即可以防止漏电短路,也可以保护石墨烯发热片3。

所述顶层网布为电气石粉纤维布,在纺织纤维成丝过程中加入纳米电气石粉制备而成;实际使用中网布在压力、摩擦力、外部加热的作用下,电气石粉成分根据压电效应和热点效应释放出远红外射线和负离子,具有保健作用。

所述底部垫片和顶层网布采用3D经编技术编织,双层网孔设计,中间单丝以X-90°竖向排列,突破传统散纤0°支撑,使其能够提供缓冲保护作用,非常适合床垫、坐垫类产品和其他需要具有缓冲保护作用的产品,触感舒适,且因其3D网孔结构使加热垫透水透气性佳易清洗干燥。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