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摔线路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0893发布日期:2019-11-06 00:18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摔线路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路板防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摔线路板结构。



背景技术:

电路板是一般电器产品中最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零件,其主要是用于将各电子零件、芯片连通以达到一特定的效果,而电路板在由焊设电子零件、包装至组装于电器产品的过程中,须经过多种不同的专用机器及人员,且电路板在各种机器及人员间的运输传送,常常由输送带或人员来完成,而电路板在运送及组装的过程中却常会有因机械故障或人员疏忽而有摔落地面或招致其它物体撞击的情形发生。

由于电路板的质地脆弱,当发生前上述情形时,往往会造成一定程的碎裂,尤其在电路板的角端恰受到冲击时,该角端几乎不可避免地发生“崩角”情形,且裂痕甚至会延伸至布满线路的区域而损及电路板的电气特性。因此,设计一种耐摔的线路板结构非常有用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摔线路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摔线路板结构,包括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四角位置处竖直焊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依次交替套接有减振装置和线路板本体,所述螺纹杆上位于最上侧线路板本体的上方套接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对应螺纹杆的位置粘结有橡胶垫圈,所述螺纹杆的上端位于上盖板的上方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

优选的,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上平板、下平板和减振弹簧,所述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均匀固定安装有减振弹簧,所述上平板和下平板的四角位置处均设有圆孔。

此项设置减振装置能够在线路板本体运输过程中减轻线路板本体所受的撞击力。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本体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弧形缺口。

此项设置线路板本体的四角边角处均设有弧形缺口,能够在线路板本体的边角受到撞击时分散撞击力,且四个弧形缺口恰好与四根螺纹杆相互卡接,能够在运输过程中对线路板本体进行限位。

优选的,所述上平板的上表面和下平板的下表面均粘结有海绵垫。

此项设置上平板的上表面和下平板的下表面均粘结有海绵垫,能够对线路板本体的上下面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实用新型,将线路板本体套接在螺纹杆上进行运输,并且每个线路板本体的下方均设有减振装置,能够在运输过程中减轻线路板本体所受的的冲击力,并且线路板本体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弧形缺口,能够在线路板本体的边角受到撞击时分散撞击力,且四个弧形缺口恰好与四根螺纹杆相互卡接,能够在运输过程中对线路板本体进行限位,且上盖板与下底板的面积均大于线路板本体,能够对线路板本体的边角进行保护,防止线路板本体的边角受到撞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线路板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底板、2螺纹杆、3减振装置、4线路板本体、5橡胶垫圈、6锁紧螺栓、7减振弹簧、8下平板、9上平板、10圆孔、11弧形缺口、12上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耐摔线路板结构,包括下底板1,所述下底板1的上表面四角位置处竖直焊接有螺纹杆2,所述螺纹杆2上依次交替套接有减振装置3和线路板本体4,所述螺纹杆2上位于最上侧线路板本体4的上方套接有上盖板12,所述上盖板12的下表面对应螺纹杆2的位置粘结有橡胶垫圈5,所述螺纹杆2的上端位于上盖板12的上方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6。

具体的,所述减振装置3包括上平板9、下平板8和减振弹簧7,所述上平板9和下平板8之间均匀固定安装有减振弹簧7,所述上平板9和下平板8的四角位置处均设有圆孔10。

具体的,所述线路板本体4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弧形缺口11。

具体的,所述上平板9的上表面和下平板8的下表面均粘结有海绵垫。

使用时,将线路板本体4和减振装置3依次套接在螺纹杆2上进行运输,并且减振装置3均设置在线路板本体4的下方,能够在运输过程中减轻线路板本体4所受的的冲击力,并且线路板本体4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弧形缺口11,能够在线路板本体4的边角受到撞击时分散撞击力,且四个弧形缺口11恰好与四根螺纹杆2相互卡接,能够在运输过程中对线路板本体4进行限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