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驱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6196发布日期:2020-03-27 14:5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驱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驱动元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驱动。



背景技术:

smt(surfacemounted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作为新一代电子装联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smt产品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耐振动、抗冲击、高频特性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smt在电路板装联工艺中已占据了领先地位。

然而现有的驱动产品大多数采用普通焊接方式进行元器件的焊接,不仅人工成本高,而且费时费力;现有的驱动元件大多数为方形结构,内部电路板还需设置额外的固定结构进行固定,较为不便,且不易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驱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驱动,包括底壳、上盖和驱动板,所述底壳、上盖和驱动板的形状相同且对角位置均设有缺口,所述驱动板设置在底壳内部,上盖卡接在底壳上端并使用螺丝固定,所述驱动板的上端左侧位置设有贴片型输入端子,贴片型输入端子的右侧设有贴片桥堆,所述贴片桥堆的右侧设有l型贴片电解电容,所述电解电容的下侧设有cd型贴片电感,所述驱动板的下端右侧位置设有贴片型端子,所述驱动板下端左侧位置设有贴片ic。

优选的,所述底壳和上盖的表面均设有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底壳、上盖和驱动板上均设有螺丝安装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与常规驱动相比,采用全贴片工艺加工,生产效率高,而且良品率高,而且省去了线材,终端安装方便,底壳、上盖、驱动板上均设有缺口,使驱动板的固定更加方便,而且整体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壳;2、上盖;3、驱动板;4、贴片型输入端子;5、贴片桥堆;6、电解电容;7、cd型贴片电感;8、贴片型端子;9、贴片ic;10、散热孔;11、螺丝安装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新型驱动,包括底壳1、上盖2和驱动板3,所述底壳1、上盖2和驱动板3的形状相同且对角位置均设有缺口,所述驱动板3设置在底壳1内部,上盖2卡接在底壳1上端并使用螺丝固定,所述驱动板3的上端左侧位置设有贴片型输入端子4,贴片型输入端子4的右侧设有贴片桥堆5,所述贴片桥堆5的右侧设有l型贴片电解电容6,所述电解电容6的下侧设有cd型贴片电感7,所述驱动板3的下端右侧位置设有贴片型端子8,所述驱动板3下端左侧位置设有贴片ic9。

优选的,所述底壳1和上盖2的表面均设有散热孔10。

优选的,所述底壳1、上盖2和驱动板3上均设有螺丝安装口11。

一种新型驱动的全贴片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选择粘结剂,粘结剂在使用前检查产品状态,避免粘接效果不良;

s2、将胶水滴到pcb板的固定位置上,将元器件固定到pcb板上,底胶一般采用与贴片胶相同的粘接剂,在粘接效果好并绝缘阻值足够的前提下,底胶越薄越好;

s3、粘贴前用划针划出贴片位置,划线后再做清洗,贴片时要摆正位置,刷胶均匀,用胶量合理,贴片后盖上聚四氟乙烯薄膜;

s4、将贴片胶融化,从而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粘接在一起;

s5、采用回流焊接,将焊膏融化,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粘接在一起;焊锡选用松香芯焊锡丝,焊锡溶点约180℃,松香芯是为了防止产生高温氧化物,焊点必须焊透,不能有虚焊或有夹杂物,焊点要求小而圆滑;通过回流焊的炉子,把整个电路板逐步加热,直至焊锡熔化,然后再逐步降温下来;s6、组装好的pcb板上面的对人体有害的焊接残留物除去;

s7、对组装好的pcb板进行焊接质量和装配质量的检测,检测合格后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工维修。

本实用新型与常规驱动相比,采用全贴片工艺加工,生产效率高,而且良品率高,而且省去了线材,终端安装方便,底壳、上盖、驱动板上均设有缺口,使驱动板的固定更加方便,而且整体散热效果好。

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高频特性好,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达,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