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2931发布日期:2020-03-20 07:05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箱体。



背景技术:

电力通信网是为力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及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目前,它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电力通信网对通信的可靠性、保护控制信息传送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具有严格的要求,并且电力部门拥有发展通信的特殊资源优势,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电力公司都已自建为主的方式建立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

电力系统的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需要设置多个通信箱体,用于各种线路的连接和控制,现有的通信箱体的箱门在打开和关闭时不方便,且在工作过程中的元器件发热需要散热时,通信箱体的散热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箱体,箱门的打开和关闭更加便捷且箱体的散热效果显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信箱体,包括:箱体本体、前门、后门和气支撑,所述箱体本体前端设置有前门,所述前门上设置有观察窗口,所述前门下方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下方设置有箱锁,所述后门设置在箱体本体的后端,所述后门为双开门,所述后门上分布有多个散热小孔,所述气支撑一端与箱体本体的底部连接,所述气支撑的另一端与前门的底部连接,所述前门和后门与箱体本体之间通过合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气支撑包括:缸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与缸体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缸体外。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箱体本体与前门之间的夹角小于30度时,所述前门通过气支撑吸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箱体本体与前门之间的夹角大于30度时,所述前门通过气支撑弹开。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小孔均匀分布在后门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箱体本体底部设置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通信箱体,通过设置气支撑,方便箱体本体与前门之间的打开和闭合;通过在后门上分布有多个散热效果,便于箱体内部元器件的散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通信箱体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通信箱体,包括:箱体本体1、前门2、后门3和气支撑4,所述箱体本体1前端设置有前门2,所述前门2上设置有观察窗口5,便于观察箱体本体1内的元器件连接情况。

所述前门2下方一侧设置有把手6,所述把手6下方设置有箱锁7,所述后门3设置在箱体本体1的后端,所述后门3为双开门,在箱体本体1的前后都设置有门,方便箱体本体1内部元器的装配和维修。

所述后门3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散热小孔8,便于箱体内部元器件的散热。

所述气支撑4一端与箱体本体1的底部连接,所述气支撑4的另一端与前门2的底部连接,所述前门2和后门3与箱体本体1之间通过合页9连接。

所述气支撑4包括:缸体41、活塞42和活塞杆43,所述活塞42与缸体41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43的一端与活塞42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43的另一端伸出缸体41外,所述缸体41前端还设置有导向套44,所述箱体本体1与前门2之间的夹角小于30度时,所述前门2通过气支撑4吸合,所述箱体本体1与前门2之间的夹角大于30度时,所述前门2通过气支撑4弹开,方便箱体本体1与前门2之间的打开和闭合

所述箱体本体1底部设置有滚轮10,便于箱体本体1的移动。

所述箱体本体1内部下方设置有积尘盘11,所述积尘盘11下方设置有静电发生器12,所述静电发生器12与积尘盘11配合使用,利用静电发生器12收集箱体本体1内部的灰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通信箱体,通过设置气支撑,方便箱体本体与前门之间的打开和闭合;通过在后门上分布有多个散热效果,便于箱体内部元器件的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