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LED恒流电源的过压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7329发布日期:2019-09-17 22:11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LED恒流电源的过压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流功能的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 LED恒流电源的过压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北美市场LED一体式灯具类(筒灯、橱柜灯、吸顶灯)的LED可控硅调光恒流电源基本上是做PF>90,CALSS2要求,成本控制比较严格。如此,我们工程师在电源设计时会权衡成本与电源精度,在有限的功率要求情况下我们本着尽量降低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压来最大限度提高电源效率。

比如带载6串9V/PCS的led,实际电源输出电压上限会到达54v(一般工作电压是49V,因为LED的伏安特性,工作电流我们一般取额定电流的 70%)。一般LED控制芯片设计时就会遇见OVP点设置问题,因为类似的电路主控芯片的精度一般在±1%左右,加上其他元器件的误差就会导致输出电压很难控制在56-60V。当电压落在56V以内就会导致电源不正常OVP,会出现打嗝现象;当电压落在60以上,或者在56-60以内时做输出拉载(带载阻性负载,调整阻值来观测输出电压范围就会出现Vout>60V),此时就不能够满足CLASS2电源安规认证规范。在成本控制比较严格或者IC选型比较局限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额外的OVP电路以辅助实现。此处若用稳压管或者TVS管也可OVP,但是损耗很大,反应时间非常的慢,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LED恒流电源的过压保护电路。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LED灯的恒流电源的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LED 恒流电源的过压保护电路连接一电源检测电路,包括:

可控硅,所述可控硅的阳极接入一第一节点,所述可控硅的阴极连接一稳压二极管的输入端,所述可控硅的控制极接入一第二节点;

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一第三节点;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所述第一节点还连接所述恒流电源的输出端的正极;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三节点与一第四节点之间,所述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等电势;

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之间,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并联;

所述恒流电源的输出端的负极通过一第四电阻接入所述第二节点;

当流经所述稳二极压管的电压高于3.9±1%时,所述稳压二极管被反向击穿,使得所述可控硅被导通,所述恒电流电源的输出端短路,所述电源检测电路检测到所述恒流电源的输出端短路后出现打隔模式,以保证所述恒流电源安规测试通过。

优选地,所述电源检测电路包括:

一N沟道型MOS管,所述MOS管的源极通过一第一二极管与第五电阻连接,所述N沟道型MOS管的栅极通过一第十一电阻与第十电容连接,所述N沟道型MOS管的漏极与一电感的一端连接;

桥式整流电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

一电路主控芯片,所述电路主控芯片设有如下引脚:

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通过一第五电容与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为所述电路主控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

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通第八电阻与接地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两端并联一第六电容;

第三引脚,所述第三引脚通过一第七电容与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两端并联一第八电容;

第四引脚,所述第四引脚与接地端连接;

第六引脚,所述第六引脚通过第九电容与接地端连接;

第八引脚,所述第八引脚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至直流高压端。

优选地,所述N沟道型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电路主控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

优选地,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三端通过一第十五电阻连接至第二电感的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与第四电容串联后与接地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感的两端通过第六电阻串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电路主控芯片的第七引脚通过第十三电阻与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十四电阻连接至直流高压端,第十五电容串接在第十四电阻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电路主控芯片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七电阻与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四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七电容与所述第十二电容是电解电容。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感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并联后与接地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电路输出端增加有可控硅、稳压管、贴片电阻组成的开关电路,当输出电压高于60V时及时实现导通,使电路输出出现的短路保护,由此电源出现得个保护状态,输出电压低于60V,以此满足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LED恒流电源的过压保护电路实施例的原理图。

上述说明书中附图标记表示说明:

D5、可控硅;Z2、稳压二极管;R6、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 R15、第三电阻;R4、第十五电阻;R14、第四电阻;R1、第十四电阻; HV、直流高压;R3、第六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现提供一种适用于LED灯的恒流电源的过压保护电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 LED灯的恒流电源的过压保护电路连接一电源检测电路,包括:

可控硅D5,可控硅D5的阳极接入一第一节点,可控硅D5的阴极连接一稳压二极管Z2的输入端,可控硅D5的控制极接入一第二节点;

稳压二极管Z2的输出端连接一第三节点;

第一电阻R6,第一电阻R6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第一节点还连接恒流电源的输出端的正极;

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连接在所述第三节点与一第四节点之间,第四节点与第一节点等电势;

第三电阻R15,第三电阻R15连接在所述第三节点与第四节点之间,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15并联;

恒流电源的输出端的负极通过一第四电阻R14接入所述第二节点;

当流经稳二极压管Z2的电压高于3.9±1%时,稳压二极管Z2被反向击穿,使得可控硅D5被导通,恒电流电源的输出端短路,电源检测电路检测到恒流电源的输出端短路后出现打隔模式,以保证恒流电源安规测试通过。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电源检测电路包括:

一N沟道型MOS管,所述MOS管的源极通过一第一二极管与第五电阻连接,所述N沟道型MOS管的栅极通过一第十一电阻与第十电容连接,所述N沟道型MOS管的漏极与一电感的一端连接;

桥式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

一电路主控芯片,电路主控芯片设有如下引脚:

第一引脚,第一引脚通过一第五电容与接地端连接,第一引脚为电路主控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

第二引脚,第二引脚通第八电阻与接地端连接,第八电阻的两端并联一第六电容;

第三引脚,第三引脚通过一第七电容与接地端连接,第七电阻两端并联一第八电容;

第四引脚,第四引脚与接地端连接;

第六引脚,所述第六引脚通过第九电容与接地端连接;

第八引脚,第八引脚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至直流高压端HV。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N沟道型MOS管的源极与电路主控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三端通过一第十五电阻 R4连接至第二电感的一端,第十五电阻R4与第四电容串联后与接地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感的两端通过第六电阻串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电路主控芯片的第七引脚通过第十三电阻与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十四电阻R1连接至直流高压端HV,第十五电容串接在第十四电阻R1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电路主控芯片的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七电阻与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四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主控芯片为现有芯片。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七电容与第十二电容是电解电容。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感的两端连接,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并联后与接地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电路输出端增加有可控硅、稳压管、贴片电阻组成的开关电路,当输出电压高于60V时及时实现导通,使电路输出出现的短路保护,由此电源出现得个保护状态,输出电压低于60V,以此满足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隔离_LED恒流电源过压保护电路设置输出端 58V保护,通过三个电阻,第一电阻上拉,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并联下拉,分压3.9V。稳压二极管从上下拉电阻间分压比较,当电压高于3.9V±1%时,反向击穿,分压电阻间的电流流过稳压二极管,使得可控硅瞬间导通,实现 LED Driver输出端+/-极短路,电源IC检测到输出端短路后出现打嗝模式,由此保证电源安规测试通过(注:D5、可控硅;Z2、稳压二极管;R6、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15、第三电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