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联网通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2631发布日期:2019-06-11 22:58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联网通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联网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互联网通讯装置不仅仅是在室内使用,有时还需要安装在户外配合户外设备的使用,但是目前的互联网通讯装置内部电路容易受到外界自然环境的侵害,影响设备性能,无法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经常进行检测和更换,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且需要外部供电,使用环境受到的极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互联网通讯设备,能够进行自发电、有效防止外部自然环境的侵蚀和通风散热功能,特别适用于户外环境中辅助其他设备进行互联网通讯使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互联网通讯设备,包括机箱和顶罩,所述顶罩为空心锥体结构,所述顶罩罩在机箱顶部;在所述顶罩底边边缘处设置有导流槽,所述顶罩各个底边的导流槽依次倾斜连通,且在导流槽连通的低洼处设置导流管,所述导流管沿机箱侧壁通向机箱下方;

在所述顶罩的侧壁上布设有光伏发电板,在所述机箱内设置电源转换器和蓄电池,所述光伏发电板连接至电源转换器,所述蓄电池连接至电源转换器;在所述机箱的中部横向设置有网络交换机固定架,在所述机箱底部设置有风扇,所述电源转换器分别连接至网络交换机和风扇的电源端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机箱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放置干燥剂的放置槽;保持机箱内部的干燥环境,提高设备性能。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机箱侧壁设置有安装支架,便于设备固定。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风扇的上端设有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顶部对向网络交换机、电源转换器和蓄电池;加强风扇的散热效果,减少电能的损耗。

进一步的是,所述通风管道的顶部外敞口结构,且敞口对向网络交换机、电源转换器和蓄电池。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有效收集太阳能的同时,将太阳能最大限度的转换为电能,减少资源浪费,节能环保,扩大了设备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还能够进行雨水导流,有效防止设备内部被雨水侵蚀,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能够进行自发电、防水和通风散热功能,特别适用于户外环境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互联网通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机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通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机箱,2是顶罩,3是导流槽,4是导流管,5是光伏发电板,6是电源转换器,7是蓄电池,8是固定架,9是风扇,10是放置槽,11是安装支架,12是通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互联网通讯设备,包括机箱1和顶罩2,所述顶罩2为空心锥体结构,所述顶罩2罩在机箱1顶部;在所述顶罩2底边边缘处设置有导流槽3,所述顶罩2各个底边的导流槽3依次倾斜连通,且在导流槽3连通的低洼处设置导流管4,所述导流管4沿机箱1侧壁通向机箱1下方;

在所述顶罩2的侧壁上布设有光伏发电板5,在所述机箱1内设置电源转换器6和蓄电池7,所述光伏发电板5连接至电源转换器6,所述蓄电池7连接至电源转换器6;在所述机箱1的中部横向设置有网络交换机固定架8,在所述机箱1底部设置有风扇9,所述电源转换器6分别连接至网络交换机和风扇9的电源端提供电能。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在所述机箱1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放置干燥剂的放置槽10;保持机箱1内部的干燥环境,提高设备性能。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在所述机箱1侧壁设置有安装支架11,便于设备固定。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如图3所示,在所述风扇9的上端设有通风管道12,所述通风管道12的顶部对向网络交换机、电源转换器6和蓄电池7;加强风扇9的散热效果,减少电能的损耗。

所述通风管道12的顶部外敞口结构,且敞口对向网络交换机、电源转换器6和蓄电池7。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一次完整的描述:

将网络交换机放置在固定架8上,并罩上顶罩2;

光伏发电板5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电源转换器6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7中,通过电源转换器6将蓄电池7中的电能向外输出为网络交换机和风扇9的电源端提供电能,实现自发电式网络通信装置,适用于各种户外使用;

通过架设网络交换机并在下方设置风扇9,实现机箱1内部环境的有效散热,且防止雨水的流入;

雨水落在顶罩2上面,沿顶罩2侧壁流入导流槽3,经导流槽3的逐级流动使雨水通过导流管4排除,防止雨水侵蚀机箱1内部设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