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X射线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5159发布日期:2019-05-24 21:1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X射线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X射线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一体化的X射线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X射线一直是工业探伤、荧光检测、医疗等行业成像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市面上X射线设备的外形结构都是分体的,也就是X射线部分和高压发生装置部分是由两部分独立组成,在使用中再组合成为一体,例如医院的DR、透视机等,这样的分体结构缺点过多,例如体积庞大、材料浪费、相互连线过多、干扰、凌乱等,特别是两者之间采用高压线连接,由于电压过高,经常出现高压线、插座放电或击穿,故障高发,由于高压放电对设备其它部分误击穿,对操作人员也造成了惊吓或伤害;另外原来的X射线管球基本上都是圆柱形状,调试时必须将X射线部分和探测器部分分别与所检测的物体安装成45°和135°的夹角,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图像效果及最高的计数率,如在荧光检测行业如果调试角度有偏差,那就意味着所检测物体中的所有的元素含量值及元素比例值会有误差,甚至会将X射线管球上安装的准直器元素叠加在所检测的物体元素中,这样也就失去了检测的意义和目的。

中国专利CN 101287326A公开了一种长寿命的一体化微型X射线发生器,为了提高X射线发生器存在的绝缘强度低、可靠性低和灯丝寿命短等问题,将X光管和高压发生器直接连接后一起绝缘封装为一体。

中国专利CN 202875359 U公开了一种X射线装置,为了能够降低X射线管球发出的X射线对被检体检查部位的周围组织受到不必要的X射线照射,将X射线管球和高电压发生部连接后,增设了可吸收X射线的管罩和机械支撑部。

中国专利CN 104280411 A公开了一种轻便型X射线辐照仪,目的是要克服现有X射线辐照设备体积大且笨重、使用、搬运方便性差且成本高、很难满足工业及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需求的不足之处,轻便型X射线辐照仪主体包括箱体、X射线发生组件、高压电源组件、辐照防护箱及辐照控制盒,特征在于所述的X射线发生组件、高压电源组件、辐照防护箱及辐照控制盒集纳设置在箱体腔内,所述的X射线发生组件和高压电源组件整合设置、构成X射线一体化机头,其中:所述的辐照防护箱的主面上设置有辐照防护门,顶板上开设有X射线照射口,顶板外表面上设置有所述的由包含X射线管、X射线管阳极散热片、X射线管头附加防护套的X射线发生组件,及上带电气连接插座的高压电源组件构成的X射线一体化机头,在辐照防护箱的侧旁位置上还设置有上带操作控制面板、电源进线插座及电气连接插座的辐照控制盒;此外,在与X射线管阳极散热片设置位相对应的箱体的壳体上还设置有包含电动风扇的系统冷却组件;在高压电源组件的电气连接插座和辐照控制盒的电气连接插座之间设置有电气互联电缆;所述的辐照防护门及操作控制面板裸露设置在箱体的主面上。

通过对比上述三个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专利发现,为了将X射线发生装置一体化,其方案都是将X光管和高压发生器直接连接,因此将X光管和高压发生器直接简单组合已经不再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同时上述三个专利中均未具体体现如何防止高压放电击穿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检测调试操作的技术方案,而这两点正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化X射线发生装置,目的在于解决以下三个技术问题:1、分体结构体积庞大、材料浪费、相互连线过多、干扰、凌乱的问题;2、由于电压过高,经常出现高压线、插座放电或击穿、故障高发、对设备其它部分误击穿的问题;3、安装调试及使用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化X射线发生装置包括主体框架、X射线管球组件、高压倍压电路板、法兰、支架、绝缘板、紫铜连接端子、控制板、温度系数胀缩器、面板、后盖板、压环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是设计出一次性挤压成型的磨具,利用磨具挤压加工出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为一次性成型的挤压铝件,主体框架的上、下面都是凹型,分为上凹型和下凹型,上凹型的位置用来安装控制板,下凹型的位置用来安装X射线管球组件、温度系数胀缩器、支架、高压倍压电路板。将控制板安装在上凹型的位置,采用紫铜连接端子与控制板连接,面板安装在控制板上方;通过法兰将X射线管球组件固定在主体框架的下凹型位置,利用支架将高压倍压电路板和温度系数胀缩器固定在主体框架内部,并使用聚四氟乙烯板作为绝缘板,绝缘板的边沿压放方形密封条,用后盖板将主体框架的底面密封,同时注入变压器油。主体框架的左右两边分别是散热孔及控制板的接线端子。

所述控制板为主控板,供电电压DC24V(2P),电源指示灯为蓝色发光二极管,输入最大电流7.5A,输出管电压0-75KV可调,管电流0-2MA可调,高压倍压电路板驱动工作频率约为26KHz,X射线管灯丝供电工作频率约为48KHz,工作方式为调幅,供电、驱动、控制及X射线管灯丝供电均由此电路板完成,工作方式为24小时不间断或间断工作,KV和MA有远控或内部自控两种方式供用户选择,其中内控是电位器调节,远控为外供0-10V直流电压即可,10V为最大功率输出,控制端子为DB15(15P),此端子具有KV和MA输出值供外部显示、检测及控制作用,此设备只需要一组供电及一个开关信号就可以工作,工作指示灯为红色发光二极管,供电为2P。

所述紫铜连接端子为高压倍压电路板与控制板的连接端子,数量为6P,固定于主体框架上,用于连接电路。

所述面板为主控面板,在面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的5个沉孔和用于调试的6个孔。

所述法兰为腰型,法兰上设计有用于安装X射线管球组件的沉孔、用于安装准直器的安装孔和用于发射X射线的中心孔。

所述X射线管球组件从内到外依次包括X射线管、绝缘板、固定铝支架、防辐射板四个部分。X射线管耐压为85KV,最大5MA,灯丝最高承受电压为5V,绝缘板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固定铝支架呈圆柱形状,其上设置有固定孔和射线输出孔,防辐射板为铅含量99.99%的铅板,呈圆柱形状,其上设置有固定孔和射线输出孔;X射线管球组件的安装步骤为先将固定铝支架压入防辐射板内,再将绝缘板压入固定铝支架内,用尼龙螺丝进行固定,最后将X射线管压入绝缘板内,X射线管组件制作完成。

所述支架为U型有机玻璃,通过安装螺丝将高压倍压电路板和温度系数胀缩器固定在主体框架内部。

所述高压倍压电路板采用13级倍压,工作频率约为26KHz,最高耐压为75KV*1.5倍系数,经过试验最高电压工作到115KV,最大管电流为2MA*1.5倍系数,经过试验最大管电流为3.5MA。

所述温度系数胀缩器为帽状,当变压器油热胀冷缩带来内部压力变化过大时,它会根据温度变化自由胀开或收缩,从而杜绝X射线管破裂,温度系数胀缩器数量为共计2件,配套使用的压环共计2件。

所述绝缘板为聚四氟乙烯板,防止高压倍压电路板放电和击穿。

所述后盖板为方形铝板,在后盖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变压器油为绝缘油,绝缘系数47KV/MM,导热系数约为0.128W/m·K。

本专利通过主体框架的优化设计,将各组件进行了紧凑布局,将X射线部分和高压发生装置部分合成为一体,减小了设备体积,使连接线数量显著减少,避免了材料浪费和连接线间的干扰、凌乱,特别的是增加了绝缘板和绝缘油,消除了高压放电或击穿问题,避免由于高压放电对设备其它部分误击穿以及对操作人员造成的伤害;最重要的是通过主体框架的优化设计,使用法兰将X射线管球组件安装在主体框架上时,就保证了发射的X射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或135°,那么就在进行荧光检测前的调试过程就变得非常简单,只需要在本实用新型上安装准直器,并调整探测器角度即可,提高了调试效率和检测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源于实际,将X射线部分、高压倍压系统及控制系统巧妙而完美的结合于一体,采用45°或135°射线输出,克服了部件过多造成的凌乱、庞大、故障率高和材料浪费,消除了高压放电或击穿问题,简化了安装调试过程,使用变得简单方便,提高了调试效率和检测准确度,它可以更好、更加安全的使用于实际,是一种应用潜力很大的现有X射线发生装置替代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现有X射线发生装置实施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体框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体框架上凹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体框架下凹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X射线管球组件的X射线管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X射线管球组件的绝缘板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X射线管球组件的固定铝支架正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X射线管球组件的固定铝支架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X射线管球组件的防辐射板正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X射线管球组件的防辐射板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高压倍压电路板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法兰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正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侧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绝缘板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后盖板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板示意图;

图中:100-本实用新型一体化X射线发生装置;200-探测器;300-被探测物体;400-电源线;500-控制线;600-准直器;700-X射线管;800-高压电源;1-X射线管球组件;2-紫铜连接端子;3-温度系数胀缩器;4-主体框架;5-支架;6-高压倍压电路板;7-绝缘板;8-后盖板;9-控制板;11-法兰;12-面板;101-灯丝;102-固定孔;103-射线输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针对一台荧光检测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X射线发生装置替换了原有的装置,原有装置如图2所示,原有装置X射线部分是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X射线管700和高压电源800,其中X射线管700主要由X射线灯管、变压器油、高压插座、圆柱形外壳等组成,高压电源800是由控制板、高压倍压板、电子灌封胶、高压插座、外壳等组成,两者之间使用高压线及灯丝线连接,特别是高压线、高压插头经常出现打火、放电、击穿现象,而引起设备其它部分被误伤击穿,更重要的是对操作人员造成惊吓或伤害,而原有装置在安装时首先要将X射线管700的窗口与被检测的物体300形成45°的夹角,由于X射线管700为圆柱形,安装时角度很难把控,如果角度有误差,被检测物体300、准直器600和X射线管700三点不为一线,就会将准直器600的元素成分错误地认为是被检测物体300的元素成分,另外也影响射线的计数率及图像的清晰度。

一体化X射线发生装置使被检测物体300与一体化X射线发生装置直接形成45°角,无需调试;将两部分完美的集合于一体,机箱内更加简单、整齐,整个设备可以进一步缩小,从而更加轻便、节约;由于去除了高压线使整个设备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操作人员更加安全、可靠,设备的故障率也得到了控制。

本实用新型一体化X射线发生装置包括主体框架4、X射线管球组件1、高压倍压电路板6、法兰11、支架5、绝缘板7、紫铜连接端子2、控制板9、温度系数胀缩器3、面板12、后盖板8、压环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是设计出一次性挤压成型的磨具,利用磨具挤压加工出主体框架4,所述主体框架4为一次性成型的挤压铝件,主体框架4的上、下面都是凹型,分为上凹型和下凹型,上凹型的位置用来安装控制板9,下凹型的位置用来安装X射线管球组件1、温度系数胀缩器3、支架5、高压倍压电路板6。将控制板9安装在上凹型的位置,采用紫铜连接端子2与控制板9连接,面板12安装在控制板9上方;通过法兰11将X射线管球组件1固定在主体框架4的下凹型位置,利用支架5将高压倍压电路板6和温度系数胀缩器3固定在主体框架4内部,并使用聚四氟乙烯板作为绝缘板7,绝缘板7的边沿压放方形密封条,用后盖板8将主体框架4的底面密封,同时注入变压器油。主体框架4的左右两边分别是散热孔及控制板9的接线端子。

所述控制板9为主控板,供电电压DC24V(2P),电源指示灯为蓝色发光二极管,输入最大电流7.5A,输出管电压0-75KV可调,管电流0-2MA可调,高压倍压电路板6驱动工作频率约为26KHz,X射线管灯丝101供电工作频率约为48KHz,工作方式为调幅,供电、驱动、控制及X射线管灯丝101供电均由此电路板完成,工作方式为24小时不间断或间断工作,KV和MA有远控或内部自控两种方式供用户选择,其中内控是电位器调节,远控为外供0-10V直流电压即可,10V为最大功率输出,控制端子为DB15(15P),此端子具有KV和MA输出值供外部显示、检测及控制作用,此设备只需要一组供电及一个开关信号就可以工作,工作指示灯为红色发光二极管,供电为2P。

所述紫铜连接端子2为高压倍压电路板6与控制板9的连接端子,数量为6P,固定于主体框架4上,用于连接电路。

所述面板12为主控面板,在面板1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的5个沉孔和用于调试的6个孔。

所述法兰11为腰型,法兰11上设计有用于安装X射线管球组件1的沉孔、用于安装准直器600的安装孔和用于发射X射线的中心孔。

所述X射线管球组件1从内到外依次包括X射线管、绝缘板、固定铝支架、防辐射板四个部分。X射线管耐压为85KV,最大5MA,灯丝最高承受电压为5V,绝缘板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固定铝支架呈圆柱形状,其上设置有固定孔102和射线输出孔103,防辐射板为铅含量99.99%的铅板,呈圆柱形状,其上设置有固定孔102和射线输出孔103;X射线管球组件的安装步骤为先将固定铝支架压入防辐射板内,再将绝缘板压入固定铝支架内,用尼龙螺丝进行固定,最后将X射线管压入绝缘板内,X射线管组件制作完成。

所述支架5为U型有机玻璃,通过安装螺丝将高压倍压电路板6和温度系数胀缩器3固定在主体框架4内部。

所述高压倍压电路板6采用13级倍压,工作频率约为26KHz,最高耐压为75KV*1.5倍系数,经过试验最高电压工作到115KV,最大管电流为2MA*1.5倍系数,经过试验最大管电流为3.5MA。

所述温度系数胀缩器3为帽状,当变压器油热胀冷缩带来内部压力变化过大时,它会根据温度变化自由胀开或收缩,从而杜绝X射线管破裂,温度系数胀缩器3数量为共计2件,配套使用的压环共计2件。

所述绝缘板7为聚四氟乙烯板,防止高压倍压电路板6放电和击穿。

所述后盖板8为方形铝板,在后盖板8上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变压器油为绝缘油,绝缘系数47KV/MM,导热系数约为0.128W/m·K。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针对一台荧光检测台式机装置,原有最小设备大约尺寸为长500毫米,宽450毫米,高350毫米,由于这类设备都处于商场柜台中,其结构复杂、笨重,对使用人员会带来不便。

通过安装一体化X射线发生装置后,设备大约尺寸为长350毫米,宽300毫米,高300毫米,这样设备更加轻便。

本实用新型一体化X射线发生装置包括主体框架4、X射线管球组件1、高压倍压电路板6、法兰11、支架5、绝缘板7、紫铜连接端子2、控制板9、温度系数胀缩器3、面板12、后盖板8、压环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是设计出一次性挤压成型的磨具,利用磨具挤压加工出主体框架4,所述主体框架4为一次性成型的挤压铝件,主体框架4的上、下面都是凹型,分为上凹型和下凹型,上凹型长206毫米,宽82.5毫米,深度38毫米,上凹型的位置用来安装控制板9;下凹型长182毫米,宽117毫米,下凹型深度为台阶状,深度1为53毫米,深度2为98毫米,下凹型的位置用来安装X射线管球组件1、温度系数胀缩器3、支架5、高压倍压电路板6。将控制板9安装在上凹型的位置,采用紫铜连接端子2与控制板9连接,面板12安装在控制板9上方;通过法兰11将X射线管球组件1固定在主体框架4的下凹型位置,利用支架5将高压倍压电路板6和温度系数胀缩器3固定在主体框架4内部,并使用聚四氟乙烯板作为绝缘板7,绝缘板的边沿压放方形密封条,用后盖板8将主体框架4的底面密封,同时注入变压器油。主体框架4的左右两边分别是散热孔及控制板9的接线端子。

所述控制板9为主控板,供电电压DC24V(2P),电源指示灯为蓝色发光二极管,输入最大电流7.5A,输出管电压0-75KV可调,管电流0-2MA可调,高压倍压电路板6驱动工作频率约为26KHz,X射线管灯丝101供电工作频率约为48KHz,工作方式为调幅,供电、驱动、控制及X射线管灯丝101供电均由此电路板完成,工作方式为24小时不间断或间断工作,KV和MA有远控或内部自控两种方式供用户选择,其中内控是电位器调节,远控为外供0-10V直流电压即可,10V为最大功率输出,控制端子为DB15(15P),此端子具有KV和MA输出值供外部显示、检测及控制作用,此设备只需要一组供电及一个开关信号就可以工作,工作指示灯为红色发光二极管,供电为2P。主控板尺寸为长203毫米,宽81毫米。

所述紫铜连接端子2为高压倍压电路板6与控制板9的连接端子,数量为6P,固定于主体框架4上,用于连接电路。紫铜连接端子2直径为6毫米,长度为23毫米。

所述面板12为主控面板,长为210毫米,总宽为85毫米,厚度为毫米,在面板1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的5个直径为4mm的沉孔和用于调试的6个直径为4mm的孔,面板12上有调试设置及接线说明。

所述法兰11为腰型,尺寸为长63毫米,宽40毫米,厚度5.5毫米,法兰11上设计有用于安装X射线管球组件1的沉孔、用于安装准直器600的安装孔和用于发射X射线的中心孔。中心孔直径为17.5毫米。

所述X射线管球组件1从内到外依次包括X射线管、绝缘板、固定铝支架、防辐射板四个部分。X射线管耐压为85KV,最大5MA,灯丝最高承受电压为5V,尺寸为长118毫米,直径30毫米;绝缘板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尺寸为长60毫米,内径31毫米,外径40毫米,边沿直径Φ49毫米;固定铝支架呈圆柱形状,其上设置有固定孔102和射线输出孔103,长140毫米,外径49毫米,内径41毫米;防辐射板为铅含量99.99%的铅板,呈圆柱形状,其上设置有固定孔102和射线输出孔103,厚度为0.5毫米的铅板制作成圆柱形状,尺寸为长141毫米,内径为49毫米;X射线管球组件1的安装步骤为先将固定铝支架压入防辐射板内,再将绝缘板压入固定铝支架内,用尼龙螺丝进行固定,最后将X射线管压入绝缘板内,X射线管组件1制作完成。

所述支架5为U型有机玻璃,通过安装螺丝将高压倍压电路板6和温度系数胀缩器3固定在主体框架4内部。支架5总长150毫米,总宽102毫米,内宽86毫米,厚度8毫米,U型深度21毫米。

所述高压倍压电路板6采用13级倍压,工作频率约为26KHz,最高耐压为75KV*1.5倍系数,经过试验最高电压工作到115KV,最大管电流为2MA*1.5倍系数,经过试验最大管电流为3.5MA。高压倍压电路板6长174毫米,宽89毫米,厚1.6毫米,高压倍压电路板6的材质及制作工艺用建韬KB板加工,低压部分绿色油墨,白字符,全工艺。

所述温度系数胀缩器3为帽状,当变压器油热胀冷缩带来内部压力变化过大时,它会根据温度变化自由胀开或收缩,从而杜绝X射线管破裂,温度系数胀缩器3数量为共计2件,配套使用的压环共计2件。温度系数胀缩器3外径62毫米,内径42毫米,深度15毫米,压环外径62毫米,内径50毫米,厚度10毫米。

所述绝缘板7为聚四氟乙烯板,防止高压倍压电路板6放电和击穿。尺寸为长149毫米,宽102毫米,厚度3毫米。

所述后盖板8为方形铝板,在后盖板8上设置有安装孔,后盖板8尺寸为长206毫米,总宽140毫米,厚度2毫米。

所述变压器油为绝缘油,绝缘系数47KV/MM,导热系数约为0.128W/m·K,用量约为1150毫升。

实施例3

一般的野外探伤检测装置常规均为携带到使用场地,然后在对其组装,所以设备尽可能轻型化、微型化、操作简易化,如果过于笨重,操作麻烦,这样对操作人员就有所要求,对他们也是一种考验。

本实用新型一体化X射线发生装置包括主体框架4、X射线管球组件1、高压倍压电路板6、法兰11、支架5、绝缘板7、紫铜连接端子2、控制板9、温度系数胀缩器3、面板12、后盖板8、压环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是设计出一次性挤压成型的磨具,利用磨具挤压加工出主体框架4,所述主体框架4为一次性成型的挤压铝件,主体框架4的上、下面都是凹型,分为上凹型和下凹型,上凹型的位置用来安装控制板9,下凹型的位置用来安装X射线管球组件1、温度系数胀缩器3、支架5、高压倍压电路板6。将控制板9安装在上凹型的位置,采用紫铜连接端子2与控制板9连接,面板12安装在控制板9上方;通过法兰11将X射线管球组件1固定在主体框架4的下凹型位置,利用支架5将高压倍压电路板6和温度系数胀缩器3固定在主体框架4内部,并使用聚四氟乙烯板作为绝缘板7,绝缘板7的边沿压放方形密封条,用后盖板8将主体框架4的底面密封,同时注入变压器油。主体框架4的左右两边分别是散热孔及控制板9的接线端子。

所述控制板9为主控板,供电电压DC24V(2P),电源指示灯为蓝色发光二极管,输入最大电流7.5A,输出管电压0-75KV可调,管电流0-2MA可调,高压倍压电路板6驱动工作频率约为26KHz,X射线管灯丝101供电工作频率约为48KHz,工作方式为调幅,供电、驱动、控制及X射线管灯丝101供电均由此电路板完成,工作方式为24小时不间断或间断工作,KV和MA有远控或内部自控两种方式供用户选择,其中内控是电位器调节,远控为外供0-10V直流电压即可,10V为最大功率输出,控制端子为DB15(15P),此端子具有KV和MA输出值供外部显示、检测及控制作用,此设备只需要一组供电及一个开关信号就可以工作,工作指示灯为红色发光二极管,供电为2P。

所述紫铜连接端子2为高压倍压电路板6与控制板9的连接端子,数量为6P,固定于主体框架4上,用于连接电路。

所述面板12为主控面板,在面板1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的5个沉孔和用于调试的6个孔。

所述法兰11为腰型,法兰11上设计有用于安装X射线管球组件1的沉孔、用于安装准直器600的安装孔和用于发射X射线的中心孔。

所述X射线管球组件1从内到外依次包括X射线管、绝缘板、固定铝支架、防辐射板四个部分。X射线管耐压为85KV,最大5MA,灯丝最高承受电压为5V,绝缘板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固定铝支架呈圆柱形状,其上设置有固定孔102和射线输出孔103,防辐射板为铅含量99.99%的铅板,呈圆柱形状,其上设置有固定孔102和射线输出孔103;X射线管球组件的安装步骤为先将固定铝支架压入防辐射板内,再将绝缘板压入固定铝支架内,用尼龙螺丝进行固定,最后将X射线管压入绝缘板内,X射线管组件制作完成。

所述支架5为U型有机玻璃,通过安装螺丝将高压倍压电路板6和温度系数胀缩器3固定在主体框架4内部。

所述高压倍压电路板6采用13级倍压,工作频率约为26KHz,最高耐压为75KV*1.5倍系数,经过试验最高电压工作到115KV,最大管电流为2MA*1.5倍系数,经过试验最大管电流为3.5MA。

所述温度系数胀缩器3为帽状,当变压器油热胀冷缩带来内部压力变化过大时,它会根据温度变化自由胀开或收缩,从而杜绝X射线管破裂,温度系数胀缩器3数量为共计2件,配套使用的压环共计2件。

所述绝缘板7为聚四氟乙烯板,防止高压倍压电路板6放电和击穿。

所述后盖板8为方形铝板,在后盖板8上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变压器油为绝缘油,绝缘系数47KV/MM,导热系数约为0.128W/m·K。

一体化X射线发生装置操作更加简单、轻便、快捷,另外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降低,使设备操作更加大众化。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