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5559发布日期:2018-12-11 21:5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电热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热布。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电热产品发热体的电热丝,电热丝多为表面涂布电碳浆、线状发热丝,当电热丝应用于电热毯、发热服等产品时,产品发热不均匀,耐揉搓性能较差,容易造成发热体的断裂,影响产品的整体性能,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热丝应用于电热毯、发热服等产品时,产品发热不均匀,耐揉搓性能较差,容易造成发热体的断裂,影响产品的整体性能,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热布,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一发热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发热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依次叠层设置;所述第一发热层包括碳基层、耐温布层和第一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穿设于所述耐温布层中,所述碳基层覆于所述耐温布层上,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碳基层电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耐温布层的两个表面均涂覆有所述碳基层,具有面状发热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耐温布层为玻纤布层、纯棉布层、涤棉布层或棉麻布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耐温布层通过针织法编织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耐温布层通过梭织法编织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线的数量为多根;且多根所述第一导电线平行间隔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相邻两根所述第一导电线之间的距离为1cm~100c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发热层和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发热层、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发热层和第三绝缘层依次叠层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热布,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一发热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发热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依次叠层设置;所述第一发热层包括碳基层、耐温布层和第一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穿设于所述耐温布层中,所述碳基层覆于所述耐温布层上,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碳基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由金属导电纤维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布,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一发热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发热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依次叠层设置;所述第一发热层包括碳基层、耐温布层和第一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穿设于所述耐温布层中,所述碳基层覆于所述耐温布层上,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碳基层电连接。通过将碳基层覆于耐温布层上,用于提高电热布的揉搓性,而第一导电线与碳基层电连接,用于实现碳基层的通电,使碳基层实现面状发热。将第一发热层设于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用于实现电热布的绝缘,保证电热布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该电热布由于碳基层呈层状,这样可以实现电热布整体发热,并且有利于实现发热均匀,而且电热布即使出现撕裂,仍可以工作,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热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热布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热布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热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1-第一绝缘层;102-第二绝缘层;103-第一发热层;

104-第一导电线;105-碳基层;106-耐温布层;

108-第二发热层;109-第三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电热布包括第一绝缘层101、第二绝缘层102和第一发热层103;第一绝缘层101、第一发热层103和第二绝缘层102由上至下依次叠层设置;第一发热层103包括碳基层105、耐温布层106和第一导电线104,第一导电线104穿设于耐温布层106中,碳基层105覆于耐温布层106上,第一导电线104与碳基层105电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发热层103位于第一绝缘层101与所述第二绝缘层102之间;碳基层105由碳基浆料形成;碳基浆料为现有技术,该实施例中,对碳基浆料未做改进。第一导电线104沿着耐温布层106的长度延伸方向或宽度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导电线104的表面与碳基层105相接触,这样实现其电连接。

该实施例提供的电热布,通过将碳基层105覆于耐温布层106上,用于提高电热布的揉搓性,而第一导电线104与碳基层105电连接,用于实现碳基层105的通电,使碳基层105发热。将第一发热层103设于第一绝缘层101与第二绝缘层102之间用于实现电热布的绝缘,保证电热布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该电热布由于碳基层105呈层状,这样可以实现电热布整体发热,并且有利于实现发热均匀,而且电热布即使出现撕裂,仍可以工作,使用寿命较长。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耐温布层106的两个表面均涂覆有碳基层105。这样便于实现电热布的两面均发热。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只在耐温布层106的一个表面涂覆碳基层105,这样可以只使电热布的一个表面具有较高的温度;耐温布层106的相对的另一表面设置有反射层,这样有利于实现热量的反射;反射层的材质为铝箔玻纤布或铝箔石棉布;反射层位于第二绝缘层102与耐温布层106之间,这样,第一绝缘层101、碳基层105、耐温布层106、反射层和第二绝缘层102依次叠层设置。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耐温布层106为玻纤布层。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耐温布层106不仅局限于玻纤布层,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自由选取其他形式的耐温布层106,如耐温布层106为聚乙烯布层、尼龙布层、涤纶布层、纯棉布层、涤棉布层或棉麻布层;耐温布层106还可以包括玻纤布层聚乙烯布层、尼龙布层、涤纶布层、纯棉布层、涤棉布层或棉麻布层中的至少一种;对于其他形式的耐温布层106该实施例一不再一一具体赘述;碳基层可以为电热碳基层,具有面状发热功能。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导电线104与耐温布层106通过针织法编织在一起;或第一导电线104与耐温布层106通过梭织法编织在一起;或第一导电线104以平针缝法、回针缝法、缩缝法中的任意一种缝针法与耐温布层106连接在一起。该实施例中,只要以第一导电线104与耐温布层106连接在一起即可,而第一导电线104的整体圆周面均能够导电也就是说,第一导线为裸线,第一导线的表面没有绝缘层;第一导电线104的周面只要与碳基层105相接触,便可以实现电连接。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导电线104的数量为多根;且多根第一导电线104平行间隔设置。

具体而言,电热布中的第一导电线104的数量,以实现的需要为准,如电热布的幅宽(宽度)是1.2m~1.5m时,电热布中,第一导电线104的数量可以为2~15个。第一导电线104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电热布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平行。任意两根第一导电线104之间不会直接电连接,这样可以避免短路现象。使用时,可以任意选两根第一导线,并使其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接,实现电热布的发热。

需要说明的是,多根第一导线还可以与电热布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第一发热层103上还可以设置玻纤绳,玻纤绳可以穿设于耐温布层106上,且玻纤绳与第一导电线104平行设置,玻纤绳与第一导电线104之间的间距为0.2cm~0.6cm,具体的值可以为0.3cm、0.4cm或0.5cm;通过设置玻纤绳一方面提高电热布的抗拉强度,改善摇摆性能,另一方面,方便在裁剪电热布时,找寻第一导电线104,并且有利于第一导电线104与其它装置相连接,如第一导电线104与电源、电源开关等部件的连接,减小连接时,第一导电线104容易被扯断的可能性。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相邻两根第一导电线104之间的距离为1cm~100cm。

通过相邻两根第一导电线104之间的距离,可便于调节电热布的发热功率。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根第一导电线104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如相邻两根第一导电线104之间的距离为5cm~10cm。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绝缘层101可以为聚酰亚胺薄膜膜、聚乙烯薄膜膜、聚偏二氟乙烯薄膜膜、聚四氟乙烯薄膜膜或绝缘玻纤布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为上述中的多种的组合。第二绝缘层102可以为聚酰亚胺薄膜膜、聚乙烯薄膜膜、聚偏二氟乙烯薄膜膜、聚四氟乙烯薄膜膜或绝缘玻纤布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为上述中的多种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层101和第二绝缘层102不仅局限于以上几种,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其它的绝缘层,以实现绝缘的功能,对于其它形式的绝缘层,该实施例不再一一具阐述。另外,在对第一绝缘层101和第二绝缘层102的材质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其导热性能,也就是需要最好选择同时具有导热性良好和绝缘性能好的材质,但是绝缘性还是要考虑的重点,以确保使用安全。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导电线104由金属导电纤维制成;第一导电线104由金属丝制成,金属丝可以为铜丝。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电线104不仅局限于以上两种,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自由选取其他形式的导电线,用以实现导电的功能;对于其他形式的导电线本实施例一不再一一具体赘述。另外,为了避免第一导电线104产生较多的热量,可以增加第一导电线104的截面直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电热布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二公开的内容。

参见图4所示,该实施例中,电热布还包括第二发热层108和第三绝缘层109;第一绝缘层101、第一发热层103、第二绝缘层102、第二发热层108和第三绝缘层109依次叠层设置。第二发热层108的结构与第一发热层103的结构相同,第三绝缘层109的结构与第一绝缘层101的结构相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热布,为呈面状,其发热均匀,柔软耐揉搓的碳基电热布,其柔性较好,耐揉搓,防水。该电热布作为发热元件,可在3.7V-220V的电压范围内应用到多种电热产品中,如电热画、电热毯、汗蒸被、睡袋、理疗产品等。生产时可先利用纺织技术,将耐温布层106的线与第一导电线104编织到一起,然后利用将碳基浆料涂在耐温布层106上,得到发热层,发热层经过烘干整型后,双面复合绝缘层,最后出料得到碳基电热布。绝缘层为柔软、防水、耐老化点高的高分子薄膜材料,绝缘层复合在发热层正面和背面。第一导电线104可以由多根铜丝组成,呈长条状。电热布宽度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长度可根据需求任意裁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